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钩式刹车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70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倒钩式刹车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适用于压力容器运输车、购物车等设备中使用。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购物车时,一般是轮子的一侧安装了刹车装置,但是刹车位置的设置不利于使用者操作,操作不当有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普通的刹车装置不仅不省力,不便携,操作不便利易疏忽,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一定人身风险。所以传统的刹车装置对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不便携性和不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的不足,操作方法简单、具有一定的便携性,同时对操作者及环境都降低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包括轮子、轮子框架、踩刹板,所述踩刹板装在轮子框架两侧,所述轮子装在轮子框架内,所述踩刹板与轮子之间设有弧形刹车片,弧形刹车片固定连接在踩刹板上,弧形刹车片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轮子两侧分别装有若干弧形板,且若干弧形板按圆形均匀分布。
[0005]所述踩刹板上装有伸缩弹力杆装置,伸缩弹力杆装置内部安装一个弹力杆内置弹善
ο
[0006]所述倒钩装置与弧形板轮廓相契合,且可相互勾住,用于提高刹车的安全性。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踩刹板下方安装个弧形刹车片,可以很好的与车轮外廓契合,并起到刹车的效果;弧形刹车片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6个弧形板分别安装在轮子两侧并按圆形均匀分布,倒钩装置与弧形板轮廓相契合,且可相互勾住,提高刹车的安全性;踩刹板两侧安装了伸缩弹力杆装置,且内部安装一个弹力杆内置弹簧,使得轻松使用踩刹板便可实现刹车效果。
[0008]本发明涉及的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的不足,操作方法简单、具有一定的便携性,同时对操作者及环境都降低一定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备的倒钩式刹车装置局部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等轴测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俯视图;
图5为弧形板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包括弧形刹车片1、伸缩弹力杆装置
2、弧形板3、倒钩装置4、弹力杆内置弹簧5、踩刹板6。
[0012]伸缩弹力杆装置2内部安装一个弹力杆内置弹簧5,其安装在轮子框架两侧,踩刹板6下方安装个弧形刹车片1,弧形刹车片1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4,六个弧形板3分别安装在轮子两侧并按圆形均匀分布。六个弧形板材质是硬塑料。踩刹板上装有伸缩弹力杆装置,伸缩弹力杆装置2内部安装一个弹力杆内置弹簧5。倒钩装置4与弧形板3轮廓相契合,且可相互勾住,用于提高刹车的安全性。
[0013]使用倒钩式刹车轮装置时,当需要刹车时,只要用脚轻点踩刹板6,便可以使伸缩弹力杆装置2内的弹力杆内置弹簧5产生变形压缩,踩刹板6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倒钩装置4与弧形板3相互勾住,弧形刹车片1与车轮外廓紧紧相连,起到刹车的效果。因为倒钩装置4和弧形板3的材质都是硬塑料,倒着相扣;但是想解除刹车时,只需向上轻推踩刹板6,便可解除刹车功能;因为倒钩装置4和弧形板3有相同的弧度,向上轻推踩刹板6后,借助伸缩弹力杆装置2的弹力功能,踩刹板6便回到起始位置,刹车解除。
【主权项】
1.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包括轮子、轮子框架、踩刹板(6),所述踩刹板(6)装在轮子框架两侧,所述轮子装在轮子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踩刹板(6)与轮子之间设有弧形刹车片(1 ),弧形刹车片(1)固定连接在踩刹板(6)上,弧形刹车片(1)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4),轮子两侧分别装有若干弧形板(3),且若干弧形板(3)按圆形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踩刹板(6)上装有伸缩弹力杆装置(2 ),伸缩弹力杆装置(2 )内部安装一个弹力杆内置弹簧(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钩式刹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装置(4)与弧形板(3)轮廓相契合,且可相互勾住,用于提高刹车的安全性。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倒钩式刹车轮装置,踩刹板装在轮子框架两侧,所述轮子装在轮子框架内,踩刹板与轮子之间设有弧形刹车片,弧形刹车片固定连接在踩刹板上,弧形刹车片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轮子两侧分别装有若干弧形板,且若干弧形板按圆形均匀分布。踩刹板下方安装个弧形刹车片,可以很好的与车轮外廓契合,并起到刹车的效果;弧形刹车片两侧分别安装倒钩装置,六个弧形板分别安装在轮子两侧并按圆形均匀分布,倒钩装置与弧形板轮廓相契合,且可相互勾住,提高刹车的安全性;踩刹板两侧安装了伸缩弹力杆装置,使得轻松使用踩刹板便可实现刹车效果。本发明能解决现有装置的不足,操作方法简单、具有一定的便携性,同时对操作者及环境都降低一定的安全隐患。
【IPC分类】B62B5/04
【公开号】CN105292220
【申请号】CN201510700844
【发明人】刘云翔, 张伟, 何学刚, 刘续博, 李晓丹
【申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