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可移动平台锚泊与移位协同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1230发布日期:2020-05-29 14:1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可移动平台锚泊与移位协同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内陆河道桩基工程水上施工的可移动作业平台锚泊与移位协同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锚泊是将船只或水上可移动施工平台牢固定位在施工水域的一种重要手段,锚泊定位可提高船只或水上可移动施工平台抵抗外部荷载以适应复杂作业环境的能力,进而满足水下基础工程的施工要求。

现有水上可移动施工平台的锚泊定位大多采用多点锚泊系统,以多锚同抛的方式,将外界环境荷载及作业时的瞬时荷载通过钢缆、锚链、锚传至河床,从而维持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平台稳固。通常,多点锚泊按抛锚方向分为四周与单侧两种类型,四周型往往只有一到两根锚链同时工作,常用于较小环境力和施工荷载作用方向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难以胜任较强环境力的作业工况;单侧型仅提供一个方向的约束力,无法适应荷载方向随施工进程而变化的复杂工况。按抛锚施工流程又可分为常规抛锚和预抛锚,常规抛锚是在平台上将锚抛出,然后通过锚机回收锚索使锚啮进入泥底完成抛锚工序,收锚时则放松锚索,由平台移动拔锚回收;预抛锚是由驳船采用常规抛锚方式先将锚抛出,然后对接平台。然而,常规抛锚施工需平台来回移动,若遇软弱河床水域,还需反复进行抛锚操作,此过程耗时费工;另外,锚泊系统需安装于平台之上,占用大量作业空间;预抛锚则需多艘驳船协同作业,操控复杂、组织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可移动平台锚泊与移位协同联动装置,解决了平台锚泊阶段出现的不稳固及锚固点局部分散导致平台整体稳固程度不对称、易倾覆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上可移动平台锚泊与移位协同联动装置,包括两个船体,在每一个所述船体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弧形的滑轨,在所述滑轨的外侧壁上设有齿带,且在滑轨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截面呈梯形的滑条,还包括箱体,在箱体内部设有与滑条啮合的滑槽,且箱体内设有与齿带配合的驱动机构,在箱体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顶进油缸,且在顶进油缸的输出端上设有连杆,连杆的端部设有承载板,且承载板通过剪式升降机与锚固板连接。现有水上移动施工平台的锚泊系统常采用多点锚泊方式,而水上移动施工平台应用时通常会经过两个阶段,即平台锚泊阶段与平台移位阶段;一般地,平台锚泊阶段容易出现不稳固问题,如遇风浪颠簸振动、锚固点局部分散导致平台整体稳固程度不对称、易倾覆问题;而在平台移位阶段,两船微小的运动不协调现象都会诱发其上施工平台的应力集中问题甚至失稳破坏事故,因此对两船协调移动精确度要求很高,无疑将导致操控难度巨大、时间成本陡增;另外,现有水上移动平台的锚泊系统与移位装备互不关联、“独来独往”,二者之间无法自由转换,施工阶段难免存在操作工序繁琐、操控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通过在控制室控制进行折叠、伸缩、转动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便可将锚锭直接接触河床实现牢固的锚泊定位,具备突出的抵抗环境力和施工荷载的能力,由于构件共同分担施工荷载,故该锚泊装置抵抗不同方向、不断变化的环境力的性能良好,另因该装置不占用施工平台作业空间且在整个锚泊过程中作业平台无需移动,锚泊流程简单、操控方便,无需驳船辅助,当一根桩体施工完毕需将作业平台转场移位时,只需回收锚泊装置、施展对接工序这两步操作即可实现下方两艘机动驳船的协同联动,确保作业平台在移位过程中协调一致、连接牢固、安全可靠;且在锚泊阶段锚固板能沿滑轨移至船体正下方,在顶进气缸以及剪式升降机的协同工作下带动锚固板朝软弱河床的土层移动,即锚固板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在移位阶段,两个船体并排后,位于初始状态下的锚固板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直至两个船体上相互对应的锚固板完成对接,即平台下方的两个船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施工平台在相邻桩位点之间运移时的协同联动,避免两船体不协调运动对施工平台受力状态及变形程度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使用时,在船体底部至少设有一个由一侧船舷延伸至另一侧船舷的弧形的滑轨,箱体通过驱动机构与齿带的配合来实现移动,施工平台的工作状态取决于箱体所处位置,当箱体处于初始位置时,即箱体位于船体的一侧船舷时,承载板与锚固板均处于竖直状态,且两个船体通过锚固板实现对接,即平台处于移位阶段,当箱体滑动至船体底部正下方时,承载板与锚固板均处于水平状态,即平台处于锚泊阶段;其中,顶进油缸与剪式升降机均能实现锚固板行程的增减,且对于不同的平台以及不同深浅的软弱河床均能适用。需要指出的是,剪式升降机采用固定剪式升降机,固定剪式升降机的底座固定在承载板上,固定剪式升降机的伸缩端与锚固板连接。

