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集装箱和油罐运送物资的航空母舰补给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6236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用集装箱和油罐运送物资的航空母舰补给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从补给舰到航空母舰进行物资和弹药补给的装、卸、运输的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航空母舰作战后物资和弹药消耗的补充是要航空母舰暂停作战,在航行中用缆绳与补给舰连接来输送物资和弹药。如果这时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就必须由另一艘航空母航接替继续作战并保护在进行补给的航空母舰。现有的航空母舰都是使用这种方式和装置进行补给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而发明的一种用集装箱和油罐运送物资的航空母舰补给系统,该系统在补给舰和航空母舰舰体一侧各有一个集装箱装卸窗口,补给时从补给舰的集装箱装卸窗口内将多个装有物资的集装箱逐个吊下放在一艘停放在装卸窗口旁海面的运输船上,然后,运输船将集装箱运送到航空母舰集装箱装卸窗口旁,再把这些集装箱逐个吊到航空母舰的集装箱装卸窗口内;或对在补给舰和航空母舰的集装箱装卸窗口旁的船舱内装有1至3个活动油罐的运输船进行油料的装卸;在补给舰和航空母舰舰体另一侧各有一个油料装卸窗口,专用于船舱是一个固定油罐的运输船进行油料的装卸;油料的装卸是把装卸窗口内的油料输送管连接到运输船的油罐上进行的;航空母舰和补给舰舰体两侧的装卸窗口也可同时给船舱是一个固定油罐的运输船进行油料的装卸;从航空母舰上把空的集装箱运回到补给舰上是从航空母舰的集装箱装卸窗口内将多个空集装箱逐个吊下放在一艘停放在海面的运输船上,然后,运输船将空的集装箱运送到补给舰旁,再把这些空的集装箱逐个吊到补给舰的集装箱装卸窗口内;在补给舰与运输船之间装卸集装箱和油料,和在运输船与航空母舰之间装卸集装箱和油料都是补给舰上的船用吊车和航空母舰上的船用勾吊装置将在海面的运输船勾住固定后进行的。多艘运输船在补给舰与航空母舰之间往返来完成补给物资的运送和空集装箱的运回。一艘运输船一次能装载总重200吨到400吨的固态物资或油料,船舱是一个固定油罐的运输船用于装载用量大的舰载机用航空燃油,活动油罐分别专用于装载需求量小的油料品种,也可以在一只运输船上活动油罐与集装箱混合装载。上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一、在航空母舰舰体左右侧壁4上和补给舰舰体左右侧壁76上各有一个装卸窗口5,一侧是集装箱装卸窗口5,用于装卸集装箱24和油料,另一侧是油料装卸窗口5,专用于装卸油料。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有一台在第一滑道3上滑动能到达装卸窗口5外面的集装箱箱用吊车用于装卸集装箱和一间以挂吊在箱用吊车上滑动到装卸窗口5外面的第一操作室8用于装卸油料的操作。在油料装卸窗口5内有一间由吊臂77的外侧端挂吊着在第二滑道78上滑动能到达装卸窗口5外面的第二操作室75用于装卸油料的操作。二、在航空母舰两个装卸窗口5的外上方、舰甲板1的下面各有一套船用勾吊装置,用于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在海面。在补给舰第一门桥86和第二门桥45的左右门柱46上各有一台船用吊车,用于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在海面,和将空运输船25从海面到补给舰甲板上的第二放船位81和第四放船84之间吊运。三、有四只运输船25往返航空母舰与补给舰之间用于运送物资,其中三只运输船25的船舱26是一个固定油罐71,专用于运送油料。另外一只运输船25的船舱26是用于装载三个活动油罐48,或用于装载左右排成三列、前后排成三行、上下放置二到三层集装箱24。四、在船用勾吊装置的前面有一间控制室35,在船用吊车上的吊框74前端装有一间控制室35。控制室35用于操作员操控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勾吊运输船25。五、在航空母舰和补给舰的装卸窗口5、第一操作室8、第二操作室75、控制室35内和运输船25的驾驶室38内均有互联的有线无线网络通讯设备用于各位操作员、驾驶员之间的通话、数据传送、视频监控和操作控制权的转移。