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925发布日期:2022-07-01 17:0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挡风罩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的发展历程总是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改进。在摩托车、电瓶车以及三轮车等车辆上加装挡风遮阳罩等防护设施,可避免驾乘人员在遇到刮风、下雨、烈日暴晒等天气时遭遇风吹、日晒雨淋,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提高驾乘体验感。
3.在车辆上加装挡风、遮阳等罩体,尤其是加装对整个车体的驾乘室进行全面包裹防护的罩体后,罩体上通常会开设由风口以保证通风。然而,目前车辆上加装的罩体的通风口的开度通常是固定的,当外界温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差或驾乘室内温度过高,或者车速过快导致的驾乘室内的风量较大,以及其它情况下驾乘人员需要有较适应的风量时,均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风量。从而,导致加装挡风遮阳罩等设施后的车辆的驾乘体验无法提高,甚至会发生闷热等使驾乘体验降低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的车辆罩体的通风口的风量无法调节,而容易降低设有相应罩体的车辆的驾乘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挡风罩的车辆。该车辆的挡风罩上的通风口的风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包括自动调节或手动调节,保证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驾乘室内具有适宜的通风,确保驾乘体验感。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设有挡风罩的车辆,包括车体以及挡风罩,所述挡风罩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挡风罩上具有通风口;
7.还包括风量调节系统;所述风量调节系统包括风量调节件以及调节驱动件;所述风量调节件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所述调节驱动件与所述风量调节件驱动连接,驱使所述风量调节件动作以调节所述通风口的通风量。
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百叶片,所述百叶片设置在所述通风口上。
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和所述第二通风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孔阵列;所述第一通风板与所述第二通风板前后叠设,并可由所述调节驱动件驱使发生相互错位移动。
1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量调节系统包括检测传感器以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调节驱动件连接。
11.在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所述风量调节系统包括指令输入模块以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指令输入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指令输入模块包括输入面板。更优选的,所述指令输入模块安装在所述车体或所述挡风罩上。
13.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挡风罩内或所述车体上,用于检测驾乘室内的温度。
14.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所述检测传感器还包括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速。
15.更优选的,所述车速传感器安装在车轮或车轮轴上。
16.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所述检测传感器还包括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流经所述通风口处的风速,和/或,用于检测所述挡风罩内的流动风速。
17.更优选的,所述通风口处和/或所述挡风罩内设置有所述风速传感器。
18.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所述检测传感器还包括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驾乘室内的空气湿度。
19.更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挡风罩上或所述车体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在罩体的通风口上设置有风量调节系统,所述风量调节系统包括风量调节件以及与风量调节件驱动连接的调节驱动件,由调节驱动件驱使风量调节件动作即可改变通风口的开度,从而可实现通风口的风量调节,保证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驾乘室内具有适宜的通风,提高加装罩体后的车辆的驾乘体验感。
22.而且,调节驱动件的启停可由中央处理模块在接收信号后输出指令控制执行,而中央处理模块接收的信号可为手动输入的信号指令,和/或,为温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中的一个以上的感应信号。其中,在接收手动输入、感应器感应的多种信号情况下,中央处理模块可计算获取最佳值并控制调节驱动件执行,以调节达到最适宜的风量。
附图说明
23.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风量调节件采用百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风量调节件采用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检测传感器、中央处理模块及调节驱动件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28.附图标注:1-车体,101-前轮,102-后轮,2-挡风罩,201-通风口,3-风量调节系统,31-风量调节件,31a-百叶片,31b-第一通风板,31c-第二通风板,311-通风孔阵列,32-调节驱动件,33-中央处理模块,34-指令输入模块,35-温度传感器,36-车度传感器,37-风速传感器,38-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0.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顶部”、“底
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便于区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使用术语“和/或”时,本文所指的均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可以是两轮车或三轮车,具体包括自行车、两轮摩托车、电瓶车或三轮摩托车等。当然,也可以包括四轮车。其中,车辆具有沿前进方向所定义的前方,以及与前方相对的后方,车辆上的结构部件名称也可由此方向的定义而进行确定,如该车辆为摩托车时,则该摩托车即具有沿前进方向行驶在前的前轮101,以及与前轮101相对应的行驶在后的后轮102。
33.该设有挡风罩的车辆具体包括车体1以及挡风罩2,其中,车体1包括前后端分别支撑设置在前轮101和后轮102上的车架,在车架上具有座位。而挡风罩2设置在车体1上,该挡风罩2具体可以是后期加装在车体1上的,也可以是与车体1一起配套出产的。其中,至少挡风罩2的向前视线部或者前视线部和左右视线部为允许视线穿透可见,以保证视线不被遮挡;基于此,挡风罩2可采用透明材质,或者至少挡风罩2的向前视线部和左右视线部可采用透明材质制备。
34.挡风罩2在车体1上的设置,对车体1的顶部形成包覆式覆盖。其中,经设置,挡风罩2的对应于驾乘室的部位可被打开,如设置开门、可折叠、可收纳等方式,以提供上下车的空间。
35.基于挡风罩2的设置,使车体1的驾乘室得以被遮蔽,而具有遮阳、挡风、挡雨的功能,在遭遇烈日、刮风、下雨等天气状况下,驾乘人员乘坐在受挡风罩2遮挡的包覆式驾乘室内,减少日晒、风吹雨打,保证的乘车体验,并保障乘员的安全。
36.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中,在挡风罩2上具有通风口201。该通风口201开设在挡风罩2上,可允许挡风罩2外的空气流通进出,开设位置可位于挡风罩2的前端、左前方或右前方等位置;如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基于行车过程中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对地为由前向后流动,通风口201开设在挡风罩2的正前方,并对应于车头位置,使空气可正面从挡风罩2上的通风口201吹入至挡风罩2内,同时由车头进行适当的阻挡,以避免吹入的风直接吹向驾乘人员。
37.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挡风罩的车辆还设置有风量调节系统3,用于对通风口201的通风量进行调节,以确保挡风罩2内具有适宜的通风。
38.其中,风量调节系统3包括风量调节件31,该风量调节件31设置在通风口201处,在该风量调节件31发生状态变化时,即可相应的使通风口201的开度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风口201的通风量改变。
39.可选的,风量调节件31可选但不限于百叶片31a或通风板。
40.请参阅图3所示,示出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量调节件31包括若干的百叶片31a,其中,百叶片31a设置在通风口201上,当百叶片31a发生上下摆动时,即可使通风口201的开度改变。
