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74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智能救生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救生衣。



背景技术:

为人提供浮力的游泳或救生装备需要具备停顿休息和灵活游动两个基本条件。现有的游泳或救生装备有两种类型,一种捆绑类装备,另一种非捆绑类装备。捆绑类装备都有一种迫使人打转的干扰存在,人总会被动地仰浮于水面,不能自然竖直漂浮水面,而且其体积大,阻力大,既不能使人舒适安全直立休息,又不能使人灵活游动。非捆绑类装备不靠近不被干扰,靠近浮力材料受压还是被干扰,人会被动打转打翻,而且由于不直接提供浮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安全性太差。

中国专利号为ZL 201520579490.5的在先专利文献中,其浮力衣为捆绑类装备,虽然做到了迫使人打转的力度很小,灵活性和安全性也得到改善,但在有速度的情况下运动中的人不会下沉,此时浮力包的存在对于水阻本来很大的水中运动是个不利因素,使人不能快速游起来。其次由于人体的密度与水接近和人漂浮的特性,在有水浪和直立时的一些行为很容易使人倾倒,它不能做到主动压抑这种客观存在的倾斜,所以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欠缺的。另现有救生衣的浮力集中在腋下和胯下牵引,以及不紧凑的穿戴使人的舒适性不是很好,不能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救生衣,旨在解决现有游泳或救生装备所存在的人休息时安全性差、游动时的阻力大以及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救生衣,包括:

前浮力包,设于人体上身正面;

后浮力包,设于人体上身后背;

导气管,用于连通所述前浮力包与所述后浮力包;

进气管,设于所述前浮力包和/或所述后浮力包上;

出气管,设于所述前浮力包和/或所述后浮力包上;

气体控制开关,分别设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用于分别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

进气泵,设于所述进气管上且用于朝所述进气管充气;

重力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处于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

速度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于水中的运动速度;

以及智能控制器,与所述气体控制开关、所述进气泵、所述重力传感器和所述速度传感器通讯连接,当人体于水中停顿休息时,调整所述前浮力包和所述后浮力包中的气体量,维持人体竖直漂浮;当人于水中运动状态时,按比例释放所述前浮力包和所述后浮力包中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上设有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且用于调整所述前浮力包和所述后浮力包内气体量的内循环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前浮力包的下端连接有前下摆,所述后浮力包的下端连接有后下摆,所述前下摆和所述后下摆通过松紧带连接,所述前下摆和所述后下摆中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骨条。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气体控制开关、所述进气泵、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智能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测量水温和人体体温的测量仪。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给用户语音提示的语音播放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定位人体所处位置的定位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进气管或导气管连接的应急储气瓶。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的管口均设有防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为伸缩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救生衣的有益效果:

上述智能救生衣工作时,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进气泵可通过导气管、进气管、出气管及气体控制开关,朝前浮力包和后浮力包充气。当人体于水中时,智能控制器可根据重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指示,来设定和调整前浮力包和后浮力包中的气体量,具体地,当人体于水中竖直静止状态时,智能控制器可根据重力传感器的感应指示,来设定和记录前浮力包和后浮力包中的人直立漂浮的基础气体比值;当人体于水中停顿休息时,在水浪或其他因素影响下人体会向某一方向倾斜,重力传感器感应并向智能控制器反馈,内循环气泵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朝倾斜一侧的浮力包增加气体,而同时另一个浮力包减少气体,促使人直立,处于不倒翁的状态中,避免了呛水和倾倒,如感应不到人体倾斜则按设定的基础气体比例执行,使人体于水中总是保持竖直姿态和不打转,这样,提高人体于水中停顿休息时的安全性;当人于水中运动状态时,此时速度传感器向智能控制器反馈,重力传感器停止工作,内循环气泵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按基础气体比例值控制气体控制开关有目的地释放前浮力包和后浮力包中的气体,这样,保证智能救生衣的浮力适时智能可变,减少运动时的阻力和被干扰,便于人体灵活游动;而当人体运动结束后休息时,重力传感器重新工作,智能控制器得到重力传感器人体是否倾斜的反馈来重新调整前浮力包和后浮力包中的气体量,使人体于水中保持竖直姿态,保证人体于水中的安全。综上所述,上述智能救生衣浮力适时智能可变,主动帮助人直立漂浮,不容易倾倒,运动时的阻力小,使人既安全,又能便于人灵活快速游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救生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救生衣的前下摆和后下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智能救生衣10,前浮力包11,后浮力包12,导气管13,进气管14,出气管15,气体控制开关16,进气泵17,重力传感器18,速度传感器19,智能控制器20,头盔21,内循环气泵22,前下摆23,后下摆24,骨条25,松紧带26,电源2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救生衣10,包括:

