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6991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供深远海作业船舶补给、救助的超大型浮体正向着模块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各模块重量巨大,且模块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的作用力十分巨大,故对模块间连接机构的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超大型浮体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连接机构的设计制造也成了超大型浮体发展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能够降低连接机构强度要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在超大型浮体之间的若干个伸缩装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伸缩装置为液压装置。

按上述方案,令2个超大型浮体为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与第一浮体连接的活塞杆、与第二浮体固定连接的缸体,缸体前端设有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活塞,缸体后端连接有延伸至第二浮体外的液体管道。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液体管道内设有叶轮组,第二浮体上设有发电机,叶轮组与发电机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缸体固定在第二浮体的悬浮平台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活塞杆与第一浮体的连接方式为球铰接。

按上述方案,它还包括设置在超大型浮体侧向的缓冲装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缓冲装置为橡胶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伸缩装置分散超大型浮体运动时产生的作用力,降低连接机构强度要求。

2、根据其具体的领域,采用液压装置作为伸缩装置,在伸缩过程中,液体流动能逐渐增加,将连接机构能量的快速释放过程转化为液体动能的缓慢变化,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效果更佳。

3、利用超大型浮体之间相对运动导致的液压装置的液体流动,结合发电系统,能够产生电能供给给浮体部分用电,更加环保。

4、增加缓冲装置,在伸缩装置缩到极限时引起超大型浮体之间的碰撞时提供缓冲,起到保护超大型浮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右侧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叶轮组;2、缸体;3-1、第一浮体;3-2、第二浮体;4、立柱;5、活塞杆;6、浮箱;7、活塞;8、发电机;9、橡胶块;10、液体管道;11、悬浮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超大型浮体连接机构,它包括连接在超大型浮体之间的若干个伸缩装置。当两超大型浮体在水平面内有相对转动,则分布的所有伸缩系统以中线为对称轴,根据超大型浮体转动方向产生相反方向的伸缩运动,即一侧伸缩系统受压,另一侧伸缩系统受拉,起到相同的缓冲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伸缩装置为液压装置。伸缩装置还可以为简单的伸缩杆等。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至图6所示,令2个超大型浮体为第一浮体3-1和第二浮体3-2,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与第一浮体3-1连接的活塞杆5、与第二浮体3-2固定连接的缸体2,缸体2前端设有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的活塞7,缸体2后端连接有延伸至第二浮体3-2外的液体管道1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液体管道10内设有叶轮组1,第二浮体3-2上设有发电机8,叶轮组1与发电机8连接。水流经过时,可将一部分浮体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第二浮体3-2包括悬浮平台11、浮箱6、以及用于连接悬浮平台11和浮箱6的立柱4,所述的缸体2固定在第二浮体3-2的悬浮平台11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杆5与第一浮体3-1的连接方式为球铰接。

进一步优选的,它还包括设置在超大型浮体侧向的缓冲装置。超大型浮体运动余能将由超大型浮体间的缓冲装置吸收,起到保护超大型浮体模块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为橡胶块9,可以用废旧轮胎等实现。

当第一浮体3-1受到风浪流的作用向第二浮体3-2运动时,球铰接在第一浮体3-1上的活塞杆5跟着运动,推动缸体2内的水向右流动,由于缸体直径逐渐变小,且缸体2中的水不断流出,使得水流流速逐渐增加,活塞杆5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从而阻碍第一浮体3-1向第二浮体3-2的继续运动。由于此阻力是由于流体流动受到限制而产生,可看作柔性阻力,不会产生刚性碰撞导致活塞杆破坏。活塞杆5相对第二浮体3-2的向左向右运动都会导致液体管道10内的水流发生高速流动,安装在液体管道10内的叶轮组1和第二浮体3-2上的发电机8将水流流动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供第二浮体3-2用电之需。

本发明所述的超大型浮体,是用在海上的,长和宽均在千米级别及以上的浮体,通常用于深远海作业船舶的补给和救助。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