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3445发布日期:2020-11-10 18:3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尤其是无线控制自行车的至少一个部件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承载件、壳体和操作构件。在承载件上可安装或设有固定机构最好是卡箍(schelle)用于将自行车操作装置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另外,在承载件上设置所述壳体,在该壳体内安装由电子电路布置并且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电子电路布置相连的第一和第二开关。可绕操作轴线枢转安装在承载件上且被偏置向中性位置的操作构件可从中性位置在绕操作轴线的第一转动方向上被偏转以致动第一开关,并且它在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上可偏转离开中性位置以致动第二开关。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例如由出版物ep3147194a1公开了并在那里的图24至图26中被示出,在这里,该已知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构件是一件式的塑料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背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任务在于,相比于这种类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提高操作构件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为此提议,该操作构件包括第一操作元件和第二操作元件,它们彼此单独地分别呈一件式构成并且分别可绕操作轴线枢转地安装在承载件上。因为这些单独构件有更好的脱模性,故由此可以获得高的设计自由度。

原则上不应排除例如通过在操作元件之间的合适的形状配合接合可以仅使操作构件作为单元移动离开中性位置。

但根据一个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规定,两个操作元件如此设计和安装,即,分别从该操作构件的中性位置起出现以下运动:

-通过第一操作元件在第二转动方向上的直接偏转,在第二转动方向上带动第二操作元件;

-通过第二操作元件在第一转动方向上的直接偏转,在第一转动方向上带动第一操作元件;

-第一操作元件在第一转动方向上直接偏转时,未在第一转动方向上带动第二操作元件;

-当第二操作元件在第二转动方向上直接偏转时,未在第二转动方向带动第一操作元件。

因此,两个操作元件中的每一个最好朝向一个转动方向可单独直接偏转,而通过该操作元件在各自另一个转动方向上的直接偏转使整个操作构件作为单元偏转。

在此,操作元件的直接偏转是指因操作者直接作用于各自操作元件而引起的偏转,不同于因直接作用于各自另一操作元件和操作元件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间接偏转。

这尤其当两个操作元件进一步如此设计和安装时允许操作选项数量的增加,即,从操作构件的中性位置起,第一操作元件可以在第一转动方向上(直接)偏转,同时第二操作元件可以在第二转动方向上(直接)偏转,以便致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在此,该电路布置可以配置成它在第一开关致动而第二开关不致动时产生第一信号,在第二开关致动而第一开关不致动时产生第二信号,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开关同时致动时产生第三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可利用两个操作元件来控制自行车的三个功能或/和部件。通过在车把两侧使用这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实现六个功能或部件的控制。可能都是例如通过合适的app来完成一些开关或开关致动对应配属于期望的要通过开关致动来控制的功能或部件。

例如第一信号可被用于造成变速机构加档一个档位,第二信号可被用于变速机构减档一个档位,通过第三信号可以例如控制鞍座支柱的调节。

总体而言,在本发明中,用术语“开关”称呼每种开关元件,尤其是狭义上的通断一个电路的开关、发出一个脉冲以启用电路或过程的按键和通过致动而被启用且在放开时被停用的按钮。优选地,该开关被设计成按钮或扳动开关(schnappschalter)。

两个操作元件的前述连接可以在结构上通过简单方式如此实现,第一操作元件和第二操作元件分别具有接触面。在此,第一和第二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分别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离开操作轴线或与之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安装状态中所述接触面彼此相向。

表面沿径向延伸离开轴线是指该表面在一个包含轴线的平面中延伸。

在操作构件的中性位置中,第一和第二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可以直接或间接抵接以获得前述偏转行为。

为了在第一操作元件直接朝向第一转动方向偏转时或者在第二操作元件直接朝向第二转动方向偏转时防止各自另一个操作元件以不希望的方式运动比如摆动而可以规定,该自行车操作装置具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支承在第一操作元件的接触面上,其另一端支承在第二操作元件的接触面上。在此情况下,接触面间接通过压缩弹簧相互接触。

为了节省地方且适当地构成操作构件而可以规定,其中一个操作元件如第二操作元件包括板状翼片部,其基本上沿径向离开操作轴线或平行于操作轴线延伸。在此,在板状翼片部的第一侧上形成第二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在板状翼片部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形成用于致动第二开关的开关致动面。