箱用吊车由吊车臂2、小车9、吊具10组成,吊车臂2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第一滑道3上向外滑动能到达装卸窗口5外面被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吊住的运输船25上方,起吊集装箱的小车9在吊车臂2上行走,小车9用卷扬机驱动的四根伸缩第一钢索11吊着吊具10,小车9的内侧有两根垂直向下的导滑条30,每根导滑条30上各有一条第四滑道39,吊具10的上端有两个滑块28分别嵌入两条第四滑道39内,吊具10沿第四滑道39可上下滑动。从第一装卸位A的第一滑板6上和从被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勾住在第二装卸位B的运输船25上吊起集装箱24时,小车9在吊车臂2上行走到第一装卸位A或第二装卸位B后吊具10在导滑条30引导下下行分别在第一装卸位A和第二装卸位B的B1位、B2位、B3位能使旋锁29准确插入集装箱24上面的锁孔23内,旋锁29锁住锁孔23后吊具10上行将集装箱24吊起。箱用吊车在装卸窗口5内第一装卸位A的第一滑板6上到被吊住在第二装卸位B的运输船25船舱26内之间搬运集装箱24。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有一到两块第一滑板6,第一滑板6可以在前后方向滑动将集装箱24从第一装卸位A移到舰舱内,或将舰舱内的集装箱24移到第一装卸位A。油料的装卸是通过第一操作室8、第二操作室75滑动到被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勾吊住的运输船25的旁边,再把航空母舰、补给舰装卸窗口5内的输送管7连接到运输船25上的活动油罐48、固定油罐71上来进行的。一套船用勾吊装置和一台船用吊车各有四套液压臂,每套液压臂下端各有一只吊钩21。一套船用勾吊装置还有两个滑架36和两个第三滑道18,滑架36被驱动在第三滑道18内能向内外方向滑动。在前面一个滑架36的下面安装两套液压臂,在后面一个滑架36的下面安装两套液压臂,一个滑架36下面的两套液压臂上的吊钩21之间的距离与运输船25上面的左右排列的两个挂圈22之间的距离相等,前后两个滑架36下面液压臂上的吊钩21之间的前后距离与运输船25上面的前后排列的两个挂圈22之间的距离相等,四只吊钩21用于勾住运输船25的船舱26四个角部上的四个挂圈22来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一台船用吊车的四套液压臂在吊框74的四个角部下面呈矩形分布安装,四套液压臂下端的四只吊钩21之间前、后、左、右的距离与船舱26上的四个角部的四个挂圈22之间前、后、左、右的距离相等。在一套液压臂中有两只双作用第二液压缸15和第一液压缸17,第一液压缸17在后面,其上端与滑架36和吊框74上的关节轴12连接,其下端有一个方盘20,在方盘20下面通过一个万向节41与吊钩21连接,吊钩21的钩口是向后的;第二液压缸15在前面,其上端与滑架36和吊框74上的关节轴16连接,其下端与第一液压缸17下端前部的关节轴14连接;同一排的两个第一液压缸17的下端由杆13连接固定。第一液压缸17和第二液压缸15协同工作使吊钩21可以上升下降,前后摆动来勾住挂圈22和升降运输船25。在吊钩21的钩口有一块锁定板42,锁定板42由第三液压缸37推动用于锁住被吊钩21勾住的挂圈22。在方盘20的前、后、左、右四个角部各挂有一只拉簧40,四只拉簧40的另一端挂在吊钩21上,四只拉簧40用于缓冲勾吊挂圈22时吊钩21受到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冲击。在方盘20与万向节41之间有第一压簧88和第二压簧89用于缓冲挂圈22在上下方向对吊钩21的冲击。一台船用吊车还有门框吊臂61、框62、滑框63、吊框74、第一卷扬机58、第二卷扬机59、第三钢索56、第四钢索57、第五钢索60和第一滑轮49、第二滑轮55、第三滑轮65、第四滑轮68、第五滑轮69、第六滑轮72。在补给舰第一门桥86和第二门桥45的四根立柱下各有一只第一卷扬机58,同侧的两个第一卷扬机58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由同一台电机驱动;补给舰两侧的船用吊车各自依靠自身重力和依靠第一卷扬机58牵拉绕过第一滑轮49的第四钢索57,使船用吊车的门框吊臂61以第二卷扬机59的轴为轴杆在俯位和仰位之间摆动。一侧的门框吊臂61前后各有一只第二卷扬机59并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由同一台电机驱动;前后两根第三钢索56以相同方式绕过第二滑轮55和绕过第二卷扬机59多圈并与第二卷扬机59上一点固定后两头分别与滑框63的内外两端连接形成闭环。