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和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178发布日期:2019-01-15 22:4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和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及设置有该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船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舶通常包括船体和安装在船体上的上层建筑,而船舶在行驶过程中,船舶的船体内的主机、发电机、齿轮箱、泵、风机等设备会产生噪音和振动,不仅会影响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还会对上层建筑的人造成影响。因为上层建筑是船舶工作人员主要的生活起居和工作的场所,而噪音和振动会传递到上层建筑内,对上层建筑内的工作人员是生活起居、工作的舒适性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

现有对船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的处理方式是在限界面铺设隔音棉或喷涂隔音胶来实现阻尼减震,以阻断噪音、振动对上层建筑造成的影响,但是,现有的上层建筑是直接安装在船体,导致存在限界面,使得即使铺设隔音棉或喷涂隔音胶后,噪音、振动仍有大部分可以通过隔音棉或隔音胶传递到上层建筑中,存在减震、隔音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且减震效果好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且减震效果好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船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其中,包括第一减震脚、第二减震脚、第一减震单元、减震脚底板、固定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第一减震脚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配合部,第一连接部的中部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减震脚具有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二配合部,第二连接部的中部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对地设置,且第二配合部朝向第一配合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第一减震单元套装在环形凸起上,且第一减震单元邻接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减震脚底板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固定单元包括卡轴套管和固定组件,卡轴套管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一轴部的直径小于第二轴部的直径,第二轴部上设置有圆台,卡轴套管的中部具有螺纹孔,第一配合部套装在第一轴部上,第二配合部套装在第二轴部上,圆台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固定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固定组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固定组件与第一配合部邻接,第二减震单元邻接在圆台和第二配合部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环形凸起的高度为第一减震单元的高度的一半以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组件包括压紧螺栓和压板,压板与第一配合部邻接,压紧螺栓穿过压板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减震单元由减震橡胶制成,第二减震单元由减震橡胶制成,卡轴套管由钢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且一个第二连接孔与一个第三连接孔共轴线设置。

由上可见,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在船舶的船体和上层建筑之间以实现对船体和上层建筑的连接,并且,通过该连接方式能够对船体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限界面进行切断,进而阻绝绝大部分的噪音和振动通过限界面传递到上层建筑,而通过这种组航的突然变化或失配来达到阻止噪音和振动的传递。而在第一减震脚和第二减震脚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单元,能够使得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能够承受大的轴向载荷,保证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能够承受上层建筑的重量,且具有吸收振动的作用。而在卡轴套管和第二减震脚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防止卡轴套管与第二减震脚之间发生硬性撞击,进而对卡轴套管和/或第二减震脚进行保护,防止卡轴套管与第二减震脚损坏,此外,第二减震单元还能够对卡轴套管起到止动作用,防止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在吸收振动过程中卡轴套管与固定组件之间发生松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减震效果好且可阻绝噪音的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上层建筑,其特征在于,船舶还包括多个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每一个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脚、第二减震脚、第一减震单元、减震脚底板、固定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第一减震脚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配合部,第一连接部的中部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部与上层建筑固定连接,第二减震脚具有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二配合部,第二连接部的中部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对地设置,且第二配合部朝向第一配合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第一减震单元套装在环形凸起上,且第一减震单元邻接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减震脚底板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减震脚底板与船体固定连接,固定单元包括卡轴套管和固定组件,卡轴套管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一轴部的直径小于第二轴部的直径,第二轴部上设置有圆台,卡轴套管的中部具有螺纹孔,第一配合部套装在第一轴部上,第二配合部套装在第二轴部上,圆台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固定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固定组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固定组件与第一配合部邻接,第二减震单元邻接在圆台和第二配合部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环形凸起的高度为第一减震单元的高度的一半以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组件包括压紧螺栓和压板,压板与第一配合部邻接,压紧螺栓穿过压板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减震单元由减震橡胶制成,第二减震单元由减震橡胶制成,卡轴套管由钢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部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上层建筑固定连接,一个第一螺栓位于一个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脚底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且一个第二连接孔与一个第三连接孔共轴线设置,减震脚底板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船体连接,一个第二螺栓位于一个第二连接孔、一个第三连接孔内。

由上可见,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在船舶的船体和上层建筑之间以实现对船体和上层建筑的连接,并且,通过该连接方式能够对船体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限界面进行切断,进而阻绝绝大部分的噪音和振动通过限界面传递到上层建筑,而通过这种组航的突然变化或失配来达到阻止噪音和振动的传递。而在第一减震脚和第二减震脚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单元,能够使得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能够承受大的轴向载荷,保证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能够承受上层建筑的重量,且具有吸收振动的作用。而在卡轴套管和第二减震脚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防止卡轴套管与第二减震脚之间发生硬性撞击,进而对卡轴套管和/或第二减震脚进行保护,防止卡轴套管与第二减震脚损坏,此外,第二减震单元还能够对卡轴套管起到止动作用,防止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在吸收振动过程中卡轴套管与固定组件之间发生松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船舶的连接结构的设计,使得该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减震效果好且可阻绝噪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实施例的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船舶包括船体101、上层建筑102和多个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10。其中,多个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10均安装在船体101和上层建筑102之间,用于切断船体101与上层建筑102的直接限界面,从而起到阻绝噪音和振动从船体101传递到上层建筑102,并且,这种连接结构能够起到使阻抗突然变化或失配的作用,从而到达阻止噪音和振动的传递,进而防止船体内的主机、发电机、齿轮箱、泵、风机等设备产生噪音和振动传递到上层建筑102,优化船舶上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提高船舶上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

