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船骨架船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5880发布日期:2021-01-12 10:3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外置式船骨架船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水上运动工具和水上平台,如:潜水艇,轮船、游艇、摩托艇、快艇、渔船、舢板、独木舟、帆船和水上飞机等等造型各式各样,但都是中空的,重量较轻,能浮在水面的装置,即船舶的船体基本结构。随着制造工艺和材料的进步,设计更科学更合理,船体重量也越来越轻,同时更耐用也更安全。



背景技术:

船舶的船体构造是由船壳、船骨架、甲板、船舱和上层建筑等构件所组成。习惯上单独的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船尾柱等构成船体的构件,称之为船骨。船骨与船骨相互连接形成相互作用力,使船壳保持船形的框架结构,称之为船骨架。船骨架与船形隔水的船壳板连接的结构,称之为船体。

传统的船体中船骨架是船壳的支撑件,船骨架与船壳相互连接又互相支持,既提高壳板的强度与刚度,又增强了板材的抗失稳能力。船骨架支撑船壳,使船壳承受横向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以及船体外部物体碰撞等各种外力保持船形。

船壳板又称船板,根据船板安装的位置分船侧板、船舭、船底板,其中船壳板的两个面,面向船舱的面称之为内侧面,面向船体外侧与水接触的面称之为外侧面。传统船舶的船壳板安装连接在船骨外侧的边上,是船的外壳。

船舶的实际行驶使用过程中,船壳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或发生剐蹭,外界物体与船体直接发生作用力的部位是船壳板,而船壳板在船体中面积大,厚度较薄,是船体各部件中比较比较薄弱的构件,为了使船体坚固耐用,往往增加船壳板的厚度以提高船体的刚性强度,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船体的重量降低船舶行驶速度。

现有的船舶根据制造材料分为金属船和纤维增强塑料船,其船体的构造力学原理大致相同。金属船体的船骨和船板,是由板状的钢板或铝合金板取料切割而成的板块状片状结构。其中,板块状片状船骨中两个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边,称之为外侧边;船骨上靠船体横轴的边,称之为内侧边。

金属材料的钢制船和铝制船的船体制造与纤维增强塑料船的船体,制造方法略有不同,但制造原理基本相同。建造金属船的船体,船骨和船骨连接形成船骨架、船骨架和船壳板连接形成船体,各部件的连接是采用电焊焊接形成;纤维增强塑料制造船体,船骨和船骨连接形成船骨架、船骨架和船壳板连接形成船体,各部件的连接是由塑料固化成型连接成固实的整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升船舶行驶的安全性能和降低船体的维护成本,对船体结构进行如下改变:

首先,船骨的内侧边与船壳板的相连接,构成中空具有浮力的船体结构。利用船骨的宽度和厚度,以及良好的刚性结构缓冲或抵挡船舶行驶过程中外界物体发生碰撞作用力,保护相对较为薄弱的船壳不易受到损伤。

然后,复合缓冲材料对船骨内侧边连接在船壳板上的船骨和船板进行覆盖,船体外表形成复合保护装甲。预防船舶行驶与外界物体与对船骨发生碰撞,防止船骨产生变形、避免船骨防腐蚀层刮花和脱落现象的发生。采用重量轻浮力大的材料,对船壳外侧面上船骨架框架上的孔洞进行填充,形成船体外表面呈流线型的船形结构,即减小船舶行驶阻力,又对船壳进行保护。

由于船骨的内侧边与船壳板相连接,船骨的位置处于船壳板的外侧面上,这种船体船简称为:外置式船骨架船体、或外置式船肋骨船体。

具体实施:

船骨架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构成船体,由三部分组成:船骨架的构成、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的构成和船骨架间隔形成孔洞的填充物的构成。

1.船骨架的构成。

船骨架是船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外界压力的撞击力保持船形的重要构件。通过船骨和船骨安装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构成船体的布局,形成船骨和船骨架处在船体最外层,架空船壳板与船体外物体接触,保护船壳板,避免船壳板被磨损和刮花生锈。船体与外界物体和船壳发生碰撞时,船体最外层的船骨和船骨架的外侧边与外界物体接触,船骨和船骨架与船壳板之间形成缓冲的区间,有效降低外界冲击力对船壳的损伤。

1.1片状船骨内侧的边与船壳相连接,构成船体。

片状船骨架内侧边与船壳相连接,构成中空具有浮力的船体,是船骨由片状材料组成,金属船舶的船体由金属板材切割成片状船骨,如龙骨、旁龙骨、龙筋和船肋骨。纤维增强塑料船体的船骨由模具生成各船骨为片状船骨。片状船骨中靠近船体中心的内侧边与船壳板连接,构成抵御外部作用力的中空排水具有浮力的船体结构确定片状船骨。(如图1)。

附图说明:

图1为片状船骨内侧的边连接在船壳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说明:1为折弯向船体外侧凸起的“v”型船板;2为船龙骨;3为折弯向船体外侧凸起的船板“u”型船板;4为折弯向船体外侧凸起的船板“u”型船板与船肋骨接触部分剪切成缺口,缺口卡在船肋骨上的结构;5为内侧边与船壳连接的龙筋;6为船壳板外侧面;7为内侧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船肋骨;8为船壳板内侧面;9为折弯向船体外侧凸起的“v”型船板与船肋骨接触部分剪切成缺口,缺口卡在船肋骨上的连接结构。

建造船体根据建造的材料分为金属船体(如:钢制船体、铝制船体和钛合金船体)和纤维增强塑料船体。制造金属船体船骨的内侧边与的船壳连接结构,和制造纤维增强塑料船体船骨的内侧边与的船壳连接的力学原理相同,只是建造的形式稍有差异(本说明书船体各部件的力学原理说明以金属船舶为例进行阐述)。

金属材质船体的建造过程中,船壳板与船壳板相拼接构成船壳、船骨与船骨交叉相连接构成船骨架、船骨架与船壳板连接构成船体,是根据金属焊接工艺和焊接方式焊接而成。金属船骨的内侧边与金属船壳焊接构成金属船体过程中,船骨架内侧的边,抵住船壳外侧面焊接;船壳板的边,夹住金属船骨上靠近船体中心点的面进行焊接;船壳板向船体外侧弯曲的凸起,与船壳板外侧面的船骨架相对应的位置剪切成缺口,缺口卡在船骨焊;船骨架内侧的边剪切成凸起,套在船壳板的缺口上焊接;船骨架嵌入船壳板上焊接等等,都称之为内侧边与船壳连接。

1.1.1,金属船骨架片状内侧的边,抵住金属船壳外侧面焊接,形成船骨的内侧边连接船壳的船体。

船骨架靠内侧的边,抵住船壳板外侧的曲面进行焊接,是由金属板下料切割成的片状船骨,如龙骨、旁龙骨、龙筋和肋骨等等众多船骨由板材切割成片状船骨,各部位的片状船骨在靠近船体中心点的一个边的尺寸和形状,与船壳外侧相连接部位的尺寸和形状相同,形成船骨的内侧边抵住船壳的外侧面进行连接,形成船骨连接在船壳板的一种制造工艺(如图2)。

