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置在机动车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095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平面中突出。因此,固定位置能够为配件或它的支承框架提供确定的支点。所述固定位置还能够局部地、例如借助金属填充物或者借助相应的纤维加强件加固,并且由此得到结构性的加强。
[0022]根据另一种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可预配置的可安置在车尾底部模块上的机动车部件设计为电能存储装置、设计为储液罐或储气罐。机动车部件能够例如设计为电池、混合动力电池、信号扩展装置、用于液化石油气(LPG)的储罐或者设计为用于压缩天然气(CNG)的储罐。机动车部件还能够被设计为扬声器、例如设计为H1-Fi低音喇叭、扩音器或者放大器。此外,还能够考虑,凹槽用作备胎槽,因而机动车部件可以是备胎。
[0023]此外,不同的机动车部件还能够例如以混合动力电池或者辅助电池的形式与另一个例如用于容纳备胎的凹槽一起被设置在一个或相同的车尾底部模块中。
[002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机动车部件设计为抽拉件,它借助配件的至少一个导轨穿过后壁的可封闭的缺口能被输送至拉出位置。在此,机动车部件通过导轨被固定在配件上,并且因此通过配件被安置车尾底部模块上。典型地,机动车部件与抽拉件一起通过至少两个布置在抽拉件侧边的导轨沿着车辆纵向(X)在配件和由此在车尾底部模块上可移动或纵向可移动地支承。抽拉件能够作为一种抽屉件或者可被拉出的承载梁。通过使车尾底部模块的后壁具有与抽拉件的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或者通孔,抽拉件能够被导引穿过后壁,因而抽拉件在它的被拉出位置上例如从机动车的车尾突出。
[0025]还能够考虑,车尾底部模块不仅配备抽拉件而且配备储能装置。还能够考虑,车尾底部模块具有多个、例如通过横梁部段或者纵梁部段相互隔开的凹槽。一个凹槽在此例如可用于容纳储能装置,而另一个凹槽能够提供装载空间。
[0026]根据另一种设计方案,在后壁上布置至少一个车尾灯。因此,车尾底部模块能够在它装入机动车车身内之前就已经装配车尾灯,因而对于机动车总装配能够以有利的方式省去车尾灯的单独装配,车尾灯典型地包括制动灯、转向灯和倒车照明灯。
[0027]在另一方面,机动车车身设置有前述的车尾底部模块。机动车车身典型地设计为承载式机动车车身。机动车车身在底部区域内具有例如由纵梁和横梁构成的支承结构,具有预配置在其上的机动车部件的车尾底部模块能够被固定在底部区域中。典型地设计为塑料体的车尾底部模块能够材料接合地、例如粘接、但也借助其它连接技术、例如螺栓或者铆钉以及借助咬合连接与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相连接。
[0028]在此,根据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装备有至少一个机动车部件的车尾底部模块能够沿车辆纵向(X)移动到位于车身的支承结构的后纵梁之间的区域内,并且通过固定结构能够与支承结构相连接。车尾底部模块的凹槽的沿着车辆横向(y)延伸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在机动车车身的侧面的、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的车尾侧的纵梁之间的净间距。以这种方法和方式,车尾底部模块能够例如利用其侧向突出的在纵梁上的支承型材,在纵梁之间从后面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相反地向前移动。对于车尾底部模块在机动车车身上的装配,不需要抬高机动车车身,这明显简化了装配过程和固定过程并且节省了成本。
[0029]最后根据另一方面规定一种机动车,其具有前述的车尾底部模块或前述的机动车车身。
【附图说明】
[0030]车尾底部模块、车身以及机动车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有利设计方案将在下面对实施例的说明中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在附图中:
[0031]图1示出机动车的侧视图,
[0032]图2示出车尾底部模块的立体图,
[0033]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置在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的俯视图,
[0034]图4示出根据图3所示的、沿着A-A剖切所得的截面图,
[0035]图5示出安置在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的第二设计方案的俯视图,
