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式浮体及渔光互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9217发布日期:2020-12-29 14:5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充放式浮体及渔光互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放式浮体及渔光互补系统。



背景技术: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组件阵列,光伏组件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建设在鱼塘中的水泥柱固定于鱼塘水面上方,水泥柱一般阵列排布,对鱼塘的破坏性较大,且阻碍捕捞作业,不利于渔业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式浮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光伏组件的水泥柱对鱼塘的破坏性较大,阻碍捕捞作业,不利于渔业养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充放式浮体,应用于渔光互补系统,所述充放式浮体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有选择性启闭的充放孔;第一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顶部,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的光伏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主体为圆台形。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主体由橡胶、塑料以及塑胶中的至少一种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的顶部;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渔光互补系统的拉索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与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拉索的数量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上开设有与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拉索数量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以形成供所述拉索穿过的第一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以形成所述第一穿孔;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形成有供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插入的第一插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式浮体还包括: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呈闭环状;至少一连接件,所述悬挂件经至少一所述连接件悬挂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光互补系统,所述渔光互补系统包括至少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充放式浮体,所述渔光互补系统还包括:多条拉索,多条所述拉索至少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拉索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拉索,所述第一拉索以及第二拉索交叉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漂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的相交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中固定;光伏组件,至少部分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与所述第二拉索的相交位置呈阵列排布,所述拉索还包括:第三拉索,所述第三拉索连接多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相交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相交位置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漂浮主体,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第三拉索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中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的相交位置的下方部分设置所述漂浮主体,所述渔光互补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的下方未设置所述漂浮主体的相交位置处,所述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中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的光伏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上以形成供所述第一拉索以及第二拉索穿过的第二穿孔;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底座的表面,所述第二插接件形成有供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插入的第二插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渔光互补系统还包括:索扣,所述索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索扣用于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末端将所述第一拉索和/或第二拉索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上;和/或丝扣,所述丝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丝扣用于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末端将所述第一拉索和/或第二拉索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渔光互补系统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的下方未设置漂浮主体的相交位置,所述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穿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中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部和/或顶部,或者,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部和/或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拉索与第二拉索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中固定;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以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部和/或顶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漂浮主体,在所述漂浮主体上设置一充放孔,在不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向所述漂浮主体充入液体和/或气体,使得所述漂浮主体像不倒翁一样漂浮于水面上,向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以及所述光伏组件提供浮力,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维持在水面上进行光伏发电,并可进一步与拉索配合,一方面通过拉索的拉力进一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维持在水面上,另一方面由于拉索的拉力,所述漂浮主体以及光伏组件不会因为风吹而改变位置;在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放空所述漂浮主体中的液体和/或气体,使得所述漂浮主体变得干瘪而不会占用水面空间,渔民可以方便地进行捕捞作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在鱼塘中建设水泥柱阵列,不会对鱼塘造成破坏,且由于所述漂浮主体是可以进行充放液体以及气体的,既可以给光伏组件提供需要的浮力,也可以变得干瘪方便渔民进行捕捞作业,利于渔业养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充放式浮体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放式浮体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充放式浮体与光伏组件、支撑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支架一实施例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充放式浮体与光伏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充放式浮体与光伏组件另一视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渔光互补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支架组件与光伏组件、支撑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支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支架组件与光伏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充放式浮体10,应用于渔光互补系统100,所述充放式浮体10包括:漂浮主体11,所述漂浮主体11上设置有选择性启闭的充放孔12;第一支架组件13,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的光伏组件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主体11由橡胶、塑料以及塑胶中的至少一种材质制成,可以理解,所述漂浮主体11也可以由其他材质制成,所述漂浮主体11为中空结构,并可通过所述充放孔12往所述漂浮主体11内充液体和/或充气体,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漂浮主体11为圆台形,可以理解,所述漂浮主体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正方体型,棱柱形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述漂浮主体11所需提供的浮力向所述漂浮主体11中注入部分液体如水,所述漂浮主体11其余部分为气体,所述漂浮主体11的整体重心下移,将所述漂浮主体11放置于鱼塘中后,所述漂浮主体11部分浸入水中,部分露出水面外,所述漂浮主体11以类似不倒翁的不倒原理漂浮于所述鱼塘中,以提供一个向上的浮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主体11的顶部露出水面外,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可以嵌入所述漂浮主体11中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也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的光伏组件20,也即,所述漂浮主体11用于给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以及所述光伏组件20提供一个向上的浮力,以使至少所述光伏组件20漂浮于水面上进行光伏发电。具体地,所述光伏组件20一般做成矩形,所述光伏组件20底部的两个角位置可以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中固定,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对同一所述光伏组件20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主体11可以与拉索30配合使用,所述拉索30可以是钢吊索,所述拉索30可以固定于鱼塘周边的水泥石墩(见图7)40上,且所述拉索30横拉于水面上并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通过所述漂浮主体11的浮力以及所述拉索30的拉力一齐将所述光伏组件20维持在水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漂浮主体11,在所述漂浮主体11上设置一充放孔12,在不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向所述漂浮主体11充入液体和/或气体,使得所述漂浮主体11像不倒翁一样漂浮于水面上,向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以及所述光伏组件20提供浮力,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维持在水面上进行光伏发电,并可进一步与拉索30配合,一方面通过拉索30的拉力进一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维持在水面上,另一方面由于拉索30的拉力,所述漂浮主体11以及光伏组件20不会因为风吹而改变位置;在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放空所述漂浮主体11中的液体和/或气体,使得所述漂浮主体11变得干瘪而不会占用水面空间,渔民可以方便地进行捕捞作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需要在鱼塘中建设水泥柱阵列,不会对鱼塘造成破坏,且由于所述漂浮主体11是可以进行充放液体以及气体的,既可以给光伏组件20提供需要的浮力,也可以变得干瘪方便渔民进行捕捞作业,利于渔业养殖。

