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及航母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755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航母及航母组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航母及航母组合。



背景技术: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经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在没有配置舰载机时被称作航母平台,现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造了型号不一的航母。但是当航母平台已经制造完成后,其体积、甲板的面积及排水量是固定的,其容纳舰载机的最大数量也不能改变。并且,在风浪比较大的海域,排水量比较小的航母无法保证舰载机起飞和降落时的稳定性,故只能派遣排水量比较大的航母进行作战。

提供一种排水量及舰载机容量可以变化的航母组合,这对于适应不同的海域和作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航母,其能够与其它同型号的航母进行连接,从而改变舰载机容量和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母组合,其包括了多个上述航母,能够根据作战环境的需要改变航母的数量,从而改变整个航母组合的舰载机容量和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航母组合,所述航母组合包括多个航母,所述航母包括:

平台本体、甲板,所述甲板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上部;

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右侧;所述右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于所述甲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侧,所述左连接部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平行于所述甲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所述中间连接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上凸部,所述下表面上设置有下凸部;

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前限位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后限位板,所述后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后限位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多个所述航母并列排布,多个所述甲板相邻接;

所述航母的左连接部与相邻所述航母的右连接部连接,所述航母的右连接部与相邻所述航母的左连接部连接;所述航母的中间连接板嵌入到相邻所述航母的容置空间内,所述中间连接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配合,所述上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滑动配合,所述下凸部与所述第二凹槽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右连接部还包括:

前缓冲部件、后缓冲部件,在压力的作用下所述前缓冲部件和后缓冲部件的长度可相应变短;

前配合板,所述前配合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前端,所述前配合板与所述前限位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前配合板与所述前限位板通过多个所述前缓冲部件连接;所述前缓冲部件垂直于所述前配合板;

后配合板,所述后配合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后端,所述后配合板与所述后限位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后配合板与所述后限位板通过多个所述后缓冲部件连接;所述后缓冲部件垂直于所述后配合板。

作为优选,所述航母还包括油箱,用于液压系统;

所述前缓冲部件和所述后缓冲部件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隔开形成第一存储空间和第二存储空间,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缸体;

所述第一存储空间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所述第二存储空间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

作为优选,所述航母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控制航母的速度;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均设置扩口板,所述扩口板为两块钢板,所述扩口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成夹角设置,使得所述容置空间的后端形成喇叭口;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倒角,形成扩口。

作为优选,所述前缓冲部件和后缓冲部件为压缩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航母包括两个左连接部和两个右连接部,两个所述左连接部上下间隔布置,两个所述右连接部上下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之间设置有肋板。

作为优选,所述肋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一种航母,所述航母包括:

平台本体、甲板,所述甲板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上部;

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右侧;所述右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于所述甲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左侧,所述左连接部包括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平行于所述甲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所述中间连接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上凸部,所述下表面上设置有下凸部;

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前限位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后限位板,所述后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后限位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航母及航母组合,平台本体上设置了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部包括中间连接板,右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由于中间连接板卡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使得相邻航母在高度方向的相对运动被约束;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使得相邻航母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被约束;上凸部卡在第一凹槽内,下凸部卡在第二凹槽内,相邻航母在宽度方向上的运动被约束。从而通过相邻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的连接可以将多个航母连接成航母组合。该航母组合可以根据实际作战需要扩大舰载机容量,还可以增大排水量,保证航母组合的稳定性,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提供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航母组合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航母组合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Ⅳ-Ⅳ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的剖视图。

图标:200-航母组合;100-航母;110-平台本体;112-控制器;120-甲板;130-右连接部;132-第一连接板;1322-第一表面;1323-第一凹槽;134-第二连接板;1342-第二表面;1343-第二凹槽;136-容置空间;138-扩口板;139-肋板;140-左连接部;142-中间连接板;1422-上表面;1423-上凸部;1424-下表面;1425-下凸部;150-前限位板;160-后限位板;170-前缓冲部件;171-后缓冲部件;172-液压缸;174-缸体;1742-第一存储空间;1743-第一管道;1744-第二存储空间;1745-第二管道;1746-节流阀;1748-压力传感器;176-活塞;178-活塞杆;180-前配合板;190-后配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航母组合200,如图1和图2,这种航母组合200包括两个航母100,两个航母100的甲板120相邻接。航母100包括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左连接部140和相邻航母100的右连接部130相连接,从而将两个航母100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航母组合200。还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将更多的航母100通过上述方式连接;整个航母组合200完成拼接后可将没有连接的左连接部140或者右连接部130拆掉。

如图2和图3,右连接部130连接于平台本体110的右侧,包括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平行于甲板120,并与平台本体110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板132包括第一表面1322,第一表面132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323;第二连接板134包括第二表面1342;第二表面134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343。第一表面1322与第二表面134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36。本实施例中的航母100包括两个右连接部130,两个右连接部130平行设置。

右连接部130与平台本体110可以通过法兰及螺栓进行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加大法兰的厚度,并采用加强筋加固;螺栓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设计直径比较大的非标螺栓。

如图4,在右连接部130的前端(相对于航母100前进方向)设置有前限位板150,前限位板15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连接,从而将容置空间136的前端封闭;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如采用直径比较大的非标螺栓连接。

在右连接部130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板160,后限位板160与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可拆卸连接,从而将容置空间136的后端封闭;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比较大的非标螺栓连接。在右连接部130的后端还设置有两块扩口板138,扩口板138与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的边缘连接,从而将容置空间136的后端形成一个喇叭口。