滑框63的前后两个框杆分别在门框吊臂61的前后两个框杆内侧槽内,在第二卷扬机59驱动下第三钢索56牵拉滑框63在门框吊臂61的前后两个框杆内侧槽内滑动。第四滑轮68到第三滑轮65之间的连线与第二滑轮55到第二卷扬机59之间的连线平行,轴70通过框62和滑框63前后方向上的轴心将两个框活动连接在一起,前后两根第五钢索60以相同方式一端绕过第二卷扬机59多圈后头部固定在第二卷扬机59上,第五钢索60另一端从第二卷扬机59开始绕过第三滑轮65、第四滑轮68、第五滑轮69,绕过第六滑轮72后返回,再绕过第五滑轮69后固定在第四滑轮68的轴上,第五钢索60套住第六滑轮72的轴的两端来减少吊运操作时吊框74上的物资重量对框62产生的弯矩;第五滑轮69是双片滑轮。第五钢索60由第二卷扬机59驱动、与第三钢索56等长伸缩。第二卷扬机59向一个方向转动时牵拉第三钢索56带动滑框63和框62向内滑动,第五钢索60与第三钢索56同步收缩;第二卷扬机59向相反方向转动时牵拉第三钢索56,第三钢索56绕过第二滑轮55带动滑框63和框62向外滑动,框62再拉动第五钢索60与第三钢索56同步伸展。框62的内外框杆分别是第四滑轮68和第六滑轮72的轴,滑框63的外侧框杆是第五滑轮69的轴。吊框74前后方向上的中轴上方被框62的外侧的轴形框杆栓住成活动连接,吊框74能绕第六滑轮72的轴摆动,吊框74与框62之间有一制动器64用于防止吊框74相对于框62不停的摆动,制动器64以第六滑轮72的轴为轴心转动,制动器64上的制动盘固定在吊框74上,制动器64上的制动钳固定在框62上。73是吊框74与控制室35之间的吊杆。运输船25船舱26的四个角部各有一个竖立的挂圈22。船舱26底部有两块第二滑板27,第二滑板27用于把集装箱24从船舱26中央部的第二装卸位B到船舱26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移动。第二滑板27由运输船25的驾驶员操控进行前后滑动。航空母舰上的控制室35由吊杆34吊着在第五滑道33上向内外方向滑动,并可进入到窗口32内。在补给舰的甲板两侧各有一块船滑板67,船滑板67用于把运输船25从第二放船位81、第四放船位84到第一放船位80、第三放船位83之间移动。第二门桥45与第三门桥82之间和第一放船位80与第三放船位83之间有一个活动油罐48的放置架44,放置架44上方是一个吊车53,吊车53能在第二门桥45和第三门桥82上被驱动向左右方向滑动,在吊车53上有一台能向前后方向滑动的小车54,小车54上有卷扬机驱动的两根第二钢索51拉动吊具52上下移动,吊具52下面有两个吊钩50用于勾吊活动油罐48的框架47。吊车53用于将放置架44上的空的活动油罐48吊到第一放船位80上的运输船25的船舱26内,或把第一放船位80上的运输船25船舱26内的空的活动油罐48吊到放置架44上。在非补给状态时空的运输船25放在补给舰甲板上的第一放船位80、第二放船位81、第三放船位83、第四放船位84上,进行补给时两侧的船用吊车分别将第二放船位81、第四放船位84上的空的运输船25吊放到海面并移到第二装卸位B,但吊钩21不脱离运输船25上的挂圈22。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吊车臂2向外伸出到达运输船25上方,小车9和吊具10在第一装卸位A的第一滑板6上将装有物资或弹药的集装箱24逐个吊起并移动到运输船25的船舱26内的第二装卸位B依次放下,或第一操作室8挂在小车9上移行到运输船25旁边,第一操作室8内的操作员将输油管7连接到活动油罐48或固定油罐71上进行油料的装载;油料装卸窗口5内的吊杆77在第二滑道78上滑动使第二操作室75向外伸出到达运输船25旁边,第二操作室75内的操作员将输油管7连接到固定油罐71上进行油料的装载。物资装载到输船25内完毕后吊车臂2和吊杆77缩回到装卸窗口5内,两侧船用吊车完全放下运输船25并使吊钩21脱离挂圈22,运输船25驶向航空母舰。两只运输船25分别行驶到航空母舰两侧装卸窗口5旁边,航空母舰两侧的船用勾吊装置上的吊钩21勾住运输船25上对应位置上的挂圈22,并将运输船25移到第二装卸位B。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吊车臂2伸出装卸窗口5到达运输船25上方,小车9和吊具10行走到第二装卸位B依次将船舱26内装有物资或弹药的集装箱24逐个吊运到装卸窗口5内第一装卸位A的第一滑板6上,第一滑板6将集装箱24移到装卸窗口5前面或后面的航空母舰舱内。或第一操作室8挂在小车9上移行到运输船25旁边,第一操作室8内的操作员将输油管7连接到活动油罐48或固定油罐71上卸载油罐内的油料;油料装卸窗口5内的吊杆77向外伸出将第二操作室75滑动到运输船25旁边,第二操作室75内的操作员将输油管7连接到固定油罐71上卸载油罐内的油料。