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脚蹬的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119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脚蹬的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自行车脚蹬,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蹬,该自行车脚蹬具有包围一个无带扣脚蹬主体的一个框体,以便在自行车用鞋的扣片与无带扣脚蹬主体连接或不与其连接的情况下,骑车者的鞋可与脚蹬接合。
在最近几年,为特定目的例如为了娱乐、越野骑车、公路比赛等而设计了许多自行车脚蹬。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特定类型的自行车脚蹬是踏入式或无带扣脚蹬,该脚蹬可拆除地与一个固定在骑车者的鞋的鞋底上的扣片接合。无带扣脚蹬具有一个可安装在自行车曲柄上的脚蹬轴,一个可转动自如的支承在该脚蹬轴上的脚蹬主体,和至少一个扣片接合机构,该扣片接合机构具有一对前后扣片夹持件,固定在脚蹬主体的任一侧或两侧上以便与扣片的前部和后部接合。在这种类型的自行车脚蹬中,骑车人的脚踩在脚蹬上,且扣片接合机构自动夹紧该固定在骑车者的鞋的底部的扣片。
更特别的是,当通过扣片使骑车者的鞋与踏入式脚蹬连接时,骑车者相对于脚蹬主体倾斜向下和向前移动鞋,因此扣片的前端与脚蹬主体的一个前钩或夹持件接合。一旦扣片的前端与脚蹬主体的前钩接合,骑车者使扣片的后端放置成与脚蹬主体的后钩或夹持件的一个导引部接触。在该位置,骑车者将鞋向下踩压顶住脚蹬,以便使后钩或夹持件抵抗一个弹簧的弹力先向后旋转,从而将后钩或夹持件移到一个扣片松脱位置。然后扣片的后端进入与后钩或夹持件的背面相对的位置。接着,在偏压件或弹簧的力作用下后钩或夹持件返回,因此后钩或夹持件与扣片的后端接合。这种接合可通过扣片将骑车者的鞋固定到脚蹬上。
当鞋从脚蹬上松脱时,骑车者一般利用扣片的前端作为枢接点,绕垂直或几乎垂直于脚蹬的踏面的一个轴转动鞋。通过这样转动,后钩或夹持件抵抗弹簧的弹力向后旋转至一个扣片松脱位置以便使鞋松脱。
当踏入式脚蹬用于公路型自行车时,脚蹬一般只设有一个单独的夹持部件,因此骑车者的鞋可只与脚蹬的其中一侧连接。另一方面,越野型或山地型自行车常具有一对夹持装置,这样骑车者的鞋可夹住脚蹬的任一侧。在任一种情况下,最好将脚蹬设计成尽可能的紧凑和轻质。
大多数无带扣脚蹬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很小,因此脚蹬主体的只有一小部分与骑车者的鞋接合。特别是,脚蹬主体在扣片接合机构的两侧上都有一个踏面。该踏面只有一个很小的表面区域,因为脚蹬主体一般做的尽可能的小以便达到轻质。对于这种类型的无带扣脚蹬,当扣片在扣片夹持件内夹紧接合时,鞋和脚蹬处于恒久接合状态,因此施于脚蹬的力可有效传递到脚蹬上。结果无带扣脚蹬广泛应用在公路比赛和山地自行车比赛中所使用的比赛用自行车上。
对于这种类型的无带扣脚蹬,如果鞋和脚蹬绕扣片夹持件左右松动,那么骑车者的脚将左右摆动,因而骑车者的蹬踩力将不能有效的传递到脚蹬。因此,通过使鞋底的橡胶部分与所述具有设在脚蹬主体上的一个踏面的扣片的左侧和右侧接触,从而将鞋和脚蹬之间的任意向左和右的松动限制到最小。
上述传统的结构仅包括为了限制鞋的左右松动而使鞋底的橡胶部分与具有很小表面积的一个踏面接触。因此,接触长度最小,这样很难适当的限制左右的松动。而且,由于鞋底和踏面接触的部分与当骑车者步行时和地面接触部分相同,该部分易于磨损,当鞋底的该部分磨损后,踏面和鞋底不再均匀接触,因此很难限制鞋和脚蹬之间的松动。
近几年来广泛举行了山地车和BMX(自行车越野赛)的下坡比赛,双弯道比赛,穿过乡村比赛和其它诸如此类的越野比赛。在这种类型的越野比赛中,与公路比赛不同,骑车者穿行未铺装的跑道。而且,对于这种类型的越野比赛,在过弯道期间必须使脚频繁的离开脚蹬,在转弯后再重新把脚放到脚蹬上。不幸的是,由于比赛是在未铺装的道路上进行,因此泥土附着在脚蹬上,导致扣片夹持件易产生积泥。一旦扣片夹持件附着积泥时,扣片无法接合在扣片夹持件内,而且鞋不能与脚蹬连接。
当由于积泥而使扣片不能与扣片夹持件接合时,或者当骑车者的脚频繁从脚蹬上移开时,扣片没有完全接合在扣片夹持件内,这样骑车人必须常踩在脚蹬上。然而,由于上述传统的无带扣脚蹬的脚蹬主体一般都是尽可能的小,因而只有较小的踏面区域,当扣片未与扣片夹持件接合时,骑车人的脚易从脚蹬滑落。结果,骑车人的蹬踩力不能有效的传递到脚蹬,因而自行车的速度降低。速度低对选手来说是致命的困扰。因此,当在这种越野赛中假设脚蹬积泥或鞋频繁的从脚蹬上解脱或重新放在脚蹬上,越来越多的骑车者使用普通的两面脚蹬而不用无带扣脚蹬。这种脚蹬没有扣片接合机构,但在泥泞条件下可很好的抓紧鞋。然而,在任一种情况下,骑车者没有蹬踩自行车的最佳装置。
对于可用于这种泥泞条件下的踏入式或无带扣脚蹬,即使当扣片不与扣片夹持件接合时,一定可以使骑车人平稳地踩在脚蹬上。为了获得实现这种构想的一种可能的装置,可考虑在围绕扣片夹持件外侧的脚蹬上设一个较宽的踏体,这样更多的踏面可与鞋底接触,例如由申请号为753453的欧洲专利和申请号为753454的欧洲专利公开。然而,山地车用鞋与走路用鞋不同在于扣片置于鞋底凹处以使步行更舒适。这样,如果一种宽踏体设成围绕扣片接合机构外侧,那么踏体将与鞋底干扰并且将妨碍扣片与扣片接合件接合。进而使鞋的接合方向受到限制。结果,当鞋从并非接合方向的一个方向插入时,即使没有积泥或类似物也很难使扣片与扣片接合机构迅速重新接合。
考虑到上述方面,显然存在一种限制摆动的无带扣自行车脚蹬的需求。而且,存在一种可适应不同类型的自行车用鞋的鞋底设计自行车脚蹬的需求。本发明考虑了在本领域中的这些需求以及其它需求,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这里公开内容可知这是很显然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个踏入式脚蹬主体的自行车脚蹬,该脚蹬主体至少部分由一个框体围绕,该框体可以相对于踏入式脚蹬主体调节。
