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9752发布日期:2020-05-12 17:0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传热管作为形状特殊的钢管被广泛应用于换热器设备中,螺旋传热管的优点在于占用空间小、换热效率高,尤其是在多层螺旋传热管组装后,换热效率成倍上升。而螺旋传热管表面质量的好坏对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尺寸精度将直接影响到传热管的安装,尤其是一些长度较长、螺旋直径较大的螺旋传热管,除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上述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参数目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转运过程中,若工具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该指标下降,从而导致报废或增加安装难度的情况。

目前,对于大尺寸螺旋传热管的转运方式为悬挂式吊运,悬挂式吊运可保证螺旋传热管的尺寸精度,但是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每圈管子都需要悬挂在专用吊具上,导致效率较低,且其对行车技术具有较高要求,若操作不当会对螺旋传热管管体表面造成损伤或直接导致管子变形。若将悬挂式吊运改为人工抬运,虽然操作方式变简单了,但针对于螺旋直径大、长度长的螺旋传热管,这种人工吊运的方式易造成螺旋传热管管体变形,且占用人工数量较多,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增加企业成本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其具有转运简便、避免变形、便于存放、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螺旋传热管的托架组件、用于抬运及带动托架组件整体转运的小车组件及存放托架,所述托架组件通过紧固件与小车组件固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托架组件包括一对转运横梁、多根横梁支撑、多根托杆支架及托杆;各根横梁支撑通过紧固件固接于相邻转运横梁之间,在各根转运横梁上还分别通过旋转连接件与托杆支架的一端连接,使托杆支架相对于转运横梁沿周向转动;左右相邻的两根托杆支架的另一端互相交叉形成支架组,于前后相邻的支架组之间、在各根托杆支架的交点处共同连接托杆;所述各转运横梁、托杆之间沿轴线方向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于所述转运横梁上对称开设多个第一支架固定孔、横梁支撑固定孔及底座固定孔;于所述横梁支撑上开设多个第二定位孔;于各托杆支架上沿垂直方向开设第二支架固定孔,于各托杆支架上沿水平方向开设多个第三定位孔;于所述托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螺纹孔;

所述旋转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空心柱体及连接于空心柱体外周的第二杆体,在所述空心柱体上开设转运横梁定位孔,所述转运横梁定位孔与空心柱体的空心部分连通;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旋转机构与第一杆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上开设多个托杆支架定位孔;

所述横梁支撑上各第二定位孔的开档间距l1由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d1为螺旋中径,d2为螺旋传热管外径,d为转运横梁直径;

所述托杆支架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时,第三定位孔在相对于转运横梁顶面的高度由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d1为螺旋中径;d2为转运横梁直径。

所述小车组件包括一对底座及多根底座支撑,各底座支撑通过紧固件固接于相邻底座之间;

于所述底座支撑上开设多个用于调节转运横梁开档间距的第一定位孔;于各横向方管上开设多个横梁固定孔,在各根竖向方管上开设底座支撑固定孔;所述转运横梁及托杆均为木质结构;

所述底座由横向方管及多根竖向方管组成,各竖向方管的一端与横向方管连接,在各竖向方管的另一端连接万向轮;

所述托架组件可单独移动并可设置多个放置在存储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小车组件的设计解决了大尺寸螺旋传热管的转运问题,其能实现抬运、吊运、推运于一体。托架组件的布置可以有效的支撑螺旋传热管的顶部及底部两侧,其采用木质结构不会损害螺旋传热管管体表面,防止变形,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小直径螺旋传热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b\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大直径螺旋传热管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杆支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支撑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横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梁支撑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多支大直径螺旋传热管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托杆支架与转运横梁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储存多支大直径螺旋传热管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01、横向方管;102、竖向方管;103、万向轮;104、横梁固定孔;105、底座支撑固定孔;2、底座支撑;201、第一定位孔;3、转运横梁;301、第一支架固定孔;302、横梁支撑固定孔;303、底座固定孔;4、横梁支撑;401、第二定位孔;5、托杆支架;501、第二支架固定孔;502、第三定位孔;6、螺旋传热管;7、托杆;701、螺纹孔;8、旋转连接件;801、托杆支架定位孔;802、转运横梁定位孔;803、旋转机构;804、第一杆体;805、第二杆体;806、空心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大尺寸螺旋传热管存放及转运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螺旋传热管的托架组件及用于抬运及带动托架组件整体转运的小车组件,托架组件通过紧固件与小车组件固接。

如图1、图7及图10所示,小车组件包括一对底座1及多根底座支撑2,各底座支撑2通过紧固件固接于相邻底座1之间。如图7所示,于底座支撑2上开设多个用于调节底座开档间距的第一定位孔201,通过选择不同间距的第一定位孔201来实现底座1之间间距的调整,同时也是对转运横梁3之间开档间距的调整,从而适用不同螺旋直径的螺旋传热管。如图10所示,底座1由横向方管101及多根竖向方管102组成,方管结构强度较高,可直接吊运,解决因地形问题无法直接使用小车转运的问题。各竖向方管102的一端与横向方管101焊接,在各竖向方管102的另一端连接万向轮103,万向轮103满足不同方向的转运要求。于各横向方管101上开设多个横梁固定孔104,在各根竖向方管102上开设底座支撑固定孔105。