如图4,在容置空间136的前端还设置有前缓冲部件170和前配合板180。前配合板180和前限位板150平行间隔设置,前缓冲部件170设置在前限位板150和前配合板180之间。前缓冲部件170垂直于前配合板180,并且,其一端与前限位板150连接,另一端与前配合板180连接。前缓冲部件170在前配合板180受到压力的作用时可以适当缩短。

在容置空间136的后端还设置有后缓冲部件171和后配合板190。后配合板190和后限位板160平行间隔设置,后缓冲部件171设置在后限位板160和后配合板190之间。后缓冲部件171垂直于后配合板190,并且,其一端与后限位板160连接,另一端与后配合板190连接。后缓冲部件171在后配合板190受到压力的作用时可以适当缩短。

如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前缓冲部件170和后缓冲部件171均为液压缸172,液压缸172包括缸体174、活塞176、活塞杆178,所述活塞176与所述缸体174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176将所述缸体174的内腔隔开形成第一存储空间1742和第二存储空间1744,所述活塞杆178设置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1744内,所述活塞杆178的一端与所述活塞176连接,另一端伸出缸体174。

航母100还包括液压系统所用的油箱(图中未示出)、第一管道1743、第二管道1745、控制器112和压力传感器1748。第一存储空间1742通过第一管道1743与油箱连通,第一管道1743上设置有节流阀1746;第二存储空间1744通过第二管道1745与油箱连通,第二管道1745上也设置有节流阀1746。在第一管道1743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748,压力传感器1748与控制器112电连接,控制器112用于控制航母100的前进速度。

液压系统还包括其它必要的液压元件,如液压马达等,该液压系统的设计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较为简单,本实施例不在对液压系统的具体设计进行详细描述。控制器112作为控制航母100速度的部件,其在现有技术中比较普遍,本实施例不再对控制器112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左连接部140连接于平台本体110的左侧,包括中间连接板142,中间连接板142平行于甲板120。中间连接板142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的长度。中间连接板142包括上表面1422和下表面1424,上表面1422上设置有上凸部1423,下表面1424上设置有下凸部1425。上凸部1423、下凸部1425的尺寸与第一凹槽1323、第二凹槽1343的尺寸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的航母100包括两个左连接部140,两个左连接部140平行设置。

左连接部140与平台本体110可以通过法兰及螺栓进行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加大法兰的厚度,并采用加强筋加固;螺栓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设计直径比较大的非标螺栓。

为了保证左连接部140、右连接部130与平台本体110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板132与平台本体110之间设置有肋板139,第二连接板134与平台本体110之间设置有肋板139,中间连接板142与平台本体110之间设置有肋板139;肋板139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肋板139与平台本体11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在肋板139与平台本体110的配合面上设置法兰,在平台本体110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法兰,两者通过法兰连接。

航母组合200的装配方式如下:先将其中第一艘航母100(对应图2中的左边一艘)下锚固定,将第一艘航母100的后限位板160、缓冲部件和后配合板190拆下;然后将第二艘航母100平行于第一艘航母100向前开动,并且保证第二艘航母100的左连接部140上的中间连接板142对准第一艘航母100的容置空间136,第二艘航母100的上凸部1423对准第一艘航母100的第一凹槽1323,下凸部1425对准第一艘航母100的第二凹槽1343;当两艘航母100基本齐平后,中间连接板142完全嵌入到第一艘航母100的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之间;最后,将后配合板190、缓冲部件装入到容置空间136内,并将后限位板160与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的后端连接固定。此时,两艘航母100通过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连接为航母组合200。

两艘航母100组装完毕后,航母100同时开动,并尽量保证速度一致。现实中,两个航母100之间的速度可能存在较小的差别。

如图2、图4和图5,航母组合200中的航母100保持速度基本一致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二艘航母100的速度大于第一艘航母100的速度时那么中间连接板142向前碰到前配合板180,前配合板180将压力作用于液压缸172,压力油从第一存储空间1742经过第一管道1743和节流阀1746回流到油箱内,油箱内的液压油流入到第二存储空间1744。压力传感器1748测定压力油的压力,将电信号传给控制器112,压力过大时,说明两艘航母100的速度差过大,控制器112将第二艘航母100的速度适当降低,同时适当将第一艘航母100的速度适当提高。通过调整节流阀1746的开度,也可以调整活塞杆178的伸缩速度,从而调整第二艘航母100对第一艘航母100的冲击力。当第一艘航母100的速度大于第二艘航母100的速度时,后缓冲部件171受到压力,工作过程与上述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航母组合200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每个航母100均设置有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故可以根据实际的作战需要,将多个航母100连接为航母组合200,从而改变舰载机容量,增大排水量,提高了整个航母组合200的稳定性,为舰载机起飞和降落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设置了缓冲部件,故当相邻的航母100存在速度差时,缓冲部件可以防止左连接部140或右连接部130被拉断。每个航母100的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可以并行设置多个,并通过肋板139将其强度进一步加强,确保相邻的航母100可以比较可靠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另外,由于设置了扩口板138,并且在第一凹槽1323和第二凹槽1343的端部都设置了比较大的倒角,使得相邻航母100进行配合连接时变得比较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航母100的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也可以分别只设置一个,或者将左连接部140和右连接部130的位置互换;或者在能够比较好地控制速度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前缓冲部件170、前限位板150、后缓冲部件171和后限位板160;或者也可以将前缓冲部件170和后缓冲部件171换成劲度系数比较大的压缩弹簧;或者将两个以上的航母100进行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