船舱26内的集装箱24卸载完后小车9和吊具10再将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空的集装箱24逐个吊到船舱26内。运输船25上油料卸载完毕后和空集装箱装载完毕后吊车臂2和吊杆77缩回到装卸窗口5内,两侧船用勾吊装置上的吊钩21脱离挂圈22,两只运输船25驶向补给舰。补给舰两边甲板上的船滑板67再把空的运输船25从第一放船位80、第三放船位83移到第二放船位81、第四放船位84便于船用吊车吊运。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勾住运输船25的操作是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与运输船25上的驾驶员通过无线通讯进行交流及操作配合来完成。集装箱24从船舱26内到装卸窗口5内之间吊起、运送、卸下的操作是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与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之间用有线和无线通讯进行交流及操作配合来完成。发明的有益效果用集装箱和油罐运送物资的航空母舰补给系统大大提高了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使用效率。装有本补给系统的航空母舰和补给舰可同时保留用绳索吊运物资的水平补给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一侧的航空母舰舰体侧壁4上的集装箱装卸窗口5与船用勾吊装置、运输船25、集装箱24相对位置的由前向后视的示意图。图2是一侧的航空母舰舰体侧壁4上的集装箱装卸窗口5与船用勾吊装置、运输船25、集装箱24相对位置的由左向右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补给舰的一侧船用吊车把运输船25吊到甲板上,另一侧船用吊车把运输船25吊在海面的由前向后的示意图。图4是补给舰、船用吊车和运输船25在甲板上的府视示意图。图5是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上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例一:见图1、图2、图3、图4,把航空母舰和补给舰的头部到尾部的方向定为前后方向,舰头为前方;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定为左右方向,面向前方以左右手定左右方向;在左右方向靠近舰体中轴一侧为内侧,远离中轴一侧的为外侧。设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吊具10在第一滑板6上装卸集装箱24的位置为第一装卸位A。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将勾住的运输船25移至装卸物资的位置为第二装卸位B,又将运输船25船舱26内的第二装卸位B从内向外分为B1位、B2位、B3位。小车9向内侧方向行走的终点是第一装卸位A,向外侧方向行走的终点是B3位。在第二装卸位B的运输船25与装卸窗口5之间相隔距离和之间相对高度是固定的,第二装卸位B的高度以海水的浮力和海浪的冲击不会影响运输船25在吊钩21上的稳定为基准。设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控制台上有第一装卸位A、B1位、上升、下降、上锁、解锁、滑入、滑出指令键,同侧的控制室35内的控制台上有第一装卸位A、B1位、B2位、B3位、上升、下降一、下降二、上锁、解锁指令键。当分别按下第一装卸位A、B1位、B2位、B3位指令键后能使小车9在吊车臂2上开始行走并能自动准确到达与指令键对应的第一装卸位A、B1位、B2位、B3位;当按下上升指令键后能使吊具10上升或吊着集装箱24上升到最高位;按下下降指令键使吊具10下降到第一滑板6上集装箱24装卸高度,按下下降一指令键使吊具10下降到第一层即船舱26底层集装箱24装卸高度,按下下降二指令键使吊具10下降到第二层集装箱24装卸高度;按下滑入指令键使第一滑板6滑入装卸窗口5内、按下滑出指令键使第一滑板6滑入到舰舱内;按下上锁和解锁指令键能使旋锁29在锁孔23中锁上和解开。