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槽型实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557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船舶压槽型实肋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船舶压槽型实肋板,是将钢板压型成呈“Z形”和“反Z形”相间的截面形状,其本身在出平面方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保持与传统实肋板在垂直方向相同的强度和刚度等同条件下,则压槽型实肋板的厚度可比传统实肋板减小约50%,且省去了扶强材用料和制作安装工时;因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减轻船舶自重,提高船舶有效装载量等多重优势。
【专利说明】船舶压槽型实肋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船舶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舶压槽型肋板。
【背景技术】
[0002]船舶的实肋板是船体的重要横向结构零件之一,按位置细分可称为底部实肋板和舷侧实肋板。在双壳船上,肋板主要起到连接外板与内底板、舷侧外板与纵舱壁组成承载横向载荷的结构,同时实肋板在高度方向上承受压力荷载,水密肋板还要承受垂直肋板平面的水压荷载。
[0003]按各船级社规范规定,船舶须间隔3飞个肋位设置实肋板,小型船舶船的实肋板高度较小,一般是平面钢板结构,无扶强材结构,大中型船舶的实肋板高度较高,最高的超过2米,按规范要求实肋板超过一定高度须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扶强材,中型船舶的实肋板扶强材两端可削斜成自由端,大型船舶一般是纵骨架式双壳结构,实肋板在每根纵骨处须设置扶强材,扶强材端部与纵骨焊接且截面应呈过渡结构,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0004]平板型或设扶强材的平面实肋板厚度一般取其高度的千分之一,但不小于8mm,也不必大于15mm。
[0005]传统的实肋板由于板厚较厚,大中型船舶的实肋板还要安装焊接扶强材,因此一方面结构重量较大,另一方面扶强材的焊接工时较多,且因焊接变形的不确定性使实肋板的精度和平整性受到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传统的平板型实肋板和设扶强材的实肋板的用料较多,且制造加工的装配焊接打磨等作业多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槽型实肋板。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压槽型实肋板代替传统的平板形或加扶强材的平面实肋板,压槽型实肋板是将钢板压型成呈“Z形”和“反Z形”相间的截面形状,其本身在出平面方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按压槽型实肋板与船体纵向构件的位置不同有两种形式,压槽型实肋板的Z形腹板位对齐船舶纵骨的须加传统形式的过渡肘板,称A型压槽实肋板;船舶纵骨从槽位中间穿过的不必加传统形式过渡肘板,但需加属新型的、整体形式的纵骨补板,称B型压槽实肋板。A型压槽实肋板的Z形腹板位与肋板平面垂直呈90°,B型压槽实肋板Z形腹板位可不与肋板平面垂直,夹角为90°?135° ;压槽肋板正反面槽宽可一致,也可不一致,具体根据肋板高度、厚度和荷载情况确定。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压槽型实肋板截面呈“Z形”和“反Z形”相间的形状,大幅提高垂直平面方向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保持与平板实肋板或加扶强材的平面实肋板在垂直方向相同的强度和刚度等同条件下,则压槽型实肋板的厚度可比传统实肋板减小约50%,且省去了扶强材用料和制作安装工时;因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减轻船舶自重,提高船舶有效装载量等多重优势。
[0009]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大中型排水型运输船舶。【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采用传统肋板的船舶横剖面图
[0011]图2是I#局部放大图
[0012]图3是Aa — Aa剖视图
[0013]图4是Ab—Ab剖面图
[0014]图5是采用A型压槽肋板的船舶横剖面图
[0015]图6是II#局部放大图
[0016]图7是Ba —Ba首I]视图
[0017]图8是Bb—Bb剖面图
[0018]图9是II#局部放大图
[0019]图10是采用B型压槽肋板的船舶横剖面图
[0020]图11是Ca — Ca剖视图
[0021]图12是Cb — Cb剖视图
[0022]图13是整体式纵骨补板图
[0023]中1.底板,2.内底板,3.传统实肋板,4.纵骨,5.传统实肋板扶强材,6.过渡肘板,7.纵桁,8.A型压槽实肋板,9.B型压槽实肋板,10.新型整体式纵骨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附图f附图4是传统实肋板结构,便于本实用新型与其对照。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见图5至图8,A型压槽实肋板,包括A型压槽形实肋板8。
[0028]其特征在于A型压槽实肋板8的下边与底板I相焊,上边与内底板2相焊,与纵桁7相焊;纵骨4穿过压槽实肋板,纵骨4腹板对齐A型压槽实肋板8的“Z”腹板位,并在实肋板两边装焊传统过渡肘板。A型压槽型实肋板8两面槽宽a和槽宽b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其纵骨处的“Z”位腹板与肋板平面垂直,其余“Z”位腹板与肋板平面可垂直,也可不垂直。
[0029]实施例二
[0030]参见图1~图12,B型压槽形实肋板,包括B型压槽形实肋板9和整体式纵骨补板10。
[0031]其特征在于B型压槽型实肋板9的下边与底板I相焊,上边与内底板2相焊,与纵桁7相焊;纵骨4穿过压槽型实肋板,纵骨4位于B型压槽型实肋板9的槽口中部,整体式纵骨补板10与纵骨、B型压槽型实肋板9、底板I或内底板2焊接。B型压槽型实肋板9两面槽宽a和槽宽b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其“Z”位腹板与肋板平面垂直,也可不垂直,夹角Y为 90° ~135。。
[0032]以上实施例是 以船舶底部实肋板为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舷侧压槽型实肋板与底部压槽型实肋板相同;压槽型实肋板上所开人孔可据情况装焊加强圈,整体式纵骨补板的内口形状与采用的纵骨截面相同。[0033]根据上述内容,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组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船舶压槽型实肋板,其特征是:是将钢板压型成呈“Z形”和“反Z形”相间的截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压槽型实肋板,其特征是:两面槽宽可相等,也可不相坐寸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压槽型实肋板,其特征是:与船舶纵骨对齐的Z形位腹板与肋板平面垂直,其余Z形位腹板与肋板平面可不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压槽型实肋板,其特征是:船舶纵骨穿过压槽形肋板槽口中部的,须装焊整体式纵骨补板,纵骨补板的内口与纵骨截面相同。
【文档编号】B63B3/14GK203753354SQ20142011879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谢合清 申请人:谢合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