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多体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447发布日期:2019-03-27 11:0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高速多体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多体船,属于船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多体船,在水面上达到一定的速度后,船体便会脱离水面,在水面上形成小范围的飞跃,而后船体重新落入到水面,而在船体重新落入水面时,水面对船体会形成一个明显的冲击力,影响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此外,船体重新落入水面时,水面会对船体形成一个明显的阻力,因而船体会明显减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多体船,在多体船达到一定的速度脱离水面后,确保船体依然保持该动力下,船体不会重新落入水面,保证驾驶人员和乘员的乘坐体验,也避免了船体速度急剧下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速多体船,包括,

多条并排设置的船体,

每个所述船体的底部设有耦合梁,所述耦合梁的长度与所述船体底部的长度相等,且所述耦合梁的前端与所述船体的底部的前端齐平,所述耦合梁的后端与所述船体的底部的后端齐平;

所述耦合梁的高度为船体型深尺寸的40%-60%。

优选的,所述耦合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纺锤形。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梁包括基础梁、中间梁和顶梁,所述基础梁直接与所述船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间梁位于所述基础梁的下部并与所述基础梁连接,所述顶梁位于所述中间梁的下部并与所述中间梁连接。

通常,所述基础梁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船体宽度的10%。

进一步的,在所述耦合梁的任意横截面处,所述顶梁的宽度<所述中间梁的宽度<基础梁的宽度。

通常,所述耦合梁前端和后端的高度均小于耦合梁中间的高度。

通常,所述船体的数量为2个或3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船体的底部设置耦合梁,在多体船处于高速状态下,多体船的船体脱离水面,空气进入到多体船船底,该部分的空气由于耦合梁的阻挡只能向船体的后部流去,从而防止高压空气向船体的两侧流失,进而防止多体船的船体重新落入水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耦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船体;2、耦合梁;21、基础梁;22、中间梁;23、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多体船,包括多条并排设置的船体1。

现有的高速多体船在达到一定的速度后,船体1会飞起来,而后重新落入水面,经过发明人的长期研究,船体1飞起来是因为,高速行驶的多体船将空气压缩到了船身的下侧,从而使得船体1处于飞行的状态,而在同样的动力下,船体1重新落入水面,是因为压入到船身下侧的空气,会向船身的四周流走,使得船身下侧的气压降低,无法支撑船体1一直处于飞行状态,因而船体1就会落入到水面上,由于船体1处于飞行的状态下,避免了水流的阻力,因而能量的损耗相对较低,而船体1重新落入到水面后会受到水面的冲击力,导致船体1速度急剧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对多体船作出下述改变。

每个所述船体1的底部设有耦合梁2,所述耦合梁2的长度与所述船体1底部的长度相等,且所述耦合梁2的前端与所述船体1的底部的前端齐平,所述耦合梁2的后端与所述船体1的底部的后端齐平;所述耦合梁2的高度为船体型深尺寸的40%-60%。

简单的说,以双体船为例,就是在每个船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一个铁片,由于有两个船体1,因而就有两个铁片,而这两个铁片,从船体1的前端一直延伸到船体1的后端,因而在双体船达到速度处于飞行的状态后,双体船的船体1脱离水面,而此时这两个铁片(耦合梁2)依然插入在水面中,高压空气进入到双体船的下侧,而大部分高压空气位于两个耦合梁2之间的空间内,由于耦合梁2的设置,这部分高压空气无法从双体船的左侧和右侧,从而起到了对高压空气的保压作用,而双体船处于飞行的状体,双体船的前侧一直将高压空气压入到双体船的下侧,双体船下侧的高压空气只能够从双体船的后侧排出,而压入的高压空气与排出的高压空气处于一个持平的状态,因而能够保持双体船一直处于飞行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体船与地效飞行器明显不同,地效飞行器通常具有明显的两个翅膀,而本实用新型没有。

而耦合梁2的高度至少为20cm,可相对确保双体船的飞行高度。

所述耦合梁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纺锤形。纺锤形的耦合梁2,使得耦合梁2的前端为尖锐的形态,发明人考虑到由于耦合梁2需要与水接触,而多体船在行驶特别处于飞行的状态下,耦合梁2需要切割水面,前端尖锐的耦合梁2,可更容易的切割水面,减小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所述耦合梁2包括基础梁21、中间梁22和顶梁23,所述基础梁21直接与所述船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间梁22位于所述基础梁21的下部并与所述基础梁21连接,所述顶梁23位于所述中间梁22的下部并与所述中间梁22连接,在所述耦合梁2的任意纵截面处,所述顶梁23的宽度<所述中间梁22的宽度<基础梁21的宽度。

耦合梁2由3部分组成,第一可以相对保证整个耦合梁2的结构强度,另外耦合梁2的下部的尺寸小于上部的尺寸,使得两个耦合梁2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下部的体积也相对大于上部的体积,因而在双体船处于高速状态下,双体船抬升同等高度,该空腔增加的体积变大,因而可容纳更多的高压空气,相对降低双体船抬升的高度,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另外耦合梁2为倒阶梯的形状,因而船体在行驶的过程中,阶梯的平面部分会跟水平齐平,从而达到耦合梁的一部分在水面上滑行的效果,而耦合梁平面滑行时,部分空气会与该平面贴合,因而起到润滑的效果,降低阻力。

最后,由于3个阶梯状的耦合梁2,高压空气在耦合梁处向外流失所受到的阻力更大(高压气体需经过多次折向),更有效的防止高压气体向两侧流失。

当然,基础梁21最宽处的宽度为所述船体宽度的10%。

所述耦合梁2前端和后端的高度均小于耦合梁2中间的高度。这个设置,便于耦合梁2更容易的切割水面,降低阻力。

以上只是针对双体船,而船体1为3个或4个均可!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