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59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
对于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例如日本专利“实开平2-117279号”公报的“自动二轮车的停车灯配置构造”已为人们所知。上述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自动二轮车的停车灯配置构造。如在该公报的

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那样,该配置构造包括车体机架2;设在该车体机架2的后部的2根车架2a、2a;从这些车架2a、2a的后端向上部延伸的支持部件10、10;跨越这些支持部件10、10的支架12;安装在该支架12的上部和车架2a、2a上的支持板15;设在该支持板15上的停车灯16;从车架2a、2a后端向下方延伸的支持部件20;安装在该支持部件20上的支持板22;设在该支持板22上的尾灯26;以及配置在该尾灯26的左右的信号灯32、32。
在上述技术中,由于是一种在车体机架2的车架2a、2a的后部安装上设有停车灯16的支持板15和设有尾灯26的支持板22的构造,所以存在车架2a、2a要向后方延长,并使重量增加这样的缺点。
又,由于在车架2a、2a的后端安装着支持板15的下端,所以、还存在来自车架2a、2a的震动会直接传递到停车灯16上这样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车体机架的轻量化和降低了传递到灯光装置上的震动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安装构造。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灯光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实开平7-14503”公报“汽车用尾灯”已为众所知。
上述技术是关于一种,通过利用从灯泡上照射过来的直接光和由反射镜所发射过来的反射光两者,而可以得到高亮度的尾灯装置。如在该公报的图2中所示那样,在设在车体2的后部的尾灯1上,设有为覆盖该尾灯1而与车体2的表面相合形成的外透镜5和在该外透镜5的内侧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着的内透镜10。
近年来,从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这一要求出发,在进行外透镜和内透镜之间的组合,人们也考虑了例如使后组合灯的停车灯和转向信号灯等透镜的颜色为同系色的问题。但在有色且为不同颜色的透镜相互组合时,会存在因从内透镜中发射过来的光而容易在外透镜上出现发光不均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为提高车辆使用的方便性,例如希望增大负荷室的容积,还要求实现使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所示的外透镜5和内透镜10之间的距离缩小等灯光装置的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可以防止出现发光不均现象的同时具有小型化了的车辆用灯光装置的灯光装置安装构造。
为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特征是使收容箱从车体机架向后方延长同时向下方鼓出;并在该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上安装上灯光装置。
由此,可以使车体机架的全长减小,实现车体机架的轻量化;并且,通过将灯光装置经收容箱而安装在车体机架上,可以降低从车体机架上传递过来的震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使收容箱的后部外壁成为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并沿该弯曲面安装灯光装置。
由此,可以增大灯光装置的安装面积,提高安装时的连结强度,同时提高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其特征是使灯光装置在背面上视为“ㄩ”字状,并在该ㄩ字形状的内侧具有车体后面罩的止挡部。
由此,可以使将车体后面罩安装在灯光装置上的作业容易进行,且容易实现灯光装置和车体后面罩之间的外观相合。
为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在将灯泡的前面由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而覆盖的灯光装置上,使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相面对的角部比其周围部的壁厚薄一些。
由此,通过了该内侧透镜的薄壁部的光成为淡色灯光,它与从透镜的其它部分折射过来并从弯折部放射出来的浓色灯光相合而成正常浓度的灯光,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的弯折部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使在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面相对应部分的端部角部上,形成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