在此,根据一个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规定,另一个操作元件即例如第一操作元件包括第一板状翼片部和第二板状翼片部,它们分别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离开操作轴线或平行于操作轴线延伸,在这里,在第一翼片部的一侧形成第一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在第二翼片部的朝向该接触面的一侧形成用于致动第一开关的开关致动面。

第一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和开关致动面此时最好能以80°至100°角度、尤其最好是约90°角度相互布置。

当在本申请中将表面或表面部分称为平行或垂直或以一定角度相对布置时,这应该是指所述表面或表面部分分别是平面的或至少近似平面的,即在一个对应的平面中或沿该对应的平面延伸,且对应于该表面或表面部分的平面相互平行,或者以一定角度相交。

为了提升操作舒适性和操作安全性,根据一个优选改进方案,在该操作构件的中性位置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的可从外面看到的且相互邻接的表面至少在局部相互平顺(stufenlos)交接。由此,操作者的手指在操作元件处和在其之间被夹住或勾挂住的危险被降低,并且这两个操作元件也在外观上共同产生一个统一操作构件的印象。

根据一个优选改进方案而可以规定,该操作构件包括三个单独的拇指作用面即第一、第二和第三拇指作用面。它们分别设计用于供操作者的拇指致动其中一个开关所用,因此,通过第一拇指作用面的致动可以致动第一开关,通过第二拇指作用面的致动可以致动第二开关。另外,优选通过致动第三拇指作用面也可以致动第二开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也要求保护这种类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在此该操作构件包括如前所述的三个拇指作用面。

与操作构件具有一件式或多件式结构无关地,由此可以得到用于操作者拇指的各种各样的操作可能性。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拇指作用面以不到30°的角度相互布置,从而以尤其在近似相同的方向上(向前)的类似的拇指动作且耗费相似的力以人机工程学方式致动两个开关。

另外,第一和第二拇指作用面优选可以不仅沿操作轴线、也在垂直于操作轴线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布置,以使拇指作用面的位置适应于一只手的拇指的活动可能性,它以其余手指把持手柄。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第一和第二拇指作用面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每一个至少在局部在一个径向突出或/和轴向突出的板状操作凸起上形成。至少一个且最好两个操作凸起的背侧面此时可以设计成用于操作者手的其中一个其余手指的作用面。

在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元件的多件式构造的操作构件中,第一拇指作用面最好形成在第一操作元件上,而第二拇指作用面形成在第二操作元件上。

第三拇指作用面因此可以邻接第一拇指作用面或者过渡至第一拇指作用面,通过用操作者拇指操作第三拇指作用面,第二开关可被致动。

在此,第一和第三拇指作用面共同最好形成用于操作者拇指的凹状结构。优选地,凹状结构相对浅地构成,以便第三拇指作用面不会妨碍拇指从第一拇指作用面移动到第二拇指作用面。例如第一拇指作用面能以超过140°的角度、优选约150°或更大的角度邻接第三拇指作用面。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如附图所示的几个优选实施例来详述本发明,在此示出了:

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示出不带车把、制动操作机构和固定机构的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3示出图2的主题的分解图,

图4在子图a)中示出从斜下方看向不带壳体的图2的主题的视图,在子图b)中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不带蓄电器舱的盖且不带蓄电件,在子图c)中示出被用在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的触点簧片的立体放大图,

图5在子图a)至f)中分别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第一操作元件的不同立体图,

图6在子图a)至f)中分别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第二操作元件的不同立体图,

图7在子图a)至f)中分别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构件的不同立体图,

图8在子图a)至c)中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承载件的各不同立体图,

图9在子图a)至f)中示出图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壳体的不同立体图,

图10在子图a)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在子图b)中示出子图a)的主题的分解图,和

图11在子图a)至f)中示出图10的实施例的操作构件的各不同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要指出的是,附图是简化示意图,其基本应该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为了不使视图过大,每幅图中不是所有特征都带有附图标记,而是首先仅是说明各自图所需的特征。

只要没有另作明确说明,在本申请中的方向说明如前、后、上、下、左、右涉及在图1中用箭头v、h、o、u、l和r表示的方向,就像针对骑车人所说明的那样,他通常坐在配备有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在水平地面上停立或移动的自行车上。

