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5828发布日期:2019-03-30 09:2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轴系传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应用于大型船舶的大功率全回转推进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全回转推进器功率的增大,驱动转舵的电机功率也随之增大,传统的电机转舵传动系统,一般转舵电机的功率比较小、尺寸比较小及重量比较轻,可以直接连接减速齿轮箱,而后通过转舵小齿轮,驱动回转支承进行转舵,整个转舵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箱支撑。

随着转舵电机功率的增大,尺寸及重量也随之增大,如果依旧采用减速齿轮箱支撑整个电机,整个结构的刚度有些不足,电机运转时,易产生振动及变形等,甚至导致零部件的损坏,其次,传统的电机转舵传动系统没有采取一定的结构,对整个转舵系统进行保护,如果桨叶在水下碰到一些物体,导致舵角被强制转动,那么在整个转舵系统中,最脆弱的那个零件将会被损坏,而零件的更换、维修,将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营,另外,随着转舵电机、减速齿轮箱尺寸的增大,单个零件的尺寸偏差、形位偏差也会增大,在安装零件时,偏差的积累,会导致两个部件间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偏大,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严重时会破损坏零部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转舵电机通过由独立的转舵电机支架进行支撑,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刚度,减小了减速齿轮箱的支撑强度及承载负荷,有效的防止减速齿轮箱受到损坏;在转舵传动系统遇到较大外力时,安全离合器可以自动脱排,起到保护作用。安全离合器脱排后,位置传感器可以提供报警指示,安全离合器的复位操作非常简单且耗时短,对船舶运营的影响较小;弹性联轴器可以承受转舵电机及减速齿轮箱间更大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稳定性较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包括转舵电机支架、横板与安装法兰,所述转舵电机支架的两端通过所述横板配合安装法兰固定安装,上端所述横板的上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舵电机,底端所述安装法兰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全回转推进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的正上方安装有减速齿轮箱,所述减速齿轮箱的底端安装有转舵小齿轮,所述减速齿轮箱固定在全回转推进器上且位于转舵电机支架内,所述减速齿轮箱的正上方安装有弹性联轴器,所述弹性联轴器的正上方安装有安全离合器;

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减速齿轮箱的上端表面安装有阻尼轴套,贯穿所述阻尼轴套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减速齿轮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弹性联轴器下端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的上端表面分布有弹性元件;

所述安全离合器的下端表面安装有下排板,所述下排板的正上方安装有上排板,所述上排板与转舵电机的输出轴的连接,所述下排板与弹性联轴器上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置传感器位于转舵电机的输出轴的一侧,所述位置传感器内置有信号发射单元,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的电控系统有信号接收单元,且位置传感器与全回转推进器的电控系统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舵小齿轮固定在减速齿轮箱的输出端,所述减速齿轮箱固定在全回转推进器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舵电机通过安全离合器、弹性联轴器与减速齿轮箱连接,所述转舵电机上安装有接线盒与防护外壳,所述接线盒位于防护外壳的底端一侧,且接线盒上开设有螺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法兰位于转舵电机支架的下端,所述横板位于转舵电机支架的上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转舵电机由独立的转舵电机支架进行支撑,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刚度,减小了减速齿轮箱的支撑强度及承载负荷,有效的防止减速齿轮箱受到损坏。

2、在转舵传动系统遇到较大外力时,安全离合器可以自动脱排,起到保护作用。安全离合器脱排后,位置传感器可以提供报警指示,安全离合器的复位操作非常简单且耗时短,对船舶运营的影响较小。