通过提供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可基本上实现前述目的,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一个可转动的与脚蹬轴连接的脚蹬主体,其具有与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一侧连接的一个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一个框体,该框体具有与脚蹬主体连接的一个第一踏面;和连接在脚蹬主体和框体之间的一个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以改变在第一踏面和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也可实现,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第一脚蹬件,该第一脚蹬件可转动的与脚蹬轴连接以便与自行车用鞋的扣片连接;第二脚蹬件,该第二脚蹬件可移动的与第一脚蹬件连接以便与自行车用鞋的鞋底部分接合;和一个用以调节第一和第二脚蹬装置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的调节件。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亦可实现,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一个可转动的与脚蹬轴连接的脚蹬主体,其具有与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一侧连接的一个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一个框体,该框体可绕所述中心纵轴可转动的与脚蹬轴连接,并可移动的与脚蹬主体连接以限制相对于第一扣片接合机构的移动;连接在脚蹬主体和框体之间的一个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以改变在脚蹬主体和框体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显著特征将十分显然。
现在参见构成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与一个右自行车脚蹬连接的一个自行车用鞋的外侧立视图,该自行车脚蹬具有一个无夹式脚蹬主体和一个框体;图2是图1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经调节机构调整为0度的顶平面视图;图3是图1和2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外侧立视图;图4是图1至3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内侧立视图;图5是沿图3的截面线5-5看去图1至4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沿图2的截面线6-6看去图1至5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0度;图7是如图1至6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与图6类似的横截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约12.5度;图8是沿图2的截面线8-8看去图1至6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0度;图9是图1至8所示的与图8类似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约12.5度;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具有一个无夹式脚蹬主体和一个框体的一个右自行车脚蹬的顶平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0度;图11是沿图10的截面线11-11看去图10所示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图12是图10和11所示的与图10类似的右自行车脚蹬的横截面视图,经调节机构调整为约12.5度。
首先参见图1至4,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自行车脚蹬10。自行车脚蹬10是可用于一种自行车用鞋12的无带扣或踏入式脚蹬,该自行车用鞋12带有与之连接的一个扣片14。自行车脚蹬10设计成用于与公路自行车相对的越野自行车。当然,自行车脚蹬10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而用在道路自行车或任意类型的自行车上。如图1所示,自行车脚蹬10固定连接在一辆自行车的自行车曲柄16上以便与该曲柄一起转动。图中所示的自行车脚蹬10是一个右脚蹬。当然,在自行车左侧设有相同的脚蹬,且该左侧脚蹬是右脚蹬10的镜象。这样,在此只对其中一个脚蹬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自行车脚蹬10基本上包括一个脚蹬轴或心轴20,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扣片接合机构24的脚蹬主体22,一个围绕脚蹬主体22的框体28,一个偏压件30,和一个用以改变框体28相对于脚蹬主体22的角位置的调节机构32。如图1所示,脚蹬心轴20紧固到自行车的曲柄16上,脚蹬主体22与框体28都可转动的与脚蹬心轴20连接以支承骑车人的一只脚。特别是,扣片14与自行车用鞋12固定连接,并且该自行车用鞋12以传统方式通过其中一个扣片接合机构24可拆卸的依次与脚蹬主体22连接。当然,自行车用鞋12的鞋底可直接与框体28接合而不必与其中一个扣片接合机构24连接。框体28围绕脚蹬主体22布置并可相对于脚蹬主体22绕脚蹬心轴20可转动的支承。