请一并参阅图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包括:第一底座131,所述第一底座131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11的顶部;第一支架132,所述第一支架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所述第一支架132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20;其中,所述第一底座131与所述第一支架132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的拉索30穿过的第一穿孔(图未示),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与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拉索30的数量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131组件可以嵌入所述漂浮主体11中固定,所述第一底座131也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固定,所述第一底座131可以是金属板状,所述第一支架132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以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20,所述第一底座131与所述第一支架132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与所述第一支架132之间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在所述拉索30的穿设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底座131,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与穿过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拉索30的数量相对应,例如,穿过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两根时,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穿孔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中形成“十”字形穿孔,再如,穿过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三根时,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穿孔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中形成“米”字形穿孔。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131上开设有与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拉索30数量对应的第一凹槽1311,所述第一支架132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11上以形成供所述拉索30穿过的第一穿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上预先开设与所述拉索30的数量对应的第一凹槽1311,例如,穿过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两根时,所述第一凹槽13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311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中形成“十”字形凹槽,再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架132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以形成上述的“十”字形穿孔;再如,穿过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三根时,所述第一凹槽1311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凹槽1311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中形成“米”字形穿孔,再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架132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以形成上述“米”字形穿孔。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一凹槽13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一底座131的结合稳固性,对所述第一凹槽1311的内壁做防滑处理,例如在所述第一凹槽1311槽壁上设置螺纹、凹点和/或凸点等,可以理解,根据所述拉索30的宽度以及数量,所述第一凹槽1311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32包括:第一固定板1311,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11上以形成所述第一穿孔;第一插接件1322,所述第一插接件1322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背离所述第一底座131的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1322形成有供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插入的第一插接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可以为金属板材,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可以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底座131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11上,以形成所述第一穿孔,根据所述第一底座131上的第一凹槽1311的数量,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可以包括对应数量的金属板材,每一所述金属板材盖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311上,多个所述金属板材之间可以通过转轴相对转动;同时,所述第一插接件132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件1322根据所述光伏组件20所需的倾斜角度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上,以使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的两个角位置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后,具有较佳的倾斜角度进行光伏发电。

