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57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化为电能,或者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者推动负载工作。传统的太阳能电站安装基础为陆地和屋顶,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太阳能电站安装容量的扩展迅猛,土地变为稀缺资源,国家对土地的把控越来越严格,租金也在持续上涨;而屋顶电站的资源同样变得稀缺,且多数屋顶都需要加固后才能满足太阳能电站的建设要求。在此情况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太阳能光伏水面电站,其既可解决电力资源紧缺又能通过合理利用闲置水面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但是这些太阳能水面电站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安装支架自身的结构复杂,其与浮体连接的牢固度差,不仅安装效率低,安装人员的作业强度大,而且使用寿命短,不能保证太阳能光伏水面电站长期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另外,整体高度相对较高,因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重心离水平面的距离较大,于是对抗风力和水浪影响的能力相对脆弱。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水上太阳能电站的漂浮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稳定可靠,耐候性好,防风能力强的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量为复数个的浮体、浮体连接杆、平台横梁、支撑件、太阳能组件和压块,各浮体之间通过浮体连接杆和平台横梁相互连接固定,各支撑件分别间隔安装在所述的平台横梁上并位于相邻两浮体之间,各太阳能组件分别通过压块间隔安装在所述的支撑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表面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对固定耳,各浮体通过其上的固定耳分别连接固定在相邻的两浮体连接杆之间,所述的浮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表面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对沟槽,在所述的沟槽内嵌设有所述的平台横梁,所述的平台横梁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在相互交叉的连接处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连接杆的截面形状呈U形,在使用状态下其U形的开口朝向下设置,并且在底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的平台横梁的截面形状同样呈U形,在使用状态下其U形的开口朝向上设置,并且在底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的平台横梁通过连接孔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上对应的安装孔之间由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的浮体通过固定耳上预设的螺孔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上对应的安装孔 之间由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件具有一前固定端和一后固定端,所述的前固定端的高度低于后固定端的高度,在前固定端与后固定端之间连接有一倾斜的用于支承所述太阳能组件的支撑面,所述的前固定端和后固定端在与平台横梁连接的端部还形成有槽口,所述的槽口滑动地卡设在平台横梁上并通过螺栓将支撑件的前固定端、后固定端分别与平台横梁上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块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快,所述的上压块、下压快在彼此面对面的一侧侧面上分别嵌设有橡胶垫,各压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件上,各太阳能组件分别放置在相邻两支撑件的支撑面上,且太阳能组件沿长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分别由压块中间的橡胶垫所夹持。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为10°~40°之间。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侧面向上凹陷有多个加强槽。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槽的形状呈十字形或一字形。

在本发明的更进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其上的固定耳、沟槽和加强槽随浮体本体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形。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将各浮体、组件、连接件和支撑件构成为一个整体,因而可以使整个漂浮系统的受力分散,使其能承受更大的外力,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漂浮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候性;其次,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安装方便,且连接的牢固度高,使用寿命长;第三,支撑件结构的使用,使得太阳能组件的安装高度得以降低,以显著降低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重心,增强防风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浮体从底部方向示意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简图。

图中:1.浮体、11.固定耳、12.沟槽、13.加强槽;2.浮体连接杆、21.安装孔;3.平台横梁、31.连接孔;4.支撑件、41.槽口、42.前固定端、43.后固定端、44.支撑面;5.太阳能组件;6.压块、61.上压块、62.下压快、6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3、图4,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系统,包括数量为复数个的浮体1、浮体连接杆2、平台横梁3、支撑件4、太阳能组件5和压块6,各浮体1之间通过浮体连接杆2和平台横梁3相互连接固定,各支撑件4分别间隔安装在所述的平台横梁3上并位于相邻两浮体1之间,各太阳能组件5分别通过压块6间隔安装在所述的支撑件4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浮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表面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对固定耳11,固定耳11的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图中示意了三对固定耳11,各浮体1通过其上的固定耳11分别连接固定在相邻的两浮体连接杆2之间,所述的浮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表面且沿宽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对沟槽12,图中示意了一对沟槽12,在所述的沟槽12内嵌设有所述的平台横梁3,所述的平台横梁3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2在相互交叉的连接处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浮体连接杆2的截面形状呈U形,在使用状态下其U形的开口朝向下设置,并且在底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21;所述的平台横梁3的截面形状同样呈U形,在使用状态下其U形的开口朝向上设置,并且在底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31,在安装时,所述的平台横梁3的底面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2的底面相互抵触以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平台横梁3上的连接孔31与浮体连接杆2上对应的安装孔31由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的浮体1通过固定耳11上预设的螺孔与所述的浮体连接杆2上对应的安装孔31 同样由紧固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件4具有一前固定端42和一后固定端43,所述的前固定端42的高度低于后固定端43的高度,在前固定端42与后固定端43之间连接有一倾斜的用于支承所述太阳能组件5的支撑面44,所述的前固定端42和后固定端43在与平台横梁3连接的端部还形成有槽口41,所述的槽口41滑动地卡设在平台横梁3上并通过螺栓将支撑件4的前固定端42、后固定端43分别与平台横梁3上对应的连接孔31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撑件4的材质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金属板材,并且其上的前固定端42、后固定端43、支撑面44和槽口41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形成。所述支撑件4的支撑面44的倾斜角度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在10°~4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块6包括上压块61和下压快62,所述的上压块61、下压快62在彼此面对面的一侧侧面上分别嵌设有橡胶垫63,各压块6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件4上,各太阳能组件5分别放置在相邻两支撑件4的支撑面44上,且太阳能组件5沿长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分别由压块6中间的橡胶垫63所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的浮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的浮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侧面向上凹陷有多个加强槽13。所述的加强槽13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呈十字形或一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浮体1的材料也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塑料,特别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为母料,添加抗老化阻燃剂、抗紫外线阻燃剂和阻燃剂制成的塑料,并且在注塑成型时,其上的固定耳11、沟槽12和加强槽13随浮体1本体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形。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5,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的浮体1间隔固定在浮体连接杆2上构成一组平台组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任意改变浮体连接杆2的长度和浮体1的数量来改变平台组件的大小,多组平台组件并列构成漂浮平台,相邻两平台组件的浮体1之间通过一对平台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的平台横梁3的长度为漂浮平台的长度,在平台横梁3上位于两平台组件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通过支撑件4和压块6固定的太阳能组件5,此时漂浮平台与太阳能组件5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漂浮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