如图5所示,脚蹬心轴20是具有许多阶梯部分的一个多级式心轴,该脚蹬心轴容纳在位于脚蹬主体22内的一个阶梯孔31中。脚蹬心轴20具有一个第一端33,该第一端上设有螺纹以便使脚蹬10与曲柄16以传统方式螺纹连接。脚蹬心轴20的另一端34可转动的支承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特别是,心轴20的端部34上设有螺纹以便供锁紧螺母35通过螺纹旋入,这样将推杆36,轴承组件37,箍圈38,套筒或管39和密封垫片40固定在脚蹬心轴20上。由于这些零件都是比较普通的零件,且对于本发明来说这些零件的特殊结构并非关键,在此就不对其作详细描述。而是在对理解本发明有必要时才讨论这些零件。
轴承组件37在脚蹬心轴20上可转动的支承脚蹬主体22,因此脚蹬主体22可自由的绕脚蹬心轴20的中心纵轴A转动。另一方面,套筒39固定连接在脚蹬主体22上,因此脚蹬主体22与套筒39一起转动。特别是,套筒39的内端41在脚蹬主体22的阶梯孔31内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脚蹬主体22具有由脚蹬心轴20可转动支承以便绕中心纵轴A转动的一个中心部分43和一对侧部分44。脚蹬主体22最好由一种轻质材料例如一种铝合金制成。其中一个扣片接合机构24位于脚蹬主体22的每一侧。侧部分44从中心部分43前后伸展,并位于扣片接合机构24的相对侧上。在该一对侧部分44之间,中心部分43在脚蹬主体22的每一侧限定了一个接合固定表面45,该接合固定表面45用来通过螺钉46来将扣片接合机构24固定在其上。
框体28最好由一种轻质材料例如一种铝合金制成。框体28围绕脚蹬主体22并可转动的安装在脚蹬心轴20上以便绕中心纵轴A转动。偏压件或弹簧30在相反方向上偏压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如图6至9所示,一个止动件或支承件50布置在框体28上以便与脚蹬主体22的其中一个侧部分44接合,从而限制在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之间的转动。在该位置,脚蹬主体22的横向中心面B与框体28的横向中心面C形成约12.5度的夹角,因此扣片接合机构24的后端位于框体28的表面之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止动件50的位置和结构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而改变。例如,止动件50可设在脚蹬主体22上以便与框体22的一部分接合。框体28的框架呈压缩八边形或压缩椭圆形(在平面图上),并在每一侧具有一个踏面53以便与自行车用鞋12的鞋底部分接合。
框体28具有一对平行的侧部分54和55,一对端部分56和57。侧部分54和55分别具有孔58和59,孔58和59内布置有轴套60和61。轴套60靠摩擦套在套筒39之上,这样框体20可相对于套筒39和脚蹬主体22转动。轴套61围绕一个插塞62,因此框体28相对于插塞62转动。插塞62通过螺钉63固定到脚蹬主体22上。弹簧30位于脚蹬主体22和插塞62之间的框体28的孔59内。
框体28与脚蹬主体22连接,因此框体28与脚蹬主体22可绕脚蹬心轴20的中心纵轴A转动。特别是,偏压件30使框体28与脚蹬主体22连接以便一起旋转。在优选实施例中的偏压件30是一个扭力弹簧,其第一端64在位于脚蹬主体22的端部内的一个凹槽或孔内连接,其第二端65在位于框体28内的一个凹槽中连接。弹簧30预加载,这样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在相反方向上偏压。特别是,如图6和7所示,弹簧30在逆时针方向偏压脚蹬主体22,与此同时框体28在顺时针方向由弹簧30偏压。与脚蹬主体2接合的止动件50限制转动运动。因此,在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之间提供受限制的转动运动。在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之间转动运动的大小由调节机构32来控制。
参见图2和6至9,调节机构32包括位于脚蹬主体22上的一个第一支承件66,位于框体28上的一个第二支承件67,和夹在支承件66和67之间的一个调节件或螺钉68。当螺钉68与位于框体28上的支承件67螺纹连接时,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根据公开例螺钉68可与支承件66螺纹连接。最好,当螺钉68完全旋入支承件67内时,螺钉头下伸到底直至与支承件66的上部接触,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的各中心面B和C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约为0度。当然,螺钉68可较长,因此脚蹬主体22相对于框体28在相反方向上倾斜。当螺钉68或者拆除或者旋松从而使螺钉68尖头不与支承件66接合时,脚蹬主体22和框体28的各中心面B和C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约为12.5度。特别是,框体28的止动件50与脚蹬主体22的其中一个侧部分44接合以防止在其之间进一步转动。换句话说,脚蹬主体22相对于框体28的角位置可在至少0度至至少12.5度之间无级调节。
扣片接合机构24有选择的与自行车用鞋12的扣片16接合以便使自行车用鞋12的鞋底与脚蹬10连接。每个扣片接合机构24具有一个与扣片16的前部接合的前扣片接合件80和一个与扣片16的后部接合的后扣片接合件81。在本领域中扣片接合机构24是公知的,因此在此仅对其作简要描述。
前扣片接合件80在脚蹬10相对于中心线左右两侧对称。扣片接合件80与接合固定表面45刚性连接,且在接合固定表面45的前部上方具有弯曲成U形的一个扣片夹紧件或扣片夹紧部。
后扣片接合件81弯曲略呈倒U形,其两端由一个固定轴90可摆动地支承(见图7和8),该固定轴90穿过脚蹬主体22的侧部分50之间。一对解除用弹簧91缠绕在该固定轴90的外侧以便偏压后扣片接合件81,这样它总是向前转动(图7和8中箭头方向)。
