一种适用于运送圆柱物体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4458发布日期:2020-02-14 16:45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运送圆柱物体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运送圆柱物体的两轮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两轮折叠手推车是一种运输设备,在小范围内作业具有方便性和实用性,其广泛地在仓库、制造工厂、百货公司、物流中心、货运站或配送途中用作短程搬运使用。但目前的两轮折叠手推车在搬运圆柱物体时,由于手推车不具有对圆柱物体起到任何固定作用的固定件,且现有手推车的支架的承载面都是为平面,这样在搬运时,圆柱物体会很容易相对平面的支架发生摇晃而掉落地面上,搬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圆柱体的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的两轮折叠手推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运送圆柱物体的两轮折叠手推车,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部的把手、设于支架下部的脚轮结构及承重板,脚轮结构与承重板分别设于支架相反的两侧,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能对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的固定件。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上设有固定件,在搬运圆柱物体时,固定件能对圆柱物体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圆柱物体发生摇晃而掉落地面,搬运方便、安全且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上述的固定件为挡板,挡板面向承载物的一侧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使用时,将圆柱体承载物的表面与挡板的弧形限位槽配合,即可对圆柱体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且挡板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上述的挡板的两端与支架铰接,以使挡板能相对支架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将挡板折叠起来,可以方便承载平面的承载物,还方便折叠式手推车进行折叠,携带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架包括基架及两支撑杆,基架由横杆及设于横杆两端的竖杆组成,两支撑杆相对设置于横杆上,把手设于两支撑杆的上端,脚轮结构及承重板均铰接于两竖杆上,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杆转动连接,所述的挡板与竖杆的铰接处还设有能够限制挡板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对挡板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下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挡板相对竖杆自然转动,提高对挡板在打开状态的稳定性,更好地对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竖杆的固定块及设于挡板两端的限位块,固定块的横截面的上面为弧形面、且与弧形面相邻的两侧面为平面,所述的限位块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的限位块的内侧面与固定块的弧形面、及与弧形面相邻的侧面相抵,当挡板转动至打开状态时,限位块由挡板设有弧形限位槽的一侧面及其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向竖杆方向延伸设置而成,此方案中的限位块的内侧面能相对固定块的弧形面转动,而固定块对应与其弧形面相邻的两平面能对限位块的内侧面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能够对挡板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下起到限位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两竖杆对应挡板两端位置均套装有轴套,固定块设于轴套上,所述轴套通过连接钉与竖杆连接,所述连接钉穿过固定块与挡板转动连接,这样拆装更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脚轮结构包括脚轮套及设于脚轮套的脚轮,脚轮套套装于竖杆上且能相对竖杆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所述的脚轮套位于轴套下面,方便脚轮的安装。

进一步地,上述的挡板位于脚轮上方,挡板对应与弧形限位槽相反的一侧面开设有两个脚轮避让槽,方便脚轮的折叠,而且能节省挡板的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的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杆,加强两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固定杆与横杆之间绑有线绳,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两个卡槽,而横杆上设有两个卡扣,线绳的中部捆绑在横杆中部,线绳两端分别跨过固定杆上面而卡入两卡槽中、并且通过扣勾勾于两卡扣中,使用时,可以将线绳两端的扣勾从卡扣中脱出,再用线绳对承载物进行捆绑,保证承载物的固定性,搬运更方便、安全。

进一步地,上述的两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以使手推车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至最小,方便携带及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挡板能对圆柱体的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圆柱体的承载物在搬运时掉落地面,还可以通过线绳对承载物进行捆绑,保证承载物的固定性,搬运方便、安全且更加省力,且挡板结构简单、稳定,能够转动打开及折叠,而不影响对平面的承载物进行搬运,此外,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承重板、脚轮机构、挡板均能折叠起来,且支撑杆可收缩,以使手推车在不使用时的体积可以折叠至最小,方便携带及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挡板的打开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挡板的打开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挡板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挡板的折叠状态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折叠手推车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运送圆柱物体的两轮折叠手推车,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1上部的把手2、设于支架1下部的脚轮结构3及承重板4,脚轮结构3与承重板4分别设于支架1的前、后两侧。上述的支架1上设有能对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的固定件,固定件为挡板5,挡板5面向承载物的一侧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51,弧形限位槽51能与圆柱体承载物的外侧配合,从而对圆柱体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圆柱体承载物在搬运时发生摇晃而掉落地面,搬运方便、安全且更加省力。

