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9652发布日期:2021-12-25 02:3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水体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在水中活动及水路运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生产场景,但人员在水中出现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常见的水运交通工具上或水下活动场所中,主要采用的水体救生装置是救生圈。目前市面上的救生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软木和泡沫塑料制成的硬壳救生圈,另一种是橡胶制成外壳、内充空气的软壳救生圈。
3.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救生圈施救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4.一、市面上的硬壳救生圈在存储状态的体积和使用状态一致,而船舶上的空间如果大量被救生装置占据是一种浪费。而软壳救生圈如果以充气状态存储则同样存在体积过大的问题。如果软壳救生圈储存时不充气,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充气,则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才能完成充气动作,费时费力,更严重会延误最佳救援时间。
5.二、由于救生圈便携性较差,人员不会随身携带。当发现溺水人员时,一般采用将救生圈抛向待救者的方式,而这种情况下,救生圈很难精准地扔到待救者身边。
6.三、另一方面,市面上常见的上述两种救生圈不带动力装置,而人体长时间漂浮于水面上,体力会快速丧失,约3

5小时后,人体就会达到生理极限。因此,无法自驱动、只能漂浮的救生圈往往救生效果并不理想。
7.因此,发明一种易于储存、快速使用、甚至还能够实现自驱动的便携式救生工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救生装置。
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水体救生装置,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的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可折叠,所述承载主体内设置有推进动力源,所述推进动力源包括动力源腔体,动力源腔体是高压容器,用于储存相变材料;所述动力源腔体设置有出气接口,该出气接口与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联通且在出气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或打开出气接口的开关机构,通过开关机构封闭出气接口,将相变材料密封存储在动力源腔体内;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出气接口,动力源腔体内的相变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发生相变产生高压、高速气体从出气接口喷出,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承载主体能够漂浮于水中。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腔体中储存的相变材料是液态二氧化碳。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出气接口,动力源腔体是高压容器,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动力源腔体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相变,液态二氧化碳快速转变为气态,体积膨胀产生高速、高压气体,气体经出气接口喷出,快速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产生浮力使待救者不会下沉。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开关机构包括电源、控制器以及电控开关,所
述电源用于给控制器以及电控开关提供工作电能;所述控制器与电控开关连接,用于控制电控开关的封闭或打开;所述电控开关安装在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处,电控开关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封闭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且电控开关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动力源腔体的出气接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控开关为电控活塞或者电控阀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源腔体上设有灌注接口,灌注接口用于密封连接灌注阀门,液态二氧化碳经灌注接口灌注到动力源腔体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源腔体上安装有实现压力检测以及显示的压力单元。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动力源腔体上安装有安全保障装置,所述安全保障装置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泄压阀。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承载主体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承载主体上设置有左侧抓手和右侧抓手。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承载主体包括头部以及位于头部后端两侧的翼部,所述承载主体其头部和两侧翼部的内部中空腔体相联通,所述承载主体其头部外缘呈三角形,所述承载主体其头部和两侧翼部的内缘相互连接形成承载主体内缘,承载主体内缘呈内凹的圆弧形。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两侧翼部的末端均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密闭活塞封闭,通过打开密闭活塞,承载主体内的气体从排气孔高速喷出进而做功,形成推动水体救生装置前进的驱动力。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体救生装置,其承载主体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可折叠,折叠收拢后的体积小,易于存储,便于携带出行。
21.本实用新型的推进动力源,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快速相变,体积膨胀产生高速、高压气体,液态二氧化碳相变为气态时其体积膨胀约为初始液态时的450

600倍,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整个承载主体的中空内腔,实现承载主体的快速展开,产生浮力使待救者不会下沉。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外部充气工具,高效便捷,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