附图说明:

图2为船体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1为船壳板;2为船壳板外侧面;3为船肋骨外侧的边;4为船船壳板内侧面;a为与船的纵轴平行排列的船肋骨;b、c、d、e、f、g、h为沿船首和船尾分布的船骨,分别与切割成节段的船肋骨相连接。

1.1.2,船壳板的边,夹住船骨上靠近船体中心点的面进行连接,形成船骨的内侧边连接船壳的船体。

船壳板的边,夹住金属船骨上靠近船体中心点的面进行焊接,是片状船骨架的两个面垂直竖立船形曲面,片状船骨靠近船体中心点的内侧边,与船壳靠近船体中心点的面并列齐平,形成船壳板的边,夹住金属船骨上靠近船体中心点的面进行焊接,形成船骨的内侧边与船壳连接;或船骨上远离船体中心点的边在船壳的外侧面,靠近船体中心点的边在船壳的内侧侧面,船壳板夹住船骨的两个面,形成船骨连接在船壳板的一种制造工艺(如图3)。

附图说明:

图3为沿船首和船尾方向排列的船龙骨和龙筋靠船体中心位置的两个面,与船壳板连接的船骨内侧边与船壳板相连接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1为船龙骨;2为龙筋,3为船壳板外侧面;4为船壳板内侧面;5为船的龙筋内侧边。

1.1.3船壳板向船体外侧弯曲的凸起,与船壳板外侧面的船骨架相对应的位置剪切成缺口,缺口卡在船骨架上进行连接,构成船骨的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

船壳板向船体外侧弯曲的凸起,与船壳板外侧面的船骨架相对应的位置剪切成缺口,缺口卡在船骨架上进行焊接,构成金属船骨的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是船壳板钣金折弯呈“v”型槽、或“u”型槽,具有船壳抗变形的能力,且能替代或减少船骨架数量,降低船舶建造成本。中间位置折弯呈“v”型槽、或“u”型槽的船壳板,折弯处向船壳板的外侧面凸起,使船体的容积空间的最大化。在凸起的槽与船骨架对应连接的相应位置,切割成缺口,缺口的大小和形状刚好使船骨架套在缺口上。然后,缺口与船骨架接触的部位进行焊接,船骨架与折弯船壳板构成隔水的船壳的,同时船骨架内侧边抵住船壳板的位置进行焊接,形成船骨连接在船壳板的一种制造工艺(如图4)。

附图说明:

图4为船壳板钣金折弯成“v”型槽或“u”型槽与船骨架接触部位剪切成缺口的局部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说明:1为壳板钣金折弯成“v”字形槽;2为壳板钣金折弯成“v”型槽与对应的船骨架位置剪切成缺口;3为“u”型槽;4为“u”型槽与船骨架对应连接的位置剪切陈缺口。

1.1.4船骨内侧的边剪切成凸起,套在船壳板的缺口上进行连接,构成船骨的内侧边与船壳板相连接。

金属船骨内侧的边剪切成凸起,套在金属船壳板的缺口上进行焊接,构成金属船骨的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是船壳板与船骨架连接的部位裁剪出船骨架厚度的孔洞,船骨架在板材裁剪下料时,船骨架的内侧边在船壳板孔洞相应位置上裁剪出凸起,套在船壳板的孔洞上。然后,船骨架的内侧边抵住船壳板的外侧面进行焊接的同时,船骨架的内侧边上凸起和船壳板孔洞接触部位进行焊接,形成船骨连接在船壳板的一种制造工艺(如图5)。

附图说明:

图5为船骨架内侧的边凸起套在船壳板缺口上进行连接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船壳板;b、c、d为船骨架;e为船骨架b上的凸起;f为船骨架c和船骨架d上交叉相连的凸起;e’为船壳板a上形状和大小与船骨架b上凸起的e相对应的孔洞;f’为为船壳板a上形状和大小与船骨架c和船骨架d上交叉相连的凸起的f相对应的孔洞。

1.1.5船骨架嵌入船壳板进行连接,构成船骨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

金属船骨嵌入金属船壳板上进行焊接,构成金属船骨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是船壳板嵌入到网格状的船骨架框架中,船壳板的内侧面与船骨架的内侧边齐平焊接形成船体,构成金属船骨的内侧边与金属船壳板相连接;或船壳板嵌入到网格状的船骨架框架靠近船体中心点的船骨架孔洞一侧焊接形成船体,形成船骨连接在船壳板的一种制造工艺(如图6)。

附图说明:

图6为船壳板嵌入船骨架进行连接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a、b、c、d为同方向的船骨架;e、f、g、h、i为同一方向的船骨架;a、b、c、e、f为嵌入两个方向船肋骨交叉成孔洞的船骨架上,船骨架的内侧边与船壳板的内侧面齐平;d’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的孔洞;d为根据d’孔洞的船骨架内侧边的形状大小切割裁剪的船壳板;g’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的孔洞;g为根据g’孔洞的船骨架内侧边的形状大小切割裁剪的船壳板。

1.2片状船骨内侧的边与船壳连接的船体,片状船骨的垂直竖立在船壳外侧曲面上。

片状船骨内侧的边与船壳连接的船体,片状船骨的垂直竖立在船壳外侧曲面上,是为了抵御船体外部的压力和作用力,片状船骨的两个面垂直竖立在船壳板连接处的曲面上,片状船骨与船壳连接相互作用力,使船壳通过竖立的船骨抵御和承受该部位来自外界纵向的最大压力和作用力。

其中,船体的外表为了船舶行驶较小阻力,船形外表为不规则的曲面,片状船骨内侧边连接的船壳处在船形外表为不规则曲面靠近船中心点位置,片状船骨竖立连接在船壳表面的曲面上,片状船骨抵御和承受来自外船壳曲面连接位置的船体外部的横向作用力能发挥最大作用。

在船体实际建造时,根据流线型船体外表的船形曲面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得出片状船骨垂直竖立在船壳外侧曲面上,构成片状船骨相互交叉,互为连接互为支撑成侧面竖立在船壳外侧曲面中,各船骨的形状和尺寸,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片状船骨的两个面竖立连接在船壳表面的曲面上。片状船骨由板状的材料裁剪下料时,考虑片状船骨的交叉连接,片状的船骨架剪切成节段,再进行交叉连接。

由于船壳板的外侧形状为不规则的曲面,片状的船骨两个面竖立所处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根据连接处曲面的形状,片状船骨的两个面扭曲成曲面的形状,竖立连接在船壳外侧的曲面连接位置(如图7)。

附图说明:

图7为片状船骨垂直竖立在船船壳板外侧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曲线afd为船体外侧面的船形曲面横切线;曲线bec为船壳板的横切曲线;1、2、3、4为纵向平行排列的船肋骨两和面,垂直竖立于与船壳曲面上相连的o1、o2、o3、o4点上。

1.3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架、内侧的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船骨,外侧的边连接条形带状板材成“t”型船骨架。

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架、内侧的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船骨,外侧的边连接条形带状板材成“t”型船骨架,是内侧边垂直竖立连接在船壳外侧面的片状船骨,其外侧边抵住由构成船骨的材料裁剪成长条形的带状板材的中线成直角连接,构成片状船骨和条形带状板材共同组成增强片状船骨对船壳板起牵拉作用力的“t”型船骨结构(如图8)。

附图说明:

图8为“t”型船骨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条形带状板材;b为条形带状板材的中心线;c为片状船骨;d为船壳板外侧面;1为片状船骨的外侧边与条形带状板材a内侧面的中心线相连接。

由此,多条方向不同的片状船骨在船壳板外侧面上相互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框架的船骨架,网格状框架的船骨架外侧的边,连接成网格状平滑曲面的线,再一一对应抵住条形带状板材的中线连接,条形带状板材在片状船骨外侧边上交叉连接,构成的条形带状板材外侧面为平滑曲面的网格状“t”型船骨架。其中,内侧边与船壳连接的片状船骨在船壳板外侧面交叉相连,船骨外侧边相互连接成网格状平滑曲面上的线,是在船壳外侧面上不同方向摆放安装的片状船骨相互交叉相连,其中一根片状船肋骨裁剪成两段或对个节段,同一根被截断的船骨,相邻的两节中的相邻的两端与另一根船骨的两个面相连接,再连接长条带状的条形板块形成表面为网格状平滑曲面上为带状的“t”型船骨架受力结构。同时,“t”型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面上构成网格状的网眼孔洞。网眼孔洞的底部为船壳板的外侧面,网眼孔洞的四周为与船壳板连接的片状船骨的侧立面,网眼孔洞的洞口为“t”形船骨上的条形片状板材相互交叉连接围成的洞口。由于构成“t”船骨架的材料受到外力冲击具有一定的抗变形抗扭曲性能材料组成。船体与外界物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时,船骨架对船壳板起到间隔抵挡隔离外界物体直接与船壳发生碰撞的作用,应对船体外较小作用力与船体碰撞有抵御作用;应对船体外较大作用力与船体碰撞时,“t”型船骨架发生变形,具有缓冲外界碰撞作用力的作用,“t”船骨构成的架船骨架,对船壳起到保护作用(如图9)。

附图说明:

图9为船骨在船壳板外侧面交叉相连形成网格状网眼孔洞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s为片状船骨竖立在船壳板外侧面相互交叉相连接;r为条形带状板材,与s片状船骨的外侧边相连接构成“t”型船骨架;o为条形带状板材在片状船骨外侧边上交叉连接的线;a为“t”型船骨交叉连接形成的网格状船骨架框架上的网眼孔洞;b为船壳板。

1.4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架、内侧的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船骨,外侧的边连接条形带状板材成“t”型船骨架。

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架、内侧的边与船壳板连接的船骨,外侧的边连接条形带状板材成“t”型船骨架,是全部船壳板外侧表面或局部船壳板外侧表面上,片状船骨内侧面连接船壳的“t”型船骨,在船壳外侧表面上参照船的横轴线成夹角平行分布、且参照船的横轴线上下对称分布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相互作用的“菱形”网眼孔洞的网格状“t”型船骨架框架结构。使船舶行驶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时,利用“t”型船骨与船舶行驶方向形成夹角,缓冲外界物体对船体接触撞击的作用力(如图10)。

附图说明:

图10为“菱形”孔洞船骨架形成原理示意图。

说明:a为在平面上的菱形结构;当直线段em与横轴形成斜向排列,同一方向排列的直线段bp、co、dn、fl、gk、hj与直线段em平行分布,然后直线段df、cg、bh、ai、pj、ok、nl沿横轴上下对称分布,在平面上被直线间隔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菱形”;当直线段em与横轴形成斜向排列,同一方向排列的直线段bp、co、dn、fl、gk、hj与直线段em平行等比渐进分布时,然后直线段df、cg、bh、ai、pj、ok、nl沿横轴上下对称分布,在平面上被直线间隔形成等边四边形的“菱形”;b由平面沿横轴为中心弯曲成弧面,形成平面上的直线段弯曲成弧线段长度相等;由平面弯曲成弧面,平面上直线段交叉连接间隔成的“菱形”表面积相等;c为由平面直线段交叉相连成“菱形”弯曲成不规则的船形曲面。与b同理。

其中,片状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的“t”型船骨,在船壳外侧表面上与参照船体横轴线形成夹角平行分布、参照船体的横轴线上下对称分布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相互作用的“菱形”网眼孔洞的网格状“t”型船骨架框架,当“t”型船骨中的片状船骨垂直竖立在船壳外表,“t”型船骨与船体的横轴线成夹角,以船体外侧面的船形曲面为平行参照,以“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在船体外侧面的船形曲面上平行排列,且以船体的横轴线上下对称分布交叉连接,“t”型船骨架间隔形成的孔洞为一个角朝船首、朝船首这个角的对角朝船尾的平行四边形的“菱形”孔洞;当“t”型船骨中的片状船骨垂直竖立在船壳外表,“t”型船骨与船体的横轴线成夹角,以船体外侧面的船形曲面为平行参照,以“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在船体外侧面的船形曲面上等比间隔平行排列,且以船体的横轴线上下对称分布交叉连接,“t”型船骨架间隔形成的孔洞为一个角朝船首、朝船首这个角的对角朝船尾的等边四边形的“菱形”孔洞(如图11)。

附图说明:

图11为斜向排列参照船体横轴上线对称分布排列的“t”型船骨在船壳板外侧的交叉连接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船壳板外侧面一个角面向船首、面向船首的角的对角面向船尾的“t”型船骨架“菱形”孔洞;b为船壳板的内侧面;r为片状船骨;s为条形带状板材;o为连接在片状船骨外侧边上的条形带状板材交叉相连的连接线。

在船体实际建造过程中,“t”型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面相互连接有多种形式,如:横竖交叉相连的船骨架、斜向交叉相连的船骨架、混合交叉相连的船骨架等等多种形式的连接,由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面上形成多种形状不同的网格状间隔形成的网眼孔洞,只要船体局部位置片状船骨内侧面连接船壳的“t”型船骨,在船壳外侧表面上参照船的横轴线成夹角平行分布、且参照船的横轴线上下对称分布相互交叉连接,形成船骨相互作用的“菱形”网眼孔洞的网格状“t”型船骨架框架结构,就能使船体的该部位在船舶行驶中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时,利用“t”型船骨与船舶行驶方向形成夹角,缓冲外界物体对船体接触撞击的作用力(如图12)。

附图说明:

图12为局部船壳板外侧面由“t”型船骨架交叉相连形成“菱形”孔洞结构原理立体解剖图。

说明:1内侧边与船壳板连接,沿船首和船尾方向摆放在船侧的船板外侧面的“t”型船骨;2和3为两端垂直平行船体纵轴,船底板外侧面与横轴斜向排列的“t”型船骨,在船底板外侧面交叉相连;4为船壳板内侧面;5为沿船首船尾方向分布的“t”型船骨交叉相连;6和7为“t”型船骨在船底板的位置平行排列。

2船骨架橡胶保护条的构成。

安装连接在船体外侧的船骨和船骨架,是船体的受力支撑保持船形的重要部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与外界物体接触造成变形和损伤,用塑胶条垫在船骨和船骨架的外侧,缓冲外界物体与船骨架发生碰撞作用力,尽可能的延长船体使用寿命,减少船体维护的次数和维护成本,

2.1,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的船体,覆盖船体外表面的材料,相互拼接组成船体外表流线型船形曲面。

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的船体,覆盖船体外表面的材料,相互拼接组成船体外表流线型船形曲面,是具有缓冲外部作用力恢复好的材料制成保护“t”型船骨架保护条的外表面形状,和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的保护船壳板的材料的外表面形状,为外表流线型船形曲面的组成部分。“t”型船骨架保护条和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的保护船壳板的材料的外表面形状,根据安装在船体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形状,通过相互拼接组成船体外表流线型船形曲面。覆盖船体外表面的材料覆盖在船体的船壳和船骨上,形成保护船体的缓冲外部物体撞击力的缓冲层,同时“t”型船骨架橡胶保护条和“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在船体外侧面形成流线型的船形曲面,减小船舶行驶阻力。

橡胶和合成橡胶胶等塑胶材料经过加工处理成条形状的塑胶条,固定在“t”型船骨架上,利用塑胶受到外力挤压形成延展,外力解除后恢复原状,具有缓冲外界物体的撞击作用力的特点,通过对塑胶进行结构和形状进行处理形成多种“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垫在船壳板外侧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板材的表面上,预防外界物体与船体发生碰撞,避免船骨架损伤。

“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是闭孔性塑料泡沫、气囊、气垫、塑料和金属板块等多种材料通过结构和形状处理,构成多种功能的模块填充在“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的孔洞上,利用填充材料组合成重量轻浮力大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复合材料模块,隔离外界物体与船壳板直接发生碰撞,避免船壳板变形和损伤。其中,“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分为软壳填充物,和硬壳填充物两种类型,与“t”型船骨架橡胶保护条共同构成船体外流线型的船形曲面。

流线型的船形外表曲面,是船体外表两端尖瘦中间肥大,呈流线形的光滑的外表曲面形状的船形外表形状,由安装在“t”型船骨架上,对“t”型船骨架起保护作用的塑胶保护条的外表面,和填充在“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孔洞对船壳(或船壳和“t”型船骨架),起保护作用的填充物的表面拼接而成。即:每个安装在“t”船骨架上的橡胶保护条的外表面形状和填充在“t”型船骨架孔洞上的填充物的外表面形状,是组成船体外表流线型船形曲面外表形状相对应的组成部分。“t”船骨架上的橡胶保护条的和填充在“t”型船骨架孔洞上的填充物,通过排列组合拼接安装,构成船体的船形外表流线型曲面。

其中,“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是由塑胶构成,内部结构有多种组成形式,对“t”型船骨架起保护作用,外表面形状为橡胶保护条安装部位的流线型船体外表的船形曲面形状。“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所成孔洞的填充物由基座和整流板连成一体所构成,是由多种材料组合形成不同类型,对船壳板、或船壳板和“t”型船骨架起到保护作用的填充物。“t”型船骨填充物上的整流板的外侧表面是填充物的外表面,为构成船体的船形外表组成部分。“t”型船骨填充物的整流板,根据“t”行船骨架上安装塑胶保护条的形态,分为安装了塑胶保护条的整流板、安装了部分塑胶保护条的整流板和没有安装塑胶保护条的整流板,整流板的外表面形状为填充物所在部位的流线型船体外表的船形曲面形状。各部位的“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的表面和填充在“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孔洞上的填充物表面,根据安装位置上船体的船形外表曲面形状,通过模具或打磨加工制造,使“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的表面和“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孔洞上的填充物表面,与安装位置的船形外表形状相符,构成流线型“t”型船骨架内侧边连接船壳板的船体的船形外表(如图13)。

附图说明:

图14为船壳板外侧面上的模块表面为组成船形曲面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1、2、3、4a、b、c、d为垫在“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上缓冲材料;1、2、3、4为填充在“t”型船骨架上交叉连接成的孔洞上的填充物;e为“t”型船骨架;f为船壳板;曲线段ab为填充物1的外侧表面;曲线段cd为填充物2的外侧表面;曲线段ef为垫在“t”型船骨架上b的缓冲材料的外侧表面;曲线段gh为填充物3的外侧表面;曲线段ij为垫在“t”型船骨架上c的缓冲材料的外侧表面;曲线段k1为填充物d的外侧表面;曲线段mn为垫在“t”型船骨架上d的缓冲材料的外侧表面;曲线段op为填充物5的外侧表面;曲线段ab、cd、ef、gh、ij、kl、mn、op共同组成“流线型”曲线abcdefghijklmnop。

2.2覆盖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的船体的外表材料,朝向船首的侧面和朝向船尾的侧面,与材料外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

覆盖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的船体的外表材料,朝向船首的侧面和朝向船尾的侧面,与材料外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是船舶行驶时,船体外侧的附着物相互之间形成的缝隙开口朝船首方向时,船舶行驶阻力增加,同时船舶行驶所产生的水压容易造成附着物脱落。此外,船体外侧的附着物缝隙开口朝船首方向时,附着物的尖角容易和静止物体、或反方向运动物体产生钩挂现象,增加船舶行驶阻力。为防止覆盖在船体表面的橡胶保护条和船壳保护模块脱落和减小船舶行驶阻力,对橡胶保护条和船壳保护模块进行造型,形成在船体外表面排列的缝隙开口朝向船尾侧后方向,以减小船舶行驶阻力。由此形成拼接覆盖“t”型船骨架上片状船骨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船体表面的板块材料塑胶保护条和船壳保护模块中,塑胶保护条上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和朝向船尾方向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船壳保护模块上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和朝向船尾方向侧面,与船壳保护模块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形成靠近船首方向的板块材料上的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压在相邻的靠船尾方向板块材料上朝船首的侧面上,以减小船舶行驶阻力(如图14)。

其中,板块材料上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和朝向船尾方向侧面,与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包括平面向船尾方向倾斜、曲面相船尾方向倾斜、弧面向船尾方向倾斜等多种向船尾方向倾斜的面相互拼接,都能形成开口朝向船尾方向的缝隙。

附图说明:

图13为流体力学原理平面图。

说明:o为船舶行驶方向;箭头为参照船舶向前行驶相对向船尾移动的空气和水;a、b、c、d、e、f为分布在船体外侧面的不同形状模块的俯视横切面;模块a和模块b相拼接,形成的缝隙朝船首的前侧方向,所产生的阻力最大;模块b和模块c相拼接,形成的直线缝隙朝船尾的后侧方向,所产生的阻力较小;模块c和模块d相拼接,形成的弯曲缝隙朝船尾的后侧方向,所产生的阻力较小;模块d和模块e相拼接,形成的垂直于船壳板、再朝向船尾后侧方向的缝隙,所产生的阻力较小;模块e和模块f相拼接,形成靠接船壳板位置向前、靠船体外侧向船尾的后侧方向的缝隙,所产生的阻力较小。

2.3塑胶条垫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塑胶材料包裹条形带状板材的两个侧面。

“t”型船骨架内侧边连接船壳构成的船体,“t”型船骨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外的外表面和侧面,是高分子合成树脂为主要成份,渗入各种辅助料或添加剂,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塑胶,利用塑胶受到外力挤压形成延展,外力解除后恢复原状,具有缓冲外界物体的撞击作用力的特点,作为“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的材料。通过对塑胶进行处理形成盖住船壳板外侧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上、或塑胶条包裹船壳板外侧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和条形带状板材的侧面,缓冲船体外物体对“t”型船骨的撞击作用力。

其中,塑胶保护条与“t”型船骨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平行,塑胶保护条的内侧面盖住“t”型船骨的条形片状板材的外表面,用化学粘连试剂对塑胶条和“t”型船骨架进行粘连,缓冲船体与外界轻微物体对“t”型船骨的碰撞作用力。为了加强对“t”型船骨的保护,塑胶保护条内侧面盖住“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并且包住“t”型船骨的条形片状板材的两个侧面,增大塑胶保护条与“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为了使塑胶条固定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板材上,在包裹“t”型船骨架的条形片状板材侧面的塑胶条上构造成钩挂,钩挂扣卡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片状板材内侧面,起到固定橡胶条的作用(如图15)。

附图说明:

图15为“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外侧面垫上塑胶保护条的结构切面图。

说明:a为垫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上的片状的塑胶保护条;b为包裹“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和侧面的片状的塑胶保护条;c为包裹“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和侧面,且包裹“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侧面部分形成钩挂,扣在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上的塑胶保护条;e为船壳板;f为“t”型船骨架;1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2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面向船首方向的侧面;3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面向船尾方向的侧面;4为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朝船首的侧面的部分;5为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朝船尾的侧面的部分;6为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朝船首的侧面,并在靠船壳板的部位形成钩挂,扣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的内侧面上;7为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朝船尾的侧面,并在靠船壳板的部位形成钩挂,扣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的内侧面上。

2.4垫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塑胶材料包裹条形带状板材的两个侧面的塑胶条,中间嵌入节段“c”型弹簧钢片,四周由塑胶材料包裹。

垫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塑胶材料包裹条形带状板材的两个侧面的塑胶条,中间嵌入节段“c”型弹簧钢片,四周由塑胶材料包裹,是为了更牢靠地使塑胶条固定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在塑胶保护条中间,加入由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钢板的卡扣着力点钩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上,起到强化固定塑胶条的作用。其中钢板的四周由塑胶包裹,塑胶对“c”型卡扣弹性钢板起到防腐蚀作用(如图16)。

附图说明:

图16为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安装在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上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1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成圆弧;2为塑胶保护条的表面;3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4为塑胶保护条包裹“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船首方向的侧面;5为包裹“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船首方向的侧面的塑胶保护条在条形带状板材靠船壳板的方向形成的钩挂卡扣在“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的内侧面;6;为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7为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的卡口勾住“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的内侧面。a、b为安装在“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上的塑胶保护条;c为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d为“t”型船骨架;e为船壳板;f为船骨架口洞内的填充物;箭头为船首方向。

为了便于“c”型卡扣弹性钢板的塑胶条安装在曲面的“t”型船骨架上,“c”型卡扣钢板以节段加装在塑胶条上。每一节端的钢板四周由塑胶包裹,钢板与钢板之间互不连接,加装“c”型卡扣弹性钢板的塑胶条安装时,裁剪没有钢板的位置,进行安装或交叉连接。(如图17)。

附图说明:

图17为“t”型船骨上的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1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2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a为“t”型船骨塑胶保护条;b、c为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不想连接的“c”型卡扣;d为“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上“t”型船骨形状的凹槽。

2.5垫在“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表面上的塑胶保护条,内侧面与表面之间为中空气泡结构。

垫在“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表面上的塑胶保护条,内侧面与表面之间为中空气泡结构,是塑胶保护条上与“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外表面接触的底面,与塑胶条表面之间的部位之间,构造成闭孔圆柱体的中空气泡结构,以减轻塑胶保护条的重量,增加塑胶保护跳的弹性。塑胶保护条闭孔圆柱体中空气泡结构中,中间部位为与“t”型船骨平行的空心的圆柱体气泡,气泡的四周由塑胶包裹,气泡在船尾的方向带有类似篮球的气嘴的由塑胶制造的气嘴,通过气嘴充气使调节气泡内部的气体形成高压。高压的气泡膨胀使中空的塑胶保护条保持条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对外部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如图18)。

附图说明:

图18为“t”型船骨上的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垫在“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外侧面上的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b为包裹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和两个侧面的“t”型船骨架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c为包裹条形带状板材外侧表面和两个侧面、侧面的钩挂钩在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上的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1为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2为塑胶保护条上开口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的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的充气气嘴;3为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弹性钢板制成的“c”型卡扣;4为卡扣在“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上的塑胶保护条的钩扣;5为船壳板;6为“t”型船骨架。

底面和表面之间的位置为闭孔圆柱体中空气泡结构塑胶保护条,每个气泡连接一个气嘴,分成节段由塑胶包裹形成塑胶保护条。通过截断塑胶保护条套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上进行安装或交叉连接,从气嘴充气和调节气泡中气体的压力,有效保护“t”型船骨架(如图19)。

附图说明:

图19为中间包裹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的“t”型船骨上的橡胶保护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a、b为“t”型船骨塑胶保护条中间各带气嘴、互不连通的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1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2为塑胶保护条的外侧表面;3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4、5为塑胶条内部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的气嘴;c为“t”型船骨塑胶保护条;d为“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上的“t”型船骨形状的凹槽。

“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碰撞受损,并且闭孔圆柱体中空气泡漏气维修困难时,从“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的外侧表面纵向剖开气泡,塞入与带有气嘴的外形与中空气泡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的充气高压弹性橡胶气囊内胆,“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对塞入与带有气嘴的中空气泡形状和尺寸大小相同的充气高压弹性橡胶气囊内胆起固定作用,并连同塞入的塑胶气囊,隔离和缓冲外界作用力对船骨架的冲击(如图20)。