在图1中总体用10标示的自行车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前轮12、后轮14和车架16。前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前轮叉18的下端上,前轮叉在其上端可转动地保持在车架16上并且装有用于控制自行车10的车把20。后轮14可转动安装在车架16的后端上。

车架16上还装有鞍座22以及包括踏板曲柄24和安装在其上的前牙盘26的曲柄组件。曲柄组件可绕踏板支承轴线28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在后轮14上与轮轴z同心地安装有飞轮组30,飞轮组(ritzelpaket)装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即具有不同齿数的飞轮。在实施例中设有共有十二个飞轮的飞轮组,而前牙盘26作为单齿轮设置,从而可以调节出共12个变速档位。在本发明范围内,显然可以采用其它的线路设计、尤其是还有组合牙盘,在它们之间可以借助前拨链器来切换。

为了调节后飞轮组30的档位,采用具有后变速机构32的后链条变速器,其也被安装在车架16的后端上并且形成调节机构的一部分。链条34环绕飞轮组30和前牙盘26并且经过变速机构32,以便将驱动力从前牙盘26传递至飞轮组30和进而传递至后轮14。变速机构32此时能够在与后轮14的转动轴线z相关的轴向上调节该链条34,以便链条34可选择地与飞轮组30的一个飞轮对准且与此相应地引导到所选飞轮。

为了由骑车人将变速机构32调节到期望的档位,在车把20上在从骑车人角度看的右侧设置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0。在此,自行车操作装置100通过在集成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0中的无线电发送器和集成在变速机构32中的无线电接收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传递用于控制变速机构32的操作指令。

但或者可以想到并在本发明范围内利用其它变型以将骑车人的操作指令从自行车操作装置100传输至一个自行车部件,例如用于调节弹簧叉18、鞍座柱23的阻尼或高度。

要补充的是,自行车优选包括如呈前盘闸38或/和后盘闸40形式的制动装置。为了操作制动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手闸杆54的制动操作机构50。

图2以立体图几乎在如下视角下示出不带车把、制动操作机构和固定机构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0,坐在自行车上的骑车人(操作者)以该视角看向它。

如图2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0包括承载件102,在承载件上可以设置在此未示出的固定机构例如常见的卡箍,在线性导向机构140上沿着引导线f可线性移动地安置在不同的固定位置p1、p2上,以便将自行车操作装置100安装在自行车10的车把20上。在此,卡箍轴线在安装在车把上的状态中基本与车把轴线重合。

此外,在承载件102上固定一个壳体108,其容纳在图2中看不到的呈在用盖111封闭的蓄电器舱110内的钮扣电池形式的蓄电件101以及在此也看不到的电子电路布置103。

此外,在壳体108上设置有两个与电子电路布置相连的开关112和114,特别是可以中图3中更好地看到它们,并且它们可以是例如按钮或扳动开关。

最后,操作构件130可绕操作轴线b枢转地安装在承载件102上,并且被偏置到如图3所示的中性位置。从该中性位置,操作构件130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绕操作轴线b被偏转以便操作第一开关112,并且该操作构件从中性位置在与第一转动方向r1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r2可绕操作轴线b偏转,以致动第二开关114。操作轴线b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0的安装状态中基本平行于车把轴线延伸。

操作构件130在此具有多件式结构并且包括第一操作元件170以及第二操作元件180,它们分别具有一体式结构且可绕操作轴线b转动地安装在支承构件102上。优选地,操作元件170和180分别由塑料制造。

能更好地在图3的分解视图中看到这些部件的形状,在这里,这些组成部分如图所示分别沿着操作轴线b相互错开。

图4的a)以从斜下方看的视角示出图2的主题的一部分,但在这里未示出该壳体,以实现看向电子电路布置103和呈钮扣电池形式的蓄电件101。示意性简化所示的电子电路布置103通过在此仅示出的导线107与开关112、114或开关模块112m、114m相连,并且包括用于基于开关112和114的位置和/或操作产生信号的电子装置以及最好是在此未示出的无线电天线,以便将所产生的信号发送至自行车10的各自要控制的部件。

