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632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车身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用的车身收叠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滑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0003]众所周知,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故使得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其中,对于滑板车来说,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电动类。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脚踏车。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其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从而便于人们收藏或携带滑板车,因此,滑板车越来越普及。
[0004]为了实现滑板车的折叠要求,现有的滑板车的把手与车头的立杆之间及车身与车头之间各设置有折叠机构。
[0005]而目前,应用在滑板车上实现车头与车身之间展收操作的折叠机构所使用的构件的数量较多,且构件中没法实现一件多用的功能,故使得现有的折叠机构的结构不合理,相应地增加了现有的折叠机构的成本。
[0006]因此,急需要一种车身折叠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构件的使用量以简化结构及降低成本的车身折叠机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折叠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车头之间。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第一轴、第二轴、第一卡销、第二卡销、滑动块、推拉杆及操作手柄。所述第一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第二折叠架枢接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架设有对应所述折叠位置的第一卡位及对应所述使用位置的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所述第二卡位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三卡位之间。所述第一卡销穿置于所述滑动块上并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二卡销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推拉杆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推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销连接,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滑动块。所述第二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及操作手柄上,所述操作手柄在绕所述第二轴枢转过程中与所述滑动块滚动接触,所述操作手柄在滚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所述滑动块的抵触而具有使所述第二卡销卡合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位置和使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卡合的脱卡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使用位置时,则向前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二卡位处,且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卡合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脱卡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则操作并使位于所述脱卡位置的操作手柄拉动所述滑动块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二卡位的卡合而允许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折叠位置。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三卡位的上方,所述操作手柄在所述卡合位置时嵌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内并与该第一折叠架平齐,且所述操作手柄的末端向外弯曲延伸出所述第一折叠架外的操作钩部。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后侧处具有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二折叠架具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配合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在所述第一折叠架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阻挡面接触而阻挡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
[0011]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对应所述卡合位置的第一弧形面及对应所述脱卡位置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沿周向布置,所述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配合的配合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脱卡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半径,且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圆心偏离所述第二轴的轴心。
[0013]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一卡销滑向所述第一折叠架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二卡销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架处。
[0014]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第二折叠架及所述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推拉杆上,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滑动块及所述第二卡销之间。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卡销呈平面抵触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处,所述第二卡销呈平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
[0016]较佳地,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为一卡槽,所述卡槽相对应的两侧壁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卡位为一缺口。
[0017]较佳地,所述第二折叠架的前侧开设有嵌入枢转腔,所述第一折叠架嵌设于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在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枢转。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销穿置于滑动块上,推拉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卡销连接,推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滑动块并通过第二轴与操作手柄连接,故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操作并使操作手柄绕第二轴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卡位置,由枢转的操作手柄通过推拉杆带动第二卡销脱离对第三卡位的卡合,同时,还施力使操作手柄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操作手柄通过滑动块带动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二卡位的卡合,从而允许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折叠位置;当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的滑动块再带动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一卡位处,实现第一卡销对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进行锁定以防止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意外展出;由于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的卡合是由于操作手柄通过滑动块所带动的,且操作手柄还通过推拉杆去带动第二卡销脱离与第三卡位的卡合,即是说,操作手柄既能带动第二卡销脱离与第三卡位的卡合,还能带动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的卡合,从而使操作手柄集带动第一卡销和第二卡销于一体,相应的减化构件的使用数量以简化结构及降低成本。又由于第一折叠架位于使用位置时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二卡位,同时第二卡销也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三卡位,正由于第一卡销及第二卡销以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一折叠架进行锁定,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架与第二折叠架之间的锁定更可靠,以减少松动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折叠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的车身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第一折叠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a至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第一折叠架由使用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车头之间,以实现车头相对车身的展收操作,使得车头在滑板车使用时相对车身打开,在滑板车需要折叠时相对车身折叠以便于收藏,因此,借助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使得滑板车的展收操作更灵活可靠。
[0026]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包括第一折叠架10、第二折叠架20、第一轴31、第二轴32、第一卡销33、第二卡销34、滑动块40、推拉杆50及操作手柄60。第一轴31沿第一折叠架1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第一折叠架10和第二折叠架20上,使得第一折叠架10绕第一轴31相对第二折叠架20枢接,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具有如图1、图2、图3或图5a所示的使用位置及如图5b或图5c所示的折叠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折叠架10设有对应如图5b或图5c所示折叠位置的第一卡位11及对应如图1、图2、图3或图5a所示使用位置的第二卡位12和第三卡位13,第二卡位12沿第一折叠架10的枢转方向位于第—N立Ii及第三卡位13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N立Ii位于第三卡位13的上方,以使得第一折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