附图说明:

图20为“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填充高压弹性橡胶气囊内胆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1为“t”型船骨上的橡胶保护条中间包裹的中空闭孔圆柱体气泡;2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3为“t”型船骨架上塑胶保护条的外侧表面纵向剖开的的剖面;4为“t”型船骨架上塑胶保护条的外侧表面;5为塑胶保护条朝向船尾方向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倾斜的部分;7为“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上的“t”型船骨形状的凹槽;8为高压弹性橡胶气囊内胆;9为高压弹性橡胶气囊内胆上的气嘴。

3船骨架间隔形成孔洞的填充物的构成。

由于船骨架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上,在船壳板的外侧面形成由船骨架连接形成的孔洞,有利于提高船体的耐用性。为了是减小船舶行驶中船骨架连接形成的孔洞形成的阻力,同时利用船骨架连接形成的孔洞的空间,对填充物构造进行处理,用填充物逐一把船壳外表的船骨架孔洞,填充成致密的排空水结构。填充物的表面部分,与安装在“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之间相互拼接、或与相邻的“t”型船骨架孔洞的填充物表面部分拼接形成缝隙开口船船尾后侧方向,构成船体外部表面形成流线型,减小船舶行驶阻力,同时对船骨架安装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上的船体进行保护。

船舶行驶过程中,船体各部位手承受的抗挤压变形的不同,填充物根据材料特征分为硬壳填充物和软壳填充物,共同填充在船骨架上。其中,硬壳填充物的整流板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外侧面上,抵御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外部物体碰撞力,并用组合的材料构成填充物把船骨架的孔洞填充填满,形成增加浮力又使船体外表组合成流线型外表的多功能填充物结构。软壳填充物是利用闭孔性塑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所组合成的填充物,对船骨架孔洞进行填充提高船体的耐用性,又使船体外表组合成流线型外表的结构。

3.1单个整体相连的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或单个整体相连的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嵌入高压塑胶气囊,构成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的填充材料。

单个整体相连的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或单个整体相连的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嵌入高压塑胶气囊,构成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的填充材料,是用闭孔性塑料泡沫、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包裹带有气嘴调节气压的闭孔性塑料气泡组合成单个“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作为不可分割的完整整体,填充满船体外侧面单个“t”型船骨架孔洞内的所有空间。由于“t”型船骨架孔洞的形状是孔洞大洞口小,形成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被“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卡住,固定在“t”型船骨架孔洞位置上。

在船壳板外侧面上“t”型船骨架间隔而成的网眼孔洞中,“t”型船骨上的条形带状板材的侧边围成的孔洞洞口,洞口的表面积小于“t”型船骨架中片状船骨和条形带状板材内内侧面所构成的孔洞内部的表面面积。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所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对“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时,填充孔洞的材料与“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接触部分的材料连同为一个整体,则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所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被“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所卡住,与卡在孔洞内的填充物为连为一体的表面部分,连同填充物填充在孔洞内的部分被固定在“t”型船骨架孔洞位置,形成覆盖船体保护层的组成部分(如图21)。

附图说明:

图21为“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固定在的底部大于“t”型船骨架内侧边连接船壳板交叉连接形成网眼洞口的局部立体结构原理图。

说明:a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b为“t”型船骨架上的片状船骨;c为船壳板;d为“t”型船骨架填充物;d’为“t”型船骨架填充物填充在“t”型船骨架孔洞上的位置;h’为“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交叉连接形成网眼洞口的长度;h’为“t”型船骨架片状船骨交叉连接形成网眼孔洞的长度;h为填充物填充“t”型船骨架网眼孔洞洞口部分的宽度;h为填充物填充“t”型船骨架网眼孔洞底部的宽度;h=h’;h=h’。

其中,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由整块的闭孔性塑料泡沫块制作而成,用于“t”型船骨架在船壳外侧表面交叉连接形成的船体,船壳板外侧面上分布的单个或多个、局部或全部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形成船体的保护层。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制作的填充物,是由发泡塑料的泡孔由泡壁和泡棱围成闭合结构,结构完整,泡孔之间相互鼓励互不相通,浮力大重量轻、且具有受到外力回弹性好等特点。由闭孔性塑料泡沫模块构造的填充物形状大小,与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相对应,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不留空隙密实地填充占满所要填充孔洞内的所有空间,由“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卡住,固定在船壳板外侧面的“t”型船骨架孔洞位置,对船体起到保护作用。闭孔性塑料泡沫作为填充物为了避免材料热胀冷缩,在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加入有塑胶制成带有压力调节气嘴的中空气室的气囊增加填充物的稳定性,作为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的填充物。

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构成的填充物表面的部分,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而成,并与填充在“t”型船骨架孔洞上的部分为一体的整体,表面部分朝向船首和朝向船尾的侧面,与填充物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向倾斜,并且填充物的表面为组成船体的船形曲面外表形状,具有减小船舶行驶阻力的作用。

同时,闭孔性所料泡沫本身具有缓冲外部作用力的作用,由此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而成的“t”型孔洞填充物中的外侧表面部分,垫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具有对“t”型村骨架具有保护作用,形成安装了塑胶保护条、安装了部分塑胶保护条和没有安装塑胶保护条三种的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而成的“t”型孔洞填充物软壳表面结构(如图22)。

附图说明:

图22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被“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卡住固定在船壳板上的结构原理切面图。

说明:a为整块的闭孔性塑料泡沫填充物,表面与“t”型船骨架的塑胶保护条拼接;b为闭孔性塑料泡沫包裹带有气门调节气压的闭孔性塑料气泡组合的填充物,表面与船首方向上的“t”型船骨架的塑胶保护条拼接;b’为填充物a上的部分,垫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上;c为闭孔性塑料泡沫包裹带双层有气门调节气压的闭孔性塑料气泡组合的填充物,表面与船首方向上的“t”型船骨架的塑胶没有安装塑胶保护条的填充物拼接;c’为垫再“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上的填充物c的一部分;d为船壳板;e;为“t”型船骨架;1为被闭孔性塑料泡沫包裹的闭孔性塑胶气泡;2为被闭孔性塑料泡沫包裹的闭孔性塑料气泡的气嘴;3为沿船首和船尾方向摆放的塑胶气泡;4为沿船的纵轴方向摆放的塑胶气泡;h为“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交叉连接形成洞口的宽度;h为“t”型船骨架交叉连接形成孔洞,条形带状板材在孔洞内的宽度;箭头为船首方向。

3.2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部分,遮盖孔洞上靠船尾方向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

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部分,遮盖孔洞上靠船尾方向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是“t”型船骨在船壳板外侧面上交叉连接形成网格网眼孔洞的船骨架框架上,没有安装或不需要安装塑胶保护条的“t”型船骨上的条形带状板材表面,由靠近船首方向孔洞上的由闭孔性所料泡沫或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对“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的同时,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表面的部分遮盖“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表面,形成“t”型船骨架利用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进行保护。即: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保护船壳板的同时,表面部分遮盖“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形成船骨架与船体外界物体接触的隔离保护层,预防船体外的物体对“t”型船骨架的冲击,对“t”型船骨架起到保护作用(如图23)。