41.请参阅图4所示,示出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量调节件31包括第一通风板31b和第二通风板31c,在第一通风板31b和第二通风板31c上均开设有通风孔阵列311;而且,第一通风板31b与第二通风板31c前后叠设。初始状态下,第一通风板31b与第二通风板31c前后正对叠设,第一通风板31b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与第二通风板31c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一一对应,使第一通风板31b的通风孔阵列311和第二通风板31c的通风孔阵列311之间毫无遮挡,此时通风口201的开度达到最大。而当第一通风板31b与第二通风板31c发生左右的错位移动时,第一通风板31b上的非开孔区对第二通风板31c上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产生相应的遮挡,同时第二通风板31c上的非开孔区对第一通风板31b上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也产生相应的遮挡使通风口201的开度变小;并在第一通风板31b上的非开孔区对第二通风板31c上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产生完全的遮挡,同时第二通风板31c上的非开孔区对第一通风板31b上的通风孔阵列311的孔也产生完全的遮挡时,使通风口201的达到最小。
42.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变化可由手动或电控调节,如百叶片31a或通风板的风量调节件31可由手动进行上下掰动,或者由电动执行器驱动。
43.进一步优选的,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调节驱动件32,该调节驱动件32可选但不限于马达。其中,该调节驱动件32与风量调节件31驱动连接,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以使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发生变化,如使百叶片31a上下摆动或使通风板的第一通风板31b和第二通风板31c发生左右错位的移动,进而改变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驱动件32的动作执行可具体由电控开关直接控制,其中,电控开关可安装在车体1或挡风罩2上,且电控开关通过电路与调节驱动件32直接连接,电控开关具有开、闭的控制按钮,按动电动开关的开闭按钮进行开关即可对应的使调节驱动件32处于启停状态,进而使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变化或停止变化。
45.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驱动件32的动作执行可具体由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具体的,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了中央处理模块33,该中央处理模块33包括控制芯片,如plc芯片。该中央处理模块33与调节驱动件32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进行相应动作的执行。
46.进一步的,风量调节系统3还设置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的检测传感器或指令输入模块34,或者同时设置有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和指令输入模块34。其中,检测传感器可将检测的信号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33,由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处理后,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而指令输入模块34可允许进行手动按键、手写输入、语言等方式输入指令信号,并经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处理后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检测传感器可选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和风速传感器37中的一种以上,而指令输入模块34可选但不限于触控屏、输入面板。
47.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3以及温度传感器35,其中,温度传感器35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温度传感器35设置在挡风罩2内或车体1上,如在挡风罩2的内顶部,用于检测驾乘室内的温
度。中央处理模块33内设定具有适宜温度范围值,温度传感器35可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33,并由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与设定范围值计算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调节驱动件32执行相应的动作,改变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进而调节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量。例如,在温度传感器35检测到驾乘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大,以增大通风量;而在温度传感器35检测到驾乘室内的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小,以降低通风量;从而,保证驾乘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温度。
48.又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3以及车速传感器36,其中,车速传感器36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车速传感器36安装在车轮或车轮轴上,如后驱车辆中,可以与后轮102的轮轴同步旋转的设置在后轮轴上,用于检测车速。由于车速越大,相应的对流风速越快,则风量越大,挡风罩2包围的驾乘室内的通风量大;而车速越小,相应的对流风速越慢,风量越小,挡风罩2包围的驾乘室内的通风量小。中央处理模块33内设定具有适宜车速范围值,车速传感器36可将检测的车速信号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33,并由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与设定范围值计算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调节驱动件32执行相应的动作,改变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进而调节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量。例如,在车速传感器36检测到车辆的车速较低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大,以增大通风量;而在车速传感器36检测到车辆的车速较高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小,以降低通风量;从而,保证驾乘室内的通风量保持在适宜的通量。
49.又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3以及风速传感器37,其中,风速传感器37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风速传感器37可以安装在通风口201处,用于检测流经通风口201处的风速,或安装在挡风罩201内,用于检测挡风罩2内的流动风速,或者在通风口201处和挡风罩201内均设置有风速传感器37,对流经通风口201处的风速及挡风罩2内的流动风速同步进行监测。通风口201处的风速越快,则吹入至驾乘室内的风量越大,反之,通风口201处的风速越慢,则吹入至驾乘室内的风量越小;而风罩2内的流动风速则直接反映驾乘室内的通风量大小。中央处理模块33内设定具有适宜风速范围值,风速传感器37可将检测的风速信号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33,并由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与设定范围值计算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调节驱动件32执行相应的动作,改变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进而调节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量。例如,在风速传感器37检测到通风口201处和/或挡风罩2内的风速较低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大,以增大通风量;而在风速传感器37检测到通风口201处和/或挡风罩2内的较高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小,以降低通风量;从而,保证驾乘室内的通风量保持在适宜的通量。
50.或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3以及湿度传感
器38,其中,湿度传感器38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湿度传感器38可以安装在挡风罩2上或安装在车体1上,用于检测驾乘室内的空气湿度。中央处理模块33内设定具有适宜湿度范围值,湿度传感器38可将检测的湿度信号实时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33,并由中央处理模块33进行与设定范围值计算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调节驱动件32执行相应的动作,改变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进而调节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量。例如,在湿度传感器38检测到驾乘室内的湿度过高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大,以增大通风量;而在湿度传感器38检测到驾乘室内的湿度过低时,中央处理模块33即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小,以降低通风量;从而,保证驾乘室内的湿度保持在适宜湿度。
