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抛式救生圈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9867发布日期:2019-02-22 21: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抛式救生圈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圈架,特别涉及一种斜抛式救生圈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救生圈架大多为简易的框架或箱体,当需要使用时通过人工去取出救生圈并抛出。然而人工抛出存在着不确定性,难以保证救生圈能到达指定位置。同时,通常仅在紧急状况时需要使用救生圈,而发现险情时救生圈附近未必有船员,所以无法第一时间释放救生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远程操控释放、定点投放的斜抛式救生圈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架、滑道、卡销及远程操控释放装置,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U形连接件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有短伸出端和长伸出端,所述滑道配合在所述短伸出端和所述长伸出端上,进而使所述滑道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卡销旋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与所述卡销相适配,所述卡销与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相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卡销是用于放置救生圈以及对救生圈的限位,并通过所述卡销与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相配合,保证了发生险情或需要使用救生圈时能在船舶驾驶室进行救生圈的远程操控释放。通过设置所述滑道以及所述滑道使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倾斜角,保证救生圈可沿滑道作下滑作轨迹相对稳定的斜抛运动,实现了定点投放的功能。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为机械控制软轴,所述U形开口处设置有固定管,所述机械控制软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管,进而对所述卡销进行限位,所述机械控制软轴的另一端设置在船舶驾驶室。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机械控制软轴的一端对所述卡销限位,以及另一端设置在船舶驾驶室,当船舶驾驶室中的船员拉动设置在船舶驾驶室的所述机械控制软轴时,将带动所述机械控制软轴的另一端抽离所述固定管,进而解除了对所述卡销的限位,实现了在船舶驾驶室进行救生圈的远程操控释放。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滑道与所述短伸出端为铰接配合,所述滑道下方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接触轮、控制器和水压传感器,所述接触轮旋转配合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压传感器、所述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所述接触轮与所述滑道相配合,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船舶驾驶室,所述水压传感器设置在船舶的底部并与海水接触。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整装置使所述滑道能够根据船舶的吃水深度进行角度的调整,保证救生圈的投放位置相对于船舶船身固定。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滑道的远离所述短伸出端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扇形滑道的一端与所述滑道铰接配合,该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滑道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弧形滑道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滑槽相配合,进而带动所述弧形滑道旋转。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弧形滑道使救生圈在释放时可向外位移。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救生圈架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为一体。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为一体,便于所述救生圈架安装于船体上。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可根据需求设定。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包括开关和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限位机构对所述卡销限位,所述开关设置在船舶驾驶室。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采用电性连接控制所述救生圈架的释放,避免了纯机械式需要长距离铺设辅助管道的麻烦。同时,电性连接需要铺设的电线体积小,容易隐藏。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U形开口处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与所述卡销相配合,所述电子锁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电子锁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由开关远程控制其开放与闭合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采用所述电子锁作为对所述卡销的限位机构,实现了在船舶驾驶室进行救生圈的远程操控释放。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管、铁磁性金属杆、压簧和线圈,所述安装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安装管靠近所述U形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缩口,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所述铁磁性金属杆穿过所述安装管,所述铁磁性金属杆远离所述U形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缩口相配合,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安装管内,所述压簧位于所述铁磁性金属杆和所述线圈之间,所述线圈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铁磁性金属杆与所述卡销相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场,而电磁场会对铁磁性物质产生引力的特点,进而对所述铁磁性金属杆的伸出和缩回状态进行控制。通过所述开关控制所述线圈的通断电,即可实现在船舶驾驶室进行救生圈的远程操控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卡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弧形滑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调整装置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的所述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一支架1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架2、滑道3、卡销4及远程操控释放装置,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通过U形连接件5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均设置有短伸出端6和长伸出端7,所述滑道3配合在所述短伸出端6和所述长伸出端7上,进而使所述滑道3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卡销4旋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架1上,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U形开口21,所述U形开口21与所述卡销4相适配,所述卡销4与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相配合。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为机械控制软轴8,所述U形开口21处设置有固定管22,所述机械控制软轴8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管22,进而对所述卡销4进行限位,所述机械控制软轴8的另一端设置在船舶驾驶室。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滑道3与所述短伸出端6为铰接配合,所述滑道3下方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电动推杆91、接触轮92、控制器93和水压传感器94,所述接触轮92旋转配合在所述电动推杆91的活动端,所述控制器93分别与所述水压传感器94、所述电动推杆91电性连接,所述接触轮92与所述滑道3相配合,所述控制器93设置在船舶驾驶室,所述水压传感器94设置在船舶的底部并与海水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滑道3的远离所述短伸出端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滑道95,所述弧形滑道95的一端与所述滑道3铰接配合,该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架2,所述滑道底部还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9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96与所述控制器93电性连接,所述弧形滑道95底部设置有滑槽9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96与所述滑槽97相配合,进而带动所述弧形滑道95旋转。所述救生圈架还包括支撑脚10,所述支撑脚10与所述第一支架1焊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所述救生圈架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卡销4穿过救生圈的中间部分,同时所述卡销4与所述U形开口21配合,所述机械控制软轴8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管22,对所述卡销4限位,使所述卡销4无法旋转,进而使救生圈被所述卡销4固定在所述救生圈架上。

