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2783发布日期:2020-12-18 13:0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摩托车坐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



背景技术:

摩托车就是交通工具的一种,有汽油驱动的也有电力驱动的小型摩托车,是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现市面上智能摩托车坐垫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功能性较为单一,往往只具备乘坐的作用,而在冬天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使用时容易出现冻人的情况,其使用的舒适度较差,而少数的加热坐垫在使用时都是大面积的加热,无法针对现实的情况来进行加热,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多数的摩托车坐垫防水性能较差,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解决了现有市面上智能摩托车坐垫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功能性较为单一,往往只具备乘坐的作用,而在冬天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使用时容易出现冻人的情况,其使用的舒适度较差,而少数的加热坐垫在使用时都是大面积的加热,无法针对现实的情况来进行加热,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多数的摩托车坐垫防水性能较差,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包括坐垫主体、前座区、后座区以及密封圈,所述坐垫主体的外部划分前座区和后座区,所述坐垫主体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的外部设有海绵填充体,所述坐垫主体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海绵填充体,所述坐垫主体的背面设有第一防水布和第二防水布。

优选的,所述坐垫主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部设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外部通过缠绕的方式连接电加热丝,所述前座区和后座区的内部均设有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通过线路连接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固定在固定杆的外部,所述温控装置的外部通过线路连接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海绵填充体采用海绵和橡胶材料混合制成,所述海绵填充体的内部包裹固定杆、温控装置和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布位于第二防水布的侧面,所述第一防水布和第二防水布均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水布和第二防水布的外部通过密封圈连接在坐垫主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坐垫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一防水布和第二防水布的外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摩托车加热垫,通过将坐垫主体的外部划分前座区和后座区,且坐垫主体的内部安装两个加热结构,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摩托车坐垫在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由于前座区和后座区的内部均设有单独的加热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骑行的情况来选择开启加热结构的数量,如果是单人骑行则可以只单独运行前座区内部的加热结构,如果在骑行时还需要带人,则可以同时将前座区和后座区内部的加热结构全部打开,大大提高了使用者运行时的灵活性,整体结构简单,不会出现加热浪费的情况,非常便于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加热功能,实用性较强;

(2)、该智能摩托车加热垫,通过在坐垫主体的背面设有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和密封圈,可以将前座区和后座区的底部彻底密封住,避免在雨雪天气骑行时会有雨水渗入到坐垫主体的内部,同时坐垫主体的外部皮质材料也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密封性能,较好的实现了加热结构防水的目的,功能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垫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垫主体背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中,坐垫主体-1、前座区-2、后座区-3、海绵填充体-4、固定杆-5、电加热丝-6、温控装置-7、控制开关-8、第一防水布-9、第二防水布-10、密封圈-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摩托车加热垫,包括坐垫主体1、前座区2、后座区3以及密封圈11,所述坐垫主体1的外部划分前座区2和后座区3,所述坐垫主体1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6,所述电加热丝6的外部设有海绵填充体4,所述坐垫主体1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海绵填充体4,所述坐垫主体1的背面设有第一防水布9和第二防水布10。

所述坐垫主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外部设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外部通过缠绕的方式连接电加热丝6,所述前座区2和后座区3的内部均设有电加热丝6,通过划分了前座区2和后座区3,使用者可以根据骑行的情况来选择开启加热结构的数量,功能性较强。

所述电加热丝6通过线路连接温控装置7,所述温控装置7固定在固定杆5的外部,所述温控装置7的外部通过线路连接控制开关8,通过设有的电加热丝6,可以对海绵填充体4来进行加热,然后温度就会传递到坐垫主体1的外部,从而实现的加热的作用。

所述海绵填充体4采用海绵和橡胶材料混合制成,所述海绵填充体4的内部包裹固定杆5、温控装置7和电加热丝6,通过设有的海绵填充体4,可以对加热结构提供保护,防护性较强。

所述第一防水布9位于第二防水布10的侧面,所述第一防水布9和第二防水布10均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水布9和第二防水布10的外部通过密封圈11连接在坐垫主体1的底部,通过设有的防水布结合密封圈11,较好的提高了坐垫主体1的防水性,实用性较强。

所述坐垫主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控制开关8,所述控制开关8位于第一防水布9和第二防水布10的外部,通过将控制开关8设在坐垫主体1的背面,可以避免出现误触的情况,功能性较强。

工作原理:在应用该智能摩托车加热垫时,由于该坐垫是通过转轴固定在车体上,所以可以将坐垫从车体上掀起来,同时通过坐垫主体1的内部设有电加热丝6作为加热结构,当使用者在冬天较为寒冷天气下骑行时,可以将坐垫主体1掀起来漏出坐垫主体1的底部,然后打开控制开关8,用摩托车的电瓶作为电力来源,给加热结构进行供电,从而来对坐垫主体1进行加热,这样当使用者在骑行时就不会产生冻人的感觉,较好的提高了使用者在骑行时的舒适感,同时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将坐垫主体1的外部划分前座区2和后座区3,在前座区2和后座区3的内部均设有单独的加热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骑行的情况来选择开启加热结构的数量,如果是单人骑行则可以只单独运行前座区2内部的加热结构,如果在骑行时还需要带人,则可以同时将前座区2和后座区3内部的加热结构全部打开,大大提高了使用者运行时的灵活性,不会出现加热浪费的情况,非常便于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加热功能,最后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在坐垫主体1的背面设有第一防水布9、第二防水布10和密封圈11,可以将前座区2和后座区3的底部彻底密封住,避免在雨雪天气骑行时会有雨水渗入到坐垫主体1的内部,同时坐垫主体1的外部皮质材料也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密封性能,较好的实现了加热结构防水的目的,功能性较强,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坐垫主体1、前座区2、后座区3、海绵填充体4、固定杆5、电加热丝6、温控装置7、控制开关8、第一防水布9、第二防水布10、密封圈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智能摩托车坐垫大多数在使用时其功能性较为单一,往往只具备乘坐的作用,而在冬天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使用时容易出现冻人的情况,其使用的舒适度较差,而少数的加热坐垫在使用时都是大面积的加热,无法针对现实的情况来进行加热,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多数的摩托车坐垫防水性能较差,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将坐垫主体1的外部划分前座区2和后座区3,且坐垫主体1的内部安装两个加热结构,较好的解决了传统摩托车坐垫在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由于前座区2和后座区3的内部均设有单独的加热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骑行的情况来选择开启加热结构的数量,如果是单人骑行则可以只单独运行前座区2内部的加热结构,如果在骑行时还需要带人,则可以同时将前座区2和后座区3内部的加热结构全部打开,大大提高了使用者运行时的灵活性,不会出现加热浪费的情况,非常便于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加热功能,同时通过在坐垫主体1的背面设有第一防水布9、第二防水布10和密封圈11,可以将前座区2和后座区3的底部彻底密封住,避免在雨雪天气骑行时会有雨水渗入到坐垫主体1的内部,同时坐垫主体1的外部皮质材料也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时的密封性能,较好的实现了加热结构防水的目的,其功能性较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