由此,在内侧透镜内行进了的光会在内侧透镜的端部弯折部的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上被扩散开来,使在内侧透镜的端部上不会出现浓色光,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端部上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以大致相同的形状而接近设置着。
当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之间的间隙减小时,通过了内侧透镜而放射出来的光不易被扩散开来,且该光在外侧透镜上被集中,使容易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又,当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之间的间隙比通常要增大时,在来自灯泡的大致以直线状通过了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而明显可见的部分光中,由于在内侧透镜发亮部分的面积和外侧透镜发亮部分的面积之间存在面积差,所以成为双重发光,它作为发光不均现象而可以被看到。通常,人们是采取同时考虑了上述两种发光不均现象的中庸之策。
但是,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第四、五方案那样的构成,所以即使在使内外侧透镜间的间隙减小时也不易出现发光不均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相互接近,而在防止出现发光不均现象的同时使灯光装置小型化。
图1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
图2为显示了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背面图。
图5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往车体后部上的后组合灯安装关系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收容箱的上半部的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后组合灯的平面图。
图8为沿图4的8-8线的断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收容箱的支持部的放大侧面图。
图10为沿图4的10-10线的断面图。
图11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内透镜角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
图12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内透镜端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
图13为显示了后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的比较例的断面图。
图14为图1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以下,依据所附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另外,图面的观察方向是由所标符号的位向而定的。
图1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以下,记作“小型摩托车1”),包括筐架型车体机架2;安装在该车体机架2的头管3上的前叉4;安装在该前叉4上的前轮5和前挡泥板6;与前叉4相连结着的手柄7;配置在由车体机架2的各管子所围成的筐架的空间中的燃料油8;散热器用备用箱9和散热器10;被配置在筐架的空间后方、并在其前部具有水冷发动机11的动力装置12;将该动力装置12的前部安装在车体机架2上的连杆机构13;将动力装置12的后端部悬架在车体机架2上的后缓冲器14;安装在动力装置12的后部的后轮15;配置在车体机架2的后部上部的座席16;以及包覆车体机架2的机体罩17。
机体罩17包括覆盖头管3的前部和前轮5的上部的前罩21;覆盖该前罩21的后部的内罩22;作为用于安放驾驶者的脚部的低位式脚踏板的左右踏板台面23(在该图中,只显示了靠近眼前侧的踏板台面,以下同);从这些踏板台面23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台面外缘24;覆盖这些台面外缘24的下缘之间的底罩25;从内罩22向后方延伸、并覆盖住车体机架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罩26;从该中央罩26向后方延伸、并覆盖住车体机架2的后部两侧面的侧罩27;从这些侧罩27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下部侧罩28;位于这些下部侧罩28的后方、并覆盖住车体机架2的后端下部的后中央罩29;以及位于该后中央罩29的上方、并覆盖住车体机架2的后端上部的后顶罩30。
手柄7包括覆盖住手柄7的手柄罩33;位于前罩21的上方、并被固定在手柄7上的透明的挡风屏34;以及作为设在该挡风屏34的前面下部的罩部件的挡风屏装饰部35。
