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渔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5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改良结构的渔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渔船。



背景技术:

渔船是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的船舶。

通常渔船都比较小型,在风浪中捕捞作业颠簸中很容易造成侧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种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02201152U提供的提供了一种防侧翻的渔船装置,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各连接设置有一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不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浮力空气罐,船体两侧各连接设置一个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的一端与船体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该防侧翻的渔船装置,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增加了渔船的浮力面积,在渔船遇到大风大浪时,使渔船更加稳定,不容易侧翻,保护了渔船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但是,上述的装置暴露在外,影响结构紧凑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且结构紧凑的改良结构的渔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结构的渔船,包括呈长方体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的平衡腔,平衡腔的两端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处,所述平衡腔内具有分离弹簧和两个平衡筒:靠近于平衡腔一端处的筒体一和靠近于平衡腔另一端处的筒体二,上述分离弹簧位于筒体一和筒体二之间且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均具有伸出本体侧部处的趋势,上述筒体一和筒体二之间还具有将两者相联的预紧机构,初始状态下在上述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与筒体二具有靠拢并将分离弹簧压缩的趋势,当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能伸出本体一侧,筒体二能伸出本体另一侧。

在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贴靠在一起,也就是说,此状态下筒体一和筒体二均位于本体内。整个本体外形结构紧凑。

一旦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都伸出本体,由于筒体一和筒体二内部都是空腔,具有比较大的浮力,有效的保证了本体不会侧翻,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筒体一和筒体二均呈圆筒状且筒体一和筒体二内部均为空腔。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筒体一的侧部固连有呈直段状的导向段一,所述筒体二的侧部固连有呈直段状的导向段二,所述平衡腔内具有导向腔,上述导向段一和导向段二均位于导向腔处。

导向段一的设置能提高筒体一的移动平稳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导向段一尺寸比筒体一直径小且导向段一与筒体一上部相平齐,所述导向段一与筒体一为一体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能减少材料消耗,而且,增加了一平衡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筒体一的移动高稳定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导向段二尺寸比筒体二直径小且导向段二与筒体二上部相平齐,所述导向段二与筒体二为一体式结构。

导向段二与筒体二采用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其结构比较简单。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预紧机构包括连接块一、连接块二、连接件和炸药,上述分离弹簧被紧压在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上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通过连接件相联,所述炸药贴附在连接件外侧。

这里炸药的剂量比较小,当炸药爆炸时只会将连接件炸裂,并不会产生大范围的距离爆炸。类似于拆卸建筑的定点爆破。

一旦连接件被炸断后,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向外平移,最终将筒体一和筒体二推向本体外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的连接件为连接在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的水泥段。

水泥材料的连接件在炸药的作用下能有效的将其炸裂。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的连接件为塑料材料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

塑料材料的连接件其强度比较适中,它能将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稳定连接的同时,一旦炸药爆炸又能稳定的将连接件炸断。

当然,炸药的爆炸是通过额外的开关进行控制的,如果人们感觉了渔船有侧翻的危险时,就可以主动的引爆炸药。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导向段一具有凹入的连接座一,上述连接块一部分嵌在连接座一内且在连接块一与导向段一之间具有缓冲弹簧一,所述缓冲弹簧一的弹力小于分离弹簧的弹力。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渔船中,所述导向段二具有凹入的连接座二,上述连接块二部分嵌在连接座二内且在连接块二与导向段二之间具有缓冲弹簧二,所述缓冲弹簧二的弹力小于分离弹簧的弹力。

在缓冲弹簧一和缓冲弹簧二的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在受到水面推挤时会微量的位移,避免其与水面刚性接触,进一步的避免了渔船侧翻。

一种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渔船包括呈长方体形本体,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本体上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的平衡腔,平衡腔的两端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处,所述平衡腔内具有分离弹簧和两个平衡筒:靠近于平衡腔一端处的筒体一和靠近于平衡腔另一端处的筒体二,上述分离弹簧位于筒体一和筒体二之间且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均具有伸出本体侧部处的趋势,上述筒体一和筒体二之间还具有将两者相联的预紧机构,初始状态下在上述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与筒体二具有靠拢并将分离弹簧压缩的趋势,当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能伸出本体一侧,筒体二能伸出本体另一侧,所述平衡腔上侧具有平滑的导向面,所述筒体一和筒体二上侧均具有滑动机构,上述滑动机构与导向面接触且两者为滚动摩擦的接触方式,所述平衡腔端部还具有能开闭的盖板。

滑动机构与导向面配合能提高筒体一和筒体二的移动稳定性。同时,盖板闭合时能将本装置完全隐藏,有效的提高了其结构紧凑性。

当然,伸出本体两侧的筒体一和筒体二由于具有比较大的浮力,有效的避免了渔船发生侧翻。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筒体一上侧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一。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筒体一上侧具有凹入的连接槽一,上述滚轮一连接在连接槽一处且滚轮一部分伸出筒体一上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连接槽一的数量至少为两道,每道连接槽一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滚轮一。

多个滚轮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接触平稳性以及有效的减少了摩擦力。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筒体二上侧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二。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筒体二上侧具有凹入的连接槽二,上述滚轮二连接在连接槽二处且滚轮二部分伸出筒体二上侧。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连接槽二的数量至少为两道,每道连接槽二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滚轮二。

由于筒体一和筒体二对称设置,因此,筒体二也具有与筒体一同样的功能和作用。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盖板上端铰接在本体上,所述盖板下端与本体之间具有锁闭件,且在锁闭件的作用下上述盖板具有将平衡腔端部封堵的趋势。