一个集装箱装卸窗口5和装卸窗口5内的第一操作室8由一位操作员工作,该操作员负责操作集装箱箱用吊车在第一装卸位A起吊和放下集装箱24的工作,负责操作第一滑板6把集装箱24从第一装卸位A移到舰舱内或从舰舱内移到第一装卸位A的工作,乘坐和负责操控第一操作室8行走到运输船25旁边并把输送管7连接到活动油罐48或固定油罐71上的工作;在每一间第二操作室75内有一位操作员,该操作员乘坐和负责操控第二操作室75行走到运输船25旁边并把输送管7连接到固定油罐71上的操作;在每一间控制室35内有一位操作员,该操作员负责操作船用勾吊装置或船用吊车勾吊运输船25的工作,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一侧的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还负责操作箱用吊车在第二装卸位B起吊和放下集装箱24的工作,负责控制小车9在吊车臂2上从第一装卸位A到第二装卸位B3之间行走的工作,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是面向后方进行操作的;在每一间驾驶室38内有一位驾驶员,该驾驶员负责运输船25的驾驶和操作第二滑板27把集装箱24从船舱26中央部的第二装卸位B到船舱26的前部和后部之间进行移动的工作。在装卸窗口5、第一操作室8、第二操作室75、控制室35、驾驶室38内均有互联的有线无线网络通讯设备用于各位操作员、驾驶员之间的通话、数据传送、视频监控和操作控制权的转移。小车9吊装集装箱24的过程和运行所处位置、状态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和控制室35内都可以在视屏上看到,对小车9的操控权可以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与控制室35之间相互交换。在航空母舰舰体左右侧壁4和补给舰舰体左右侧壁76上各有一个装卸窗口5,左侧是集装箱装卸窗口5,右侧是油料装卸窗口5。装卸窗口5设在舰在航行时产生的海浪比较小、舰甲板悬空比较宽的舰缘部位。装卸窗口5内的第一滑板6高于舰的最高吃水线+空运输船25船缘高出海面31的高度。航空母舰与补给舰上的装卸窗口5的结构和大小是一样的。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上部有一付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滑道3,第一滑道3内有一根吊车臂2,吊车臂2是长方形框架,吊车臂2被装卸窗口5内的动力驱动在第一滑道3中滑动能伸出到装卸窗口5外和缩回到装卸窗口5内,吊车臂2的外端被两根绳索19拉吊住,两根绳索19的另一端固定在舰体上由卷扬机进行伸缩。有一台在吊车臂2上向装卸窗口5内外方向行走的小车9,矩形小车9四个角部的下面通过四根伸缩第一钢索11牵拉吊具10,第一钢索11伸缩由小车9上的卷扬机驱动,小车9的内侧有两根垂直向下的导滑条30,每根导滑条30上有一根第四滑道39,吊具10上端有两个滑块28分别嵌入两根第四滑道39内,吊具10沿第四滑道39可上下滑动,在第一装卸位A和第二装卸位B吊具10依靠自身重力向下滑行,在导滑条30引导下能使旋锁29准确插入集装箱24上面的锁孔23内。旋锁29锁住锁孔23后吊具10在四根伸缩第一钢索11牵拉下向上滑动将集装箱24吊起。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还有一间能挂吊在小车9上在吊车臂2上向装卸窗口5内外方向行走的第一操作室8,第一操作室8用于乘载操作员到运输船25的旁边把输送管7连接到活动油罐48和固定油罐71上。油料装卸窗口5内有一根安装在第二滑道78内可向外伸出的吊臂77,吊臂77的外侧挂有一间第二操作室75,第二操作室75用于乘载操作员到运输船25的旁边把输送管7连接到固定油罐71上。第一操作室8和第二操作室75内的输油管7有多根,分别用于不同油料的的装卸,其外端接口是不同规格的,与装不同油的油罐接口对应,内端口与舰体内不同储油罐相连接。吊车臂2和吊臂77是在运输船25的四个挂圈22被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的四个吊钩21勾住后才从装卸窗口5内伸出来的;吊车臂2和吊臂77缩回装卸窗口5内后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的四个吊钩21才与四个挂圈22脱离。装卸窗口5内的一前一后的二块第一滑板6可向前、向后滑动将集装箱24从第一装卸位A移到航空母舰和补给舰舰舱内,或将舰舱内的集装箱24移到第一装卸位A。航空母舰上的控制室35由吊杆34吊着在第五滑道33上向内外方向滑动,并可进入到窗口32内。在航空母舰两个装卸窗口5的外上方、舰甲板1的下面各有一套船用勾吊装置,用于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在海面上,在右侧的装卸窗口5外上方的悬空舰甲板1较窄,右侧的船用勾吊装置上的滑架36可以做成伸缩式的能滑动到舰甲板1船缘以外。