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船载减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575发布日期:2018-12-05 19:0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船载减摇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船载减摇床。



背景技术:

在海上航行的船舶,特别是远洋航行船舶,极易遭遇大风浪而使船舶摇晃剧烈,因而船员的休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军舰中有人员使用吊床防摇,但是摇晃中占用空间很大,且吊床工作不稳定、不安全。部分船舶装备有减摇鳍,但是整套装置造价极高,无法广泛推广。船舶装备的舭龙骨虽能减轻船舶横摇,但是对减轻船舶纵摇效果不明显。目前采用液压系统使船舶用床保持水平的设计虽减摇效果较好,但系统结构复杂,造价高,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可增加乘船人员的舒适度的船载减摇床。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船载减摇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床体、中间床体、上床体、减摇装置一和减摇装置二,所述下床体、中间床体、上床体依次向上叠放,所述减摇装置一包括重力传感器、处理器、电机控制器一、步进电机一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所述减摇装置二包括电机控制器二、步进电机二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所述重力传感器、处理器、电机控制器一和电机控制器二相互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一和步进电机一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二和步进电机二电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包括相互齿轮配合的蜗轮一和蜗杆一,所述蜗轮一套设有与中间床体的侧部固定连接的传动轴一,所述步进电机一与蜗杆一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包括相互齿轮配合的蜗轮二和蜗杆二,所述蜗轮二套设有与上床体的端部固定连接的传动轴二,所述步进电机二与蜗杆二传动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感应下床体发生摇摆时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重力变化信息分别通过电机控制器一和电机控制器二控制步进电机一和步进电机二往复旋转,所述步进电机一通过驱动蜗杆一转动带动蜗轮一旋转,所述蜗轮一通过传动轴一驱动中间床体以传动轴一为轴向其两端头方向向下床体摇摆的反方向往复摇摆,所述步进电机二通过驱动蜗杆二转动带动蜗轮二旋转,所述蜗轮二通过传动轴二驱动上床体以传动轴二为轴向其两侧方向向下床体摇摆的反方向往复摇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床体的侧部设有控制箱一,所述重力传感器、处理器、电机控制器一和电机控制器二均设置在控制箱一内,所述控制箱一上固设有安装壳体一,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设置在安装壳体一内,所述步进电机一设置在安装壳体一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床体的端部设有控制箱二,所述控制箱二上固设有安装壳体二,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设置在安装壳体二内,所述步进电机二设置在安装壳体二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床体呈可容纳上床体的槽状且四周槽壁向上延伸形成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床体上位于其两侧部的位置向上延伸形成连接板一,所述传动轴一可转动适配穿过连接板一与中间床体的两侧的连接板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轴二可转动适配穿过位于中间床体其两端头部位置处的连接板上后与上床体的两端头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箱一的侧面呈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新型船载减摇床在使用时,当船舶摇摆时,下床体会随船体摆动,此时通过设置在控制箱一内的重力传感器感应下床体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将重力变化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重力变化信息一方面通过电机控制器一控制步进电机一往复旋转,另一方面通过电机控制器二控制步进电机二往复旋转,所述步进电机一通过驱动蜗杆一转动带动蜗轮一旋转,所述蜗轮一通过传动轴一驱动中间床体以传动轴一为轴向其两端头方向向下床体摇摆反方向往复摇摆,所述步进电机二通过驱动蜗杆二转动带动蜗轮二旋转,所述蜗轮二通过传动轴二驱动上床体以传动轴二为轴向其两侧方向向下床体摇摆反方向往复摇摆,从而抵消上床体在两侧和两端头方向上随下床体摇摆时的大部分作用力,从而增加乘船人员在睡觉时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船载减摇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床体和中间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船载减摇床工作控制原理的结构框图。

