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709发布日期:2018-06-12 21:4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运营船舶及海洋平台对于启动空气瓶的泄放要么是常规的闭式泄放管路设计(无镜片式和含镜片式),要么是开式的常规漏斗泄放式,上述两种泄放型式存在如下缺点:

(1)常规的闭式管路(无镜片式)显而易见其特点要么是无法做到泄放时进行观察,不能清晰的辨别出空气瓶中水油的含量和何时停止泄放;

(2)常规的闭式管路(含镜片式)其致命缺点就是高压泄放容易使其观察用镜片爆裂飞溅造成危害,CCS船级社已经发文禁止使用;

(3)常规的开式漏斗泄放虽然能够观察,也不存在镜片爆裂的潜在危险,但由于其泄放压力一般30公斤,很容易造成油水气与漏斗撞击后飞溅,造成机舱环境污染并给机舱维护值班人员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启动空气瓶的泄放结构存在的在较大压力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油水气与漏斗撞击后飞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包括泄放本体、盖板、防飞溅孔板和缓冲海绵;

所述泄放本体呈漏斗形,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泄放本体的上部开口上;所述泄放本体的内腔中设有起遮挡作用的所述防飞溅孔板,所述泄放本体的内腔的下部侧壁上可拆卸地铺设有所述缓冲海绵;

所述盖板的一部分为可开合的活动盖板,所述盖板的另一部分为固定盖板。

上述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中,所述防飞溅孔板与所述泄放本体的一侧连接,与所述泄放本体的另一侧存在间隙;所述防飞溅孔板与所述固定盖板位于所述泄放本体的同一侧。

上述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中,空气瓶的泄放管穿过所述固定盖板和防飞溅孔板插入所述泄放本体的内腔中。

上述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中,还包括导管和法兰,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泄放本体的下部开口连通,所述法兰安装在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上。

上述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中,所述法兰连接放泄总管。

上述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中,所述泄放本体由钢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泄放本体的内腔中设有起遮挡作用的所述防飞溅孔板和具有减缓吸收泄放压力的缓冲海绵,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能有效克服油水气飞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泄放本体;11、内腔;2、导管;3、法兰;41、活动盖板;42、固定盖板;5、空气瓶的泄放管;6、防飞溅孔板;7、缓冲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包括泄放本体1、盖板、防飞溅孔板6和缓冲海绵7;

泄放本体1呈漏斗形,盖板盖设在泄放本体1的上部开口上;泄放本体1的内腔11中设有起遮挡作用的防飞溅孔板6,泄放本体1的内腔11的下部侧壁上可拆卸地铺设有缓冲海绵7;由于泄放本体1的内腔11中设有起遮挡作用的防飞溅孔板6和具有减缓吸收泄放压力的缓冲海绵7,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能有效克服油水气飞溅的技术问题;

盖板的一部分为可开合的活动盖板41,盖板的另一部分为固定盖板42;可开合的活动盖板41不仅能够保证观察的可行性,又能为缓冲海绵7的清洗更换提供保证,使泄放结构保持简洁,并充分延长其使用周期。

如图1所示,优选地,防飞溅孔板6与泄放本体1的一侧连接,与泄放本体1的另一侧存在间隙;防飞溅孔板6与固定盖板42位于泄放本体1的同一侧,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放结构便于观察的优点。

如图1所示,优选地,空气瓶的泄放管5穿过固定盖板42和防飞溅孔板6插入泄放本体1的内腔11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还包括导管2和法兰3,导管2的一端与泄放本体1的下部开口连通,法兰3安装在导管2的另一端上;法兰3连接放泄总管;几颗螺栓就能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泄放结构的安装,因此安装简洁易操作。

优选地,泄放本体1由钢质材料制成,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泄放结构的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泄放本体1的内腔11中设有起遮挡作用的防飞溅孔板6和具有减缓吸收泄放压力的缓冲海绵7,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泄放结构能有效克服油水气飞溅的技术问题,为机舱清洁美观提供保证;

2.由于其缓冲海绵7可便捷更换,因此使用周期长;

3.几颗螺栓就能完成本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的安装,因此安装简洁易操作;

4.整体材料为钢质,因此具有相当可靠的安全性能;

5.制作简单,成本可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