请参阅图1-2,进一步地,所述充放式浮体10还包括:悬挂件14,所述悬挂件14呈闭环状;至少一连接件15,所述悬挂件14经至少一所述连接件15悬挂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件14呈闭环状,例如,所述悬挂件14可以是圆环状、正方体框架等,所述连接件15可以是吊绳,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所述悬挂件14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15悬挂于所述第一底座131上,以使所述悬挂件14均匀地受到所述第一底座131的悬挂力而保持在水面上,不至于偏斜,在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渔民可以将所述漂浮主体11中的液体和气体放出,使得所述漂浮主体11处于干瘪状态,并将干瘪状态的所述漂浮主体11晾挂于所述悬挂件14上,从而让出之前所述漂浮主体11所占用的水面,便于渔民进行捕捞作业,实时对水面的重复利用。具体地,所述第一底座131上还设置有多个供所述连接件15固定的固定部1312.

请参阅图3、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光互补系统100,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包括至少一如上所述的充放式浮体10,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还包括:多条拉索30,多条所述拉索30至少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拉索31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拉索32,所述第一拉索31以及第二拉索32交叉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漂浮主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相交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中固定;光伏组件20,至少部分所述光伏组件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索30可以是钢吊索,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拉索30,所述拉索30通过鱼塘周边的水泥石墩40(见图7)拉紧并横跨于鱼塘水面上,按照延伸方向不同,所述拉索30包括按照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拉索31以及按照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拉索32,多条所述第一拉索31与多条第二拉索32交叉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之间形成有多个相交位置,至少部分所述相交位置的下方设置所述漂浮主体11,并将所述第一拉索31与所述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第一底座131的第一穿孔中,然后将所述第一固定板1311压在所述第一凹槽1311上,以使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固定于所述第一穿孔内,并将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件1322的第一插接槽中,从而通过所述漂浮主体11的浮力以及所述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的拉力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维持在鱼塘水面上进行光伏发电。

在需要进行捕捞作业时,渔民可以将所述漂浮主体11中的液体和气体放出,使得所述漂浮主体11处于干瘪状态,并将干瘪状态的所述漂浮主体11晾挂于所述悬挂件14上,又因为此时所述第一拉索31以及第二拉索32与所述第一底座131固定,所述第一底座131维持在鱼塘水面之上,吊挂在所述第一底座131上的所述悬挂件14也维持在鱼塘水面之上,晾挂于所述悬挂件14上的干瘪的漂浮主体11也维持在鱼塘水面之上,从而让出之前所述漂浮主体11所占用的水面,便于渔民进行捕捞作业,实时对水面的重复利用。可以理解,为了避免一次性将太多所述漂浮主体11中的液体和气体放出导致漂浮整体的整体浮力减小,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可以先将捕捞作业区域的漂浮主体11放空,待该处捕捞作业完毕后,将此处的漂浮主体11重新充入液体和气体,再将其他捞作业区域的漂浮主体11放空进行捕捞作业,如此,提高整个渔光互补系统10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31与所述第二拉索32的相交位置呈阵列排布,所述拉索30还包括:第三拉索33,所述第三拉索33连接多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相交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拉索31可以是按照行方向(也即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拉索32可以是按照列方向(也即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拉索31与所述第二拉索32的相交位置呈阵列排布,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相交位置具有两条对角线,两条所述第三拉索33连接多个处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相交位置,从而通过所述第三拉索33进一步提高所述拉索30对所述光伏组件20以及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拉力,使得所述光伏组件20在鱼塘水面上更加稳固。

可以理解,可以在鱼塘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分别设置水泥石墩40对所述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以及第三拉索33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在鱼塘侧边多增设水泥石墩40对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进行固定,或者,也可以适当地在所述鱼塘中增设水泥柱对所述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以及第三拉索33进行固定,从而增强拉索3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相交位置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漂浮主体11,所述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第三拉索33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中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相交位置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漂浮主体11,可以利用更多的漂浮主体11对所述光伏组件20提供更大的浮力,而所述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第三拉索33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中固定,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连接稳固性。

请参阅图7-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相交位置的下方部分设置所述漂浮主体11,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支架组件50,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下方未设置所述漂浮主体11的相交位置处,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中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的光伏组件20。