内罩22,在其两侧部具有覆盖住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护腿板22a。
在图中,符号41为头灯;42为信号灯;43为加油盖;44为点火栓检修用盖;45为主支架;46为作为空气滤清装置的空气净化器;47为后夹扣;49为后挡泥板;70为后组合灯。
图2为显示了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的侧面图。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中,在车体机架2后部的上部安装有由上半部51和下半部52所构成的收容箱50;在上半部51的后部壁上安装着作为灯光装置的后组合灯70。
上半部51具有承载着座席16的前倾的上缘部53,和在从车体机架2向后方延伸的同时还向下方延长的后部延长部54。
下半部52具有从车体机架2向下方鼓出的鼓出部55,和闭塞住上半部51的后部延长部54下端的板状部56。
由上述上半部51和下半部52的鼓出部55,形成收容箱55的主收容部57。在该主收容部57中,收容有具有完整外观尺寸的安全帽那样大型的物品。
由上述上半部51的后部延长部54和下半部52的板状部56,在使收容箱50从车体机架2向后方延长的同时,形成向下方鼓出的后部收容部58,在该后部收容部58中收容有较小的安全帽和其它小物品等。
这样,通过使收容箱50在从车体机架2向后方延长的同时向下方鼓出,并在该收容箱50的后部外壁54a上安装上后组合灯70,就可以使车体机架2的全长缩短,实现车体机架2的轻量化;并且,由于后组合灯70是经收容箱50而被安装在车体机架2上的,所以可以减轻来自车体机架2的震动。
图3为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面图。该图显示了在车体机架2的后部用螺栓B1…(“…”表示为多个,以下同)安装着门形支持件91(参照图4),在该门形支持件91的上部,用螺栓B2…将作为后部罩的后顶罩30与侧罩27(参照图1)和后夹扣47相连结,并将该后顶罩30的下部止挡在后组合灯70的止挡部70a(参照图4)上。
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的背面图,该图只显示了后顶罩的位于往门形支持件上的安装位置时的断面情况。
后组合灯70从背面看为“ㄩ”字形状,在该ㄩ字形状的内侧安装有后顶罩30(参照图3)。并且,该组合灯70具有后顶罩30的止挡部70a,在其左右上部配置有后转向信号灯71、72,在下部配置有横长的兼作停车灯的尾灯73。又,71a、72a为后转向信号灯用灯泡,73a、73a为尾灯兼停车灯用灯泡,74、74为设置在后组合灯30的下部的后中央罩29(参照图1)的安装部,75为照着下方的牌照用灯。
这样,通过在后组合灯70的ㄩ字形状的内侧设置后顶罩30的止挡部70a,就可以使后顶罩30往后组合灯70上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同时还可以使后组合灯70和后顶罩30之间的外观相合作业容易进行。
图5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往车体后部上的后组合灯的安装关系的立体图。在收容箱50的上半部51上,作为后组合灯70的安装位置,在后部外壁54a上具有中央平面部61、左平面壁62、和右平面部63,在侧壁部54b、54b(其中一侧图中省略)上具有左突出部64和右突出部65;在后部延长部54的后方具有支持部66、66。
中央平面部61具有中央孔61a,左平面部62具有左上部孔62a和左下部孔62b,右平面部63具有右上部孔63a和右下部孔63b,左突出部64具有左纵孔64a,右突出部65具有右纵孔65a。
又,在后组合灯70上具有用于将其安装到上半部51上的中央突出部76、左上突出部77、左下突出部78、右上突出部81、右下突出部82、左前部突出部83、右前部突出部84、以及箱状的被支持部85、85(参照图3,其中一侧省略)。
在中央突出部76、左上突出部77、左下突出部78、右上突出部81、右下突出部82、左前部突出部83、和右前部突出部84上,分别具有安装孔76a、77a、78a、81a、82a、83a和84a。
当在上述收容箱50的上半部51上安装上后组合灯70时,预先在开孔于中央平面部61上部的方孔61b中嵌入夹紧螺母N,从左平面部62和右平面部63的各自的内面侧将带螺母的支杆S的螺母部分别插入到左上部孔62a和左下部孔62b、以及右上部孔63a和右下部孔63b中;并在中央孔61a、左上部孔62a、左下部孔62b、右上部孔63a、右下部孔63b、左纵孔64a、和右纵孔65a上,分别对合上安装孔76a、77a、78a、81a、82a、83a和84a,并用螺钉固定住。
被支持部85、85(参照图3,其中一侧图示省略),被止挡在收容箱50的支持部66、66上。
收容箱50的后部延长部54,由于是一种结构部件,所以具有充分的刚性,可以在其上安装上大型的具有一定重量的后组合灯。
图6为本发明的收容箱的上半部平面图。上半部51,其后部延长部54的后部外壁54a为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沿该弯曲面安装着后组合灯70(参照图5)。
这里,2a、2b为往车体机架2上安装上半部51用的支杆;2c、2c为车体机架2的门形支杆安装部;92为在上半部51上可以开闭地安装座席16(参照图1)而用螺栓B3、B3经上半部51被固定在车体机架2上的合叶;93为在上半部51上可以开闭地安装上座席16而固定在车体机架2上的座席锁扣件;B4、B4为将上半部51固定在车体机架2上的螺栓;B5为将上半部51固定在座席锁扣件93上的螺栓。
