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架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6318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架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折叠自行车的款式有许多种,其车架也各不相同,但普遍具有如下缺陷:因折叠车架的前叉架与中架需要折叠,故与整体式车架相比,折叠车架的强度较低、抗震性较差,这对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震性等特性的折叠车架及自行车。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折叠车架,包括:
[0006]中架,其前端设有车把管和第一转轴,车把管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第一转轴设置在车把管的底部;
[0007]前叉架,其上端设有与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部设有与中架的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二连接部;
[0008]减震器,其一端与中架的车把管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架的前端为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自行车车把包括所述车把管,所述车把管穿设在头管中;所述车把管的中部设有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都位于头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快拆装置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管夹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二管夹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管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头管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连接板的后端。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快拆装置包括快拆帽、阻滑帽、快拆内杠和两端设有定位部的快拆外杆,快拆内杠穿设在快拆外杆内,所述第一管夹通过连接杆与快拆外杆相连,阻滑帽套设在快拆外杆上,其靠近定位部的一端与定位部配合作用固定住连接杆,所述前叉架的第一连接部为与阻滑帽的另一端相适配的弧形卡口,快拆帽内设有与该弧形卡口相适配的内槽,所述第一快拆装置通过快拆帽和弧形卡口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夹上设有“J”型插钩,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能够翻转的“η”型杆,“η”型杆与“ J”型插钩相适配,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η”型杆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一端通过“η”型杆与“J”型插钩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二管夹构成可拆卸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后叉架,其前端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四连接部的上方;所述中架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车座的中管,中管的上部设有第二快拆装置,第二快拆装置与第三连接部形成可拆卸连接,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四连接部相连。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快拆装置包括快拆帽、阻滑帽、快拆内杠和两端设有定位部的快拆外杆,快拆内杠穿设在快拆外杆内,阻滑帽套设在快拆外杆上且其一端靠近定位部,所述后叉架的第三连接部为与阻滑帽的另一端相适配的弧形卡口,快拆帽内设有与该弧形卡口相适配的内槽,所述第二快拆装置通过快拆帽和弧形卡口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架包括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用于安装自行车车座的中管、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都设置在头管与中管之间,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头管、中管连接,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头管、中管连接,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之下;第二横梁呈“L”弧型且该“L”弧型的弧角靠近第一横梁;自行车车把包括所述车把管,所述车把管穿设在头管中。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叉架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安装踏脚链轮的中轴部,中轴部靠近所述第四连接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叉架上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前轮的前轮部,所述后叉架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轮部。
[0017]—种自行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折叠车架。
[0018]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19]上述的折叠车架中,当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与前叉架的第一连接部分离后,前叉架以第一转轴为轴心向下方旋转至中架的下方进行折叠,该纵向折叠的方式使得前叉架和中架能够共同承受纵向的(震动)受力,仿佛一个整体式车架,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外,前叉架与中架之间还设有的减震器,用于降低车把手上用户的手受到的震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提升抗震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车架整体的强度水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叠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叉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快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叉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述的折叠车架的折叠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所述的自行车的折叠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中架,11、车把管,111、第一管夹,112、第二管夹,113、“J”型插钩,114、连接板,115、“n”型杆,12、第一转轴,13、第一快拆装置,131、快拆帽,132、阻滑帽,133、快拆内杠,134、快拆外杆,135、定位部,14、头管,15、中管,16、第二转轴,17、第二快拆装置,18、第一横梁,19、第二横梁,20、前叉架,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减震器,24、前轮部,30、后叉架,31、第三连接部,32、第四连接部,33、后轮部,34、中轴部,40、前轮,50、后轮,6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0]如图1-5所示,为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架10,其前端设有车把管11和第一转轴12,车把管11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13,第一转轴12设置在车把管11的底部,中架10的后端设有第二快拆装置17和第二转轴16,第二快拆装置17位于第二转轴16的上方;前叉架20,其上端设有与中架10的第一快拆装置13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其中部设有与中架10的第一转轴12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2 ;减震器23,其一端与中架10的车把管11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20的第二连接部22相连。其中,当中架10的第一快拆装置13与前叉架20的第一连接部21分离后,前叉架20以第一转轴12为轴心向下方旋转至中架10的下方进行折叠,该纵向折叠的方式使得前叉架20和中架10能够共同承受纵向的(震动)受力,仿佛一个整体式车架,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夕卜,前叉架20与中架10之间还设有的减震器23,用于降低车把手上用户的手受到的震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提升抗震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车架整体的强度水平。
[0031]本实施例中,中架10的前端为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14,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管11,车把管11穿设在头管14中;车把管11的中部设有第一管夹111和第二管夹112,第一管夹111和第二管夹112都位于头管14的上方,第一1决拆装置13通过连接杆60与第一管夹111相连,减震器23的一端与第二管夹112形成可拆卸连接;车把管11的底部设有连接板114,连接板114位于头管14的下方,第一转轴12设置在连接板114的后端。第二管夹112上设有“J”型插钩113,连接板114的前端设有能够翻转的“η”型杆115,“η”型杆115与“ J”型插钩113相适配,减震器23的一端与“η”型杆115相连,减震器23的一端通过“η”型杆115与” J”型插钩113的配合作用,与第二管夹112构成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管夹111、第二管夹112、减震器23与连接板114构成联动模式,能有效提升强度及减震效果。另外,在按下“J”型插钩113时“η”型杆115便可脱离,减震器23亦随着“η”型杆115 —起脱离,简单便利。
[0032]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快拆装置13包括快拆帽131、阻滑帽132、快拆内杠133和两端设有定位部135的快拆外杆134,快拆内杠133穿设在快拆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