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4,并结合图1,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10包括第一减震脚1、第二减震脚2、第一减震单元3、减震脚底板4、固定单元5和第二减震单元6。

其中,第一减震脚1具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配合部12,且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配合部12一体铸造成型。第一连接部11的中部具有第一容纳腔111,第一容纳腔111用于容纳固定单元5,避免安装后的固定单元5高于第一连接部11的顶面而造成安装难度高的问题。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上层建筑102的底部横梁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上层建筑102固定连接。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1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上层建筑102的底部横梁固定连接,且一个第一螺栓位于一个第一连接孔内。

第二减震脚2具有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且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一体铸造成型。第二连接部21的中部具有第二容纳腔211,第二容纳腔211同样用于容纳固定单元5,避免安装后的固定单元65高于第二连接部21的顶面而造成安装难度高的问题。减震脚底板4与第二连接部21固定连接,减震脚底板4与船体101的主甲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减震脚底板4与第二连接部21焊接,且减震脚底板4与船体101的主甲板焊接固定。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减震脚底板4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且一个第二连接孔与一个第三连接孔共轴线设置。减震脚底板4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船体102固定连接,且一个第二螺栓位于一个一个第二连接孔、一个第三连接孔内。

第二配合部22与第一配合部12相对地设置,且第二配合部22朝向第一配合部12设置有环形凸起221。第一减震单元3套装在环形凸起221上,且第一减震单元3邻接在第一配合部12和第二配合部22之间。第一减震单元3用于吸收从船体101传递出的振动,且第一减震单元3还用于承受上层建筑102的重力,使得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10既能够吸收震动,又具有优良的轴向荷载能力。优选地,第一减震单元3有减震橡胶制成。

环形凸起221用于对第一减震单元3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减震单元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优选地,环形凸起221的高度h为第一减震单元3的高度H的一半以上,使得环形凸起221能够对第一减震单元3具有足够的束缚力。

固定单元5包括卡轴套管51和固定组件52,其中,卡轴套管51具有第一轴部511和第二轴部512,第一轴部511的直径小于第二轴部512的直径,使得第一轴部511与第二轴部512的连接处形成轴肩。第二轴部512上设置有圆台5121,且卡轴套管51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53。

第一减震脚1的第一配合部12套装在卡轴套管51的第一轴部511上,第二减震脚2的第二配合部22套装在卡轴套管51的第二轴部512上,第二轴部512上的圆台位于第二减震脚2的第二连接部21的第二容纳腔211内。优选地,卡轴套管51由钢制成。

固定组件52包括压紧螺栓521和压板522,压板522与第一减震脚1的第一配合部12邻接,压紧螺栓521穿过压板522并与卡轴套管51的螺纹孔513螺纹连接。压紧螺栓521的螺帽与压板522邻接,且压紧螺栓521的螺帽与压板522均位于第一减震脚1的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容纳腔111内。压紧螺栓521、压板522和卡轴套管51用于将第一减震脚1、第二减震脚2和第一减震单元3连接,并将第一减震脚1、第二减震脚2和第一减震单元3压合在一起。

第二减震单元6邻接在卡轴套管51的圆台5121和第二减震脚2的第二配合部22之间。第二减震单元6呈L型设置。第二减震单元6能够防止卡轴套管51与第二减震脚2之间发生硬性撞击,进而对卡轴套管51和/或第二减震脚5进行保护,防止卡轴套管51与第二减震脚2损坏,此外,第二减震单元6还能够对卡轴套管51起到止动作用,防止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10在吸收振动过程中卡轴套管51与固定组件5之间发生松动。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及对船舶的船体、上层建筑的连接设置,使得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既能够实现对船体和上层建筑的连接,又能够对船体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限界面进行切断,进而阻绝噪音和振动通过限界面传递到上层建筑,从而起到阻绝噪音和振动从船体101传递到上层建筑102,并且,这种连接结构能够起到使阻抗突然变化或失配的作用,从而到达阻止噪音和振动的传递,进而防止船体内的主机、发电机、齿轮箱、泵、风机等设备产生噪音和振动传递到上层建筑,使得该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减震效果好且可阻绝噪音的优点,且设置有该船体结构弹性连接装置的船舶的船体与上层建筑之间减震效果好且可阻绝噪音的优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