电路布置103优选通过在图4的b)中至少部分可看到的触点簧片193、194与作为蓄电件101的钮扣电池相连。在图4的c)中被放大立体示出的触点簧片193由金属呈一体地构成并且包括在安装状态中平行于钮扣电池的平顶面取向的第一弹簧腿193a以及在安装状态中在局部侧向贴靠钮扣电池的第二弹簧腿193b。在不受力状态中的略微超过90°的弯曲部将弹簧腿193a和193b相连。

一个舌片193d在安装状态中抵靠到壳体108的支承面并因此有助于使触点簧片193在壳体108内对准方向。另外,它可以被用在电路板功能测试中,其中在那里放置一个弹簧触点针以作测试。

在第一弹簧腿193a内形成的两个通孔193o用于将触点簧片193固定在壳体108中。为此,两个在此未示出的销优选穿过通孔193o并且被熔接以产生形状配合接合。

最后,触点簧片193的自第一弹簧腿193a大致垂直地在相反方向上突出向第二弹簧腿193b的钎焊销193e用于建立与电子电路布置103的连接。

为了详细说明操作构件130的结构和功能,在图5中仅第一操作元件170、在图6中仅第二操作元件180、并且在图7中整个操作构件130分别在子图a)至f)中以不同的立体视角被示出。

在此,图5至图7的彼此对应的子图的视角分别是相同的,或者换言之,图5通过去除第二操作构件源自图7,图6通过去除第一操作构件源自图7。各自重叠示出的子图a)和d)、b)和e)以及c)和f)分别从相反的视向示出所示主题,并且子图b)和c)分别从在子图a)中用箭头rb或rc表示的观看方向表示子图a)的主题。

在图7中的两个操作元件170、180彼此相对位置对应于在操作构件130的中性位置中的其相对位置。

在图5中单独示出的第一操作元件170包括第一板状翼片部174和第二板状翼片部176,其中第一板状翼片部174基本平行于操作轴线b地延伸离开操作轴线,而第二板状翼片部176基本在径向上延伸离开操作轴线b,尤其如图5的b)所示。

在第一板状翼片部174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壳体108的一侧形成第一操作元件170的接触面172,其用于在第一操作元件170直接绕操作轴线b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偏转时(在图5至图7的各自的子图b)中的顺时针方向)与第二操作元件180的接触面182相互作用,因而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带动第二操作元件180,从而操作构件130作为单元运动。

在第二板状翼片部176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壳体108的一侧形成第一操作元件170的开关致动面142,其用于在第一操作元件170从中性位置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偏转时致动第一开关112。

第一操作元件170的接触面172和开关致动面142以80°至100°的角度相互取向,优选以约90°角度(见图6的b)和图6的e))。

另外,一个操作凸起191关于操作轴线b在径向和轴向上从第一操作元件170的第一板状翼片部174向外突出,其中在操作凸起191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骑车人的一侧形成第一拇指作用面131,并且在背面形成用于其中一个余下手指的作用面199。

在第二板状翼片部176的在安装状态中背对壳体108的一侧,设置垂直于操作轴线b隆凸弯曲的手指操作面133,其例如能用骑车人的食指弯在两个转动方向r1、r2上操作,而其余手指握住手柄。

在第一板状翼片部174的在安装状态中背对壳体108的一侧设置近似呈平面的第三拇指作用面195,第三拇指作用面过渡至第一拇指作用面131并且与之一起形成用于操作者拇指的平坦的凹状结构138。

为了安装在承载件102上,设置有两个轴向相互间隔的带有对齐的通孔178o的支承部178,其中一个通孔设置在第一板状翼片部174和第二板状翼片部176之间的连接区内,另一个通孔设置在第二板状翼片部176的边缘区内。

在图6中被单独示出的第二操作元件180包括板状翼片部184,其基本上在径向上延伸离开操作轴线b(见图6的b))。

在板状翼片部184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第一操作元件170的接触面172的一侧形成第二操作元件180的接触面182,并且在相反一侧设置用于致动第二开关114的开关致动面144。

另外,从第二操作元件180的板状翼片部184与操作轴线b相关地沿径向和轴向向外凸出一个操作凸起192,在这里,在操作凸起192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骑车人的一侧形成第二拇指作用面132,并且在背对骑车人的背面形成用于其中一个余下手指的作用面198。另外,在操作凸起192的背对骑车人的背面形成一个阶梯部192s(见图6的f)),其例如可用食指勾住且通过拉扯动作被致动。