所述滑轨所处的弧形轨迹为优弧。进一步地,滑轨呈优弧状,即滑轨在铺设时其一端可以与船甲板齐平,滑轨的另一端置于船体吃水线以上,当平台在进行状态切换时,能够防止箱体、承载板以及锚固板对船体行进时造成阻碍。

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凸缘,且在两个凸缘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滑轨位于两个凸缘之间,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缘相对的侧壁上,在所述箱体内部转动设置有两个中心轴,且在每一个中心轴上均设有与齿带相啮合的从动轮。进一步地,当平台由移位阶段转换成锚泊阶段时,箱体会直接由船舷处滑动至船体正下方,滑动过程中箱体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对此,申请人将箱体的两端设置成开放状态,且在箱体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凸缘,通过凸缘将滑轨包裹,在降低水阻的同时,利用两个从动轮与齿带的配合来提高箱体滑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转轴,电机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壁上,主动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上,转轴设置在箱体内,在转轴上间隔设置有联动齿轮、过渡齿轮,所述联动齿轮与主动轮啮合,且所述过渡齿轮与两个从动轮啮合。进一步地,电机通过高等级的密封处理后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且通过设计的多级齿轮能够灵活控制两个从动轮与齿带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提高箱体的移动稳定性。

所述凸缘的纵向截面呈u型,且凸缘的开放端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在任一个所述凸缘的内壁上设有三个u型板,且在u型板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调整轮,调整钢绳依次缠绕在三个调整轮上且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回路,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圆盘,且在箱体内壁上设有转杆,摩擦片转动设置在转杆上,摩擦片的一侧壁与圆盘背向电机的侧壁接触,且在圆盘正对的摩擦片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槽,在每一个限位槽的两端分别设有拉簧,拉簧的端部设有滑块,且四个拉簧分别位于所述圆盘的四等分点上;所述摩擦片呈锐角三角形,且摩擦片通过牵引钢绳与调整钢绳连接,在所述凸缘正对滑轨的侧壁上开有盲孔,限位板滑动设置在盲孔中,且在限位板一侧壁上固定有锁舌,销柱活动贯穿凸缘内壁进入盲孔中后与限位板的另一侧壁连接,在销柱外壁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的侧壁连接,销柱的端部与调整钢绳连接,且在滑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锁舌相匹配的锁孔;还包括两个固定在箱体内壁上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摩擦片绕转杆做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上。

进一步地,在平台进行状态切换时,箱体会在滑轨上进行位移,当箱体移动至船体正下方时,凸缘内的锁舌在失去滑轨侧壁对其产生的阻力后与锁孔对中,即箱体通过锁舌与锁孔的配合后与滑轨暂时连接成一个整体,承载板与锚固板依次在顶进油缸、剪式升降机的推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直至锚固板与河床的土层接触,避免船体遇风浪颠簸而出现振动、锚固点局部分散而导致平台整体稳固程度不对称或是出现倾覆,确保平台在锚泊阶段的稳定性。其中,锁舌与多个锁孔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轮同时与齿带啮合,在主动轮转动的同时,与主动轮同轴的圆盘同步做圆周运动,转动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三角形摩擦片与圆盘侧壁接触,圆盘转动的同时摩擦片与圆盘一并转动,直至摩擦片的边角与限位杆接触,摩擦片停止转动,且在摩擦片转动的同时,与摩擦片边角连接的牵引钢绳能带动已经形成的封闭三角回路的调整钢绳形变,进而牵引销柱向外移动,箱体则缓慢沿滑轨向下滑动,此时,销柱与第一个锁孔脱离接触,即锁舌的端部与滑轨侧壁不发生接触,并随箱体一起移动;当箱体移动至船体的正下方时,电机停机,主动轮以及两个从动轮停止转动,圆盘与摩擦片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而摩擦片在拉簧回复形变时产生的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其初始位置,牵引钢绳解除对调整钢绳的拉扯,盲孔内的弹簧由压缩状态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限位板、锁舌一起朝靠近锁孔的位置移动,直至锁舌完全与锁孔配合,重新实现箱体的锁定。