在补给舰甲板上第一门桥86与第二门桥45的左右门柱46上各有一台船用吊车,用于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在海面上,和将空运输船25在海面到补给舰甲板第二放船位81和第四放船位84之间吊运。航空母舰每套船用勾吊装置上和补给舰每台船用吊车上各有四套液压臂,每套液压臂下端各有一只吊钩21。一台船用吊车上的四套液压臂装在吊框74的四个角部下面。一套船用勾吊装置在前面一个滑架36的下面安装两套液压臂,在后面一个滑架36的下面安装两套液压臂,一个滑架36下面的两套液压臂上的吊钩21之间的距离与运输船25上面的左右排列的两个挂圈22之间的距离相等,前后两个滑架36下面液压臂上的吊钩21之间的前后距离与运输船25上面的前后排列的两个挂圈22之间的距离相等,四只吊钩21用于勾住运输船25的四个角部上的四个挂圈22来勾吊和固定运输船25,滑架36被驱动在第三滑道18内能向内外方向滑动。在一套液压臂中有两只液压缸,第一液压缸17在后面,其上端与滑架36或吊框74上的关节轴12连接,其下端有一个方盘20,见图5,在方盘20下面通过一个万向节41与吊钩21连接,吊钩21的钩口是向后的;第二液压缸15在前面,其上端与滑架36或吊框74的关节轴16连接,其下端与第一液压缸17下端前部的关节轴14连接;同一排的两个第一液压缸17的下端由杆13连接固定。第一液压缸17和第二液压缸15协同工作使吊钩21可以上升下降、前后摆动来勾住挂圈22和升降运输船25。钩口锁定板42由第三液压缸37推动,钩口锁定板42锁定吊钩21钩口后可以防止被勾住的挂圈22脱落。在方盘20的前、后、左、右四个角部各挂有一只拉簧40,四只拉簧40的另一头挂在吊钩21上,四只拉簧40用于缓冲勾吊挂圈22时对吊钩21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冲击。在方盘20与万向节41之间有第一压簧88和第二压簧89用于缓冲挂圈22在上下方向对吊钩21的冲击。87是第一压簧88和第二压簧89中的轴杆,90是拉簧40勾挂在方盘20上的挂孔,91是拉簧40勾挂在吊钩21上的挂孔,92是吊钩21前面的显示灯。工作时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前面两套液压臂上的吊钩21先勾住运输船25的前面两个挂圈22并用锁定板42锁定,然后,后面两套液压臂上的吊钩21再勾住后面两个挂圈22并用锁定板42锁定。在补给舰第一门桥86和第二门桥45的四根立柱下各有一只第一卷扬机58,同侧的两个第一卷扬机58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由同一台电机驱动;补给舰两侧的船用吊车各自靠自身重力和第一卷扬机58牵拉第四钢索57使船用吊车的门框吊臂61以第二卷扬机59的轴为轴杆在俯位和仰位之间摆动。一侧的门框吊臂61前后各有一只第二卷扬机59并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由同一台电机驱动;前后两根第三钢索56以相同方式绕过第二滑轮55和绕过第二卷扬机59多圈并与第二卷扬机59上一点固定后两头分别与滑框63的内外两端连接形成闭环。滑框63的前后两个框杆分别在门框吊臂61的前后两个框杆内侧槽内,在第二卷扬机59驱动下第三钢索56牵拉滑框63在门框吊臂61的前后两个框杆内侧槽内滑动。第四滑轮68到第三滑轮65之间的连线与第二滑轮55到第二卷扬机59之间的连线平行,轴70通过框62和滑框63前后方向上的轴心将两个框活动连接在一起,前后两根第五钢索60以相同方式一端绕过第二卷扬机59多圈后头部固定在第卷扬机59上,第五钢索60另一端从第二卷扬机59开始绕过第三滑轮65、第四滑轮68、第五滑轮69,绕过第六滑轮72后返回,再绕过第五滑轮69后固定在第四滑轮68的轴上,第五钢索60套住第六滑轮72的轴的两端来减少吊运操作时吊框74上的物资重量对框62产生的弯矩;第五滑轮69是双片滑轮。从杆66近第三滑轮65一侧到第二卷扬机59的轴部处可用钢索牵拉固定以防杆66被折断。第五钢索60由第二卷扬机59驱动、与第三钢索56等长伸缩。第二卷扬机59向一个方向转动时牵拉第三钢索56带动滑框63和框62向内滑动,第五钢索60与第三钢索56同步收缩;第二卷扬机59向相反方向转动时牵拉第三钢索56,第三钢索56绕过第二滑轮55带动滑框63和框62向外滑动,框62再拉动第五钢索60与第三钢索56同步伸展。框62的内外框杆分别是第四滑轮68和第六滑轮72的轴,滑框63的外侧框杆是第五滑轮69的轴。