如图4至6所示,脚蹬主体22在扭力弹簧30作用下相对于框体28在逆时针方向被偏压,但逆时针转动受上述调节机构32限制。通常,调节机构32调节成使得前扣片接合件80的每个扣片夹持件布置在框体28的各踏面53之上,且每个后扣片接合件81布置在框体28的各踏面53之下。结果,当自行车用鞋12放置在脚蹬10上时,在鞋底不与框体28干扰的情况下,扣片14可与其中一个前扣片接合件80接合。
现在参考图5至8来描述脚蹬10的操作。如图2和3所示,在鞋12不与脚蹬10连接的状态下,脚蹬主体22的前扣片接合件80由扭力弹簧30偏压,因此它们布置在框体28的踏面53上方,与此同时,后扣片接合件81布置在框体28下方。当自行车用鞋12与脚蹬10连接时,鞋底的尖头向前扣片接合件80前移,这样扣片14的尖头插入其中一个扣片夹持件。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每个前扣片接合件80布置在框体28的各踏面53上方,因此框体28不会妨碍所述可很容易的插入前扣片夹持件内的扣片14的尖头。
一旦扣片14的尖头已插入前扣片接合件80的其中一个扣片夹持件83内,则在鞋12的脚跟侧施加作用力,且鞋12向下推向脚蹬10。结果,框体28和脚蹬主体22抵抗扭力弹簧30的偏压力相对转动,且如图5和7所示,两端几乎平行向上。当脚跟从这种状态进一步向下压时,扣片14的后端抵抗弹簧91的偏压力使后扣片接合件81向后转动(与图7和8中箭头相反的方向),且扣片14在两个扣片接合件80和81之间滑动。一旦扣片14已经在两个扣片接合件80和81之间滑动时,弹簧91向后偏压后扣片接合件81至其初始位置,其中扣片接合件81的一个榫舌抵压扣片接合件80的一个转动阻挡件。结果,扣片14在两个扣片接合件80和81之间接合。
当扣片14在两个扣片接合件80和81内接合时,弹簧30相对于脚蹬主体22向前偏压框体28,鞋底与框体28的侧部分54和55以及框体28的其中一个端部分56和57接触。结果,使鞋底稳定。特别是,鞋12抵靠在框体28的侧部分54和55左侧或右侧,且蹬踩力有效的传递到脚蹬10上。这样,框体28提供了一个围绕脚蹬主体22的较宽的踏面53以支承骑车者的脚。由于框体28和脚蹬主体22相对转动,前扣片接合件80总是布置在框体28的踏面53上方,以便使扣片14与其中一个扣片接合机构24很容易的接合。
当扣片14不与其中一个扣片接合机构24接合的状态下,将鞋12放置在脚蹬10上时,脚蹬主体22转动且扣片接合机构24退回到图6所示的位置。结果,鞋底触击宽踏面53,脚可以不致左右摆动而得以稳定姿势踩踏脚蹬10,因此用一个单独脚蹬可实现无带扣脚蹬的功能与两面脚蹬的功能。因此,即使在频繁转弯时不能与与扣片接合的状态下或比赛中由于产生积泥而无法与扣片接合的状态下,也可将蹬踩力有效传递到脚蹬10。而且,当从脚蹬10挪开鞋时,如果鞋12的后跟部轻轻向外侧扭时,后扣片接合件81抵抗弹簧91的驱动力向后旋转,且瞬时解除扣片14后端的接合。
图10-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右自行车脚蹬。除了脚蹬主体122、扣片接合机构124和框体128的形状有了极小的变化外,自行车脚蹬110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脚蹬10基本上相同。考虑到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脚蹬110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脚蹬10的相似性,在此,将不再对第二实施例作详细的讨论或解释。而是只描述其与第一实施例显著不同的那些特征。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进一步修改。例如,扣片接合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本发明还可采用其它形状的扣片。偏压踏体的偏压装置和耦合的形状和位置可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类似的,支柱件的结构和位置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内容。类似公路竞赛用鞋的情况,本发明还可采用一种扣片从鞋底突出的鞋。由于一种鞋的鞋底例如常由较硬的合成树脂制成,本发明的防松动效果与一种山地自行车用鞋相比效果更佳。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32包括一个位于脚蹬主体122上的第一支承件166,一个位于框体128上的第二支承件167,和一个夹在支承件166和167之间的调节件或螺钉168。最好,当螺钉168完全旋入支承件166内,以便止动件150与脚蹬主体122接合时,在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的各中心面B和C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约是12.5度。当螺钉168或者拆除或者旋松从而使螺钉168尖头不与支承件166接合时,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的各中心面B和C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约为0度。特别是,支承件166和167相互接合以防止在其之间进一步转动。换句话说,脚蹬主体122相对于框体128的角位置可在至少0度至至少12.5度之间无级调节。
一个偏压件(未表示)例如一个扭力弹簧在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之间连接。特别是,给弹簧预加载以便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在相反方向上偏压。特别是,如图11和12所示,弹簧在顺时针方向偏压脚蹬主体122,而弹簧在逆时针方向偏压框体128。与脚蹬主体122接合的止动件150限制转动。因此,在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之间提供了受限制的旋转运动。在脚蹬主体122和框体128之间的旋转运动的大小由调节机构132来控制。
