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商用车辆的模块化底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4687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商用车辆的模块化底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底板,包括覆盖层,在该覆盖层的顶面上存在承载面,在使用时待运输的货物放在该承载面上。该底板具有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支承覆盖层并且由至少一个在底板的纵向上延伸的纵梁以及与其横向对齐且沿着纵梁分布的横梁形成。每个横梁由横梁区段组成,这些横梁区段支承在纵梁上并且与纵梁稳固地连接。
[0002]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这类底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在此谈及的这类商用车例如涉及一种牵引车的半挂车、卡车的挂车以及配置有承载面的卡车本身。这类商用车例如用于运输散装的货物或者在平板上已包装的货物。其承载面在此通常由车厢栏板围绕。可以额外或替代性地设置有防水布结构,从而保护在承载面上摆放整齐的运输货物不受环境的影响。
[0004]承载面上运输货物的装载通常以平板运输车或自动叉车完成。为了可以承受在此出现的负载,在其顶面上形成有承载面的底板必须具有足够的载重能力。
[0005]同时,在此谈及的这类商用车底板可以以较短的时间耗费而制成并且在较高载重能力的条件下具有最小化的自重,从而实现最大的载重并以此实现最佳的运输能力。
[0006]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用于商用车的底板通常作为单独的组件而制成并且放置在同样预制好的商用车底盘上。
[0007]已知有不同的用于经济有效地制造这类商用车底板的方式。例如在GB 667 176A中提出,赋予商用车的底板一个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的支承结构。在此,该L形的纵梁平行并相互间隔地对齐,而横梁以均匀的间距在纵梁的纵向上分布。为此,单个横梁分别划分为四个平面型的横梁区段,其中一个横梁区段设置在纵梁朝向各自纵向侧面的外侧面上而两个横梁区段设置在纵梁之间。侧面地从外侧设置在纵梁上的横梁区段在此以在其一个端面上卷边的边缘区域抵靠分别对应的纵梁的腹板。设置在纵梁之间的各个横梁的横梁区段恰好以在其一侧上卷边的边缘区域抵靠分别对应的纵梁的内侧面并且在此与从外侧设置的横梁区段相齐平地定位。通过穿过设置在各个纵梁中的孔的铆钉,使彼此相对地分别设置在各自纵梁上的横梁区段相互稳固地连接。同样地,分别设置在纵梁之间并且以其相互对应的端面相互抵靠的各个横梁的横梁区段借助一个同样与这些横梁区段铆接的平板而稳固地相互连接。横框形成了对支承结构的顶面的闭合,该横框延伸经过该支承结构的整个宽度并且分别放置在一个横梁上并与该横梁铆接。形成支承结构的所有构件在此由钢板预制。
[0008]EP I 245 476 Al和WO 98/08725 Al中公开了基于类似原理的商用车底板,其中,在这些底板结构中存在于纵梁之间的横梁区段分别一件式地形成。在此,在这样形成的支承结构上放置有由木材构成的覆盖层,该覆盖层由支承结构支承并且在覆盖层露出的顶面上随后存在有用于各自商用车的承载面。

【发明内容】

[0009]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用于商用车的底板,该底板在不改变使用价值的条件下实现了进一步简化、经济有效的制造。除此之外还提出了用于制造这类底板的方法。
[0010]按照本发明,关于底板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一类底板得以实现。
[0011]按照本发明设置的用于制造这类底板的方法在权利要求14中说明。
[0012]本发明有利的设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并且随后像总发明构思一样详细地说明。
[0013]与前述的现有技术一致,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商用车的底板具有:覆盖层,承载面存在于该覆盖层的顶面上,在使用时待运输的货物放在该承载面上;和支承该覆盖层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由至少一个在底板的纵向上延伸的纵梁以及与其横向对齐且沿着纵梁分布的横梁形成,其中,横梁由支承在纵梁上的横梁区段组成。
[0014]根据本发明的底板现有的特征在于:
[0015]-底板由至少两个相互连接的纵向部分形成,其中第一侧面纵向部分对应底板的一个纵向侧面而第二侧面纵向部分对应底板的另一个纵向侧面,
[0016]-每个纵向部分分别具有由板材成型的覆盖层部分和支承各自覆盖层部分的横梁区段,这些横梁区段在纵向上相互间隔地设置并稳固地与覆盖层部分连接,而且
[0017]-底板的覆盖层由这些覆盖层部分组成。
[0018]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底板划分为多个纵向部分,这些纵向部分分别延伸经过底板的长度并且这样接合在一起,即,这些纵向部分共同形成底板的支承结构和覆盖层。在此,每个纵向部分包括一个覆盖层部分和多个横梁区段,这些横梁区段稳固地与覆盖层部分连接。以这种方式,在按照本发明的底板已完成安装的情况下,这些横梁区段一方面支承与其对应的覆盖层部分。但另一方面,在其按顺序在各自的覆盖层部分上稳固地连接中这些横梁区段在其位置上彼此相对并相对于覆盖层部分固定。这样实现了可以分别预制这些纵向部分并随后接合成按照本发明的底板。
[0019]按照本发明用于制造按照本发明形成的底板的方法相应地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0]a)制备至少两个由板材成型的覆盖层部分、制备横梁区段和至少一个纵梁,
[0021]b)通过每个纵向部分至少分别由一个覆盖层部分和横梁区段所组成,通过将这些横梁区段布设在分别对应的覆盖层部分上并与其稳固地连接,预制至少两个纵向部分,
[0022]c)预制的纵向部分和至少一个纵梁这样接合在一起,即,纵梁布设在纵向部分之间并且在彼此相邻的纵向部分之间形成接合区,
[0023]d)纵向部分和纵梁在接合区中相互连接。
[0024]因此,按照本发明商用车底板的设计的决定性优势在于,该设计实现了单个部分尽可能单独的加固,这些单个部分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组合成最终产品。在此,与现有技术中由多个单个的构件所组成的整个支承结构的常规构成相比,单个纵向部分的预制由于其非常小的尺寸以及非常少的部件数量而明显更加简单。在此,这些覆盖层部分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覆盖层部分在安装时形成了用于横梁区段按照规定定位的模板并且确保在将纵向部分运送至由纵向部分组成的底板的位置期间,横梁仍保持在其规定的位置上。
[0025]原则上还能够考虑的是,在使用一个单独的中间纵梁的条件下来构建按照本发明的底板,横梁的横梁区段与该中间纵梁侧面地相间隔。这类底板可以由两个侧面纵向部分组成,这两个侧面的纵向部分分别对应底板的一个纵向侧面并且在沿底板的纵向延伸的接合区中相汇合,在接合区中这些纵向部分相互紧贴并且稳固地相互连接。
[0026]至少一个设置在按照本发明底板中的纵梁可以不依赖于纵向部分而准备在各自的安装位置上,从而分别预制的纵向部分从侧面接在该纵梁上并随后与纵梁连接并相互之间连接。但为了简化操作,从制造技术层面上出发,如果侧面纵向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纵梁可能是有益的。于是各个纵梁可以是分别预制的纵向部分的组成部分并与纵向部分一起运送至完成安装的地点。这样进一步减少了在完成安装的地点处必须要准备和使用的构件数量。除此之外,各个纵梁对配置有纵梁的纵向部分的加固起到了作用,因此进一步简化了纵向部分的运输和操作。
[0027]当在按照本发明的底板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纵梁和至少一个中间纵向部分,已证实是特别有利的,该中间纵向部分布设在对应底板纵向侧面的侧面纵向部分之间并且与相邻设置的纵梁相互连接,其中,该中间纵向部分同样具有形成覆盖层一部分的覆盖层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