这样,通过沿上半部51的后部外壁54a安装上后组合灯70,就可以增大后组合灯70的安装面面积,提高安装时的结合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
图7为本发明的后组合灯70的平面图。在该图中,用于止挡住后顶罩30(参照图3)的止挡部70a具有竖立壁70b…和爪部70c…;在这些竖立壁70b…和爪部70c…之间,插入后顶罩30的后部。
后组合灯70的后转向信号灯71、72,从后部向侧部围绕着;而且由于它们被配置在车体后部的上部,所以使从后方和侧方的视觉确认性良好。
图8为沿图4的8-8线的断面图。该图显示了在形成于后组合灯70上的止挡部70a的竖立壁70b和爪部70c之间,插入着形成于后顶罩30上的竖立部30a时的状态。
这样,通过在止挡部70a上插入竖立部30a,就可以容易将后顶罩30的下部固定在后组合灯70上。
图9为本发明的收容箱的支持部的放大侧面图。在该图中,收容箱50的支持部66在其上端具有插入槽66a,在该插入槽66a中插入有后组合灯70的被支持部85的前壁85a。
这样,通过为一种在插入槽66a中插入前壁85a的构成,在将后组合灯70安装在收容箱50上时,就可以由插入槽66a和前壁85a之间的嵌合而实现定位作业,可以使图5所示在其它安装位置上的各相应孔之间的位置相互对合,从而容易进行螺钉固定的作业。
图10为沿图4的10-10线断面图。在该图中,后转向信号灯71包括与反射镜71b成一体形成的基台71c;安装在该基台71c上的灯插口71d;安装在该灯插口71d上的灯泡71a;作为覆盖住外侧的外侧透镜的外透镜71e;以及在该外透镜71e的内侧相隔很小的间距而配置着的作为内侧透镜的内透镜71f。又,71g、7g、和71b为密封部件。
若将外透镜71e和内透镜71f之间的最大距离(间隙)设为L,内透镜71f的厚度为T,则有关系式0<L≤T。
为得到后组合灯70(参照图7)的整体感,使外透镜71e的表面与尾灯73(参照图7)用透镜73b的表面圆滑地相连接着,而且使外透镜71e着色成与透镜73b为相同的红色系。
内透镜71f,被着色成绿色系,这样在点灯时,使通过了该内透镜71f和外透镜71e的灯光的颜色为橙黄色(依据JIS D 5500)。
后转向信号灯72(参照图7),与后转向信号灯71具有相同的构成(但左右方式不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样,在后组合灯70上,通过使后转向信号灯71、72的外透镜与尾灯73用的透镜73b的颜色为相同的红色系,并在后转向信号灯71、72上设置绿色系的内透镜,就可以做到在非点灯时全体为红色系,使后组合灯70的外观具有整体感,从而提高了外观性能。
内透镜71f,在其有助于灯光照射的范围内的作为弯折部的角部71j上具有薄壁部71k。
薄壁部71k,是通过使内透镜71f的角部71j的外面侧形成缺口而得到的。
又,内透镜71f,在其有助于灯光照射的范围内的端部71m上具有凹状的弯曲面71n。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内透镜71f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1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内透镜角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
从后转向信号灯71(参照图10)的灯泡71a(参照图10)到达内透镜71f的角部71j的光R,通过薄壁部71k、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记作R1。
这时,由于光R通过了薄壁部71k,使其绿色度通过了周围正常壁厚部分的光要淡,所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R1的颜色比正常的橙黄色要淡一些。
又,从后转向信号灯71的灯泡71a到达内透镜71f的上面部71p的光R,在内透镜71f内进行反复多次的反射并前进,然后在角部71j上通过薄壁部71k,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记作R2。
这时,由于光R在内透镜71f内前进时要进行反复多次的反射,使光R在内透镜71f内的行进路线变长,绿色逐渐变浓,所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R2的颜色较正常的橙黄色要浓一些。
如上所述,通过使淡的橙黄色的灯光R1和浓的橙黄色的灯光R2相合成一体,就可以使后转向信号灯71、72的角部的灯光成为正常的橙黄色灯光,使其与周围部分在颜色的浓淡上不会出现偏差,从而不会出现发光不均的现象。
图12(a)、(b)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内透镜端部的作用的要部放大断面图,其中(a)显示了图10的端部,(b)显示了图10的端部的其它的实施形态。
在图(a)中,从后转向信号灯71(参照图10)的灯泡71a(参照图10)到达内透镜71f的光R(在最上侧),在内透镜71f内产生反射,并到达弯曲面71n;在该弯曲面71n上进行再一次反射后,通内透镜71f,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记作R3。
又,同样地,其它光R、R也在内透镜71f内产生反射并到达弯曲面71n;在该弯曲面71n上进行再一次反射后,通过内透镜71f,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这些通过了外透镜71e的灯光分别记作R4、R5。