如图1、2所示,上述的支架1包括基架11及两支撑杆12,基架11由横杆111及设于横杆111两端的竖杆112组成,两支撑杆12对称间隔设置于横杆111的左、右两侧上,把手2设于两支撑杆12的上端,承重板4与两竖杆112下端铰接,脚轮结构3包括脚轮套31及设于脚轮套31的脚轮32,脚轮套31套装于竖杆112上且能相对竖杆112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上述的挡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杆112转动连接,以使挡板5能相对两竖杆112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且挡板5与竖杆112的铰接处还设有能够限制挡板5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如图2-7所示,上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竖杆112的固定块71及设于挡板5两端的限位块72,固定块71的横截面的上面为弧形面、且与弧形面相邻的两侧面为平面,限位块72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限位块72的内侧面与固定块71的弧形面、及与弧形面相邻的侧面相抵,当挡板5转动至打开状态时,限位块72由挡板5设有弧形限位槽51的一侧面及其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向竖杆112方向延伸设置而成。此方案中,上述的限位块72的内侧面能相对固定块71的弧形面转动,而固定块71对应与其弧形面相邻的两平面能对限位块72的内侧面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能够对挡板5转动至打开及折叠状态下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对挡板5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挡板5在外力作用下自然转动,更好地对承载物起到固定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5、6所示,上述的两竖杆112对应挡板5两端位置均套装有轴套70,轴套70位于脚轮套31上面,固定块72设于轴套70上,且固定块72与轴套70一体成型,连接钉6穿过轴套70、竖杆112、固定块72及挡板5的侧壁与螺母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上述的挡板5对应与弧形限位槽51相反的一侧面为开口结构,这样可以方便连接钉6与螺母的连接,拆装更方便。

再如图2、5所示,上述的两支撑杆12之间设有固定杆113,这样可以加强两支撑杆12的结构稳定性,上述的固定杆113与横杆111之间绑有线绳8,固定杆113上设有两个卡槽1131,而横杆111上设有两个卡扣1111,线绳8的中部捆绑在横杆111中部,线绳8两端分别跨过固定杆113上面而卡入两卡槽1131中、并且通过扣勾81勾于两卡扣1111中,使用时,可以将线绳8两端的扣勾81从卡扣1111中脱出,再用线绳8对承载物进行捆绑,保证承载物的固定性,搬运更方便、安全。

如图5、9所示,上述的挡板5位于脚轮32上方,挡板5对应与弧形限位槽51相反的一侧面开设有两个脚轮避让槽52,方便脚轮的折叠,还可以节省挡板5的材料。上述的两支撑杆12为可伸缩结构,以使手推车在不使用时体积能够折叠至最小,方便携带及存放。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8所示,先将脚轮机构3、承重板4、挡板5、依次打开,在拉开两支撑杆12,然后将圆柱体承载物9放于承重板4上面,同时使得圆柱体承载物9的侧壁与挡板5的弧形限位槽51配合,即可对圆柱体承载物9起到固定作用。其中,在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以使手推车摇晃严重时,可解开线绳8两端的扣勾81,由线绳8对圆柱体承载物9进行捆绑,保证对圆柱体承载物9的固定性,这样搬运更方便、安全。如图4所示,当需要搬运平面的承载物时,可转动挡板5折叠起来,这样便能像传统手推车一样对平面的承载物进行搬运,使用灵活。如图9所示,而当在不使用时,将线绳8两端的扣勾81跨过固定杆113而卡入卡槽1131中、再勾于卡扣1111中,然后将脚轮机构3、承重板4及挡板5折叠起来,再收缩支撑杆12,从而将手推车体积折叠至最小状态,方便携带及存放。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