吊框74前后方向上的中轴上方被框62的外侧的轴形框杆栓住成活动连接,吊框74能绕第六滑轮72的轴摆动,吊框74与框62之间有一制动器64用于防止吊框74相对于框62不停的摆动,制动器64以第六滑轮72的轴为轴心转动,制动器64上的制动盘固定在吊框74上,制动器64上的制动钳固定在框62上。在吊框74前端有一个操作控制室35。船用勾吊装置上的四只吊钩21勾住运输船25上的四个挂圈22后由两个滑架36滑动将运输船25移到第二装卸位B;船用吊车上的四只吊钩21勾住运输船25上的四个挂圈22后由滑框63滑动和门框吊臂61摆动将运输船25移到第二装卸位B。门框吊臂61在垂直仰位时滑框63的滑动起升降作用,门框吊臂61在水平俯位时滑框63的滑动起内外方向的滑动作用,门框吊臂61在垂直仰位与水平俯位之间的位置时滑框63的滑动呈斜坡滑动。往返航空母舰与补给舰之间有四只运输船25,其中三只运输船25的船舱26是一个固定油罐71,另外一只运输船25的船舱26前后排列可以放置三个活动油罐48,或装载左右排成三列、前后排成三行、上下放置两层的集装箱24。集装箱24的外形尺寸是标准集装箱20’,一只活动油罐48的前后长度是一个集装箱的长度,左右宽度是三个集装箱的宽度,高度是二个集装箱的高度。活动油罐48与集装箱24可以混合装载,混装时运输船25的中间行必须是放集装箱24。运输船25船舱26底部的第二滑板27由运输船驾驶员操控进行前后滑动。运输船25用质轻、高强度材料制成。在补给舰的甲板两侧各有一块船滑板67,船滑板67能把运输船25从第一门桥86与第二门桥45之间的第二放船位81、第四放船位84到第二门桥45与第三门桥82之间的第一放船位80、第三放船位83之间往返移动。在第三放船位83和第四放船位84上各放置一只船舱是固定油罐71的空运输船25;在第一放船位80上放置一只船舱是固定油罐71的空运输船25,在第二放船位81上放置一只装集装箱24的空运输船25。如果要把第一放船位80上和第二放船位81上的运输船25进行换位可以把两只运输船25吊放到海面后进行换位。活动油罐48和集装箱24可以混合装载在船舱26内。固定油罐71的中部两侧均有一个与输油管7连接的连接口,活动油罐48右侧的前部、后部各有一个与输油管7连接的连接口。第二门桥45与第三门桥82之间和第一放船位80、第三放船位83之间的中间位79的上方有一个悬空的活动油罐48的放置架44,放置架44悬空的高度稍高于运输船25放置在甲板上时运输船25船缘的高度。放置架44上方是一个吊车53,吊车53能在第二门桥45和第三门桥82上被驱动向左右方向滑动,在吊车53上有一台能向前后方向滑动的小车54,小车54下面有一只吊具52,小车54与吊具52之间有两根由卷扬机同步卷动的第二钢索51连接,吊具52下面有两个吊勾50。当要用装集装箱24的运输船25运送油料时可用吊车53将放置架44上的空的活动油罐48吊装到第一放船位80上运输船25的船舱26内,或把第一放船位80上的运输船25船舱26内空的活动油罐48吊装到放置架44上。在放置架44上可放置三到四个活动油罐48。85是运输船25在甲板上移运的方向箭。为了保持航空母舰和补给舰的平稳,两侧的船用勾吊装置和船用吊车的操作、物资的装卸都要尽量同步进行。现有补给舰的门桥上的横向补给装置仍可保留,43是横向补给输油管。开始进行补给时两侧门框吊臂61竖立吊着第二放船位81、第四放船位84上的运输船25,补给舰上两个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分别操作第二卷扬机59牵拉第三钢索56使滑框63在门框吊臂61的前后框杆内侧槽内朝上滑动,从而带动框62、吊框74和运输船25上升;再操作第一卷扬机58放松对第四钢索57的牵拉使门框吊臂61靠吊框74和运输船25的重力向外下方向转动至水平位;再操作第二卷扬机59和操作第一卷扬机58将运输船25移动到第二装卸位B,吊钩21不脱离运输船25上的挂圈22。运输船25到达第二装卸位B后分别通知两侧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将吊车臂2和吊臂77伸出到装卸窗口5外面;通知运输船25的驾驶员将一块第二滑板27移到船舱26的中部。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先后按下第一装卸位A指令键、滑入指令键、下降指令键、上锁指令键、上升指令键使小车9和吊具10将集装箱24从第一装卸位A吊起悬停在第一装卸位A的位置上;再按下滑出指令键,第一滑板6回到舰舱内。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接过操作控制权先后按下B3位指令键、下降一指令键、解锁指令键、上升指令键和第一装卸位A指令键将集装箱24放在第二滑板27上的B3位后吊具10上升,小车9回到第一装卸位A。舰舱内的工作人员将另一只集装箱24吊放到第一滑板6上,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按下滑入指令键,第一滑板6将舰舱内的集装箱24移到装卸窗口5内准备第二只集装箱24的吊运。