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及绑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745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及绑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运绑扎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本发明还涉及采用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来绑扎的方法。



背景技术: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沉管段最终接头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的关键部分,对整个工程影响巨大。最终接头钢壳部分外形尺寸为37.95m×7.5m×11.4m,重量约2500t,用驳船运输至珠海,航程890海里,航行时间180小时,在海运时,船舶在海浪作用下将会产生横摇、纵摇及升沉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对最终接头海运影响巨大。

最终接头外围的顶推小梁+止水带的组合顶推系统,是临时止水结构,其安全性更是合龙焊接的“生命线”,54个千斤顶和小梁组成的系统,顶出小gina止水带必须与两侧沉管钢帽严丝合缝,因此gina止水带不允许有任何损伤、碰撞或破坏。顶推系统与主结构之间的间隙只有3mm,如果采用刚性固定的焊接绑扎形式,运输过程中,主结构与顶推系统变形量不同,在顶推过程中容易发生挤压摩擦,可能会严重影响顶推系统顺利顶推止水。

目前,海运绑扎常用钢丝绳柔性绑扎,撑杆焊接刚性绑扎以及钢结构挡箱绑扎。其中,钢丝绳柔性绑扎常用于多次重复使用,单次使用成本较高;撑杆焊接刚性绑扎,在解绑切割时会破坏最终接头表面油漆;钢结构挡箱重量大,安装、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不仅能够克服驳船运输过程中对最终接头造成的横向滑动、横向翻转和纵向滑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最终接头因绑扎而导致的表面油漆破坏或者损伤,并且便于搬运、安装和拆卸,不会在拆卸时对止水带造成损害,同时也降低了绑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宽度方向两侧的横向绑扎支架垂向绑扎支架以及设置在最终接头长度方向两侧的纵向绑扎支架;所述横向绑扎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一、倾斜设置的斜撑一以及水平设置在立柱一上的档箱,所述斜撑一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一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所述斜撑一和档箱设置于立柱一的相对两侧;所述垂向绑扎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二、倾斜设置的斜撑二以及水平设置在立柱二上的挡杆,所述斜撑二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二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所述斜撑二和挡杆设置于立柱二的相对两侧;所述纵向绑扎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三和倾斜设置的斜撑三,所述斜撑三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三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通过在最终接头四周布置的绑扎支架、垂向绑扎支架以及纵向绑扎支架,能够克服了驳船运输过程中对最终接头造成的横向滑动、横向翻转和纵向滑动的问题;通过将横向绑扎支架设计为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一和倾斜设置的斜撑一,能够保证横向绑扎支架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档箱,便于将档箱的端部贴紧最终接头进行横向的支撑,传递横向作用力,避免最终接头发生横向移动;通过将垂向绑扎支架设计为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二和倾斜设置的斜撑二,能够保证垂向绑扎支架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挡杆,便于使用挡杆对最终接头进行压紧,传递垂向作用力,避免最终接头发生横向翻转;通过将纵向绑扎支架设计为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柱三和倾斜设置的斜撑三,能够保证纵向绑扎支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通过支柱三贴紧最终接头进行纵向支撑,从而有利于传递作用力,避免最终接头发生纵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绑扎支架、垂向绑扎支架以及纵向绑扎支架的材料均采用h型钢,其安装及拆卸比较简单,并且能够重复利用,节省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一和斜撑一之间水平设置有加强杆一,能够提高立柱一和斜撑一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一在与斜撑一相垂直的两侧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呈倾斜设置,且其上端焊接在立柱一的中下部,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便于对立柱一进行支撑,保证立柱一的稳定性,避免在立柱一产生滑移和偏转。

作为优选,所述档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档箱的长度由立柱一的上方至下方逐渐加长,可以提高横向绑扎支架的横向支撑效果,且便于挡箱配合最终接头的形状进行贴紧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档箱的端部上倾斜设置有档板,便于与最终接头进行接触支撑,增大接触面积,并且便于挡板配合最终接头的形状,能够与最终接头保持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三和斜撑三之间水平设置有加强杆二,能够提高立柱三和斜撑三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三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吊环,便于搬运、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一下部设置有一边与驳船甲板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一,且三角形加强筋一的数量设置为2-6个,能够增大立柱一与驳船甲板的焊接面积,提高立柱一与驳船甲板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斜撑一下部竖直设置有一边与驳船甲板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二和三角形加强筋三,所述三角形加强筋二设置于斜撑一靠近立柱一的一侧,所述三角形加强筋三设置与斜撑一远离立柱一的一侧,能够增大斜撑一与驳船甲板的焊接面积,提高斜撑一与驳船甲板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杆一的下侧竖直设置有一边与立柱一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四,能够增大加强杆一与立柱一的焊接面积,提高加强杆一与立柱一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挡杆的上下两侧竖直设置有一边与立柱二焊接的三角加强筋五,能够增大挡杆与立柱二的焊接面积,提高挡杆与立柱二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一与斜撑一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能够使斜撑一的中心线尽量汇交到驳船筋板的中心线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横向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二与斜撑二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能够使斜撑二的中心线尽量汇交到驳船筋板的中心线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横向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三与斜撑三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能够使斜撑三的中心线尽量汇交到驳船筋板的中心线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横向支撑作用。

