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甲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4166发布日期:2019-12-20 19:36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甲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甲板,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板是船体的重要构件,是船舶结构中,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将其水平分隔成层。甲板是船梁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在主船体最上一层连续贯通全长的甲板称为上甲板,也称第一甲板。传统的船舶甲板单元简单,功能也相对比较单一,随着船舶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单元的甲板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船舶甲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甲板,包括甲板本体,所述甲板本体的转角处均设有加强块,所述甲板本体上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包括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上表面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防滑网,所述防滑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设有安装孔,所述甲板本体上设有疏排水孔,所述疏排水孔上连接有疏排水收集装置,所述疏排水收集装置包括甲板水收集舱以及缓冲水箱,所述甲板水收集舱设置在甲板本体下方,所述缓冲水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甲板水收集舱的内部,所述缓冲水箱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单向出水管以及单向溢流管,所述进水口与甲板本体上的疏排水孔相连通,所述单向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甲板水收集舱的内部,所述单向溢流管延伸至船舷的外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加强块的厚度为4-6mm。

所述防滑板的上表面四周设有防滑突起。

所述甲板本体上间隔设有多个防滑单元。

所述防滑网由耐火材料制作而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甲板,所述甲板本体的转角处均设有加强块,加强块的厚度为4-6mm,加强块的设计提高了甲板本体的强度,使其抗震效果较好,同时也节省了材料。

2、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甲板,在甲板本体上设有防滑单元,将防滑板安装在甲板上,由防滑网和防滑突起起到防滑的效果,作业人员在上面行走时避免了因滑倒受伤。

3、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甲板,在甲板本体上设有疏排水收集装置,对前期甲板水进行收集,并且后期不用人工操控自动将多余甲板水直接排出舷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疏排水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甲板本体,2、加强块,3、防滑板,4、防滑网,5、安装孔,6、甲板水收集舱,7、缓冲水箱,8、进水口,9、单向出水管,10、单向溢流管,11、防滑突起,12、疏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甲板,包括甲板本体1,所述甲板本体1的转角处均设有加强块2,所述甲板本体1上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包括防滑板3,所述防滑板3的上表面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防滑网4,所述防滑板3的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设有安装孔5,所述甲板本体1上设有疏排水孔12,所述疏排水孔12上连接有疏排水收集装置,所述疏排水收集装置包括甲板水收集舱6以及缓冲水箱7,所述甲板水收集舱6设置在甲板本体1下方,所述缓冲水箱7固定设置在所述甲板水收集舱6的内部,所述缓冲水箱7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8、单向出水管9以及单向溢流管10,所述进水口8与甲板本体上的疏排水孔12相连通,所述单向出水管9的出水口置于所述甲板水收集舱6的内部,所述单向溢流管10延伸至船舷的外部。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强块2的厚度为4-6mm。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限定,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滑单元的防滑性能,所述防滑板3的上表面四周设有防滑突起11。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甲板本体上间隔设有多个防滑单元,且防滑网4由耐火材料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