这些灯光R3、R4和R5是向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前进的光。
因此,通过设置弯曲面71n,可以使在端部71m上集中了的光扩散开来,从而防止在后转向信号灯71、72(参照图7)的透镜端部上出现发光不均的现象。
在图(b)中,内透镜71f,在其有助于灯光照射的范围内的端部71m上具有凸状的弯曲面71q。
从后转向信号灯71(参照图10)的灯泡71a(参照图10)到达内透镜71f的光R(位于最上侧),在内透镜71f内产生反射,到达弯曲面71q;在该弯曲面71q上进行再一次反射后,通过内透镜71f,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该通过了外透镜71e后的灯光记作R6。
又同样地,其它的光R、R,也在内透镜71f内产生反射,到达弯曲面71q;在该弯曲面71q上进行再一次反射后,通过内透镜71f,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71e。将这些通过了外透镜的灯光记作R7、R8。
这些灯光R6、R7和R8,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前进的光。
因此,通过设置弯曲面71q,就可以将在端部71m上集中了的光扩散开来,从而防止在后转向信号灯71、72(参照图7)的透镜端部上出现发光不均的现象。
又,如上所述,后转向信号灯71、72由于具有如图11所示的角部71j的薄壁部71k、和如图12(a)、(b)所示的端部71m的弯曲面71n、71q,所以在图10中,即使在将外透镜71e和内透镜71f之间的最大距离L缩小时,也不易出现发光不均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使内透镜71f和外透镜71e相互接近,而在防止出现发光不均现象的同时使后转向信号灯71、72的尺寸小型化。
图13为显示了后转向信号灯用内透镜的比较例的断面图。在该图中,后转向信号灯100包括与反射镜101成一体形成的灯插口102;安装在该灯插口102上的灯泡103;设在上述反射镜101的外侧的透镜安装部104、105;安装在这些透镜安装部104、105上的红色系的外透镜106;以及在该外透镜106的内侧间隔很小的距离而配置着的绿色系的内透镜107。
内透镜107具有角部108和端部109。
下面,对如上所述的内透镜107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4(a)、(b)为图13的主要部分放大断面图,其中,(a)为图13的C部放大图,(b)为图13的D部放大图。
在图(a)中,从后转向信号灯100(参照图13)的灯泡103(参照图13)发出的光R,通过内透镜107的角部108、空气层A和外透镜106。将该通过了外透镜106后的灯光记作R101。
又,从后转向信号灯100的灯泡103到达内透镜107的上面部111的光R,在内透镜107内进行反复多次的反射并前进,在角部108上从内透镜107到达空气层A,并通过外透镜106。将通过外透镜106后的灯光记作R102。
这时,由于通过光R在内透镜107内前进时要进行反复多次的反射,使光R在内透镜107内的行进路线延长,使绿色逐渐变浓,所以通过了外透镜106后的灯光R102的颜色比正常的橙黄色要浓一些。
因此,通过灯光R101和灯光R102相合成一体,使在后转向信号灯100的角部108的灯光成为比正常的橙黄色要带绿色的橙黄色,从而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周围存在发光不均现象。
在图(b)中,从后转向信号灯100(参照图13)的灯泡103(参照图13)到达内透镜107的光R(位于最上侧),在内透镜107内产生反射,到达平坦部112;在该平坦部112上进行再一次反射后,通过内透镜107,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106。将该通过了外透镜106的灯光记作R103。
又同样地,其它的光R、R,也在内透镜107内产生反射,到达平坦部112;在该平坦部112上再一次进行反射后,通过内透镜107,进一步通过空气层A和外透镜106。将该通过了外透镜106的灯光记作R104、R105。
这些灯光R103、R104和R105都为向相同方向前进的光。
因此,由于设置了平坦部112,在端部109上集中了的光会向相同方向产生反射,使在后转向信号灯100的端部109上的灯光成为比正常的橙黄色灯光要带绿色的橙黄色,从而可以看出相对于周围存在发光不均现象。
当使如图13所示的外透镜106和内透镜107之间的最大距离L减小时,从内透镜107中出来的光变得不易扩散,其光线在外透镜106上产生集中,使容易产生发光不均现象。
又,当将外透镜106和内透镜107之间的最大距离L比通常情况要增大时,在来自灯泡103的在内透镜107和外透镜106中大致以直线状前进而可以明显看到的部分光中,在内透镜107发亮部分的面积和外透镜106发亮部分的面积之间存在面积差,成为双重发光,从而出现可以看出的发出不均现象。通常,对上述两种发光不均现象采取中庸之策。
如上所述,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是为在后组合灯70中防止出现在图13所示的透镜的角部和端部上发生的发光不均现象而实施的。
又,在本发明中,如图11所示,是通过对外面进行切口而形成薄壁部71j的。但并不只限于如此,也可以通过将内面切口成圆弧状而形成薄壁部。