附图说明:

图23是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面遮盖“t”型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连接形成孔洞上靠船尾方向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的外表面部分;b为“t”型船骨架的片状板材;c为船壳板;v和w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多边形bcdefghi为“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由填充物表面部分遮盖;箭头为船首方向。

其中,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遮盖孔洞靠船尾方向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的外表面形状为所处在船体流线型船形外表曲面位置上的形状,根据“t”型船骨架孔洞朝向船首方向上的“t”型船骨架是否安装了塑胶保护条,“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朝向船首的侧面的形状和大小稍有不同。

当“t”型船骨架孔洞上,朝向船首方向的“t”型船骨条形带状板材上安装了塑胶保护条时,填充物外表形状为:填充物的外表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紧贴在“t”型船骨架塑胶保护条面向船尾的面上,与整流板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向倾斜。同时,填充物朝向船尾的部位,遮盖孔洞上靠船尾方向上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并且填充物朝向船尾的侧面与整流板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

当“t”型船骨架孔洞上,朝向船首方向的“t”型船骨条形带状板材没有塑胶保护条时,填充物外表形状为:填充物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紧贴在船首方向上遮盖在“t”型船骨架条形片状板材的孔洞填充物朝向船尾方向侧面上,与填充物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向倾斜。同时,填充物表面朝向船尾的部位,遮盖孔洞上“t”型船骨架靠船尾方向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并且整流板上朝向船尾的侧面与填充物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如图24)。

附图说明:

图24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面,遮盖“t”型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连接形成孔洞上,靠船尾方向的“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t”型船骨架;b为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表面部分朝向船首的侧面与塑胶保护条相拼接;b’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朝向船尾的部分,遮盖“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的外表面;c为闭孔性所料泡沫和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表面部分朝向船首的侧面与船首方向的填充物朝向船尾的侧面相拼接;c’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朝向船尾的部分,遮盖“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片状板材的外表面;d为船壳板;w为塑胶保护条;箭头为船首方向。

3.3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面部分,与“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塑胶保护条拼接,共同组成船体外侧保护层。

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外表面部分,与“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塑胶保护条拼接,共同组成船体外侧保护层,是“t”型船骨架在船壳板外侧交叉连接,“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安装了塑胶保护条所形成的孔洞,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嵌入高压气囊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填充,填充物表面部分朝向船首方向的侧面和朝向船尾的侧面,与整流板表面相交的位置向船尾方向倾斜,四周与塑胶保护条紧密相拼接,与“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共同组成遮盖船体外表的保护层(如图25)。

附图说明:

图25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与“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塑胶保护条拼接,共同组成船体外侧保护层的局部结构组合示意图。

说明:a为安装在“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b为安装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的“t”型船骨架;c为船壳板;e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e’为“t”型船骨架安装了塑胶保护条形成的孔洞;1为为由闭孔性所料泡沫和由闭孔性塑料泡沫组合成的“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的外侧表面;2为填充物抵在“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的部分;3为填充物密实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底部部分。

3.4船体的船壳板外侧面“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嵌入塑胶高压气囊组合构成填充物整体。

船体的船壳板外侧面“t”型船骨架孔洞填充物,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嵌入塑胶高压气囊组合构成填充物整体,是闭孔性塑料泡沫中间,包裹或嵌入带有气嘴调节气压的单个或多个、单排或多排的闭孔性塑胶气囊,气囊的气嘴在四周由闭孔性泡沫包裹组合成填充物整体,对单个的“t”型船骨架孔洞进行填充,并与“t”型船骨架上的塑胶保护条、或其他“t”型船骨架孔洞上的填充物共同拼接成流线型的船形外表。

其中,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填充物内的塑胶高压气囊,气嘴安装连接在填充物表面部分的侧面,气囊内有独立的气室(中间嵌入多个气囊,则气室连通),通过气嘴充气最使气室内气体形成高压,高压气体在受到气囊内气室的空间限制形成充分鼓胀状态,具有承受力大,重量轻浮力大,抗挤压回弹性能优异等特点的中空气囊。单个或多个、单排或多排的充气中空气囊,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包裹四周,以及用闭孔性塑料泡沫填充多个气囊相互间膨胀后气囊相互之间所形成的空隙,由此形成闭孔性塑料泡沫和塑胶气囊相组合连成一体的填充物。闭孔性塑料泡沫和塑胶气囊相组合连成一体的填充物填充在“t”型船骨架孔洞内,形状大小与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相对应,密实占满“t”型船骨架孔洞内所有空间。使“t”型船骨架上的条形带状板材,卡住由闭孔性塑料泡沫和塑胶气囊组合成的填充物外表面上的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连同高压塑胶气囊固定在船壳板外侧面的“t”型船骨架孔洞位置上(如图26)。

附图说明:

图26为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中间嵌入塑胶高压气囊组合构成填充物切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填充物;a’为嵌入闭孔性塑料泡沫上的气囊安装连接在填充物表面部分的侧面的气嘴;1、2、3、4、5为沿船体的纵轴方向排列的橡胶高压气囊的气室;6为沿船体的横轴方向排列的橡胶高压气囊的气室;为b为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填充物;b’为嵌入闭孔性塑料泡沫上的气囊安装连接在填充物表面部分的侧面的气嘴;7、8、9为沿船体的纵轴方向排列的橡胶高压气囊的气室;c为闭孔性塑料泡沫材料填充物;c’为嵌入闭孔性塑料泡沫上的气囊安装连接在填充物表面部分的侧面的气嘴;10为沿船体的横轴方向排列的橡胶高压气囊的气室;d为船壳板;e为气室之间的连通管;f为“t”型船骨架。

3.5塑料或金属板材构成“t”型孔洞填充物硬质盖板的四周的边,架在遮盖的“t”型船骨架孔洞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组成船骨架内侧边连接在船壳板外侧面构成的船体的外部流线型船形表面。

塑料或金属板材构成“t”型孔洞填充物硬质盖板四周的边,架在遮盖的“t”型船骨架孔洞的条形带状板材的表面,是“t”型船骨架在船壳外侧表面交叉连接形成的船体,船壳板外侧面上分布的单个或多个、局部或全部的“t”型船骨架孔洞,由塑料、纤维增强塑料或金属板材制成的抗挤压抗变形能力较强、能使外表面受到外部压力保持良好原始状态的盖板,逐个对“t”型孔洞进行遮盖,盖板根据每个“t”型船骨架孔洞位置的流线型船形外表形状,制成盖板外表面形状,盖板朝船首方向上的侧面和朝船尾方向的侧面,与盖板表面相交的部位向船尾方向倾斜,逐个盖在“t”型船骨架孔洞上,盖板上的钩扣卡在“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内侧面固定盖板,盖板四周的边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外表面,使船体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挤压和冲击保持良好的流线型船形,减小船舶行驶阻力。