一种采用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绑扎方法,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横向绑扎支架,用挡箱横向贴紧最终接头;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垂向绑扎支架,用挡杆垂向贴紧最终接头;在最终接头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纵向绑扎支架,用立柱三直接贴紧最终接头。通过在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横向绑扎支架,便于克服最终接头的横向滑动;通过在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垂向绑扎支架,便于克服最终接头的横向翻转;通过在最终接头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绑扎支架,便于克服最终接头的纵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便于对最终接头的横向绑扎支撑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垂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便于对最终接头的垂向绑扎支撑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长度方向两侧,便于对最终接头的纵向绑扎支撑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每侧设置有4-8个横向绑扎支架与2-6个垂向绑扎支架,其长度方向每侧设置有1-4个纵向绑扎支架,这样既能够保证最终接头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达到绑扎支撑的效果,又能够兼顾经济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及绑扎方法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最终接头的周围布置绑扎支架装置进行绑扎,克服了驳船运输过程中对最终接头造成的横向滑动、横向翻转和纵向滑动的问题,从而确保最终接头在海运过程中的安全,绑扎支架采用的三角型支架结构能够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采用非焊接绑扎形式,无需将绑扎支架直接焊接在最终接头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最终接头因绑扎而导致的表面油漆破坏或者损伤,同时也降低了最终接头运输绑扎的成本,并且在解绑时只需要切割绑扎支架底部焊缝,避免了解绑时因切割焊缝产生飞溅损伤或破坏止水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绑扎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横向绑扎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横向绑扎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横向绑扎支架在最终接头中墙处实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垂向绑扎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纵向绑扎支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最终接头,2为横向绑扎支架,3为垂向绑扎支架,4为纵向绑扎支架,5为吊环,21为立柱一,22为斜撑一,23为挡箱,24为加强杆一,25为支撑杆,26为挡板,271为三角形加强筋一,272为三角形加强筋二,273为三角形加强筋三,274为三角形加强筋四,31为立柱二,32为斜撑二,33为挡杆,34为三角加强筋五,41为立柱三,42为斜撑三,43为加强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1宽度方向两侧的横向绑扎支架2、垂向绑扎支架3以及设置在最终接头1长度方向两侧的纵向绑扎支架4;所述横向绑扎支架2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一21、倾斜设置的斜撑一22以及水平设置在立柱一21上的档箱23,所述斜撑一22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一21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所述斜撑一22和档箱23设置于立柱一21的相对两侧;所述垂向绑扎支架3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二31、倾斜设置的斜撑二32以及水平设置在立柱二31上的挡杆33,所述斜撑二32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二31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所述斜撑二32和挡杆33设置于立柱二31的相对两侧;所述纵向绑扎支架4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立柱三41和倾斜设置的斜撑三42,所述斜撑三42的上端焊接在立柱三41上,其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横向绑扎支架2、垂向绑扎支架3以及纵向绑扎支架4的材料均采用h型钢。立柱一21和斜撑一22之间水平设置有加强杆一24。立柱一21在与斜撑一22相垂直的两侧上设置有支撑杆25,所述支撑杆25呈倾斜设置,且其上端焊接在立柱一21的中下部,下端焊接在驳船甲板上。档箱2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档箱23的长度由立柱一21的上方至下方逐渐加长。档箱23的端部上倾斜设置有档板26。立柱三41和斜撑三42之间水平设置有加强杆二43。立柱一21、立柱二31、立柱三41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吊环5。立柱一21下部设置有一边与驳船甲板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一271,且三角形加强筋一271的数量设置为2-6个,这里将三角形加强筋一271环绕立柱一底部设置有4个。斜撑一22下部竖直设置有一边与驳船甲板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二272和三角形加强筋三273,所述三角形加强筋二272设置于斜撑一22靠近立柱一21的一侧,所述三角形加强筋三273设置与斜撑一22远离立柱一21的一侧。加强杆一23的下侧竖直设置有一边与立柱一21焊接的三角形加强筋四274。挡杆33的上下两侧竖直设置有一边与立柱二31焊接的三角加强筋五34。立柱一21与斜撑一22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这里设计为49°。立柱二31与斜撑二32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这里设计为41°。立柱三41与斜撑三42之间的支撑角度为40°至60°,这里设计为47°。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采用最终接头海运绑扎构件的绑扎方法,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即最终接头的两端端面侧,分别设置若干个横向绑扎支架,用挡箱横向贴紧最终接头;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垂向绑扎支架,用挡杆垂向贴紧最终接头;在最终接头的长度方向两侧,即沿最终接头贯通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纵向绑扎支架,用立柱三直接贴紧最终接头。横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垂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两侧。纵向绑扎支架呈对称设置在最终接头的长度方向两侧。最终接头的宽度方向每侧设置有4-8个横向绑扎支架与2-6个垂向绑扎支架,其长度方向每侧设置有1-4个纵向绑扎支架,这里将横向绑扎支架设置为6个,垂向绑扎支架设置为4个,纵向绑扎支架设置为2个。在最终接头的侧墙处因仅只有一档腹板可以传递作用力,所以使用一个横向绑扎支架进行绑扎,而最终接头在中墙的位置有两档腹板且间距较小,所以使用两个横向绑扎支架通过焊接并列连接使用进行绑扎,可以将横向作用力传递到两档腹板上。同时进行绑扎时,在横向绑扎支架、垂向绑扎支架以及纵向绑扎支架与最终接头接触贴紧的部位安装橡皮,用于保护最终接头上的油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