为了安装在承载件102上,设置由两个沿轴向相互间隔的且带有对齐的通孔188o的支承部188。此时如此选择支承部188的轴向间距,在安装状态中,第一操作元件170的支承部178安置在第二操作元件180的支承部188之间(见图7的d))。

为了预装两个操作元件170、180成为操作构件130,例如可以在第二操作元件180的其中一个支承部188的内侧设置空心柱形凸起189,它插入第一操作元件180的紧邻的支承部178的通孔178o中。

如图7的子图c)和d)所示,如此设计该操作元件,在操作构件130的中性位置中,第一操作元件170和第二操作元件180的可从外面看到的且彼此邻接的表面至少在部分a1、a2处相互平顺交接。

除了操作构件130的吸引人的统一外观,由此降低以下风险,即,操作者的一个手指保持勾在或卡在操作元件之间的缝隙或阶梯部内。

为了同一目的,在操作构件130的中性位置中,第二操作元件180的板状翼片部184的周边至少部分被第一操作元件170的第一板状翼片部174的悬挂边缘174r覆盖(见图7的a)和b))。

要补充的是,在第一和第二操作元件170、180的接触面172、182上可分别设置一个弹簧座172t、182t用于支承在安装状态中设置在接触面172、182之间的压缩弹簧(未示出)的端部,压缩弹簧应该在第一操作元件170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或者第二操作元件180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分别单独地从中性位置被偏转时防止各自另一个操作元件的不希望的运动。

操作构件130的两件式形状和第一操作元件170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以及第二操作元件180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可单独偏转性尤其允许控制自行车的附加功能或部件,做法是例如通过第二拇指作用面132和手指作用面133的同时按压操作使第一操作元件170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且同时使第二操作元件180在第二转动方向上偏转,从而两个开关112、114被同时致动。

在所选的单独或多个所述作用面上可以分别(不同于所示)设置表面纹路理结构或浮雕状图案以减轻操作者的各自手指打滑的危险。

因为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模块式结构而可以想到,操作构件130可更换地设置在承载件102上,从而该操作构件可以在人机工程学或/和触感上适应骑车人的期望。在此设定的在承载件102与操作构件130之间的借助轴销150的(螺纹)连接允许简单快速的安装。尤其可行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本发明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组合件,其具有多个就形状或/和表面而言不同的可更换的操作构件。

如图8的子图a)至c)的自不同视角的各不同视图所示的承载件102在此具有一体式结构,最好是由金属例如铝制造。

它具有操作构件固定部121、卡箍固定部124以及壳体固定部123。

在卡箍固定部124上可以设置线性导向机构140。它最好以具有两个固定孔140o的长轨形式构成,所述固定孔限定出用于在承载件102上的固定机构的两个固定位置p1和p2。

承载件102的操作构件固定部121例如包括带有通孔129o的支承凸起129,轴销150被装入其中,通孔因此限定在承载件102上的操作轴线b的位置。通孔129o优选具有内螺纹,轴销150的外螺纹部151可被拧入其中(见图3)。

在壳体固定部123上优选设有三个固定孔123o,承载件102能以相应的固定件在固定孔处被固定在壳体108上。

为了在考虑当开关操作时作用于该装置的力的情况下获得稳定固定,三个固定孔123o中最好是第一固定孔123o1处于操作构件固定部121附近,第二固定孔123o2处于卡箍固定部124附近,第三固定孔123o3与经过第一和第二固定孔123o1、123o2的连接直线间隔开(见图7的b))。

为了在蓄电器舱110的良好可接近性的同时保证壳体108的稳定固定,壳体固定部123在它在安置状态中邻接蓄电器舱110的区域中优选还具有一个边缘123k,该边缘仿照蓄电器舱的盖11的(圆形)轮廓。

如图9的各不同立体图所示的壳体108优选与壳体109和可取下的下壳盖122成一体地构成,在这里,壳盖122在此具有下平坦盖面120。

壳体108包括电子装置部113和开关部115(见图9的a))。

在具有扁平方体状基本形状的电子装置部113中,呈钮扣电池形式的蓄电件101设置在蓄电器舱110以及电子电路布置103优选设置在钮扣电池的下方。电子装置部113的盖面、尤其是下平坦盖面120和侧向平坦的盖面125近似成平面状且全都相对于操作轴线b倾斜延伸。