前浮力包11,设于人体上身正面;

后浮力包12,设于人体上身后背;

导气管13,用于连通前浮力包11与后浮力包12;

进气管14,设于前浮力包11和/或后浮力包12上;

出气管15,设于前浮力包11和/或后浮力包12上;

气体控制开关16,分别设于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上,用于分别开启或关闭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

进气泵17,设于进气管14上且用于朝进气管14充气;

重力传感器18,用于感应人体处于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

速度传感器19,用于感应人体于水中的运动速度;

以及智能控制器20,与气体控制开关16、进气泵17、重力传感器18和速度传感器19通讯连接,朝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充气,当人体于水中竖直静止状态时,智能控制器20可根据重力传感器18的感应指示,来设定和记录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人竖直漂浮的基础气体比值;当人体于水中停顿休息状态时,根据人体是否倾斜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量,当人于水中运动状态时,根据基础气体比例值释放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

如图1所示,上述智能救生衣10工作时,在智能控制器20的控制下,进气泵17可通过导气管13、进气管14、出气管15及气体控制开关16,朝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充气。当人体于水中竖直静止状态时,智能控制器20可根据重力传感器18和速度传感器19的感应指示,来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量,具体地,当人体于水中竖直静止状态时,智能控制器20可根据重力传感器18的感应指示,来设定和记录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人体竖直漂浮的基础气体比值;当人体于水中停顿休息时,在水浪或其他因素影响下人体会向某一方向倾斜,重力传感器18感应并向智能控制器20反馈,内循环气泵22在智能控制器20的控制下,朝倾斜一侧的浮力包增加气体,而同时另一个浮力包减少气体,主动促使人直立,处于不倒翁的状态中,避免了在水中打转的情况;当重力传感器感应不到人体倾斜时,智能控制器20又重新根据气体基础比例值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量,使人体于水中保持竖直姿态,这样,保证人体于水中的安全;当人于水中运动状态时,此时重力传感器18不工作,而速度传感器19感应人体的运动速度,智能控制器20根据预先设定的基础气体比例值,控制气体控制开关16来释放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这样,保证智能救生衣10的浮力适时智能可变,又便于人体灵活游动;而当人体运动结束后休息时,重力传感器重新工作,智能控制器20根据人是否竖直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的气体量,使人体于水中保持竖直姿态,同样,保证人体于水中的安全。综上所述,上述智能救生衣10浮力适时智能可变,使人直立休息并且不容易倾倒,运动时的阻力小,使人既安全,又能便于人灵活快速游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于智能控制器20中预先设置人体运动时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气体量,也可预先设定进气泵17按一定的比值分别朝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充气。具体地,可使进气泵17按1.33的比值分别朝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充80%的气体。

需要补充的是,进气管14设于前浮力包11和/或后浮力包12的上端,并露于水面外,出气管15设于前浮力包11和/或后浮力包12的上端,并露于水面外。这样,当人体穿戴上述智能救生衣10于水中时,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便于通过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进行充气和放气。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设有头盔21,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可延伸于头盔21中,并置于人体鼻子附近,当人体进行换气时,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一同露出水面,有利于给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供气。

