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1763发布日期:2018-11-14 00:1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石料上船倒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石料上船倒运施工中,自卸汽车直接上方驳受潮水影响较大。以往作业过程中,只能利用高平潮时进行作业,时间严重受限、效率低。根据浮码头作业原理,设计了自卸汽车上方驳用的钢拍子,在钢拍子两端作轴连接,随落潮可自动调整。但是,由于方驳与出石码头的高度差过大,无法保证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可操作性,而且自卸汽车无法从方驳顺利上岸,仍不能满足全潮作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装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及施工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包括甲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面的一端与方驳的船艏的末端平齐设置,所述甲板面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坡道斜平台,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上远离所述船艏的末端固接有混凝土坡道斜坡面,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坡面与所述甲板面之间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浇筑混凝土,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甲板面上远离所述船艏的端面平齐设置,距离方驳的所述船艏末端较近的所述甲板面上设有平行的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安有固定肋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均平行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固定端圆弧端头,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内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通过销轴均转动连有舌头肋板,所述舌头肋板的一端设有活动端圆弧端头,所述活动端圆弧端头与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转动连接,所述舌头肋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安有与所述舌头肋板平行的型钢车道,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安有若干与所述舌头肋板垂直的连接轴,所述舌头肋板的另一端设有上车斜坡面,所述上车斜坡面与岸边陆地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销轴孔的直径范围为34-44mm。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采用c30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与所述船艏的距离为450-530mm。

一种采用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a、作业前,将固定板与舌头肋板通过销轴连接,将固定板用钢丝绳与方驳上的拉环固定,以确保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安全;

b、根据自卸汽车的性能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混凝土坡道斜平台和混凝土坡道斜坡面的长度;

c、与方驳的船艏末端平齐设置的甲板面上与固定板的衔接处为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然后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平台,再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坡面;

d、固定板与甲板面相接,然后自卸汽车分别沿型钢车道将待倒运的石料运送到方驳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简单,通过设置混凝土坡道斜平台,混凝土坡道斜坡面,混凝土保护层,固定板,带有舌头肋板和型钢车道的面板,有效减小了方驳与出石码头的高度差,基本克服了潮水限制,保证了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可操作性,满足了全潮作业,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提高了装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断面图;

图3为图1中b-b的断面图;

图中:1-转轴一;2-销轴孔;3-固定端圆弧端头;4-活动端圆弧端头;5-上车斜坡面;6-混凝土坡道斜平台;7-混凝土坡道斜坡面;8-船艏;9-舌头肋板;10-面板;11-型钢车道;12-固定板;13-甲板面;14-保护层;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包括甲板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面13的一端与方驳的船艏8的末端平齐设置,所述甲板面13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末端固接有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与所述甲板面13之间设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为浇筑混凝土,所述保护层14与所述甲板面13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端面平齐设置,距离方驳的所述船艏8末端较近的所述甲板面13上设有平行的两个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均安有固定肋板,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均平行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固定端圆弧端头3,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内设有销轴孔2,所述销轴孔2内通过销轴均转动连有舌头肋板9,所述舌头肋板9的一端设有活动端圆弧端头4,所述活动端圆弧端头4与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转动连接,所述舌头肋板9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面板10,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与所述舌头肋板9平行的型钢车道11,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若干与所述舌头肋板9垂直的连接轴1,所述舌头肋板9的另一端设有上车斜坡面5,所述上车斜坡面5与岸边陆地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销轴孔2的直径范围为34-44mm。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采用c30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与所述船艏8的距离为450-530mm。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a、作业前,将固定板12与舌头肋板9通过销轴连接,将固定板12用钢丝绳与方驳上的拉环固定,以确保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安全;

b、根据自卸汽车的性能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和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的长度;

c、与方驳的船艏8末端平齐设置的甲板面13上与固定板12的衔接处为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14,然后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再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

d、固定板12与甲板面13相接,然后自卸汽车分别沿型钢车道11将待倒运的石料运送到方驳上。

实施例1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包括甲板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面13的一端与方驳的船艏8的末端平齐设置,所述甲板面13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末端固接有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与所述甲板面13之间设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为浇筑混凝土,所述保护层14与所述甲板面13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端面平齐设置,距离方驳的所述船艏8末端较近的所述甲板面13上设有平行的两个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均安有固定肋板,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均平行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固定端圆弧端头3,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内设有销轴孔2,所述销轴孔2内通过销轴均转动连有舌头肋板9,所述舌头肋板9的一端设有活动端圆弧端头4,所述活动端圆弧端头4与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转动连接,所述舌头肋板9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面板10,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与所述舌头肋板9平行的型钢车道11,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若干与所述舌头肋板9垂直的连接轴1,所述舌头肋板9的另一端设有上车斜坡面5,所述上车斜坡面5与岸边陆地相接触。

所述销轴孔2的直径为34mm。

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采用c30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与所述船艏8的距离为45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的施工工艺,阐述如下:

a、作业前,将固定板12与舌头肋板9通过销轴连接,将固定板12用钢丝绳与方驳上的拉环固定,以确保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安全;

b、根据自卸汽车的性能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和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的长度;

c、与方驳的船艏8末端平齐设置的甲板面13上与固定板12的衔接处为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14,然后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再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

d、固定板12与甲板面13相接,然后自卸汽车分别沿型钢车道11将待倒运的石料运送到方驳上。

实施例2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包括甲板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面13的一端与方驳的船艏8的末端平齐设置,所述甲板面13的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末端固接有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与所述甲板面13之间设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为浇筑混凝土,所述保护层14与所述甲板面13上远离所述船艏8的端面平齐设置,距离方驳的所述船艏8末端较近的所述甲板面13上设有平行的两个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下表面均安有固定肋板,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均平行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固定端圆弧端头3,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内设有销轴孔2,所述销轴孔2内通过销轴均转动连有舌头肋板9,所述舌头肋板9的一端设有活动端圆弧端头4,所述活动端圆弧端头4与所述固定端圆弧端头3转动连接,所述舌头肋板9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面板10,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与所述舌头肋板9平行的型钢车道11,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固定安有若干与所述舌头肋板9垂直的连接轴1,所述舌头肋板9的另一端设有上车斜坡面5,所述上车斜坡面5与岸边陆地相接触。

所述销轴孔2的直径为44mm。

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采用c30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与所述船艏8的距离为53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的施工工艺,阐述如下:

a、作业前,将固定板12与舌头肋板9通过销轴连接,将固定板12用钢丝绳与方驳上的拉环固定,以确保自卸汽车上下船的安全;

b、根据自卸汽车的性能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和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的长度;

c、与方驳的船艏8末端平齐设置的甲板面13上与固定板12的衔接处为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14,然后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平台6,再浇筑混凝土坡道斜坡面7;

d、固定板12与甲板面13相接,然后自卸汽车分别沿型钢车道11将待倒运的石料运送到方驳上。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