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按B3位、B2位、B1位的顺序在第二滑板27上先放满下层、然后放满上层集装箱24。一块第二滑板27上装满集装箱24后驾驶员将该第二滑板27移回位,再将另一块第二滑板27移到船舱26的中部,在该块第二滑板27上再以相同顺序装满集装箱24,装满后再将该第二滑板27移回位,最后在船舱26的中部船底板上按相同顺序装满集装箱24。装卸油料时两个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分别乘坐和操控第一操作室8和第二操作室75行走到运输船25旁边后将两个装卸窗口5内的输油管7分别连接到两只运输船25上的固定油罐71或活动油罐48上进行油料装载。第一操作室8是挂在小车9上随小车9行走到运输船25旁边的。装载完毕后两个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分别将吊车臂2和吊臂77缩回到装卸窗口5内。两个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分别操作船用吊车将运输船25完全放到海面,锁定板42解开,先使后面两只吊钩21与挂圈22脱离,再使前面两只吊钩21与挂圈22脱离。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通知驾驶员可以起航,驾驶员驾驶运输船25驶向航空母舰。两个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再分别操作两侧船用吊车的门框吊臂61竖立,补给舰上的工作人员将船滑板67上的运输船25从第一放船位80和第三放船位83移到第二放船位81和第四放船位84,两个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再将这两只运输船25吊放到海面并移动到B位,再进行油料的卸载。运输船25行驶到航空母舰旁边,航空母舰上的两个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分别操作两侧船用勾吊装置前面的两套液压臂与驾驶室38内的驾驶员配合勾住运输船25前面的两个挂圈22,然后操作后面的两套液压臂勾住运输船25后面的两个挂圈22。用锁板42锁住挂圈22,将运输船25移动到第二装卸位B。运输船25移到第二装卸位B后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分别通知两个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将吊车臂2和吊臂77伸出到装卸窗口5外面,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分别按下B1位指令键、下降二指令键、上锁指令键、上升指令键和第一装卸位A指令键使小车9和吊具10先行走到B1位下降将第二层集装箱24锁住吊起并移动到第一装卸位A。装卸窗口5内的操作员接过操作控制权后再先后按下下降指令键、解锁指令键、上升指令键、滑出指令键、B1位指令键,小车9卸下集装箱24后行走回到B1位。运输船25上的集装箱24卸载完毕后再从集装箱装卸窗口5内卸载空的集装箱24到运输船25上,卸载的顺序与从补给舰上卸载集装箱24到运输船25上的顺序相同。从船舱26内卸载集装箱24的顺序是:先将中行上层三只集装箱24卸下,该行卸下的先后顺序是:B1位、B2位、B3位;再以同样顺序卸中行下层集装箱24;第二滑板27将前行和后行集装箱24移至船舱中行位置后再按相同顺序卸载集装箱24。为了加强集装箱24在船舱26内的稳定性,可以把上下两层集装箱24用可控旋锁连接在一起的,最下面的集装箱24与第二滑板27和与船舱26底板用可控旋锁连接在一起。在装载3个活动油罐48时可以用连通管将它们连通起来,连接后的对应输液管7的总连接口在船舱26中间的活动油罐48上。运输船25的最高航行速度要明显快过航空母舰和补给舰的航行速度,这样才能追上航行中的航空母舰和补给舰。挂圈22的前侧有显示灯光便于夜晚操作。主推进螺旋浆和主方向舵在运输船25的后部,在运输船25的前部中央可设第二个方向舵和第二个螺旋浆用于运输船25头部行驶方向的调整。运输船25的两侧设有碰撞缓冲垫。运输船25设计成穿浪双体船,这样运输船25行驶更稳定。为了降低航空母舰船用勾吊装置的高度,可以在航空母舰甲板1的下面与船用勾吊装置之间增加固定框架。小车9上有朝下方的视频摄像头用于控制室35内的操作员对集装箱24装卸情况的观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