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乐场所使用的便携式水上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284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乐场所使用的便携式水上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的水上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为出游休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水上体育活动是大家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水上活动需要有一个水上平台。该平台区别于水上商业演出平台,要求重量轻、易于拆装、收纳、携带方便,能够重复使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131583U,授权公告日2016年4月6日,名称为“一种水上平台”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平台结构。它包括浮筒台、龙骨、固定座、板材和加强架,浮筒台由多个浮筒连接组成,龙骨通过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浮筒台上,板材固定连接在龙骨上,加强架绕浮筒台外侧固定,浮筒形状为长方体,包括用于浮出水面的顶面、浸入水中的底面和四个侧面,相邻两侧面之间的棱柱上设有浮筒耳环,浮筒长度范围为101cm~120cm,浮筒宽度范围为70cm~90cm,浮筒高度范围为55cm~70cm,板材为木制板材。该结构牢固平稳,但是拆装不方便。水上的休闲娱乐活动基本局限在游乐场所,在该区域使用的水上平台拆装简单、携带方便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游乐场所使用的水上平台拆装繁琐、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可靠、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游乐场所使用的便携式水上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游乐场所使用的便携式水上平台结构,它包括平台和浮筒,平台设有前板、下板、后板、上板、左板和右板,前板、下板、后板和上板依次铰连接,左板和右板分别与前板、下板、后板和上板卡接,浮筒通过设置的连接杆与平台连接;前板、下板、后板和上板围拢成矩形管状,左板和右板分别与矩形管两端卡接。展开作为水上平台,收拢成为收纳箱,携带方便。

作为优选,浮筒由上半浮筒和下半浮筒密封连接而成,上半浮筒和下半浮筒截面成U形,上半浮筒外壁与下半浮筒内壁相适应;收纳后浮筒可以堆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

作为优选,上半浮筒和下半浮筒的开口端设有穿杆孔,穿杆孔垂直上半浮筒和下半浮筒的中轴线且凹陷上半浮筒和下半浮筒开口端面,穿杆孔孔径与连接杆外径相匹配;操作方便,连接牢固。

作为优选,前板、下板、后板和上板靠近板端部的内表面和端面分别设有卡槽,左板和右板的端面设有卡条,卡条与卡槽相匹配;平台收拢、展开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平台连接有大加宽板和小加宽板,大加宽板和小加宽板的端面设有卡槽和卡条,卡条与卡槽相匹配;展开时方便平台扩展,收拢时保护浮筒。

作为优选,平台连接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截面为L形,加强筋板通过螺钉与前板、下板、后板、上板、大加宽板和小加宽板的内表面连接;平台连接可靠,使用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平台展开作为水上平台,收拢成为收纳箱,节约制造成本。浮筒收纳后可以堆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拆装和收纳、操作简单,连接可靠,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连接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背面视图;

附图4为浮筒与连接杆连接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平台;2-连接杆;3-浮筒;4-加强筋板;5-卡槽;6-卡条;11-前板;12-下板;13-后板;14-上板;15-左板;16-大加宽板;17-小加宽板;18-右板;19-铰链;31-上半浮筒;32-下半浮筒;3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游乐场所使用的便携式水上平台结构,它包括:平台1、连接杆2、浮筒3和加强筋板4。平台1设有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左板15、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和右板18。图2示出的是平台1展开状态的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左板15、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和右板18的外表面。外表面为平台1展开提供人们休闲游乐用。图3示出的是平台1展开状态的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左板15、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和右板18的内表面。内表面为平台1展开与水面接触的面。前板11、下板12、后板13和上板14依次铰连接。铰链19位于前板11、下板12、后板13和上板14的内表面。前板11、下板12、后板13和上板14靠近板端部的内表面和端面分别设有卡槽5。位于内表面有二条卡槽5,二条卡槽5相互平行布置,与安装铰链19端面垂直。位于端面的卡槽5有二条,位于与安装铰链19端面垂直相对应的端面。左板15和右板18的端面设有卡条6。卡条6沿左板15和右板18的四个端面首尾连接。左板15和右板18分别与前板11、下板12、后板13和上板14卡接。平台1展开状态,左板15和右板18的卡条6嵌入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位于端面的卡槽5,扩展平台面积。大加宽板16和小加宽板17的端面设有卡槽5和卡条6。大加宽板16有四块、小加宽板17有十二块。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均为矩形板状。卡槽5位于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的两个长边端面;卡条6位于大加宽板16、小加宽板17的两个短边端面。平台1展开状态,大加宽板16的和卡条6嵌入小加宽板17的卡槽5,大加宽板16和小加宽板17的卡条6嵌入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位于端面的卡槽5,扩展平台面积。加强筋板4截面为L形。平台1展开状态,加强筋板4通过螺钉与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大加宽板16和小加宽板17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杆2为圆柱状,平台1展开状态,一端与平台1连接,另一端与浮筒3连接。浮筒3由上半浮筒31和下半浮筒32密封连接而成。上半浮筒31和下半浮筒32截面成U形。上半浮筒31和下半浮筒32的开口端设有穿杆孔。穿杆孔垂直上半浮筒31和下半浮筒32的中轴线且凹陷上半浮筒31和下半浮筒32开口端面。穿杆孔孔径与连接杆2外径相等。穿杆孔连接有密封圈33。连接杆2插入穿杆孔,密封圈33外圈与穿杆孔密封,密封圈33内圈与连接杆2圆柱侧壁密封。

平台1不使用成收拢状态。前板11、下板12、后板13和上板14围拢成矩形管状。左板15和右板18分别与矩形管两端卡接。左板15和右板18的卡条6分别嵌入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位于内表面二条卡槽5,前板11、下板12、后板13、上板14、左板15和右板18形成收纳箱,上板14为箱盖。上半浮筒31外壁与下半浮筒32内壁形状相同,大小尺寸相等。上半浮筒31与下半浮筒32堆叠放置在收纳箱内。大加宽板16贴紧收纳箱的内壁,沿收纳箱内壁一周放置。小加宽板17贴紧大加宽板16,沿大加宽板16一周放置。连接杆2和加强筋板4分别放置在浮筒3与小加宽板17之间的空隙部位,盖上上板14,即可携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