如图1和图2所示,当人体在水中运动时,为了更加便于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内气体量,导气管13上设有与智能控制器20连接且用于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内气体量的内循环气泵22。具体地,内循环气泵22可在智能控制器20的指示下,根据智能控制器20的预设值,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气体量,并随速度的加快而控制放气,速度越快,气体放得越多,直到预设值为止。放气是按设定的个人预设值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同时放气,而放气量是根据个人喜好和熟练程度来决定,如果要达到裸游的效果,则气放完且要求技能熟练。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得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于人体上的佩戴舒适,前浮力包11的下端连接有前下摆23,后浮力包12的下端连接有后下摆24,前下摆23和后下摆24通过松紧带26连接,前下摆23和后下摆24中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骨条25。具体地,骨条25具有弹性,且骨条25架在肋骨和髋骨之间,并与腹腔骨架形成一个保护腹腔的弹性支撑面。此外,松紧带26一端与后下摆24连接,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前下摆23贴合,同时,还可以于后下摆24上设置弹性系带,弹性系带绕于前下摆23上,且两端可通过卡扣扣紧。这样,佩戴上述智能救生衣10时,可先将魔术贴贴紧,在调紧两侧的松紧带26,最后扣紧外侧的弹性系带。这样,人体在呼气时不会因腹腔变小而使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上浮,而人体却下沉,同样,人体在吸气时,又有让腹腔有增大空间,使呼吸畅通,又不使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错位,也不对人体的某一处形成挤压,人长时间使用都会有很好的舒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包括与气体控制开关16、进气泵17、重力传感器18、速度传感器19和智能控制器20电连接的电源27。

为了实时监测水温和人体的体温,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包括测量仪。这样,通过测量仪,可将水温和体温告知用户,以便于用户及时防止抽筋等情况的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然,为了便于将上述水温和体温告知用户,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包括用于给用户语音提示的语音播放器。这样,通过语音播放器可及时告知用户水温和体温,避免抽筋等情况的发生。

为了增加上述智能救生衣10的安全性,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包括用于定位人体所处位置的定位器。通过定位器,用户可实时知道其所处的位置,并在必要时,例如,溺水等情况时,方便进行施救。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应对系统故障或有其他危险,上述智能救生衣10还包括与进气管14或导气管13连接的应急储气瓶。这样,当系统故障或有其他危险时,可自动或手动启动应急储气瓶给智能救生衣10充气。

为了避免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在不要的情况下进水,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的管口均设有防水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的使用,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均为伸缩管。这样,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可通过伸缩,来改变长度,以保证始终露于水面外,以便于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充气、放气。

具体地,前浮力包11、后浮力包12具有弹性。这样,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可通过弹性变形来适应气体的增加或减少,从而改变体积,以改变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对人体的浮力大小。

当然,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内腔中还可以设有气囊,气囊也具有弹性。

需要补充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智能救生衣10中,通过合理调整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中气体量,使得浮心与重心同心。

任需补充说明的是,在水浪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由于手和脚的张开,人不那么向左或向右倾斜,是容易维持左右两边的平衡,而向前或向后倾斜时,人不那么容易维持,所以本实施例只考虑前后的倾斜,设计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体积可调整。

此外,本实施例的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浮力材料在设在人体腹部以上的位置,而且,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的体积比在1.2至1.7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综上,当人体佩戴上述智能救生衣10时,人体能在水面直立漂浮,具有不倒翁的特性,增加了人体在水中的安全性;而前浮力包11和后浮力包12能通过适时缩小,使人体在水中运动时,灵活性和速度得以加强变快,可以与裸游相媲美,却比裸游少呛水和更有安全保障;而前下摆23、后下摆24和骨条25的设置,使人体的穿戴变得更加舒适,长时间使用都有好的舒适性;因此,上述智能救生衣10具备人体在水中所需要的安全性,灵活和舒适,是人们学游泳,游泳锻炼,野外游泳,水中戏水消暑,水上救生等的好帮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