22.进一步地,液态二氧化碳相变产生的高速、高压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形成推动水体救生装置前进的驱动力。本实用新型两侧翼部的末端均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密闭活塞封闭,通过打开密闭活塞,承载主体内的气体从排气孔高速喷出进而做功,形成推动水体救生装置前进的驱动力,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救生装置自主产生驱动力带动待救者前往安全地带,而非被动等待。
23.本实用新型除了用于水体救生外,还可以作为娱乐设备,供人们进行水上运动,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进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关机构控制原理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图;
30.图中标号:
31.1、承载主体;2、推进动力源;201、动力源腔体;202、出气接口;203、灌注接口;204、压力单元;205、安全保障装置;3、头部;4、左侧翼部;5、右侧翼部;6、电源;7、控制器;8、电控开关;9、排气孔;10、密闭活塞;11、左侧抓手;12、右侧抓手;13、承载主体内缘;14、载人空间。
32.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救生装置,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的承载主体1,所述承载主体1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承载主体1可折叠。所述承载主体1内设置有推进动力源2。承载主体1上设置有左侧抓手11和右侧抓手12。所述承载主体1包括头部3以及位于头部3后端两侧的翼部,分别为左侧翼部4和右侧翼部5。所述承载主体1其头部、左侧翼部4和右侧翼部5的内部中空腔体相联通,所述承载主体1其头部外缘呈三
角形,所述承载主体1其头部和两侧翼部的内缘相互连接形成承载主体内缘13,承载主体内缘13呈内凹的圆弧形。当承载主体1内充满气体时,承载主体1内侧形成可容纳的载人空间14。承载主体1其头部3、左侧翼部4和右侧翼部均采用柔性材料,可以折叠,便于存储和运输,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
39.参照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所述推进动力源2包括储存有相变材料的动力源腔体201,动力源腔体201是高压容器,所述动力源腔体201中储存的相变材料是液态二氧化碳。所述动力源腔体201设置有出气接口202。出气接口202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出气接口202设置在动力源腔体201的一端,且呈圆周分布在动力源腔体201的外侧壁上,各出气接口202与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联通且在各出气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或打开出气接口的开关机构。通过开关机构实现各出气接口202的封闭,将相变材料密封存储在动力源腔体201内。通过开关机构打开各出气接口202,动力源腔体201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相变,液态二氧化碳快速转变为气态,体积膨胀产生高速、高压气体,相变产生的高压、高速气体从各出气接口202以不同的喷出方向喷出,快速的充满整个承载主体1内部的中空腔体,承载主体能够漂浮于水中,在水体中产生浮力使待救者不会下沉。
40.参照图3,所述动力源腔体201上设有灌注接口203,灌注接口203用于密封连接灌注阀门,液态二氧化碳经灌注接口203灌注到动力源腔体201内。所述动力源腔体201上安装有实现压力检测以及显示的压力单元204。所述动力源腔体201上安装有安全保障装置205,所述安全保障装置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泄压阀。灌注接口203为金属件、合金件或者复合材料件,灌注接口203螺纹连接于动力源腔体201上,用于灌注液态二氧化碳,具有密封功能。动力源腔体201为长管体结构,为金属件、合金件或者复合材料件,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出气接口202可以设置多个,出气接口202为金属件、合金件或复合材料件,出气接口202螺纹连接于动力源腔体201上,用于泄放液态二氧化碳相变产生的高压气体,具有可控密封功能。
41.参照图4,所述开关机构包括电源6、控制器7以及电控开关8,所述电源6用于给控制器7以及电控开关8提供工作电能;所述控制器7与电控开关8连接,用于控制电控开关8的封闭或打开;所述电控开关8安装在动力源腔体201的出气接口处,一个出气接口202对应一个电控开关8,电控开关8能够在控制器7的控制下封闭动力源腔体201的出气接口202,且电控开关8能够在控制器7的控制下打开动力源腔体201的出气接口202。所述电控开关8可以为电控活塞或者电控阀门。电源6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组构成。所述控制器7具有两个控制键,1号控制键和2号控制键。控制器7通过信号连接线与推进动力源中各电控开关8相连,可以传递电能信号。1号控制键可以发出电信号打开推进动力源2各出气接口202对应的电控开关8,液态二氧化碳由于内外温差和压强差,快速发生相变,产生高压、高速气体从出气接口排出到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中,使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中快速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号控制键可以发出电信号,封闭推进动力源2各出气接口202对应的电控开关8。
42.左侧翼部4和右侧翼部5的末端均设置有排气孔9,所述排气孔9用密闭活塞10封闭,通过打开密闭活塞10,承载主体1内的气体从排气孔9高速喷出进而做功,形成推动水体救生装置前进的驱动力。进一步地,所述密闭活塞10可以采用机械活塞,可以人为施力拔出。所述密闭活塞10也可以采用电控活塞,各电控活塞与电源连接,由电源供电,各电控活塞连接到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电控活塞的动作,实现打开排气孔或者封闭排气孔。
43.本实用新型处于存储状态时,承载主体及两个翼部内没有气体,体积小、可折叠存放,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推进动力源的动力源腔体内灌注有液态二氧化碳。
44.本实用新型需要充气使用时,待救者进入两个翼部中间的载人空间,通过控制器7发出电信号,打开推进动力源各出气接口对应的电控开关。动力源腔体的内外温差和压强差使得液态二氧化碳快速发生相变,液态二氧化碳转变为气态二氧化碳,体积膨胀产生高压、高速气体通过出气接口进入到承载主体其主体以及两侧翼部的中空腔体中,使承载主体的中空腔体中快速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救生装置产生浮力使待救者不会下沉。
45.进一步,可以打开两侧翼部尾端的排气孔的密闭活塞,高速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进而向后做功,产生向前驱动力,推动救生装置。待救者双臂趴在救生装置上,可手握两个抓手控制救生装置前进方向,达到岸边或安全地带,使用效果图如图5所示。
4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