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761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船舶的种类得到的极大的增加,如港行管理艇、执法艇、高速海事巡逻艇、消防艇等。船舶的船体结构主要包括:船壳、船体骨架、主甲板、船舱和上层建筑。主甲板是船壳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船舱为主甲板以下的空间,上层建筑为主甲板以上的建筑。船舶遭遇恶劣的海况时,上层建筑会受到波浪的冲击;同时在船舶航行方向上,船舶主体受到很大的压力,上层建筑会随着船舶主体在纵向产生弯曲。现有的上层建筑结构不能很好的抵御波浪的冲击和纵向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在恶劣海况中航行的,具有良好的抵御波浪冲击和纵向弯曲的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包括上层建筑本体,所述上层建筑本体包括侧壁、前端壁、后端壁和上甲板,上甲板与主甲板相对,上甲板的两端分别与前端壁和后端壁连接,前端壁和后端壁通过侧壁连接,前端壁包括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置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之间;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呈圆弧状;所述后端壁的两侧设有抗弯板,抗弯板的外壁呈弧状,抗弯板的一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上甲板连接,上甲板上设有凸起,凸起包括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第二抗弯部置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之间,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均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建筑由侧壁、前端壁、后端壁和上甲板共同形成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置于主甲板上而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用以放置船舶装备和供船员工作。当船舶遭遇恶劣的海况时,上层建筑、尤其是位于航行方向上的前端壁会受到波浪的冲击,通过前端壁包括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置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之间;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为圆弧状,波浪冲击第二抗冲击面时,第二抗冲击面产生弯曲,第二抗冲击面对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产生挤压,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二抗冲击面,反作用力减小了第二抗冲击面上的弯矩,从而使第二抗冲击面抵抗波浪冲击的能力增加;当波浪从船舶的两侧冲击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时,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产生弯曲,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对第二抗冲击面产生挤压,第二抗冲击面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反作用力减小了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二抗冲击面上的弯矩,从而使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抵抗波浪的冲击的能力增加;通过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一体连接,增加了连接强度,使前端壁的整体强度增加;船舶主体在恶劣的海况下航行时,船舶主体受到很大的纵向压力,易使船舶产生纵向弯曲,通过后端壁的两侧设有抗弯板,抗弯板的外壁呈弧状,通过抗弯板受到纵向弯曲时产生抵抗弯曲的应力,增加上层建筑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通过抗弯板的一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由连接于抗弯板的一端向上甲板倾斜并延伸至上甲板,增加上甲板与侧壁的连接强度,同时,对上甲板进行斜向支撑,增加上甲板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通过上甲板上设有凸起,凸起包括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第二抗弯部置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之间,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均呈圆弧状,上甲板受到纵向压力时,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产生弯曲并对第二抗弯部产生挤压,第二抗弯部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减小了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上的压力,使凸起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对上甲板产生水平支撑力,减小了上甲板上的弯矩,从而使上甲板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甲板的外壁呈流线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甲板的外壁呈流线形,使船舶在航行和转向时上甲板上的空气阻力小,保证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转向的灵活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甲板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板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当船舶受到气流的扰动而产生方向偏转时,作用在尾翼上的气动力就会产生与偏转方向相反的力矩,促使船舶恢复原来的方向,从而使船舶的航行方向平衡;其中尾翼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且尾翼垂直于上甲板设置,增加尾翼的受力面积,使尾翼能产生更大的力矩来恢复船舶的偏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弯板与侧壁连接、且沿主甲板的轴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抗弯板与侧壁连接、且沿主甲板的轴向设置,抗弯板对侧面进行支撑,在主甲板的轴向对侧壁进行加强,增加侧壁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上设有警报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上设有警报器,警报器可以用于港行管理艇、执法艇、高速海事巡逻艇、消防艇等,凸起的高度较高,从而能对警报器进行突出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主甲板;2、前端壁;21、第一抗冲击面;22、第二抗冲击面;23、第三抗冲击面;3、侧壁;4、后端壁;41、抗弯板;42、加强板;5、上甲板;51、凸起;511、第一抗弯部;512、第二抗弯部;513、第三抗弯部;52、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船舶上的上层建筑结构,包括上层建筑本体,所述上层建筑本体包括侧壁、前端壁、后端壁和上甲板,上甲板与主甲板相对,上甲板的两端分别与前端壁和后端壁连接,前端壁和后端壁通过侧壁连接,前端壁包括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置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之间;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呈圆弧状;后端壁的两侧均设有抗弯板,抗弯板的外壁呈弧状,抗弯板的一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与上甲板连接;上甲板上设有凸起,凸起包括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第二抗弯部置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之间,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均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建筑由侧壁、前端壁、后端壁和上甲板共同形成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置于主甲板上而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用以放置船舶装备和供船员工作。当船舶遭遇恶劣的海况时,上层建筑、尤其是位于航行方向上的前端壁会受到波浪的冲击,通过前端壁包括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置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之间;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为圆弧状,波浪冲击第二抗冲击面时,第二抗冲击面产生弯曲,第二抗冲击面对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产生挤压,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二抗冲击面,反作用力减小了第二抗冲击面上的弯矩,从而使第二抗冲击面抵抗波浪冲击的能力增加;当波浪从船舶的两侧冲击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时,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均产生弯曲,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对第二抗冲击面产生挤压,第二抗冲击面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反作用力减小了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二抗冲击面上的弯矩,从而使第一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抵抗波浪的冲击的能力增加;通过第一抗冲击面、第二抗冲击面和第三抗冲击面一体连接,增加了连接强度,使前端壁的整体强度增加;船舶主体在恶劣的海况下航行时,船舶主体受到很大的纵向压力,易使船舶产生纵向弯曲,通过后端壁的两侧设有抗弯板,抗弯板的外壁呈弧状,通过抗弯板受到纵向弯曲时产生抵抗弯曲的应力,增加上层建筑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通过抗弯板优选与侧壁连接、且沿主甲板的轴向设置,抗弯板对侧面进行支撑,在主甲板的轴向对侧壁进行加强;通过抗弯板的一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由连接于抗弯板的一端向上甲板倾斜并延伸至上甲板,增加上甲板与侧壁的连接强度,同时,对上甲板进行斜向支撑,增加上甲板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通过上甲板上设有凸起,凸起包括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第二抗弯部置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之间,第一抗弯部、第二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均呈圆弧状,上甲板受到纵向压力时,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产生弯曲并对第二抗弯部产生挤压,第二抗弯部产生弯曲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减小了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上的压力,使凸起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第一抗弯部和第三抗弯部对上甲板产生水平支撑力,减小了上甲板上的弯矩,从而使上甲板抵抗纵向弯曲的能力增加。通过上甲板的上表面呈流线形,使船舶在航行和转向时上甲板上的空气阻力小,保证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转向的灵活稳定;甲板上设有用于平衡方向的尾翼,当船舶受到气流的扰动而产生方向偏转时,作用在尾翼上的气动力就会产生与偏转方向相反的力矩,促使船舶恢复原来的方向,从而使船舶的航行方向平衡;其中尾翼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且尾翼垂直于上甲板设置,增加尾翼的受力面积,使尾翼能产生更大的力矩来恢复船舶的偏转;通过凸起上设有警报器,警报器可以用于港行管理艇、执法艇、高速海事巡逻艇、消防艇等,凸起的高度较高,从而能对警报器进行突出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