3、弹性联轴器可以承受转舵电机与减速齿轮箱间更大的端面跳动及径向跳动,稳定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中安全离合器与弹性联轴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转舵电机;2、转舵电机支架;3、安全离合器;4、弹性联轴器;5、减速齿轮箱;6、转舵小齿轮;7、位置传感器;8、接线盒;9、全回转推进器;10、安装法兰;11、安装块;12、横板;13、弹性元件;14、阻尼轴套;15、转轴;16、上排板;17、下排板;18、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包括转舵电机支架2、横板12与安装法兰10,所述转舵电机支架2的两端通过所述横板12配合安装法兰10固定安装,上端所述横板12的上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舵电机1,底端所述安装法兰10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回转推进器9,所述全回转推进器9的正上方安装有减速齿轮箱5,所述减速齿轮箱5的底端安装有转舵小齿轮6,所述减速齿轮箱5固定在全回转推进器9上且位于转舵电机支架2内,所述减速齿轮箱5的正上方安装有弹性联轴器4,所述弹性联轴器4的正上方安装有安全离合器3;

所述横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1,所述安装块11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7,所述减速齿轮箱5的上端表面安装有阻尼轴套14,贯穿所述阻尼轴套14的内部安装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一端与减速齿轮箱5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弹性联轴器4下端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4的上端表面分布有弹性元件13;

所述安全离合器3的下端表面安装有下排板17,所述下排板17的正上方安装有上排板16,所述上排板16与转舵电机1的输出轴18的连接,所述下排板17与弹性联轴器4上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置传感器7位于转舵电机1的输出轴18的一侧,所述位置传感器7内置有信号发射单元,所述全回转推进器9的电控系统有信号接收单元,且位置传感器7与全回转推进器9的电控系统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舵小齿轮6固定在减速齿轮箱5的输出端,所述减速齿轮箱5固定在全回转推进器9上。其中,转舵小齿轮6可以带动全回转推进器9水下部分进行360°转舵,当桨叶在水下碰到物体时,将导致舵角被强制转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舵电机1通过安全离合器3、弹性联轴器4与减速齿轮箱5连接,所述转舵电机1上安装有接线盒8与防护外壳,所述接线盒8位于防护外壳的底端一侧,且接线盒8上开设有螺孔。其中,弹性联轴器4可以承受转舵电机1及减速齿轮箱5间更大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稳定性较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法兰10位于转舵电机支架2的下端,所述横板12位于转舵电机支架2的上端。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用电机转舵传动系统,在工作时,首先,转舵电机支架2的两端通过横板12配合安装法兰10固定安装,转舵电机1安装于横板12的上端表面,转舵电机1通过由独立的转舵电机支架2进行支撑,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刚度,减小了减速齿轮箱5的支撑强度及承载负荷,有效的防止减速齿轮箱5受到损坏。其次,全回转推进器9回转支承通过在转舵小齿轮6的驱动下,可以带动全回转推进器9水下部分进行360°转舵,当桨叶在水下碰到物体时,将导致舵角被强制转动,当扭矩达到一定数值时,安全离合器3的上排板16瞬间与下排板17脱离,从而使其处于脱排状态,保护转舵系统,同时,位置传感器7通过内置的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信号,指示安全离合器3处于脱排位置,进行复位操作后,位置传感器7通过内置的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信号,指示安全离合器3处于合排位置,转舵系统可以重新启用,其中位置传感器7与全回转推进器9的电控系统连接,在转舵传动系统遇到较大外力时,安全离合器3可以自动脱排,起到保护作用。安全离合器3脱排后,位置传感器7可以提供报警指示,安全离合器3的复位操作非常简单且耗时短,对船舶运营的影响较小。最后,转舵电机1通过安全离合器3、弹性联轴器4与减速齿轮箱5连接,其中弹性联轴器4可以承受转舵电机1及减速齿轮箱5间更大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稳定性较强。

本发明转舵电机由独立的转舵电机支架进行支撑,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刚度,减小了减速齿轮箱的支撑强度及承载负荷,有效的防止减速齿轮箱受到损坏;在转舵传动系统遇到较大外力时,安全离合器可以自动脱排,起到保护作用。安全离合器脱排后,位置传感器可以提供报警指示,安全离合器的复位操作非常简单且耗时短,对船舶运营的影响较小;弹性联轴器可以承受转舵电机及减速齿轮箱间更大的端面跳动、径向跳动,稳定性较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