51.再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3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其中,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指令输入模块34具体可以安装在车体1上,如车体1的把手上,或者安装在挡风罩2上,如挡风罩2的内侧上方。进行风量调节时,可由人为主动在指令输入模块34上直接输入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经中央处理模块33处理并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调节驱动件32执行相应的动作,改变风量调节件31的状态,进而调节通风口201的开度以调节通风量。例如,在驾乘过程中驾乘人员感到挡风罩2内的通风量较低时,即可在指令输入模块34上输入增大通风量的控制指令,并经中央处理模块33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大,以增大通风量;而在在驾乘过程中驾乘人员感到挡风罩2内的通风量较高时,即可在指令输入模块34上输入增大通风量的控制指令,并经中央处理模块33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调节驱动件32驱使风量调节件31动作,将通风口201的开度调小,以降低通风量;从而,将驾乘室内的通风量控制在驾乘人员所需的适宜通量。
52.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温度传感器35以及车速传感器36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和车速传感器36监测的温度、车速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温度传感器35以及风速传感器37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和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温度、风速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温度传感器35以及湿度传感器38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驾乘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可直接被感受为体表温度,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和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
53.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车速传感器36以及风速传感器37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车速传感器36和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车速、风速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
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车速传感器36以及湿度传感器38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车速传感器36和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车速、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设置有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风速传感器37和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风速、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
54.再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还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还可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车速传感器36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还可设置有风速传感器37、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风速传感器37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又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还可设置有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55.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或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而在指令输入模块34具有输入指令的情况下,中央处理模块33在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或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湿度信号的同时,结合指令输入模块34的输入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
56.当然,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57.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也可设置有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58.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与车速传感器36监测的温度、车速信号,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或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温度、风速信号,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与湿
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湿度信号,或根据车速传感器36或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车速、风速信号,或根据车速传感器36或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车速、湿度信号,或根据风速传感器37或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风速、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同时,在指令输入模块34具有输入指令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结合结合指令输入模块34的输入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
59.此外,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风速传感器37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湿度传感器38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60.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湿度,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风速、湿度,或根据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车速、风速、湿度,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
61.在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或者,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指令输入模块34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62.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风速传感器37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湿度,或根据温度传感器35、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风速、湿度,或根据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车速、风速、湿度,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同时,在指令输入模块34具有输入指令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结合结合指令输入模块34的输入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
63.另外,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以及湿度传感器38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湿度,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
64.此外,请参阅图5所示,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量调节系统3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以及中央处理模块33,其中,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指令输入模块34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而调节驱动件32与中央处理模块33连接。
65.其中,中央处理模块33可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湿度信号,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以调节通风口201的通风量。而在指令输入模块34具有输入指令的情况下,中央处理模块33在根据温度传感器35、车速传感器36、风速传感器37和湿度传感器38监测的温度、车速、风速、湿度信号的同时,结合指令输入模块34的输入指令,向调节驱动件32发出控制指令。
66.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