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鸣车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47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鸣车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气鸣车铃,是关于自行车上的一种零部件的发明。
本实用新型已有技术,目前,自行车上安装的车铃一般是金属材料制作的,是由铃盖、底盘等组成的,其上的零部件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它的按铃方式不适于年幼的儿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气鸣车铃,这种气鸣车铃是使用非金属材料制作,成本低廉,生产加工制造简单,发出的声响清脆悦耳,适于安装在儿童车辆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附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鸣车铃的结构剖视图图2至图8为气鸣车铃主要零件图,其中图2为夹持箍 图3为底盘 图4为上盖 图5为哨盘 图6为哨盘盖 图7为哨板簧片 图8为气囊附图图面编号说明1、螺母2、垫圈3、螺钉4、夹持箍5、底盘6、上盖7、气囊8、哨盘9、哨盘盖10、哨板簧片11、气囊外缘12、气囊棱圈13、上盖外缘14、上盖托15、底盘棱16、底盘浅沟17、底盘孔眼18、夹持箍耳眼19、耳眼孔20、哨板21、蜗牛状气道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如
图1所示,是由五部分组成气囊7、上盖6、哨盘8、底盘5和夹持箍4组成。气囊7可以由橡胶或软塑料制成,呈半圆状,其上有间隔相等的棱圈,气囊7的作用是通过手压迫气囊中的空气,迫使空气流经簧片,使之出声。气囊外圆的中下部,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1,气囊7的外径与上盖6相配,它使气囊不会脱离上盖,同时又保证了气囊的密封性。它外圆上的棱圈12可以增强它的撑力,使外观更富有美感。上盖6是由硬塑料制成的,整个形状呈弧形,它的内径与气囊相配合,形成了车铃的外观。它的外径铣有12个对称的方和环形的棱纹,使其更便于紧固,更富于美感。在它内径的下方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3,使其与底盘5锒嵌,连接牢固。内部还有一托14,阻止气囊7与上盖6脱离。底盘5可用再生塑料制成,在它的外径有一圈突出的棱15,棱下有凹进的浅沟16,可使其与上盖6紧密锒嵌,在底盘5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几个孔眼17,气流可从孔眼进去。夹持箍4可由铁皮制成,在耳眼18上钻有孔19,以便穿出螺钉,将车铃紧固在自行车上。哨盘8是由哨板20、簧片10、蜗牛状气道21构成,哨板20呈长方形,锒嵌在哨盘8的一侧,簧片10置于哨板20中,并与哨板20留有间隙,由气囊7压缩的空气通过簧片10进入气道21,簧片10振动发出声响,通过气道的迴转扩音,悦耳清脆的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件结构简单,制作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特别适于放在儿童车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气鸣车铃,它包括铃盖、底盘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气囊7、上盖6、底盘5、哨盘8和夹持箍4组成;气囊7呈半圆状,在其中下外部,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1,气囊7的外径与上盖6相配,在上盖6的内径下方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3,使其与底盘5相配;在底盘5的外圆上有一圈突出的棱15,棱下有凹进的浅沟16,使其与上盖紧密配合;在底盘5的底表面上均匀分布几个孔眼17,气流从孔眼中进去;在夹持箍4的耳眼上钻有孔19,紧固螺钉从这里穿出;哨盘8是由哨板20、簧片10、蜗牛状气道21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鸣车铃,其特征在于气囊7的外圆上有一圈圈的棱纹,气囊7可以由橡胶或软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鸣车铃,其特征在于上盖6的外圆上铣有12个对称的方和环形的棱纹。上盖6可用硬塑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鸣车铃,其特征在于底盘5可用再生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气鸣车铃,通过手压缩气囊中的空气,使簧片振动,通过气流孔,使之发出声响,它由气囊7、上盖6、哨盘8、底盘5和夹持箍4组成。其中气囊7呈半圆状,在其中下外部,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1,气囊的外径与上盖6相配,在上盖的内径下方有一圈突出的外缘13,使其与底盘镶嵌,在底盘的外圆上有一圈突出的棱15、棱下有凹进的浅沟16,使其与上盖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是一种适于安装在儿童车辆上的车铃。
文档编号B62J3/00GK2071153SQ8921974
公开日1991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0日
发明者朱争明 申请人:朱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