其中,硬质盖板的钩扣连接硬质盖板的内侧面,延伸勾住“t”型船骨的条形带状板材的内侧面,固定硬质盖板在“t”型船骨架孔洞表面。塑料、纤维增强塑料或金属板材制成的硬质盖板较为坚硬,抗挤压抗变形能力较强,架在船体受外部压力较大的部位“t”型船骨架孔洞上,如船首方向船舶行驶时水对船首部位的船体形成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力,较为坚硬的硬质盖板架在“t”型孔洞的条形带状板材上,使船体外侧的流线型船形表面保持完整,减小船舶行驶阻力。同时,较为坚硬抗挤压抗变形能力较强的硬质盖板架在“t”型孔洞的条形带状板材上,使“t”型船骨架孔洞的空间发挥作用,如:在“t”型孔洞在上安装压载水箱、安装日常生活用水水箱或油箱。压载水箱和日常生化用水水箱的安装部位根据船体构造,选择安装在船体的合适部位位置,水箱的构成由橡胶水袋放在“t”型孔洞内,盖上硬质盖板。橡胶水袋的进水管排水管穿过船壳板进入船舱;由金属板材制成的水箱或油箱,如果放置在船体水线以下部位,在“t”型孔洞内孔,则在金属板材制成的水箱或油箱外的孔洞空间,用重量轻浮力大的闭孔性塑料泡沫填充(如图27)。

附图说明:

图27硬质盖板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e为硬质盖板;a为放在“t”型孔洞的橡胶水袋;a’和a”为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硬质盖板的边;b为放在“t”型孔洞的橡胶水袋;b’和b”为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硬质盖板的边;c为放在“t”型孔洞的金属板材制成的水箱或油箱;d为闭孔性塑料泡沫;f为“t”型船骨架;g为船壳板;h、i为水箱油箱的进出水水管;箭头为水或油的流动方向。

硬质盖板架在水线以下的“t”型船骨架条形带状板材表面时,为船体增大浮力减小船体的重量,用闭孔性塑料泡沫、塑胶制成带有气嘴的中空气室的气囊、塑胶折叠快速充气高压气囊和折叠浮力气囊等材料,填充“t”型船骨架孔洞,排空“t”型船骨孔洞的水体。

闭孔性塑料泡沫填充满硬质盖板盖住的“t”型船骨架孔洞,使“t”型船骨架孔洞不留空间避免孔洞进水。

带有气嘴中空气室的塑胶气囊,垫在硬质盖板盖住的“t”型船骨架孔洞内,塑胶气囊由塑胶、纤维增强塑胶制成,气囊的气室通过气嘴充气,调节气室内的气体形成高压气囊呈膨胀状,由于气囊的四周受到硬质盖板、“t”型船骨架和船壳板的限制,气囊充气占满四周空间时形成排空“t”型船骨架孔洞状态。

塑胶折叠快速充气高压气囊,是塑胶、纤维增强塑胶制成有气嘴、有快速充气装置的中空闭合气室的救生圈、救生艇或浮力气囊等中空气囊救生用品,抽空气室内的空气,通过折叠缩小体积,垫在船壳板外侧面上“t”型船骨架孔洞底部。由于“t”型船骨架孔洞被硬质盖板盖住,气囊的气室通过气嘴充气,调节气室内的气体形成高压,气囊呈膨胀状态形成“t”型船骨架孔洞排水状态。为了便于调节救生圈、救生艇或浮力气囊等中空气囊等救生用品的气室气压,气囊的气嘴连通到质地坚硬盖板表面。当船舶遇到事故时,气室内快速充气装置的救生圈、救生艇或浮力气囊等救生用品,打开快速充气装置的控制开关使气室快速充气,气室内气体高压膨胀,气囊把质地坚硬的盖板挤压变形脱离“t”型船骨架,同时气室充分充气状态的救生圈、救生艇脱离“t”型船骨架孔洞,成为船体外游离状态的救生用具。

折叠浮力气囊则是通过折叠缩小体积,垫在船壳板外侧面上“t”型船骨架孔洞底部。由于“t”型船骨架孔洞被硬质盖板盖住,气囊的气室通过气嘴充气,调节气室内的气体形成高压,气囊呈膨胀状态形成“t”型船骨架孔洞排水状态。气囊连接在船体的船壳板外侧面上,当船舶预计与外界发生较大的碰撞事故之前,打开气囊的气室内的快速充气装置的控制开关,使气囊的气室内气体形成高压后,气囊把质地坚硬的盖板挤压变形脱离“t”型船骨架,气室在船体外侧充分膨胀,气囊连接在船体外侧固定的位置上形成巨大的气泡,缓冲船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作用力,减少船体损失。当船舶发生事故即将沉没时,气囊连接在船体上,形成巨大的浮力气泡,额外增加船体的浮力,使船舶不易沉没。

救生圈、救生艇或浮力气囊等中空气囊中的快速充气技术,比较成熟的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充满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安放在气囊的气室内,由电源引爆高压气瓶瓶口的塞上的雷管火药,使高压气瓶放气气囊形成气泡,引爆高压气瓶瓶口雷管火药的控制开关的电源连接线连接到气室之外的控制台,控制高压气瓶对气囊的气室充气;另一种是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钾(kno3)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安放在气囊的气室内,由电源引燃装置内的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钾(kno3)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使气囊形成气泡。引燃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装置的控制开关的电源,连接线连接到气室之外的控制台,控制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对气囊的气室充气(如图28)。

附图说明:

图28为硬质盖板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利用“t”型船骨架孔洞空间切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a为闭孔性塑料泡沫;a为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b为塑胶气囊的气室;b为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c为塑胶折叠快速充气高压气囊或塑胶折叠快速充气高压气囊;c为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d为快速充气装置;h为快速充气装置控制开关;e为船壳板;f为“t”型船骨架。

为了使船舶行驶过程中和外界作用力挤压碰撞,避免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与相邻的硬质盖板相互之间摩擦碰撞损耗、避免架在“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和“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上的硬质盖板与“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碰撞摩擦损耗,“t”型船骨架上安装的塑胶保护条表面的中间制成凸起,塑胶保护条的塑胶材料包裹“t”型船骨条形带状板材的外表面和侧面,避免被硬质盖板受到外力作用,硬质盖板上的钩扣与“t”型船骨发生挤压碰撞受到损伤。(如图29)。

附图说明

图29为表面凸起的塑胶保护条局部立体结构图。

说明:a为“t”型船骨架上条形带状板材朝船首方向的硬质盖板支撑部位;b为塑胶保护条表面的凸起;c为塑胶保护条凸起的表面;e为“c”型弹簧钢片;f为“t”型船骨架的条形带状板材卡扣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