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构成而具有下列效果。
第一方案所述的车体后部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由于使收容箱从车体机架向后方延长同时向下方鼓出,且在该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上安装灯光装置,所以可以使车体机架的全长减小,实现车体机架的轻量化;又,通过将灯光装置经收容箱而安装在车体机架上,就可以降低从车体机架上传递过来的震动。
第二方案所述的车体后部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由于使收容箱的后部外壁形成为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并沿该弯曲面安装灯光装置,所以扩大了灯光装置的安装面积,可以提高安装时的结合强度,同时提高从后方的视觉确认性。
第三方案所述的车体后部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由于使灯光装置在背面看为“ㄩ”字形状,并在该ㄩ字形状的内侧具有车体后面罩的止挡部,所以使往灯光装置上安装车体后面罩的作业容易进行,并且可以容易实现灯光装置和车体后面罩之间的外观相合。
具有本发明第四方案所述的车辆用灯光装置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安装构造,由于使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相面对的角部比其周围部分的壁厚要薄一些,所以通过了内侧透镜的薄壁部的光成为淡色的灯光,它与从透镜的其它部分的折射过来并从弯折部放出的浓色的光相合而成正常浓度的灯光,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的弯折部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本发明第五方案所述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由于在内侧透镜的与外侧透镜面相对应部分的端部上形成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所以在内侧透镜内行进了的光会在内侧透镜的端部弯折部的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上被扩散开来,使内侧透镜的端部不会出现浓色,从而可以防止在透镜端部上出现发光不均现象。
第六方案所述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由于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使它们相互接近设置着,并由于具有薄壁的弯折部和端部弯折部的弯曲部,所以即使在使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之间的间隙缩小时也不易出现发光不均,从而可以在防止出现发光不均现象的同时使灯光装置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在其车体后部上设置收容箱、在该收容箱的上部具有座席的自动二轮车上,该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的特征为使上述收容箱从车体机架向后方延长同时向下方鼓出;并在该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上安装灯光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为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并沿该弯曲面上安装上述灯光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为上述灯光装置在背面看为ㄩ字形状,并在该ㄩ字形状的内侧上具有车体后面罩的止挡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为在上述灯光装置中,使灯泡的前面由内侧透镜和外侧透镜所覆盖,并使上述内侧透镜的与上述外侧透镜相面对的角部比其周围部分的壁厚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为在上述内侧透镜的与上述外侧透镜相对应部分的端部角部上,形成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为使上述内侧透镜和上述外侧透镜以基本相同的形状而接近设置着。
全文摘要
一种车体后部的灯光装置的安装构造,使收容箱从车体机架向后方延长并向下方鼓出,在该收容箱的后部外壁上安装灯光装置并使内侧透镜的与外面透镜面相面对的弯折部比其周围部分的壁厚薄。使车体机架的全长减小,实现车体机架的轻量化;且通过将灯光装置经收容箱后安装在车体机架上,降低从车体机架上传递过来的震动;进一步通过了内侧透镜的薄壁部的光为淡色灯光,它与从透镜的其它部分折射过来并从弯折部放出的浓色灯光相混合而成为正常浓度的灯光。
文档编号B62J6/00GK1195625SQ9810433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1日
发明者八木泽胜一, 山下明彦, 柳沼幸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