如图1、图12所示,托架组件包括一对转运横梁3、2根横梁支撑4、4根托杆支架5及托杆7,各根横梁支撑4通过紧固件固接于相邻转运横梁3之间,在各根转运横梁3的两端还分别通过旋转连接件8与一根托杆支架5的一端连接,旋转连接件8使托杆支架5相对于转运横梁3沿周向运动。根据所需抬运的螺旋管直径来选择合适的旋转角度。左右相邻的两根托杆支架5形成一组并互相交叉并形成三角形支撑,于前后相邻的三角形支撑之间、在各根拖杆支架5交叉的交点处共同连接托杆7。

如图8所示,于转运横梁3上对称开设第一支架固定孔301、横梁支撑固定孔302及底座固定孔303,如图9所示,于横梁支撑4上开设多个第二定位孔401;如图6所示,于各托杆支架5上沿垂直方向开设第二支架固定孔501,于各托杆支架5上沿水平方向开设多个第三定位孔502;如图5所示,于托杆7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螺纹孔701。转运横梁3及托杆7均为木质结构,采用木质结构可以在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避免损害螺旋传热管表面。

如图13所示,上述旋转连接件8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空心柱体806及连接于空心柱体外周的第二杆体805,在空心柱体806上开设转运横梁定位孔802,转运横梁定位孔802与空心柱体806的空心部分连通,该转运横梁定位孔802的轴心与空心柱体806的轴心互相垂直。第二杆体805通过旋转机构803与第一杆体80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804上开设多个托杆支架定位孔801。

横梁支撑4上各第二定位孔401的开档间距由以下公式求得:(1)

其中d1为螺旋中径,d2为螺旋传热管中径,d为转运横梁直径。当螺旋管中径为750mm时,选择转运横梁直径为30mm,此时第二定位孔401的开档间距为670mm,约为0.89倍。

托杆支架5上各第三定位孔502相对于转运横梁3的高度由以下公式求得:(2)

其中d1为螺旋中径;d2为转运横梁直径。当螺旋管中径为750mm时,选择转运横梁直径为30mm,此时第第三定位孔(502)在相对于转运横梁(3)圆周顶面的高度为577.5mm,约为0.77倍。

如图13所示,用于转运螺旋管的托架组件可置于门型料架上,且门型料架可存放多个该类装置,方便、整齐、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及工作过程如下:

在相邻两根转运横梁3上还通过横梁支撑固定孔302与横梁支撑4上的第二对应孔401对应,并通过紧固件使横梁支撑4固接于相邻转运横梁3上,确保转运横梁3在支撑螺旋传热管6的同时,使管子尽量多的存在于转运横梁3的下部,防止运输过程中螺旋传热管6翻出托架。如图1、图2所示,转运横梁3沿轴线方向置于螺旋传热管6外侧的前后端,根据式1计算出横梁支撑4上第二定位孔401的开档距离,然后将托杆支架5的第二支架固定孔501与旋转连接件8的托杆支架定位孔801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然后将空心柱体806的空心部分套接于转运横梁3的外周,空心柱体806的转运横梁定位孔802与转运横梁3上的第一支架固定孔301对应并通过螺丝固接,若上述两孔位置不对应,可通过旋转空心柱体806直至孔位对应。将托杆支架5与转运横梁3通过旋转连接件8对接后,将两根托杆支架5交叉形成三角形支撑,根据式2计算出托杆支架5上第三定位孔502的高度,通过旋转托杆支架选择合适的定位孔组合,将各托杆支架5上选择的第三定位孔502重合后与托杆7的端部配合后通过紧固件螺接锁紧,使托杆7正好托在螺旋传热管6内圈的顶部,其托住螺旋传热管6的每个螺旋,起到稳定螺旋直径及螺距的作用。

当需要使用小车组件移动时,如图1所示,首先组装小车组件,两根转运横梁3的底座固定孔303与底座1中横向方管101上的底座支撑固定孔105对应,通过紧固件使得转运横梁3与底座1固接。在相邻两个底座1的各竖向方管102上通过底座支撑固定孔105与底座支撑2的第一定位孔201对应,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底座支撑2锁紧于相邻两个底座1上。从而实现带有螺旋传热管6的托架组件与小车组件的对接,其中上述底座支撑2及相邻两个底座1的开档距离与转运横梁3之间的开档距离一致。

当遇到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通过行车吊在底座1上即可实现整个螺旋传热管6的转运。

当管子需存放时,将托架组件,包括螺旋管,放置于门型料架上,起到整齐存放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小车组件的设计解决了大尺寸螺旋传热管的转运问题,其能实现抬运、吊运、推运于一体。托架组件的布置可以有效的支撑螺旋传热管的顶部及底部两侧,其采用木质结构不会损害螺旋传热管管体表面,防止变形,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