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9476发布日期:2021-05-11 14: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自行车前叉为自行车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种类非常的多,使得自行车前叉的种类非常的多,现有的自行车前叉的减震基本都是仅仅通过双弹簧来实现,也就是自行车前叉的两个叉脚各安装有一个弹簧,而且现有的自行车前叉功能比较单一。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来解决上述背景故事中提到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包括竖管、结合与竖管下端的叉冠件以及结合与叉冠件两端的两个叉脚,所述竖管中空,叉脚包括滑筒和支撑筒,且滑筒的下端开口,支撑筒的上端开口,滑筒的外周面与支撑筒的内周面滑动连接,且滑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支撑筒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贯穿通孔且与通孔不接触,且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滑筒向匹配的圆盘,且圆盘与滑筒滑动连接,圆盘的上表面与减震弹簧b的一端连接,且减震弹簧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盘内顶面,且支撑杆下部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弹簧a,减震弹簧a的上端连接在限位环的下表面,且减震弹簧a的下端连接在支撑筒的内底面,滑筒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机构,两个支撑筒的外周面均固定连接有杯架机构,且两个支撑筒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穿线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槽和滑块,滑筒外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块,且支撑筒的内侧面开设有两条与滑块向匹配的滑槽,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架机构包括固定板、半环固定件、连接柱、杯筒、锁止螺栓a和压板,支撑筒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过的固定板,半环固定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半环固定件的侧面与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杯筒,杯筒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a,且锁止螺栓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线机构包括锁止螺栓b、螺纹筒和线孔,螺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筒的侧面,且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线孔,螺纹筒靠近支撑筒的一端开设有线孔,线孔贯穿螺纹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筒的内侧面开设有两条相互对称的漏油槽,且漏油槽一直延伸至支撑筒的上端开口处,支撑筒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盖,且支撑筒上端开设有与内螺纹盖相匹配的外螺纹,内螺纹盖的上端开设有通槽,滑筒贯穿通槽且与通槽的内周面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当自行车受到颠簸时产生震动时,滑筒压缩减震弹簧a,同时圆盘压缩减震弹簧b,使得通过减震弹簧a与减震弹簧b共同回弹的作用对自行车进行减震,由于两个叉脚内均设置有减震弹簧a和减震弹簧b,因此本装置设置有四个弹簧减震,相比传统的双弹簧本装置的减震的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中,将杯子放到杯筒中,拧动锁止螺栓a,便可以使得压板将杯子给压紧在杯筒,方便有需求的骑行者对携带更多的水杯,不需要杯架机构时,拧下固定半环固定件和固定板的螺丝,便可以将杯架机构卸下来。

3.本实用新型中,将刹车线从线孔中穿过,拧动锁止螺栓b,使得锁止螺栓b压紧刹车线,使得刹车线顺着支撑筒向上,可以减少刹车线在自行车行走时的晃动,同时也可以减小刹车线与车轮接触的概率。

4.本实用新型中,拧开内螺纹盖便可以向漏油槽中加入润滑油,可以使得滑筒与支撑筒之间更加润滑,加强减震的效果,同时拧上内螺纹盖便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

5.本装置功能多样,实用性强,能够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购买,而且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滑筒和支撑筒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环和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杯筒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筒和通槽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管;2、叉冠件;3、叉脚;4、滑筒;5、支撑筒;6、固定板;7、半环固定件;8、连接柱;9、杯筒;10、锁止螺栓a;11、减震弹簧a;12、支撑杆;13、限位环;14、圆盘;15、减震弹簧b;16、滑槽;17、滑块;18、锁止螺栓b;19、螺纹筒;20、线孔;21、压板;22、通孔;23、漏油槽;24、内螺纹盖;2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包括竖管1、结合与竖管1下端的叉冠件2以及结合与叉冠件2两端的两个叉脚3,所述竖管1中空,叉脚3包括滑筒4和支撑筒5,且滑筒4的下端开口,支撑筒5的上端开口,滑筒4的外周面与支撑筒5的内周面滑动连接,且滑筒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且限位环1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2,支撑筒5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上端贯穿通孔22且与通孔22不接触,且支撑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滑筒4向匹配的圆盘14,且圆盘14与滑筒4滑动连接,圆盘14的上表面与减震弹簧b15的一端连接,且减震弹簧b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盘14内顶面,且支撑杆12下部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弹簧a11,减震弹簧a11的上端连接在限位环13的下表面,且减震弹簧a11的下端连接在支撑筒5的内底面,滑筒4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机构,两个支撑筒5的外周面均固定连接有杯架机构,且两个支撑筒5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穿线机构;当自行车受到颠簸时产生震动时,滑筒4压缩减震弹簧a11,同时圆盘14压缩减震弹簧b15,使得通过减震弹簧a11与减震弹簧b15共同回弹的作用对自行车进行减震,由于两个叉脚3内均设置有减震弹簧a11和减震弹簧b15,因此本装置设置有四个弹簧减震,相比传统的双弹簧本装置的减震的效果更好。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槽16和滑块17,滑筒4外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块17,且支撑筒5的内侧面开设有两条与滑块17向匹配的滑槽16,且滑块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滑槽16和滑块17可以对滑筒4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防止滑筒4滑出。

所述杯架机构包括固定板6、半环固定件7、连接柱8、杯筒9、锁止螺栓a10和压板21,支撑筒5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过的固定板6,半环固定件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半环固定件7的侧面与连接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柱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杯筒9,杯筒9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a10,且锁止螺栓a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1;将杯子放到杯筒9中,拧动锁止螺栓a10,便可以使得压板21将杯子给压紧在杯筒9,方便有需求的骑行者对携带更多的水杯,不需要杯架机构时,拧下固定半环固定件7和固定板6的螺丝,便可以将杯架机构卸下来。

所述穿线机构包括锁止螺栓b18、螺纹筒19和线孔20,螺纹筒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筒5的侧面,且螺纹筒19内螺纹连接有线孔20,螺纹筒19靠近支撑筒5的一端开设有线孔20,线孔20贯穿螺纹筒19;将刹车线从线孔20中穿过,拧动锁止螺栓b18,使得锁止螺栓b18压紧刹车线,使得刹车线顺着支撑筒5向上,可以减少刹车线在自行车行走时的晃动,同时也可以减小刹车线与车轮接触的概率。

所述支撑筒5的内侧面开设有两条相互对称的漏油槽23,且漏油槽23一直延伸至支撑筒5的上端开口处,支撑筒5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盖24,且支撑筒5上端开设有与内螺纹盖24相匹配的外螺纹,内螺纹盖24的上端开设有通槽25,滑筒4贯穿通槽25且与通槽25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拧开内螺纹盖24便可以向漏油槽23中加入润滑油,可以使得滑筒4与支撑筒5之间更加润滑,加强减震的效果,同时拧上内螺纹盖24便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同时本装置功能多样,实用性强,能够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购买,而且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本实用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