图中示意:1-下床体;11-连接板一;2-中间床体;21-连接板;3-上床体;4-减摇装置一;41-重力传感器;42-处理器;43-电机控制器一;44-步进电机一;45-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451-蜗轮一;452-蜗杆一;453-传动轴一;5-减摇装置二;51-电机控制器二;52-步进电机二;53-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531-蜗轮二;532-蜗杆二;533-传动轴二;6-控制箱一;61-安装壳体一;7-控制箱二;71-安装壳体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新型船载减摇床,包括下床体1、中间床体2、上床体3、减摇装置一4和减摇装置二5,所述下床体1、中间床体2、上床体3依次向上叠放,所述中间床体2可在下床体1上向其两端头方向往复摇摆,所述上床体3可在中间床体2上向其两侧方向往复摇摆,所述减摇装置一4包括重力传感器41、处理器42、电机控制器一43、步进电机一44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45,所述减摇装置二5包括电机控制器二51、步进电机二52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53,所述重力传感器41、处理器42、电机控制器一43和电机控制器二51相互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一43和步进电机一44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二51和步进电机二52电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45包括相互齿轮配合的蜗轮一451和蜗杆一452,所述蜗轮一451套设有与中间床体2的侧部固定连接的传动轴一453,所述步进电机一44与蜗杆一452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53包括相互齿轮配合的蜗轮二531和蜗杆二532,所述蜗轮二531套设有与上床体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传动轴二533,所述步进电机二52与蜗杆二532传动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重力传感器41感应下床体1发生摇摆时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42,所述处理器42根据重力变化信息分别通过电机控制器一43和电机控制器二52控制步进电机一44和步进电机二52往复旋转,所述步进电机一44通过驱动蜗杆一452转动带动蜗轮一451旋转,所述蜗轮一451通过传动轴一453驱动中间床体2以传动轴一453为轴向其两端头方向向下床体1摇摆的反方向往复摇摆,所述步进电机二52通过驱动蜗杆二532转动带动蜗轮二531旋转,所述蜗轮二531通过传动轴二533驱动上床体3以传动轴二533为轴向其两侧方向向下床体摇摆的反方向往复摇摆。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45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53均具有自锁功能。

上述新型船载减摇床在使用时,当船舶摇摆时,下床体1会随船体摆动,此时通过重力传感器41感应下床体1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将重力变化信息传递给处理器42,处理器42根据接收到的重力变化信息一方面通过电机控制器一43控制步进电机一44往复旋转,另一方面通过电机控制器二51控制步进电机二52往复旋转,步进电机一44通过驱动蜗杆一452转动带动蜗轮一451旋转,蜗轮一451通过传动轴一453驱动中间床体2以传动轴一453为轴向其两端头方向向下床体1摇摆反方向往复摇摆,步进电机二52通过驱动蜗杆二532转动带动蜗轮二531旋转,蜗轮二531通过传动轴二533驱动上床体3以传动轴二533为轴向其两侧方向向下床体1摇摆反方向往复摇摆,从而抵消上床体3在两侧和两端头两个方向上随下床体1摇摆时的大部分作用力,进而增加乘船人员在睡觉时的舒适感。

如图1所示,所述下床体1的侧部设有控制箱一6,所述重力传感器41、处理器42、电机控制器一43和电机控制器二51均设置在控制箱一6内,所述控制箱一6上固设有安装壳体一61,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一45设置在安装壳体一61内,所述步进电机一44设置在安装壳体一61外。进一步,所述控制箱一6的侧面呈阶梯状,可方便乘船人员达到上床体上。所述中间床体2的端部设有控制箱二7,所述控制箱二7上固设有安装壳体二71,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二53设置在安装壳体二71内,所述步进电机二52设置在安装壳体二71外。设置控制箱一6、安装壳体一61和控制箱二7、安装壳体二71便于安装减摇装置一4和减摇装置二5,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固。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间床体2呈可容纳上床体3的槽状且四周槽壁向上延伸形成连接板21,连接板21可设置呈四块三角状的连接板21。所述下床体1上位于其两侧部的位置向上延伸形成连接板一11,所述传动轴一453可转动适配穿过连接板一11与中间床体2的两侧的连接板21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二533可转动适配穿过位于中间床体2其两端头部位置处的连接板21上后与上床体3的两端头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板一11和连接板21可加强上床体3、中间床体2和下床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减摇效果和整个减摇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