[0036]图6示出根据图5所示的、沿着B-B剖切所得的截面图,
[0037]图7示出安置在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俯视图,
[0038]图8示出根据图7所示的、沿着C-C剖切所得的截面图,
[0039]图9示出车尾底部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和
[0040]图10示出根据图9所示的,沿着C-D剖切所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图1示出外形为轿车的机动车I的侧视图。机动车I具有配备支承结构3的承载式车身2。支承结构3具有如在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两个纵向延伸的纵梁21、22,这两个纵梁通过沿着机动车纵向(X)彼此间隔的横梁23、24结构性地相互连接。纵梁21、22典型地延伸至车辆尾部,也就是说,它们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相反地向后延伸,伸出超过设计为车桥横梁的横梁24。
[0042]机动车车身2除了纵梁21、22之外还分别具有右侧和左侧的车轮罩25、26。沿着行驶方向在车轮罩25、26的前面和后面安置有在纵梁21、22和与之侧向间隔的侧壁(在图中未示出)之间的底板部段28。在纵梁21、22之间可以布置车尾底部模块10,它在图2中被单独地和立体地示出。所述车尾底部模块10具有一体式的通常被纤维加强的塑料体
Ilo
[0043]塑料体11能够尤其是纵向纤维加强的。还能够考虑,利用纤维垫至少局部加强塑料体11。此外,塑料体11还可设计具有至少分段的加强型材。可以考虑,塑料体的单个局部区域例如具有加强筋或者六方形的加强结构。车尾底部模块10还具有设计为容纳槽的凹槽12,该凹槽12在侧面和前面被侧壁15限定边界。车尾底部模块10还具有后壁20,它典型地在由车辆高度轴线(z)和车辆横向方向(y)构成的平面内延伸。
[0044]后壁20可以在总装配中在机动车I上平面齐平地连接在机动车的外部装饰件内。后壁20例如能够向上限定出行李空间或者向下限定出的车尾开口,或者被用于或构造出车尾开口或行李空间开口的承载边缘。后壁20还能够向后朝向车辆尾部限定凹槽12。底板模块在凹槽12的区域内具有典型的平坦设计的底部14,该底部起到底板的作用。
[0045]车尾底部模块10还具有向外和向前邻接在凹槽12的侧壁15上的向外和向前突出的支承型材16、17、18。在此,支承型材16、17、18设计为一体式的,或者说作为包围凹槽12、向外突出的装配边缘。为了车尾底部模块10的总装配,在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3上尤其规定,向左和向右突出的支承型材16、18在所配属的左侧和右侧纵梁22、21上沿着行驶方向(X)能从后向前移动。对于车尾底部模块10的总装配,因此不再需要抬高机动车车身2。向前突出的支承型材17能够安置在横梁24上,达到图3所示的总装配形态。
[0046]在支承型材16、17、18的区域中,车尾底部模块10具有固定结构30,用于安置和固定至少一个可安置在凹槽12内的机动车部件40、42、44、50。固定结构30尤其具有多个分开安置在支承型材16、17、18上的固定位置32,借助这些固定位置能够将不同的机动车部件40、42、44、50可预先配置地固定在车尾底部模块10上。通过布置不同的机动车部件40、42、44、50在车尾底部模块10上能够就此构成预配置的组件,该组件在机动车的总装配中作为整体可布置和固定在支承结构3上。
[0047]用于可预配置地将机动车部件40、42、44、50固定在车尾底部模块10上的固定结构30能够典型地随着车尾底部模块10的连接结构一起拆卸。借助连接结构可将车尾底部模块10固定在机动车车身2的支承结构3上。换言之,固定结构30的固定位置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不同的机动车部件40、42、44、50能够通过固定位置32被固定在车尾底部模块10。在此预配置的车尾底部模块10还能够通过相同的固定位置32和相关的机动车部件40、42、44、50 —起被固定在支承结构3上。
[0048]如在图3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车尾底部模块10可设计用于容纳配件33。在此,配件33具有配备两个横梁36的环绕的支承框架34。在横梁36上还安置有支承卡箍件38,例如用于容纳和固定设计为燃料箱的机动车部件40。
[0049]通过和借助支承框架34能够将设计为储能装置的机动车部件40基本悬空地安置和固持在凹槽12内,因而凹槽12自身没有或者只是很少地承载机械负荷。储能装置40的重力通过支承框架34被传导到车尾底部模块10的固定结构30的固定位置32上。如图4所示,车尾底部模块10的固定位置32直接设在纵梁21、22的上方,因而机动车部件40的重力直接或间接地能够传递到机动车车身2的支承结构3中。凹槽12能够因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