所述锁舌的外径沿所述盲孔的轴线由盲孔底部指向滑轨侧壁的方向递减。进一步地,锁舌的外径递减,而与之对应的锁孔内径与锁舌对应,使得锁舌能快速与锁孔对中,缩短箱体固定的时间。

所述锁孔的个数为3个。作为优选,锁孔的个数设置成三个,滑轨与船体外壁的接触点与锁孔所在位置对应,在满足箱体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降低箱体的锁定以及解除锁定的频率。

在所述滑轨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弧形的连接板,所述滑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船体外壁连接。进一步地,在滑轨内侧壁上设置的连接板能够增大滑轨与船体外壁之间的间距,为凸缘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能确保箱体能够在滑轨上正常移动,避免水中出现障碍物时阻碍箱体的正常移动。

在所述船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三个与滑轨形状匹配的安装卡槽,且安装卡槽与滑轨的内侧壁连接,每一个所述安装卡槽的位置与滑轨和船体的连接点重合。进一步地,三个安装卡槽均设置在船体载重时的吃水线以上,且安装卡槽与滑轨内侧壁连接,安装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可快速将滑轨安装固定在船体底部,确保滑轨稳定性的同时,方便滑轨的安装与拆卸。

在所述锚固板上开有多个透水孔。作为优选,在锚固板上开有多个透水孔,即在锚固板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低锚固板所受到的阻力,降低剪式升降机的工作负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在锚泊时锚固板能沿滑轨移动至船体的正下方,在顶进油缸以及剪式升降机的协同工作下带动锚固板朝河床移动,即锚固板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在移位时,两个船体并排后,位于初始状态下的锚固板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直至两个船体上相互对应的锚固板完成对接,即两个船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当施工平台在两个施工点之间运移时,维持整个施工平台的协调联动,以减小平台不同区域不同步运动的影响;

2、本发明在平台进行状态切换时,箱体会在滑轨上进行位移,当箱体移动至船体正下方时,凸缘内的锁舌在失去滑轨侧壁对其产生的阻力后与锁孔对中,即箱体通过锁舌与锁孔配合后与滑轨暂时连接成一个整体,承载板与锚固板依次在顶进油缸、剪式升降机的推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直至锚固板与河床接触,避免船体遇风浪颠簸而出现振动、锚固点局部分散而导致平台整体稳固程度不对称或是出现倾覆,确保平台在锚泊阶段的稳定性;

3、本发明中整个系统为各种高强度构件连接而成的整体,环境力作用下,构件共同分担荷载,可抵抗较强环境力,适应复杂环境力;锚泊系统可以拼接,高强度的拼接整体可以实现两只托船的刚性连接,实现驳船协同联动、同时定位同步移动,两艘托船只需定位一次节约工期,移动过程两艘船相对静止保护平台不变形损坏;

4、本发明锚泊流程全自动化,通过托船上操控室操控,plc控制机箱沿齿轨运动实现、液压驱动油缸伸缩、实现锚固板接触河床,不需要其余驳船辅助,缩短工期、组织方便;本装置安装在船侧舷和船底,工作时在侧舷和船底进行伸缩,不占用驳船甲板节约施工平台安装空间,与河床的接触面为船正下方,河床地形性质变化小且为施工选址区域河床质量好施工过程中变形小而均匀、影响河道面积小可留出其余船只航行、作业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初始状态下摩擦片与锁舌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摩擦片旋转至极限位置时与锁舌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使用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船体,2-加固件,3-凸缘,4-箱体,5-顶进油缸,6-连杆,7-承载板,8-剪式升降机,9-透水孔,10-锚固板,11-滑条,12-滑轨,13-连接板,14-齿带,15-从动轮,16-中心轴,17-电机,18-主动轮,19-u型板,20-调整钢绳,21-牵引钢绳,22-限位杆,23-摩擦片,24-联动齿轮,25-圆盘,26-销柱,27-弹簧,28-盲孔,29-限位板,30-锁舌,31-调整轮,32-转杆、33-限位槽、34-滑块、35-转轴、3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船体1,在每一个所述船体1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弧形的滑轨12,在所述滑轨12的外侧壁上设有齿带14,且在滑轨1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截面呈梯形的滑条11,还包括箱体4,在箱体4内部设有与滑条11啮合的滑槽,且箱体4内设有与齿带14配合的驱动机构,在箱体4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顶进油缸5,且在顶进油缸5的输出端上设有连杆6,连杆6的端部设有承载板7,且承载板7通过剪式升降机8与锚固板10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船体1作为水上移动平台的承载部件,通过两个船体1的相互配合即能实现平台锚泊和平台移位的协同联动,缩短平台锚泊与平台移位之间相互转换的工时,且在锚泊阶段锚固板10能沿滑轨12移至船体1的正下方,在顶进油缸5以及剪式升降机8的协同工作下带动锚固板10朝河床移动,即锚固板1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在移位阶段,两个船体1并排后,位于初始状态下的锚固板10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直至两个船体1上相互对应的锚固板10完成对接,即平台下方的两个船体1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施工平台在相邻桩位点之间运移时的协同联动,避免两船体不协调运动对施工平台受力状态及变形程度造成的不良影响。

