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522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环保船舶,特别涉及一种水面保洁运输船。



背景技术:

河道水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除了要满足基本的泄洪排涝需求外,还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由于部分人环保意识不强,很大一部分垃圾被弃入河道水库中,致使水面上漂浮大量垃圾,污染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河水严重营养富集,导致水面出现了大量的浮游藻类,如清理不及时,也将出现严重打破区域生态平衡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江河水库针对漂浮物的处理除少量采用人工打捞外,主要采用输打捞船进行打捞。该打捞船利用输送带的循环运动,将水体中的漂浮物打捞并运送至收集舱,待船载收集舱装满垃圾后,打捞船驶回码头,将所打捞的漂浮垃圾输送到岸上。水草被捞起时附带有水分,即便在输送带上进行沥除,仍有部分水分进入舱中,大大增加了重量,而且水草的不规则形状导致其占用的舱内空间较多,导致储存中转舱的实际装载量降低,高频率返航卸货造成油耗增高,导致了工作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其能将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压缩,沥除水分,降低重量和体积,提高船舶的实际装载量,避免因高频率返航卸货造成的多余油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时节省了打捞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包括驾驶室、船舱、甲板和压缩打捆机;压缩打捆机由压缩装置和打捆装置组成;甲板上从船艏至船尾依次设置有收集舱、进料室、压缩室、出料平台和储存卸货舱;进料室与压缩室之间连通,压缩室的后端为出料口,出料平台连接在压缩室的出料口与储存卸货舱之间;收集舱主要由收集装置和输送带组成,所述收集装置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一端,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进料室顶部设置的进料斗处;压缩装置主要由油缸一、压缩活塞、隔离板组成;油缸一水平放置,其缸体通过铰接支架活动固定在进料室中,其伸缩杆与垂直放置的压缩活塞铰接;隔离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压缩活塞的顶部;打捆装置主要由捆扎器、穿丝器组成,捆扎器和穿丝器位于压缩室外,压缩室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穿丝孔。上述收集船的工作原理是:

收集装置收集的水域垃圾、水葫芦等由输送带输送到进料室中;当进料室中堆满垃圾时,油缸一驱动压缩活塞移动,并将垃圾推向压缩室进行压缩,当压缩室内的垃圾压缩到一定长度时,穿丝器与捆扎器联合进行捆扎动作,完成垃圾打捆;经打捆后的垃圾继续被后一捆垃圾从出料口推出到出料平台上,逐步移至储存输送舱中暂时存放。当满载后,收集船开向码头,升起存储卸货舱,开动储存输送舱的网带进行卸货。

进一步的是,为了提升垃圾的压缩效果,增加沥水率,减小垃圾体积,在压缩室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块垂直放置的压缩板,且这两个压缩板之间对称;压缩室的内侧壁靠近压缩室处设置有铰链接头一,外侧壁靠近出料口处设置有油缸二,油缸二的伸缩杆水平插入压缩室内,油缸二的伸缩杆上设置有铰接接头二;压缩板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铰链接头连接;初始状态下,油缸二的伸缩杆伸出,两块压缩板一同向出料口的中间倾斜,使压缩室的内部形成一个进口大、出口小的“v”型容腔形状。进入压缩室的垃圾施加给压缩板侧向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压缩板的反作用力,垃圾会被进一步压缩。由于初始状态下的油缸二处于卸压状态,压缩板会绕一端的铰接接头一旋转,随着垃圾在压缩室中位移,两块压缩板由“v”型结构逐步旋转至成平行结构,两块压缩板在对垃圾进一步压缩的同时,还起到了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是,进入进料室的垃圾参差不齐,比如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部分枝桠可能会高于压缩室,在压缩动作时,这些枝桠极可能卡在压缩活塞跟压缩室之间,造成压缩故障,因此在垃圾进入压料室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修剪。针对这个技术问题,提供的方案是在压缩室与压缩活塞之间设置一个刀片组,刀片组由齿形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组成,齿形固定刀片位于进料室中并固定于压缩室的进料口顶部,活动刀片固定于压缩活塞顶部相对于压缩室的一端,活动刀片的位置低于齿形固定刀片。当垃圾进入压缩室时,上述高于压缩室的枝桠向下倾倒,当活动刀片运动到齿形固定刀片下方时,两个刀片一起将倾倒的枝桠剪断,剪断的枝桠落在隔离板上,等待下一次压缩的开始。

进一步的是,所述收集装置主要由收集耙和切割轮组成,所述收集耙通过一条直臂铰接在所述输送带的一端,所述直臂上还设置有油缸三;所述油缸三的伸缩杆与所述直臂铰接,其缸体与所述所述输送带铰接;所述切割轮通过一摆动臂固定在所述输送带的一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四,油缸四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储存卸货舱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五,油缸五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