在取出设置在壳体108的上盖面上的蓄电器舱盖111之后可接触到钮扣电池,在取掉下壳盖122以及或许另一个隔板后接触到电路布置。

另外,可以在下壳盖122的底面上、优选在回缩部分118上设置一个开关119,开关例如用于在自行车操作装置投入使用时完成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0和要用其控制的部件之间的结合(配对)。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利用该开关选择自行车操作装置100的另一个模式或另一个功能。在与变速机构连接时,例如可以在“粗调”模式和“细调”模式之间切换,在这里,在“粗调”模式中通过开关112、114的操作在相邻的变速档位之间切换,而在“细调”模式中进行相同档位的各种不同(微调)设定的切换。原则上,开关119最好设计用于在开始骑行前完成预先调节。

壳体108的开关部115具有圆形的容纳孔112o和114o,其用于容纳带有在图9中未被示出的开关112、114的柱形开关模块。在此实施例中,当壳体108被固定在承载件102上时,仅壳体108的没有相对于操作轴线b倾斜取向而是与之近似平行取向的盖面部155、156处于开关部115区域内。在此,在如图9的a)和b)所示的盖面部155或156中设置有所述容纳孔112o或114o。

在开关部115内的基本相互垂直布置的盖面部155、156分别相对于在电子装置部113内的平坦的下盖面120和侧向盖面125倾斜地布置。就此意义上,开关部115相对于电子装置部113成一定角度布置,这有利于壳体108的紧凑构型。

在壳体108的顶面上设有三个固定孔108o,其用于将壳体108固定在承载件102上。

壳体108的形状适应于占用尽量少的体积且同时实现操作构件130在车把20上的在人机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利的定位。

图10和图11示出自行车操作装置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首先仅就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被详细说明。在其它方面,参照之前对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特征的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此带有附图标记来自第一实施例的相应特征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100。如果字母被用作附图标记或用在附图标记中,相同的字母分别被用于两个实施例的相应特征。

自行车操作装置20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区别是,操作构件230具有一件式结构。

为了操作构件可转动安装在承载件202上,设置两个轴向间隔的带有对齐的通孔236o的支承部236,轴销250穿过通孔被装入并且与承载件202螺栓连接。

如尤其是图11和图7的对照所示,一件式操作构件230的形状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两件式操作构件130的形状非常相似。

尤其是,操作构件230具有第一操作凸起291和第二操作凸起292,它们在径向和轴向上突出并且不仅沿着操作轴线b且还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布置,其中在第一操作凸起291的朝向骑车人的正面形成第一拇指作用面231,在第二操作凸起292的正面形成第二拇指作用面232,它们以不到30°的角度相互取向(最好几乎相互平行)并且如此布置,通过第一拇指作用面231的操作能操作第一开关且通过第二拇指作用面232的操作能操作第二开关。

在第一操作凸起291的背面形成用于其中一个其余手指的作用面299,还有在第二操作凸起292的背面形成一个作用面298。

另外,该操作构件包括垂直于操作轴线凸隆弯曲的能用一只手的食指弯来操作的手指作用面233以及在作用面289与手指作用面233之间的过渡处包括一个能用食指勾住的一个阶梯部292s。

最后,操作构件230还包括至少近似平面的第三拇指作用面295,其邻接第一拇指作用面231并且与之一起形成用于操作者拇指的平面凹洼结构238。

例如第一拇指作用面231的按压导致了操作构件230在第一转动方向r1上偏转以操作第一开关212。另外,第二拇指作用面232的按压导致了操作构件230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偏转以操作第二开关214。第三拇指作用面295的按压也导致了操作构件230在第二转动方向r2上偏转以操作第二开关214。

根据骑车人的喜好,一方面可以如此在两个方向上获得切换,拇指保持放置在凹状结构238处并且操作第一拇指作用面或第三拇指作用面231、295。

另一方面,可以如此获得在两个方向上的切换,拇指在第一和第二拇指作用面231、232之间变位。

通过用拇指或食指按压或提拉各种各样的作用面231、232、295、298、299和233,借此得到用于操作两个开关212和214的大量操作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