使用时,在船体1底部至少设有一个由一侧船舷延伸至另一侧船舷的弧形的滑轨12,箱体4通过驱动机构与齿带14的配合来实现移动,施工平台的工作状态取决于箱体4所处位置,当箱体4处于初始位置时,即箱体4位于船体1的一侧船舷时,承载板7与锚固板均处于竖直状态,且两个船体1通过锚固板10实现对接,即平台处于移位阶段,且当箱体4滑动至船体1底部正下方时,承载板7与锚固板10均处于水平状态,即平台处于锚泊阶段;其中,顶进油缸5与剪式升降机8均能实现锚固板10行程的增减,且对于不同的平台以及不同深浅的软弱河床均能适用。

作为优选,滑轨12呈优弧状,即滑轨12在铺设时其一端可以与船甲板齐平,滑轨12的另一端置于船体1吃水线以上,当平台在进行状态切换时,能够防止箱体4、承载板7以及锚固板对船体1行进时造成阻碍。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在所述箱体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凸缘3,且在两个凸缘3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滑轨12位于两个凸缘3之间,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缘3相对的侧壁上,在所述箱体4内部转动设置有两个中心轴16,且在每一个中心轴16上均设有与齿带14相啮合的从动轮15。当平台由移位阶段转换成锚泊阶段时,箱体4会直接由船舷处滑动至船体1正下方,滑动过程中箱体4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对此,本实施例将箱体4的两端设置成开放状态,且在箱体4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凸缘3,通过凸缘3将滑轨12包裹,在降低水阻的同时,利用两个从动轮15与齿带14的配合来提高箱体4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7、主动轮18、转轴35,电机17固定在所述箱体4内壁上,主动轮18固定在电机17的输出端上,转轴35设置在箱体4内,在转轴35上间隔设置有联动齿轮24、过渡齿轮,所述联动齿轮24与主动轮18啮合,且所述过渡齿轮与两个从动轮15啮合;电机17通过高等级的密封处理后固定在箱体4的侧壁上,且通过设计的多级齿轮能够灵活控制两个从动轮15与齿带14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提高箱体4的移动稳定性。

其中,所述凸缘3的纵向截面呈u型,且凸缘3的开放端与所述箱体4内部连通,在任一个所述凸缘3的内壁上设有三个u型板19,且在u型板19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调整轮31,调整钢绳20依次缠绕在三个调整轮31上且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回路,在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设有圆盘25,且在箱体4内壁上设有转杆32,摩擦片23转动设置在转杆32上,摩擦片23的一侧壁与圆盘25背向电机17的侧壁接触,且在圆盘25正对的摩擦片2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限位槽33,在每一个限位槽33的两端分别设有拉簧36,拉簧36的端部设有滑块34,且四个拉簧36分别位于所述圆盘25的四等分点上;所述摩擦片23呈锐角三角形,且摩擦片23通过牵引钢绳21与调整钢绳20连接,在所述凸缘3正对滑轨12的侧壁上开有盲孔28,限位板29滑动设置在盲孔28中,且在限位板29一侧壁上固定有锁舌30,销柱26活动贯穿凸缘3内壁进入盲孔28中后与限位板29的另一侧壁连接,在销柱26外壁上套设有弹簧27,且弹簧27的一端与盲孔28底部连接,弹簧27的另一端与限位板29的侧壁连接,销柱26的端部与调整钢绳20连接,且在滑轨12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锁舌30相匹配的锁孔;还包括两个固定在箱体4内壁上的限位杆22,且所述限位杆22位于所述摩擦片23绕转杆32做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上。