这样,本发明的范围不应由所公开的特定结构来限定。相反,其真正范围应由下述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当然,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标记符号是为了便于参考附图,但本发明不应由附图中构造来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一个可转动的与所述脚蹬轴连接的脚蹬主体,其具有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一侧连接的一个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一个框体,该框体具有与所述脚蹬主体连接的一个第一踏面;和连接在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的一个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踏面和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可移动的与所述脚蹬主体连接,且一个偏压件在框体和脚蹬主体之间连接以便相对于所述脚蹬主体偏压所述框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是一个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部分接合,该扭力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框体的一部分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环绕于所述转动纵轴周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绕所述脚蹬轴的所述纵轴可转动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可移动的连接的螺钉,以便改变在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与所述脚蹬主体可移动的连接,且一个偏压件在框体和脚蹬主体之间连接以便相对于所述脚蹬主体偏压所述框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所述偏压件一起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脚蹬主体具有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踏面基本上平行的一个中心面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布置成相互接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具有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踏面上方的第一前夹持件和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踏面下方的第一后夹持件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布置成相互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主体具有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二侧连接的一个第二扣片接合机构,该第二扣片接合机构面向基本上与所述脚蹬主体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包括一个前夹持件和一个后夹持件,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的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脚蹬主体可移动的连接。
13.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第一脚蹬装置,该第一脚蹬装置可转动的与所述脚蹬轴连接,以便与自行车用鞋的扣片连接;第二脚蹬装置,该第二脚蹬装置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连接,以便与自行车用鞋的鞋底部分接合;和一个用以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脚蹬装置相互之间的相对角位置的调节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蹬装置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连接,且一个偏压件在第二脚蹬装置和第一脚蹬装置之间连接,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偏压所述第二脚蹬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是一个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的一部分接合,该扭力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脚蹬装置的一部分接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位于所述转动纵轴周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蹬装置绕所述脚蹬轴的所述纵轴可转动的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所述第一脚蹬装置和所述第二脚蹬装置之间可移动的连接的螺钉,以便改变所述第一脚蹬装置和所述第二脚蹬装置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基本上包围所述第一脚蹬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具有与第一侧连接的一个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和与第二侧连接的一个第二扣片接合机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扣片接合机构均包括一个前夹持件和一个后夹持件,所述前夹持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脚蹬装置可移动的连接。
