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用定位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4373发布日期:2020-02-04 10:46阅读:2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泥船用定位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泥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挖泥船用定位桩。



背景技术:

挖泥船就是负责清挖水道与河川淤泥,以便其他船舶顺利通过,挖泥船的任务是进行水下土石方的施工,具体讲就是:挖深、加宽和清理现有的航道和港口;开挖新的航道、港口和运河;疏浚码头、船坞、船闸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基槽以及将挖出的泥沙抛入深海或吹填于陆上洼地造田等。

挖泥船在水利工作的时候,为了定位准确,同时在挖掘吸取泥土的过程中船体移动位置,需要船体进行定位固定,一般的挖泥船设置有定位桩,使用时,定位桩插入泥土中对船只进行固定,但是现有挖泥船的定位桩为一到两个,且相互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由于水下的环境复杂,很难给予挖泥船一个稳定的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多定位桩支撑、实现定位桩翻转、使用方便、减小阻力的挖泥船用定位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挖泥船用定位桩,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部铰接有定位桩安装板,所述定位桩安装板与所述船体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定位桩安装板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桩机构,所述定位桩机构包括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平行设置的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圆盘内沿轴线分布设置有四个定位桩,所述定位桩任意相邻的两个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圆盘圆心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转动设置有轴线竖向设置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动力输入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丝杠均与所述定位桩连接,每个所述定位桩上均水平设置有贯孔,所述贯孔内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杠配合设置,所述圆盘上设置于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均设置在所述定位桩的水平移动路线上,所述定位桩安装板上相对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

在使用时,定位桩安装板在翻转机构的带动下水平设置,此时定位桩垂直于水面,高度调节装置调节圆盘与定位桩安装板之间的高度从而改变定位桩入水的深度,同时,动力输入装置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使得丝杠旋转,从而带动螺母和定位桩向相对或相反的方向做水平移动,调节定位桩之间的位置距离,起到多方位的固定,避免水流的冲击造成的船体晃动,挖掘完成后,高度调节装置将定位柱从泥土中抽出,翻转机构将定位柱安装板反转至垂直于水面的位置,利于船体的正常运输,减少阻力,避免定位桩触碰到水底,造成的危险。

作为优化,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船体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连接。

这样,第一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带动定位桩安装板旋转,实现反转,运转稳定。

作为优化,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为多级伸缩气缸,所述多级伸缩气缸为多个,所述多级伸缩气缸的神缩端与圆盘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桩安装板的上表面上。

这样,多级伸缩气缸的伸缩范围大,占据空间小,能够实现定位桩的高度调节。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配合。

这样,第二驱动电机保障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平稳啮合。

作为优化,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螺母转动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

这样,凹槽的侧壁对丝杠进行稳定,避免第二锥齿轮跟随第一锥齿轮转动,保障了两者之间的互相啮合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挖泥船用定位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中定位桩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2所示,一种挖泥船用定位桩,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尾部铰接有定位桩安装板11,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与所述船体1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桩机构,所述定位桩机构包括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平行设置的圆盘12,所述圆盘12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圆盘12内沿轴线分布设置有四个定位桩13,所述定位桩13任意相邻的两个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圆盘12圆心处设置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底部转动设置有轴线竖向设置的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锥齿轮15与动力输入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6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6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锥齿轮16通过丝杠17均与所述定位桩13连接,每个所述定位桩13上均水平设置有贯孔,所述贯孔内固定安装有螺母18,所述螺母18与所述丝杠17配合设置,所述圆盘12上设置于第一穿孔19,所述第一穿孔19均设置在所述定位桩13的水平移动路线上,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上相对所述第一穿孔19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2。

在使用时,定位桩安装板在翻转机构的带动下水平设置,此时定位桩垂直于水面,高度调节装置调节圆盘与定位桩安装板之间的高度从而改变定位桩入水的深度,同时,动力输入装置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使得丝杠旋转,从而带动螺母和定位桩向相对或相反的方向做水平移动,调节定位桩之间的位置距离,起到多方位的固定,避免水流的冲击造成的船体晃动,挖掘完成后,高度调节装置将定位柱从泥土中抽出,翻转机构将定位柱安装板反转至垂直于水面的位置,利于船体的正常运输,减少阻力,避免定位桩触碰到水底,造成的危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轴21,所述转轴21与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1与所述船体1转动配合,所述转轴2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2转动连接。

这样,第一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带动定位桩安装板旋转,实现反转,运转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为多级伸缩气缸23,所述多级伸缩气缸23为多个,所述多级伸缩气缸23的神缩端与圆盘12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桩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上。

这样,多级伸缩气缸的伸缩范围大,占据空间小,能够实现定位桩的高度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第二驱动电机2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5传动配合。

这样,第二驱动电机保障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平稳啮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杠17一端与所述螺母18转动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锥齿16轮连接。

这样,凹槽的侧壁对丝杠进行稳定,避免第二锥齿轮跟随第一锥齿轮转动,保障了两者之间的互相啮合传动。

其中,还涉及到电控系统,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以及多级伸缩气缸均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电控系统控制其动作,电控系统属于现有控制系统,可以为plc控制器或者mcu,本申请中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