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536发布日期:2018-07-13 17:53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水库大大小小数以万计,各主要河流干流支流分布众多,总库容达到万亿立方米,每年蓄水季节,水库蓄水区域上游及周围山体岸坡带入水中的漂浮物数量和规模都不容忽视,清漂工作也成了各水库每年的常规作业。

目前饮用水水库相比于其他的水域的水面垃圾的清理劳动强度比较低,多采用人工捞取的方式进行垃圾清理,但人工清理捞取的范围有限只能对近岸的垃圾进行清理,且清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包括单船体、太阳能电池顶板和打捞网,所述单船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单船体的尾部通过内部电机与螺旋桨传动连接,所述单船体之间通过支撑板与太阳能电池顶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通过连接绳与侧边浮球上的第二圆环连接,所述侧边浮球通过连接弯管与中心浮球连接,所述连接弯管的外围穿入有打捞网,所述打捞网的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配重铅坠,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端与遥控器输出端通过局域网连接,所述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单船体内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单船体尾部螺旋桨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单船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厘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侧边浮球的最短距离为100厘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心浮球位于连接弯管的中心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单船体的前端为圆弧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双单船体组成整个船体,并在船体的后部拖动的打捞网,利用单船体之间的缝隙对水面的垃圾进行清理,然后汇集到打捞网上,结构简单,垃圾清理方便;其次,船体上部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单船体通过蓄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相比于燃油发动机能减少船体工作时对水域的污染;最后,采用遥控器对船体进行遥控操作,这样能够对近岸水域进行更大范围的清理,相比于人工捞取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球组合架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单船体、2-支撑板、3-太阳能电池顶板、4-连接绳、5-第一圆环、6-侧边浮球、7-连接弯管、8-中心浮球、9-第二圆环、10-配重铅坠、11-打捞网、12-螺旋桨、13-蓄电池、14-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5-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的遥控小船,包括单船体1、太阳能电池顶板3和打捞网11,单船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3,单船体1的尾部通过内部电机与螺旋桨12传动连接,单船体1之间通过支撑板2与太阳能电池顶板3连接,支撑板2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圆环5,第一圆环5通过连接绳4与侧边浮球6上的第二圆环9连接,侧边浮球6通过连接弯管7与中心浮球8连接,连接弯管7的外围穿入有打捞网11,打捞网11的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配重铅坠10,支撑板2的内部设置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的输入端与遥控器15输出端通过局域网连接,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的输出端与单船体1内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单船体1尾部螺旋桨12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单船体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厘米,侧边浮球6的最短距离为100厘米,中心浮球8位于连接弯管7的中心位置,单船体1的前端为圆弧面结构。

支撑板2是用来连接两个独立的单船体1并使得太阳能电池顶板3与水面产生一定的高度差方便清理垃圾,支撑板2的一端与单船体1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电池顶板3连接,且支撑板2的内部设置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打捞网11没有配重铅坠10的一端穿入连接弯管7上,然后将侧边浮球6从连接弯管7的侧边安装上去,将船体放置在水面上,并通过第一圆环5利用连接绳4与侧边浮球6上的第二圆环9连接,通过遥控器15向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4发送指令,驱动单船体1内部的电机带动螺旋桨12推动水面前进,其中当需要对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通过单船体1之间的缝隙将垃圾运转到打捞网11内,其中由于打捞网11的下部配重铅坠10的原因使得垃圾均能够紧贴打捞网11随之一同运转,其中太阳能电池顶板3为内部蓄电池13进行供电,防止电力不足无法返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