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687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车体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括车辆的前罩(front hood)的车体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前罩构成车体前部的上表面并且覆盖发动机室的上部。前挡泥板布置在前罩的下方,并且前挡泥板构成车体前部的侧表面。作为用于使前挡泥板安装于车体结构构件的构造,已知作为示例的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构造,其中前挡泥板经由挡泥板支架与车体结构构件连接。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设置挡泥板支架允许经由挡泥板面板向挡泥板支架传递从上方施加至前罩的碰撞载荷。然后,挡泥板支架在吸收载荷的同时发生变形。因而,能够降低给予诸如行人等的碰撞体的冲击。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6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如上所述,在诸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构造等的传统构造中,挡泥板支架发生变形,由此来吸收碰撞载荷。因而,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例如在待变形的纵壁中形成孔而移除该纵壁的一部分或者通过设置待使载荷集中的弯折点来促进载荷下的变形。然而,虽然这样的构造能够提高载荷吸收性能,但是挡泥板支架的刚性在组装至前挡泥板或车体结构构件期间以及常规操作期间可能不足。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能够在确保高的载荷吸收性能的同时使挡泥板支架获得足够的刚性。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结构的示例性构造为如下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包括车辆的前罩,所述车体前部结构还包括:前挡泥板,其布置在所述前罩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方并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沿着所述端部延伸;车体结构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前挡泥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或下侧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挡泥板支架,其具有在车辆前视图中向下开口的帽状截面,所述挡泥板支架包括:鼓出部,其向上鼓出并且位于所述前罩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车内侧且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的下侧;内侧凸缘,其从所述鼓出部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的下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以及外侧凸缘,其从所述鼓出部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的下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其中,所述内侧凸缘固定于所述车体结构构件的上表面,并且所述外侧凸缘构成自由端。
[0011]根据该构造,当从上方向前罩施加冲击载荷时,该载荷会经由前挡泥板向挡泥板支架传递。该载荷导致挡泥板支架发生变形,使得构成自由端的外侧凸缘以及与外侧凸缘连续的位于车辆外侧的纵壁向下移动。因此,能够获得固定于挡泥板支架的前挡泥板以及由此前罩的向下方向上的足够的变形行程,并且能够确保高的载荷吸收性能。
[0012]另一方面,内侧凸缘固定于车体结构构件的上表面,因此与内侧凸缘连续的位于车辆内侧的纵壁不因载荷而变形或向下移动。因而,位于车辆内侧的纵壁对载荷吸收没有贡献,并且消除了传统上必须通过例如移除该纵壁的一部分或者通过设置弯折点而在该纵壁上设置的脆弱部。因此,能够确保挡泥板支架的充足的刚性。因此,不再需要为了补偿传统上由脆弱部所导致的刚性的降低而增加板厚,从而能够减轻部件重量和整车的重量。
[0013]优选地,所述挡泥板支架还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所述外侧凸缘朝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鼓出部隔开间隔的位置处固定于所述车体结构构件。这允许挡泥板支架在与内侧凸缘的将挡泥板支架固定至车体结构构件的固定位置成对角定位的延长部中进一步固定于车体结构构件。因而,能够在使用螺栓将前挡泥板固定至挡泥板支架的情况下,提高相对于上紧力矩的刚性。因此,无需为了确保刚性而增加板厚,并且这能够对减轻部件重量作出贡献。此外,延长部位于与鼓出部隔开间隔的位置处,因此不会在载荷下抑制鼓出部的变形,从而能够发挥良好的载荷吸收性能。
[0014]优选地,所述延长部和所述外侧凸缘在同一平面内彼此连续。这使得延长部与外侧凸缘彼此相连续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容易变形。因此,在提高了挡泥板支架与车体结构构件之间的固定强度的同时,即使在将延长部固定于车体结构构件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外侧凸缘易于发生变形。
[0015]优选地,由所述鼓出部的顶表面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构成的弯折角度或曲率半径大于由所述鼓出部的顶表面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构成的弯折角度或曲率半径。相对于来自上方的载荷,这能够在抑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的变形的同时促进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的向下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鼓出部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与所述鼓出部的顶表面大致垂直,并且所述鼓出部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倾斜,使得该纵壁越远离所述鼓出部的顶表面越位于外侧。根据该构造,提高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对来自上方的载荷的刚性,因而能够更好地防止该纵壁变形。同时,鼓出部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的向外倾斜允许该纵壁在载荷施加于鼓出部时易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变形(移动)。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变形行程,并且能够更进一步提尚载荷吸收性能。
[001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结构的另一构造为如下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包括车辆的前罩,所述车体前部结构还包括:前挡泥板,其布置在所述前罩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方并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沿着所述端部延伸;车体结构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前挡泥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或下侧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挡泥板支架,其具有在车辆前视图中向上鼓出且向下开口的帽状截面,其中,所述挡泥板支架的顶表面位于所述前罩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车内侧且固定于所述前挡泥板的下侧,所述挡泥板支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车体结构构件的上表面,并且所述挡泥板支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的下端构成自由端。如上所述,即使在采用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均不设置凸缘的构造时,也能够通过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纵壁的下端固定至车体结构构件的上表面以及通过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纵壁的下端用作自由端来获得与如上所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_8] 发明的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高的载荷吸收性能的同时使挡泥板支架获得足够的刚性的车体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结构。
[0021]图2示出沿着图1的(b)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0022]图3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挡泥板支架的细节图。
[0023]图4是用于说明当从上方向图2中示出的车体前部结构施加载荷时的变形状态的图。
[0024]图5是用于说明当从上方向图2中示出的车体前部结构施加载荷时的变形状态的图。
[0025]附图标iP,说曰月
[0026]100...车体前部结构;102...前罩;104…发动机室;110…前挡泥板;120…前围侧梁;130…挡泥板支架;132…鼓出部;132a…顶表面;132b...内侧纵壁;132c…外侧纵壁;133a…螺栓孔;133b…螺栓孔;134…内侧凸缘;136…外侧凸缘;138…延长部;140…螺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