在锁闭件的作用下能使盖板有效的保持关闭状态。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的锁闭件包括包括呈条形的橡胶条,上述橡胶条截面呈U形,上述盖板下端嵌在橡胶条的U形凹口处。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中,所述本体平衡腔的端口处具有若干凹凸状的接触部,上述锁闭件抵靠在接触部时盖板闭合在本体平衡腔处。

柔性的橡胶条与接触部接触时其连接稳定性比较高。当然,在受到比较大的力推挤时,盖板也能方便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良结构的渔船结构紧凑且不占用空间,同时,一旦筒体一与筒体二伸出本体后能有效的防止渔船侧翻,其安全性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改良结构的渔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改良结构的渔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改良结构的渔船中筒体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改良结构的渔船中锁闭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a、平衡腔;2、分离弹簧;3、筒体一;3a、导向段一;3a1、连接座一;4、筒体二;4a、导向段二;4a1、连接座二;5、连接块一;6、连接块二;7、连接件;8、炸药;9、缓冲弹簧一;10、缓冲弹簧二;11、盖板;12、滚轮一;13、连接槽一;14、锁闭件;15、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改良结构的渔船包括呈长方体形本体1,所述本体1上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的平衡腔1a,平衡腔1a的两端分别位于本体1的两侧处,所述平衡腔1a内具有分离弹簧2和两个平衡筒:靠近于平衡腔1a一端处的筒体一3和靠近于平衡腔1a另一端处的筒体二4,上述分离弹簧2位于筒体一3和筒体二4之间且在分离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3和筒体二4均具有伸出本体1侧部处的趋势,上述筒体一3和筒体二4之间还具有将两者相联的预紧机构,初始状态下在上述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3与筒体二4具有靠拢并将分离弹簧2压缩的趋势,当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3能伸出本体1一侧,筒体二4能伸出本体1另一侧。

所述筒体一3和筒体二4均呈圆筒状且筒体一3和筒体二4内部均为空腔。

所述筒体一3的侧部固连有呈直段状的导向段一3a,所述筒体二4的侧部固连有呈直段状的导向段二4a,所述平衡腔1a内具有导向腔,上述导向段一3a和导向段二4a均位于导向腔处。

所述导向段一3a尺寸比筒体一3直径小且导向段一3a与筒体一3上部相平齐,所述导向段一3a与筒体一3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导向段二4a尺寸比筒体二4直径小且导向段二4a与筒体二4上部相平齐,所述导向段二4a与筒体二4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预紧机构包括连接块一5、连接块二6、连接件7和炸药8,上述分离弹簧2被紧压在连接块一5和连接块二6之间,上述连接块一5和连接块二6通过连接件7相联,所述炸药8贴附在连接件7外侧。

所述的连接件7为连接在连接块一5和连接块二6之间的水泥段。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案,即:所述的连接件7为塑料材料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连接块一5和连接块二6之间。

所述导向段一3a具有凹入的连接座一3a1,上述连接块一5部分嵌在连接座一3a1内且在连接块一5与导向段一3a之间具有缓冲弹簧一9,所述缓冲弹簧一9的弹力小于分离弹簧2的弹力。

所述导向段二4a具有凹入的连接座二4a1,上述连接块二6部分嵌在连接座二4a1内且在连接块二6与导向段二4a之间具有缓冲弹簧二10,所述缓冲弹簧二10的弹力小于分离弹簧2的弹力。

如图1和图3和图4所示,本改良结构渔船的安全装置,渔船包括呈长方体形本体1,本装置包括本体1上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贯穿的平衡腔1a,平衡腔1a的两端分别位于本体1的两侧处,所述平衡腔1a内具有分离弹簧2和两个平衡筒:靠近于平衡腔1a一端处的筒体一3和靠近于平衡腔1a另一端处的筒体二4,上述分离弹簧2位于筒体一3和筒体二4之间且在分离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3和筒体二4均具有伸出本体1侧部处的趋势,上述筒体一3和筒体二4之间还具有将两者相联的预紧机构,初始状态下在上述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3与筒体二4具有靠拢并将分离弹簧2压缩的趋势,当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3能伸出本体1一侧,筒体二4能伸出本体1另一侧,所述平衡腔1a上侧具有平滑的导向面,所述筒体一3和筒体二4上侧均具有滑动机构,上述滑动机构与导向面接触且两者为滚动摩擦的接触方式,所述平衡腔1a端部还具有能开闭的盖板11。

所述筒体一3上侧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一12。

所述筒体一3上侧具有凹入的连接槽一13,上述滚轮一12连接在连接槽一13处且滚轮一12部分伸出筒体一3上侧。

所述连接槽一13的数量至少为两道,每道连接槽一13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滚轮一12。

所述筒体二上侧连接有能转动的滚轮二。

所述筒体二上侧具有凹入的连接槽二,上述滚轮二连接在连接槽二处且滚轮二部分伸出筒体二上侧。

所述连接槽二的数量至少为两道,每道连接槽二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滚轮二。

所述盖板11上端铰接在本体1上,所述盖板11下端与本体1之间具有锁闭件14,且在锁闭件14的作用下上述盖板11具有将平衡腔1a端部封堵的趋势。

所述的锁闭件14包括包括呈条形的橡胶条,上述橡胶条截面呈U形,上述盖板11下端嵌在橡胶条的U形凹口处。

所述本体1平衡腔1a的端口处具有若干凹凸状的接触部15,上述锁闭件14抵靠在接触部15时盖板11闭合在本体1平衡腔1a处。

在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贴靠在一起,也就是说,此状态下筒体一和筒体二均位于本体内。整个本体外形结构紧凑。

一旦预紧机构打开后,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筒体一和筒体二都伸出本体,由于筒体一和筒体二内部都是空腔,具有比较大的浮力,有效的保证了本体不会侧翻,提高了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