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2913发布日期:2021-07-06 20:2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自行车均是通过脚踏式动力系统来驱动自行车的前进,动力供应的方式是较单一的;自行车行驶时,人体的双手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若能够利用人体的双手向自行车输送部分动力,能够一定程度减缓脚部疲劳;某些自行车应用具有棘轮机构的助力装置来提供助力,但当自行车需要后退时,棘轮机构会同步转动并使得传动结构卡死,导致自动车不能后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自行车,设有离合器,自行车后退时离合器分离,使得棘轮机构不会卡死相关的传动结构,使自行车能够自由后退,解决了自行车后退时,棘轮机构会造成卡死,致使前轮不能向后转动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助力自行车,包括前轮、方向把、离合器与棘轮机构,方向把设有可转动的手把;
6.手把通过驱动绳体与离合器的第一轮体驱动连接;
7.离合器的第二轮体与棘轮机构驱动连接;
8.前轮与棘轮机构驱动连接。
9.由此,当需要向前轮提供助力时,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转动手把可将动力传递至棘轮机构,从而向前轮输送前进动力,当不需要向前轮提供助力或自行车需要后退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从而棘轮机构不会卡死前轮,使得前轮能够自由向后转动。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绳体包括第一齿带,第一齿带的一端与手把驱动连接;
11.第一齿带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轮体后连接于车架。
12.由此,手把转动时拉动第一齿带,从而驱动第一轮体,第一轮体设有与第一齿带相啮合的齿结构,齿带与轮体的传动结构利于动力的传递,减少呆滞,减少传动间隙。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轮体与棘轮机构通过第二齿带驱动连接。
14.由此,第二轮体设有与第二齿带相啮合的齿结构,通过第二齿带驱动棘轮机构运动,齿带与轮体的传动结构利于动力的传递,减少呆滞,减少传动间隙。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棘轮机构包括齿轮部、棘轮部、转环和棘爪;
16.齿轮部与第二齿带连接;
17.齿轮部与棘轮部联动;
18.转环与前轮的轮轴连接;
19.转环设有棘爪,棘爪的一侧设有弹片。
20.由此,齿轮部设有与第二齿带相啮合的齿结构,齿轮部的转动带动棘轮部运动,棘
轮部通过棘爪带动转环运动,从而实现驱动前轮运动。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轮体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
22.由此,第一轮休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利于增大输出。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齿轮部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
24.由此,齿轮部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等于增大输出。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绳体还包括第二钢绳与弹簧,第二钢绳的一端与第一齿带的一端连接,第二钢绳的另一端与手把驱动连接;
26.第一齿带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
27.由此,手把通过钢绳传递动力,弹簧的设置利于复位。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绳体还包括第一钢绳、滑轮与连接座,滑轮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座;
29.第一钢绳的一端连接于手把的环槽部,第一钢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后连接于连接座;
30.第二钢绳的另一端绕缠于滑轮后连接于车架。
31.由此,滑轮的设置利于增大输出,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用于导向钢绳。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助力自行车于助力传动结构中设有离合器,自行车后退时离合器分离,使得棘轮机构不会卡死相关的传动结构,使自行车能够自由后退;
33.并且,离合器的第一轮体、第二轮体与棘轮机构的齿轮部通过齿带进行动力传递,利于减少传动呆滞,减少传动间隙,提高传动灵敏度;
34.现者,第一轮体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齿轮部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的分度圆直径,利于增大输出行程,提高动力效果。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自行车的侧视结构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自行车的前视结构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传动结构的连接原理图;
38.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39.其中:1-车架;11-后轮;12-前轮;121-轮轴;13-方向把;14-手把;141-环槽部;15-驱动绳体;151-第一钢绳;152-第二钢绳;153-第一齿带;154-弹簧;16-离合器;161-第一轮体;162-第二轮体;17-第二齿带;18-棘轮机构;181-齿轮部;182-棘轮部;183-转环;184-棘爪;185-弹片;191-第一导向轮;192-第二导向轮;193-滑轮;194-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1.参考图1至图4,一种助力自行车,包括前轮12、方向把13、离合器16与棘轮机构18,方向把13设有可转动的手把14;
42.手把14通过驱动绳体15与离合器16的第一轮体161驱动连接;
43.离合器16的第二轮体与棘轮机构18驱动连接;
44.前轮12与棘轮机构18驱动连接。
45.进一步说明,驱动绳体15包括第一齿带153,第一齿带153的一端与手把14驱动连接;
46.第一齿带153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轮体161后连接于车架1。
47.进一步说明,第二轮体162与棘轮机构18通过第二齿带17驱动连接。
48.进一步说明,棘轮机构18包括齿轮部181、棘轮部182、转环183和棘爪184;
49.齿轮部181与第二齿带17连接;
50.齿轮部181与棘轮部182联动;
51.转环183与前轮12的轮轴121连接;
52.转环183设有棘爪184,棘爪184的一侧设有弹片185。
53.进一步说明,第一轮体16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162的分度圆直径。
54.进一步说明,齿轮部18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162的分度圆直径。
55.进一步说明,驱动绳体15还包括第二钢绳152与弹簧154,第二钢绳152的一端与第一齿带153的一端连接,第二钢绳152的另一端与手把14驱动连接;
56.第一齿带153的另一端与弹簧154的一端连接,弹簧154的另一端与车架1连接。
57.进一步说明,驱动绳体15还包括第一钢绳151、滑轮193与连接座194,滑轮193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座194;
58.第一钢绳151的一端连接于手把14的环槽部141,第一钢绳151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191与第二导向轮192后连接于连接座194;
59.第二钢绳152的另一端绕缠于滑轮193后连接于车架1。
60.工作原理:
61.该助力自行车包括车架1,车架1设有前轮12与后轮11,该助力自行车通过转动手把14的方式向前轮12输送前进的动力,当需要向前轮12提供动力时,离合器16的第一轮体161与第二轮体162处于结合状态,转动手把14,手把14拉动第一钢绳151,第一钢绳151通过滑轮193将行程两倍放大的传递至第二钢绳152,第二钢绳152拉动第一齿带153运动,从而驱动离合器16的第一轮体161转动,因离合器16是结合状态,第二轮体162同步随第一轮体161转动,第二轮体162通过第二齿带17驱动棘轮机构18的齿轮部181转动,从而驱动前轮12向前转动。
62.手把14回转时,弹簧154能够驱动手把14复位,离合器16的第一轮体161会反方向转动,因前轮12连接有棘轮机构18,即使离合器16处于结合状态,棘轮机构18的齿轮部181会反方向的空转,不会向前轮12输送动力。
63.当自行车需要后退时,将离合器16设成分离状态,后轮11向后运动时会带动棘轮机构18转动,从而带动离合器16的第二轮体162转动,因离合器16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轮体161便不会发生转动,前轮12便能够自由的转动后退。
64.离合器16是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208719186u-一种儿童自行车车轮离合装置,该文献公开了离合器的相关结构,本申请的离合器16基本与该文献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将离合器16的第一轮体161与第二轮体162的外周面设置有齿结构,用于与相应的齿带配合,再设置第一轮体16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162的分度圆直径,并且棘轮机构18的齿轮部18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二轮体162的分度圆直径,如此,小轮带动大轮,大轮
再带动小轮能够增大输出行程,增加输出速度,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规格的离合器,只要能够实现分离与结合功能便可。
65.以上公开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