22.一种与固定在一个自行车用鞋上的一个扣片连接的自行车脚蹬,该自行车脚蹬包括具有一个转动中心纵轴的脚蹬轴;一个可转动的与所述脚蹬轴连接的脚蹬主体,其具有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一侧连接的一个第一扣片接合机构;一个框体,该框体可绕所述中心纵轴可转动的与所述脚蹬轴连接并可移动的与所述脚蹬主体连接,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做有限的移动;和连接在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的一个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以改变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的相对角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可移动的与所述脚蹬主体连接,且一个偏压件在框体和脚蹬主体之间连接以便相对于所述脚蹬主体偏压所述框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是一个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部分接合,该扭力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框体的一部分接合。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位于所述转动纵轴周围。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个与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中的其中之一连接的支承件,和与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中的其中之一螺纹连接的一个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支承件接合。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基本上包围所述脚蹬主体。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主体具有与所述脚蹬主体的一个第二侧连接的一个第二扣片接合机构,该第二扣片接合机构面向基本上与所述脚蹬主体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方向。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包括一个前夹持件和一个后夹持件,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的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脚蹬主体可移动的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所述偏压件一起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且一个螺钉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脚蹬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以便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相互分离移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脚蹬主体具有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踏面基本上平行的一个中心面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布置成相互接合。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行车脚蹬,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扣片接合机构具有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踏面上方的第一前夹持件和布置在所述第一踏面下方的一个第一后夹持件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件布置成相互接合。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脚蹬,具有一个脚蹬主体和可转动支承在脚蹬轴上的框体。脚蹬轴紧固在自行车的曲轴上。脚蹬主体最好是踏入式脚蹬,且一个扣片接合机构与每一侧连接以便可松脱的容纳自行车用鞋的扣片。框体包围脚蹬主体并通过一偏压件与脚蹬主体连接。偏压件使脚蹬主体和框体间只有有限的倾斜转动,因此脚蹬主体和框体绕脚蹬轴一起正常转动。一个调节机构连接在脚蹬主体和框体之间以便改变框体相对于脚蹬主体的角位置。
文档编号B62M3/08GK1226495SQ99102228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0日
发明者上田裕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