当需要使用救生圈时,位于船舶驾驶舱的船员仅需拉动所述机械控制软轴8,带动所述机械控制软轴8脱离所述固定管22,进而解除对所述卡销4的限位。所述卡销4由于重力作用旋转后,救生圈落至所述滑道3上。同时,所述调整装置中的控制器93根据所述水压传感器94测得的水压数值,对所述电动推杆91的伸出量进行调整,进而调整所述滑道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使救生圈沿所述滑道3滑落时,其抵达水面的位置相对于船舶船身固定,从而实现救生圈的定点投放及远程操控释放。

所述调整装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自动调整和手动调整。

自动调整状态下,所述水压传感器94将测得的数值反馈至所述控制器93,不同的数值大小代表船体的吃水深度,水压数值越大代表船舶吃水越深,反之则吃水浅。进一步由该数值可得出所述救生圈架相对于水面的高度。所述控制器93根据该数值对所述电动推杆91的伸出量进行控制,所述电动推杆91的伸出量越多,则使所述滑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反之则夹角越大。所述滑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救生圈脱离所述滑道3时的竖直初速度越小,所以滞空时间相对较长,水平位移的距离相对较远,反之则滞空时间短,水平位移短。在自动调整状态时,救生圈抵达水面的位置相对于船舶船身固定,该位置可通过所述调整器调整设置。

手动调整状态下,可分别对所述电动推杆9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96进行伸出量的控制,进而对救生圈的抛出距离以及向外位移的距离进行调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由开关和限位机构组成,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限位机构对所述卡销4限位,所述开关设置在船舶驾驶室。所述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U形开口21处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与所述卡销4相配合,所述电子锁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

当需要使用救生圈时,位于船舶驾驶舱的船员仅需按动开关,所述电子锁即解除对所述卡销的限位,所述卡销4由于重力作用旋转后,救生圈落至所述滑道3上。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远程操控释放装置由开关和限位机构组成,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限位机构对所述卡销4限位,所述开关设置在船舶驾驶室。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管11、铁磁性金属杆12、压簧13和线圈14,所述安装管1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安装管11靠近所述U形开口21的一端设置有缩口,所述线圈14设置在所述安装管11的另一端,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穿过所述安装管11,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远离所述U形开口2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缩口相配合,所述线圈14设置在所述安装管11远离所述U形开口21的一端,所述压簧13设置在所述安装管11内,所述压簧13位于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和所述线圈14之间,所述线圈14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与所述卡销4相配合。

当需要使用救生圈时,位于船舶驾驶舱的船员仅需按动开关,所述线圈14通电将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吸回,进而解除对所述卡销4的限位,所述卡销4由于重力作用旋转后,救生圈落至所述滑道3上。所述线圈14断电后,所述铁磁性金属杆12在所述压簧13的弹力作用下弹出。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救生圈架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