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689发布日期:2018-07-24 20:5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



背景技术:

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而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是一种用于船身防止船舶受撞击损坏的装置,然而传统的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不够稳定,且传统的装置大多缓冲结构的设置有较为单一,防撞效果较差,从而使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表面设置有弹板,所述弹板上方通过弹性连杆连接有撞击板,所述主板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连接有底板,且底板下方设置有弹性贴合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主板底部两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减震器的两侧设置有流气阀,所述流气阀的一端设置有集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性贴合板为梯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小与减震器的内径大小相同,且密封圈的内径大小与活塞的外径大小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螺钉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螺钉关于主板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流气阀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口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流气阀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流气阀关于减震器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撞击板为圆弧结构,且撞击板通过弹性连杆与支板上的弹板连接,使该装置在承受撞击时可以对轻微的撞击力进行削减,降低船舶的震动,其次,该装置通过在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弹性贴合板,可以使该装置安装更加稳定,再有,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多层缓冲结构,可以使该装置可以对缓冲力的削减和抵消效果更好,提升了该装置的防撞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气阀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弹性贴合板、2-弹簧、3-活塞、4-活塞杆、5-密封圈、6-底板、7-固定螺钉、8-减震器、9-流气阀、10-撞击板、11-弹性连杆、12-弹板、13-主板、14-集气口、15-防护口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船舶用回港防撞机构,包括主板13,主板13上表面设置有弹板12,弹板12上方通过弹性连杆11连接有撞击板10,主板13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2连接有底板6,且底板6下方设置有弹性贴合板1,底板6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钉7,主板13底部两侧设置有减震器8,减震器8内部设置有活塞3,活塞3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5,活塞3底部设置有活塞杆4,减震器8的两侧设置有流气阀9,流气阀9的一端设置有集气口14。

弹性贴合板1为梯形结构,密封圈5的外径大小与减震器8的内径大小相同,且密封圈5的内径大小与活塞3的外径大小一致,固定螺钉7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螺钉7关于主板13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流气阀9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口罩15,流气阀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流气阀9关于减震器8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

撞击板10为圆弧结构,且撞击板10通过弹性连杆11与支板13上的弹板12连接,使该装置在承受撞击时可以对轻微的撞击力进行消减,降低船舶的震动,该装置通过在底板6的底面设置有弹性贴合板1,可以使该装置安装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螺钉7将底板6安装在船舶外边缘处,当船舶回港撞击杆10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较小时,由弹性连杆11和弹板12的弹力作用即可将其抵消,当撞击力较大时,先由弹性连杆11和弹板12的弹力作用抵消一部分,再将撞击力传入主板13上,弹簧2受力压缩,抵消一部分撞击力,同时活塞杆4收缩,将减震器8内气体压缩,气体冲开防护口罩15排出,由于流气阀9的直径较小,在排气时会缓慢消耗来自减震器8内部的气压,完成对撞击力的抵消,保护船身,当撞击后,由于弹簧2的回弹力作用,减震器8开始吸气,活塞3归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