进一步的是,船舱中设置有三道水密横壁,这三道水密横壁将船舱隔为舵机舱、主机舱、空舱和艏尖舱,艏尖舱的首部斜切开口形成双头,收集舱位于所述双头之间。

进一步的是,油缸一、油缸二、油缸三、油缸四、油缸五和输送带的动力源由主机轴带油泵站供应液压油驱动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其有益效果是:

1.垃圾经压缩、打捆后再运输回码头,提高了收集船的装载量,减少了因运输散货垃圾的往返次数,减少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隔离板随压缩活塞前行,逐步将进料室的进料口封闭,此时收集舱还可以将垃圾向进料室中输送,当压缩活塞后退时,隔离板后退逐步将进料室的进料口打开,堆垛在隔离板上的垃圾落入进料室内,此时压缩活塞继续前行进行垃圾压缩。隔离板的设置,实现了连续压缩、沥水、打捆、输送的目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压缩板的设置提升了垃圾的压缩效果,增加了垃圾的沥水率,减小了垃圾体积,大大提高了装载量;

4.刀片组的设置保障了压缩工作能够顺利连续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的俯视图;

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压缩装置的使用原理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压缩板的使用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种所公开的刀片组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驾驶室2.船舱3.甲板4.收集舱5.进料室6.压缩室7.储存卸货舱8.收集耙9.输送带10.切割轮11.进料斗12.出料平台13.摆动臂14.油缸一15.压缩活塞16.隔离板17.铰接支架18.捆扎器19.穿丝器20.压缩板21.铰链接头一22.油缸二23.铰接接头二24.齿形固定刀片25.活动刀片26.直臂27.油缸三28.油缸四29.油缸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包括驾驶室、船舱、甲板和压缩打捆机。压缩打捆机由压缩装置和打捆装置组成;甲板上从船艏至船尾依次设置有收集舱、进料室、压缩室、出料平台和储存卸货舱。进料室与压缩室之间连通,压缩室的后端为出料口,出料平台连接在压缩室的出料口与储存卸货舱之间。船舱中设置有三道水密横壁,这三道水密横壁将船舱隔为舵机舱、主机舱、空舱和艏尖舱,艏尖舱的首部斜切开口形成双头,收集舱位于双头之间。收集舱主要由收集装置和输送带组成,收集装置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一端,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进料室顶部设置的进料斗处。收集装置主要由收集耙和切割轮组成,收集耙通过一条直臂铰接在输送带的一端,直臂上还设置有油缸三;油缸三的伸缩杆与直臂铰接,其缸体与输送带铰接;切割轮通过一摆动臂固定在输送带的一端。

输送带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四,油缸四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储存卸货舱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五,油缸五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

参见图3-4,压缩装置主要由油缸一、压缩活塞、隔离板组成;油缸一水平放置,其缸体通过铰接支架活动固定在进料室中,其伸缩杆与垂直放置的压缩活塞铰接;隔离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压缩活塞的顶部;打捆装置主要由捆扎器、穿丝器组成,捆扎器和穿丝器位于压缩室外,压缩室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穿丝孔。

上述收集船的工作原理是:收集舱打捞的垃圾从进料斗卸到进料室中;当进料室中堆满垃圾时,油缸一驱动压缩活塞移动,并将垃圾推向压缩室进行压缩,当压缩室内的垃圾压缩到一定长度时,穿丝器与捆扎器联合进行捆扎动作,完成垃圾打捆;经打捆后的垃圾继续被后一捆垃圾从出料口推出到出料平台上逐步移至储存输送舱中暂时存放。当满载后,收集船开向码头,升起存储卸货舱,开动储存输送舱的网带进行卸货。在压缩过程中,隔离板随压缩活塞前行,逐步将进料室的进料口封闭,此时收集舱还可以将垃圾向进料室中输送,当压缩活塞后退时,隔离板后退逐步将进料室的进料口打开,堆垛在隔离板上的垃圾落入进料室内,此时压缩活塞继续前行进行垃圾压缩。

