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2615发布日期:2021-04-13 20:2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四轮车或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车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2.三轮车/四轮车(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传统的三轮车/四轮车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和存放,尤其是对于城市楼房住户的老年使用者,由于居住场所的限制,更加不便于搬运和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四轮车或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新型可折叠车体结构。该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方便使用者实现车架的折叠。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可折叠车体结构,包括底部机架、底部支座,顶部支座、支撑杆、限位横杆、拉簧、靠背支架和座椅底架;
6.所述底部支座固定在底部机架上,所述顶部支座固定在座椅底架的底面;
7.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4个,4个支撑杆底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底部支座上,4个支撑杆顶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顶部支座上;
8.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横杆配合的缺口,在顶部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限位横杆的通孔,所述限位横杆的端部贯穿安装在该通孔中,该通孔为长形通孔,从而为限位横杆提供活动调节空间;所述限位横杆通过拉簧与其尾部座椅底架连接,通过该拉簧为限位横杆提供向后的拉力;
9.所述靠背支架包括靠背架和底部支杆,靠背架的底部铰接在底部支杆顶端,底部支杆的底端铰接在底部机架上;所述座椅底架通过其尾部弯管与靠背支架的靠背架铰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4个支撑杆的平行布置,前侧布置两个,后侧布置两个,在后侧的两个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横杆配合的缺口。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横杆的前侧连接有拉手,向前拉动拉手能够带动限位横杆向前移动。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限位横杆在拉簧的拉力下卡入支撑杆顶部的缺口时,此时支撑杆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当向前拉动拉手使限位横杆脱离支撑杆顶部的缺口后,支撑杆失去锁定,此时即可下放座椅底架并实现靠背支架的向前折叠。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座椅底架的下方还安装有子座椅,该子座椅是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座椅底架上的,从而能够滑动调节子座椅的位置,需要时将子座椅调节到座椅底架的底部前方,供小孩乘坐;不需要时,将子座椅调节到座椅底架的正下方。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座和滑板,滑座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架的
底面,滑板滑动安装在滑座上,能够沿车体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子座椅通过其尾部的弯管与滑动机构的滑板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子座椅的滑动位置调节。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6.本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方便使用者实现车架的折叠。当限位横杆在拉簧的拉力下卡入支撑杆顶部的缺口时,此时支撑杆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当向前拉动拉手使限位横杆脱离支撑杆顶部的缺口后,支撑杆失去锁定,此时即可下放座椅底架并实现靠背支架的向前折叠。
17.座椅底架的下方还安装有子座椅,该子座椅是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座椅底架上的,从而能够滑动调节子座椅的位置,需要时将子座椅调节到座椅底架的底部前方,供小孩乘坐;不需要时,将子座椅调节到座椅底架的正下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体结构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体结构的支撑杆与限位横杆配合处的局部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底架的底面仰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车体结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
23.1:底部机架,2:座椅底架,3:顶部支座,4:支撑杆,5:限位横杆,6:拉簧,7:靠背支架,8:座椅底架,3-1:通孔,4-1:缺口,5-1:拉手,7-1:靠背架,7-2:底部支杆,10:子座椅,11-1:滑座,11-2:滑板。
24.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6.实施例一
27.一种可折叠车体结构,参见附图1-3,包括底部机架1、底部支座2、顶部支座3、支撑杆4、限位横杆5、拉簧6、靠背支架7和座椅底架8。
28.所述底部支座2固定焊接在底部机架1上,所述顶部支座3固定焊接在座椅底架8的底面。
29.所述支撑杆4的数量为4个,4个支撑杆底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底部支座2上,4个支撑杆顶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顶部支座3上。
30.4个支撑杆的平行布置,前侧布置两个,后侧布置两个,后侧的两个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横杆5配合的缺口4-1。
31.所述靠背支架7包括靠背架7-1和底部支杆7-2,靠背架7-1的底部铰接在底部支杆7-2顶端,底部支杆的底端铰接在底部机架1上;所述座椅底架8通过其尾部弯管与靠背支架的靠背架7-1铰接。
32.所述限位横杆5通过拉簧6与其尾部座椅底架8底面连接,通过该拉簧6为限位横杆
5提供向后的拉力;限位横杆的前侧连接有拉手5-1,向前拉动拉手5-1能够带动限位横杆5向前移动。
33.在顶部支座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限位横杆的通孔3-1,所述限位横杆5的端部贯穿安装在该通孔3-1中,该通孔3-1为长形通孔,从而为限位横杆5提供活动调节空间,当限位横杆在拉簧的拉力下卡入支撑杆顶部的缺口4-1时,此时支撑杆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当向前拉动拉手使限位横杆脱离支撑杆顶部的缺口后,支撑杆失去锁定,此时即可下放座椅底架并实现靠背支架的向前折叠(参见附图4)。
34.实施例二
3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座椅底架8的下方还安装有子座椅10,进一步的说,该子座椅10是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座椅底架8上的,从而能够滑动调节子座椅10的位置,需要时将子座椅10调节到座椅底架8的底部前方,供小孩乘坐;不需要时,将子座椅10调节到座椅底架8的正下方。
36.具体来讲,参见附图3,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座11-1和滑板11-2,滑座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架8的底面,滑板11-2滑动安装在滑座上,能够沿车体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子座椅10通过其尾部的弯管与滑动机构的滑板11-2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子座椅10的滑动位置调节。
37.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