在平台进行状态切换时,箱体4会在滑轨12上进行位移,当箱体4移动至船体1正下方时,凸缘3内的锁舌30在失去滑轨12侧壁对其产生的阻力后与锁孔对中,即箱体4通过锁舌30与锁孔的配合后与滑轨12暂时连接成一个整体,承载板7与锚固板10依次在顶进油缸5、剪式升降机8的推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直至锚固板10与河床接触,避免船体1遇风浪颠簸而出现振动、锚固点局部分散而导致平台整体稳固程度不对称或是出现倾覆,确保平台在锚泊阶段的稳定性。其中,锁舌30与多个锁孔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17驱动主动轮18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轮15同时与齿带14啮合,在主动轮18转动的同时,与主动轮18同轴的圆盘25同步做圆周运动,转动设置在箱体4内部的三角形摩擦片23与圆盘25侧壁接触,圆盘25转动的同时摩擦片23与圆盘25一并转动,直至摩擦片23的边角与限位杆22接触,摩擦片23停止转动,且在摩擦片23转动的同时,与摩擦片23边角连接的牵引钢绳21能带动已经形成的封闭三角回路的调整钢绳20形变,进而牵引销柱26向外移动,箱体4则缓慢沿滑轨12向下滑动,此时,销柱26与第一个锁孔脱离接触,即锁舌30的端部与滑轨12侧壁不发生接触,并随箱体4一起移动;当箱体4移动至船体1的正下方时,电机17停机,主动轮18以及两个从动轮15的停止转动,圆盘25与摩擦片23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而摩擦片23在拉簧36回复形变时产生的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其初始位置,牵引钢绳21解除对调整钢绳20的拉扯,盲孔28内的弹簧27由压缩状态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限位板29、锁舌30一起朝靠近锁孔的位置移动,直至锁舌30完全与锁孔配合,重新实现箱体4的锁定。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槽33相互垂直且两者中部连通,四个滑块34能够在各自对应的限位槽33内自由滑动,而滑块34的设置可分成两种,第一种:滑块34的外侧壁局部突出于限位槽33,使得圆盘25与摩擦片23一并运动时,滑块34突出于限位槽33的外侧壁作为带动摩擦片23的唯一部件,限位槽33对滑块34进行导向限定,在摩擦片23转动至与限位杆22接触时,拉簧36被压缩,直至箱体4移动至锁定位置时,电机17不再驱动圆盘25转动,使得压缩的拉簧36回复形变带动摩擦片23重新复位;第二种:滑块34的外侧壁与圆盘25的侧壁齐平。两种设置方式相比而言,第一种方式中滑块34与圆盘25侧壁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对摩擦片的调节更加灵活;第二种方式中滑块34与圆盘25侧壁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对摩擦片23或是滑块34的磨损较小。

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是,调整钢绳20在每一个调整轮31上缠绕数圈,以确保调整钢绳20始终维持三角形的封闭回路;摩擦片23优选采用等腰的锐角三角形,且该三角形的顶角处与牵引钢绳21连接,两个限位杆22分别设置在摩擦片23旋转的轨迹上,即限位杆22能够保证摩擦片23在使用时的旋转轨迹为其完整圆周轨迹的五分之二,避免调整钢绳20对销柱26进行过度牵引而导致弹簧27超出其压缩极限,两个限位杆22沿转杆32的轴线对称分布,使得在电机17反向旋转时,摩擦片23对锁舌30的自动调控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在所述滑轨1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弧形的连接板13,所述滑轨12通过连接板13与所述船体1外壁连接;在所述船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三个与滑轨12形状匹配的安装卡槽2,安装卡槽2与滑轨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每一个所述安装卡槽2的位置与滑轨12和船体1的连接点重合。在滑轨12内侧壁上设置的连接板13能够增大滑轨12与船体1外壁之间的间距,为凸缘3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能确保箱体4能够在滑轨12上正常移动,避免水中出现障碍物时阻碍箱体4的正常移动;三个安装卡槽2均设置在船体1载重时的吃水线以上,且安装卡槽2与滑轨12内侧壁连接,安装时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可快速将滑轨12安装固定在船体1底部,确保滑轨12稳定性的同时,方便滑轨12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优选,在锚固板10上开有多个透水孔9,即在锚固板1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低锚固板10所受到的阻力,降低剪式升降机8的工作负荷。

作为优选,沿所述盲孔28的轴线由盲孔28底部指向滑轨12侧壁的方向,所述锁舌30的外径递减,而与之对应的锁孔内径与锁舌30对应,使得锁舌30能快速与锁孔对中,缩短箱体4固定的时间。

作为优选,锁孔的个数设置成三个,滑轨12与船体1外壁的接触点与锁孔所在位置对应,在满足箱体4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降低箱体4的锁定以及解除锁定的频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