实施例二

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包括驾驶室、船舱、甲板和压缩打捆机。压缩打捆机由压缩装置和打捆装置组成;甲板上从船艏至船尾依次设置有收集舱、进料室、压缩室、出料平台和储存卸货舱。进料室与压缩室之间连通,压缩室的后端为出料口,出料平台连接在压缩室的出料口与储存卸货舱之间。船舱中设置有三道水密横壁,这三道水密横壁将船舱隔为舵机舱、主机舱、空舱和艏尖舱,艏尖舱的首部斜切开口形成双头,收集舱位于所述双头之间。收集舱主要由收集装置和输送带组成,收集装置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一端,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进料室顶部设置的进料斗处。收集装置主要由收集耙和切割轮组成,收集耙通过一条直臂铰接在输送带的一端,直臂上还设置有油缸三;油缸三的伸缩杆与直臂铰接,其缸体与输送带铰接;切割轮通过一摆动臂固定在输送带的一端。

输送带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四,油缸四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储存卸货舱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五,油缸五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

压缩装置主要由油缸一、压缩活塞、隔离板组成;油缸一水平放置,其缸体通过铰接支架活动固定在进料室中,其伸缩杆与垂直放置的压缩活塞铰接;隔离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压缩活塞的顶部;打捆装置主要由捆扎器、穿丝器组成,捆扎器和穿丝器位于压缩室外,压缩室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穿丝孔。参见图5-6,在压缩室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块垂直放置的压缩板,且这两个压缩板之间对称;压缩室的内侧壁靠近压缩室处设置有铰链接头一,外侧壁靠近出料口处设置有油缸二,油缸二的伸缩杆水平插入压缩室内,油缸二的伸缩杆上设置有铰接接头二;压缩板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铰链接头连接;初始状态下,油缸二的伸缩杆伸出,两块压缩板一同向出料口的中间倾斜,使压缩室的内部形成一个进口大、出口小的“v”型容腔形状。进入压缩室的垃圾施加给压缩板侧向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压缩板的反作用力,垃圾会被进一步压缩。由于初始状态下的油缸二处于卸压状态,压缩板会绕一端的铰接接头一旋转,随着垃圾在压缩室中位移,两块压缩板由“v”型结构逐步旋转至成平行结构,两块压缩板在对垃圾进一步压缩的同时,还起到了导向作用。

实施例三

带全自动压缩打捆机的水域垃圾、水葫芦收集船,包括驾驶室、船舱、甲板和压缩打捆机。压缩打捆机由压缩装置和打捆装置组成;甲板上从船艏至船尾依次设置有收集舱、进料室、压缩室、出料平台和储存卸货舱。进料室与压缩室之间连通,压缩室的后端为出料口,出料平台连接在压缩室的出料口与储存卸货舱之间。船舱中设置有三道水密横壁,这三道水密横壁将船舱隔为舵机舱、主机舱、空舱和艏尖舱,艏尖舱的首部斜切开口形成双头,收集舱位于所述双头之间。收集舱主要由收集装置和输送带组成,收集装置固定在收集装置的一端,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进料室顶部设置的进料斗处。收集装置主要由收集耙和切割轮组成,收集耙通过一条直臂铰接在输送带的一端,直臂上还设置有油缸三;油缸三的伸缩杆与直臂铰接,其缸体与输送带铰接;切割轮通过一摆动臂固定在输送带的一端。输送带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四,油缸四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储存卸货舱的两侧舱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油缸五,油缸五的缸体铰接在甲板上。

压缩装置主要由油缸一、压缩活塞、隔离板组成;油缸一水平放置,其缸体通过铰接支架活动固定在进料室中,其伸缩杆与垂直放置的压缩活塞铰接;隔离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压缩活塞的顶部;打捆装置主要由捆扎器、穿丝器组成,捆扎器和穿丝器位于压缩室外,压缩室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穿丝孔。在压缩室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块垂直放置的压缩板,且这两个压缩板之间对称;压缩室的内侧壁靠近压缩室处设置有铰链接头一,外侧壁靠近出料口处设置有油缸二,油缸二的伸缩杆水平插入压缩室内,油缸二的伸缩杆上设置有铰接接头二;压缩板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铰链接头连接;初始状态下,油缸二的伸缩杆伸出,两块压缩板一同向出料口的中间倾斜,使压缩室的内部形成一个进口大、出口小的“v”型容腔形状。

参见图7,在压缩室与压缩活塞之间设置一个刀片组,刀片组由齿形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组成,齿形固定刀片位于进料室中并固定于压缩室的进料口顶部,活动刀片固定于压缩活塞顶部相对于压缩室的一端,活动刀片的位置低于齿形固定刀片。当垃圾进入压缩室时,上述高于压缩室的枝桠向下倾倒,当活动刀片运动到齿形固定刀片下方时,两个刀片一起将倾倒的枝桠剪断,剪断的枝桠落在隔离板上,等待下一次压缩的开始。

实施例一至三中所述的油缸一、油缸二、油缸三、油缸四、油缸五和输送带的动力源由主机轴带油泵站供应液压油驱动动作。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