在本实施例中,只在部分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相交位置的下方设置所述漂浮主体11,从而减少所述漂浮主体11的使用,进一步扩展可进行捕捞作业的空间,并通过在所述相交位置处增设第二支架组件50对所述光伏组件20进行支撑,也即,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下方未设置所述漂浮主体11的相交位置处,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中固定,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与所述拉索30组件的相互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用于放置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的光伏组件20。

请参阅图8-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包括:第二底座51,所述第二底座5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511;第二固定板52,所述第二固定板52盖设于所述第二凹槽511上以形成供所述第一拉索31以及第二拉索32穿过的第二穿孔;第二插接件53,所述第二插接件53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2背离所述第二底座51的表面,所述第二插接件53形成有供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插入的第二插接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没有设置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而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设置与所述漂浮主体11顶部。

具体地,通过在所述第二底座51上预先开设与所述拉索30的数量对应的第二凹槽511,例如,穿过所述第二底座5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两根(也即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时,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凹槽511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51中形成“十”字形凹槽,再通过将所述第二固定板52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以形成上述的“十”字形穿孔;再如,穿过所述第二底座51的拉索30的数量为三根(也即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32、第三拉索33)时,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凹槽511相交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51中形成“米”字形凹槽,再通过将所述第二固定板52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以形成上述“米”字形穿孔。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二凹槽51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二底座51的结合稳固性,对所述第二凹槽511的内壁做防滑处理,例如在所述第二凹槽511槽壁上设置螺纹、凹点和/或凸点等,可以理解,根据所述拉索30的宽度以及数量,所述第二凹槽511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52可以为金属板材,所述第二固定板52可以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底座51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52盖设于所述第二凹槽511上,以形成所述第二穿孔,同时,所述第二插接件5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53根据所述光伏组件20所需的倾斜角度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2上,以使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的两个角位置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后,具有较佳的倾斜角度进行光伏发电。

请参阅图11,进一步地,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还包括:索扣(图未示),所述索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所述索扣用于在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末端将所述第一拉索31和/或第二拉索32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和/或丝扣60,所述丝扣60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所述丝扣60用于在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末端将所述第一拉索31和/或第二拉索32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所述拉索30与所述第二底座51的连接稳固性,在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末端,通过所述索扣将所述第一拉索31和/或第二拉索32进一步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在所述第二底座51上设置有与所述索扣配合的螺丝孔,所述索扣穿设于所述螺丝孔,同时,所述拉索30压入所述第二凹槽511中被所述索扣锁紧;或者,在所述第二凹槽511的末端,通过所述丝扣60将所述拉索330进一步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所述丝扣60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11贯穿所述第二底座51的端面,所述丝扣60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所述拉索30被压入所述第二凹槽511中,且穿过所述丝扣60,将所述丝扣60上的螺丝被拧紧时,所述拉索30被锁紧于所述第二底座51上。

请参阅图3、7、8,进一步地,所述渔光互补系统100还包括:支撑组件70,所述支撑组件70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下方未设置漂浮主体11的相交位置,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支撑组件70中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或者,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的下方未设置漂浮主体11的相交位置设置所述支撑组件70,且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支撑组件70中,从而实现所述拉索30与所述支撑组件70的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光伏组件20的支撑方式有两种,第一: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3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从而实现对倾斜设置的光伏组件20的固定;第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50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20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70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从而实现对倾斜设置的光伏组件20的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支撑组件70进一步对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进行支撑,保证所述光伏组件20在所述拉索30结构上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2-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70包括:支撑底座71,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71中固定;支撑件72,所述支撑件72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71上以支撑所述光伏组件20的背部和/或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索31与第二拉索32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71中固定,具体地,可以在所述支撑底座71上开设穿孔,并将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压入所述穿孔中,并通过索扣和/或丝扣60将所述第一拉索31和第二拉索32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71上;所述支撑件72具体包括自所述支撑底座71延伸出来的支撑条721以及位于支撑条721末端的支撑片722,所述支撑片722相对于所述支撑条721弯折设置,以与所述光伏组件20的边框贴设,通过在所述支撑片722以及光伏组件20的边框开孔,通过螺丝穿过开孔将所述支撑片722以及光伏组件20的边框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