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4172发布日期:2022-04-27 11:2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艉锚架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


背景技术:

2.小型船舶艉部设置有可倒式艉锚架,由于型宽限制,艉锚架设置在靠近舷侧的甲板边线附近,针对舷侧艉锚架进行超载试验时,需要将艉锚架倒向一侧的舷外,向斜后方规定角度设置恒定载荷,卸除载荷后,检查艉锚架应无永久形变。大型船舶的艉锚架多固定布置在船艉端,艉锚架在试验多使用悬吊重物的方式,此种方式直接应用在小型船舶上时,载荷作用线离舷侧较近,用作载荷的重物易和船体及边墩、横梁等船台设备发生碰撞,其试验条件较难满足,试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艉锚架测试方式应用在小型船体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可拆卸架设在船体上,所述支撑架包括:
6.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部;
8.支撑杆,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9.其中,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的连接点的连线呈三角形。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在所述底部支架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部支架外。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艉锚架超载测试的拉力方向。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眼板。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均与所述船体侧壁固定连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前的夹角为直角。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在第一支撑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支撑杆
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17.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位于另一个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三个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架还包括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均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船体连接的侧端均设置有肋板。
20.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架,通过底端连线呈三角形分布支撑杆,提高了支撑架的强度,使支撑架与艉锚架超载测试的手动葫芦连接时,不易形变,为艉锚架超载测试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可靠性高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记:1-船体,11-艉锚架,2-手动葫芦,5-支撑架,50-底部支架,51-支撑杆,52-连接件,501-第一支撑板,502-第二支撑板,503-第三支撑板,504-第四支撑板,505-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9.图1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艉锚架超载测试支撑架,支撑架5可拆卸架设在船体1上,支撑架5包括底部支架50、连接件52和支撑杆51,
32.底部支架50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船体1可拆卸连接,至少三个支撑杆51的底端与底部支架50的顶面固定连接,至少三个支撑杆51的顶端均与连接件52固定连接,通过底部支架50支撑支撑杆51和连接件52,通过改变连接件52的长度,即可根据测试需求设置连接件52相较于艉锚架11的位置,连接件52用于与艉锚架11超载测试的手动葫芦2的吊钩连接。
33.其中,至少三个支撑杆51的底端与底部支架50的连接点的连线呈三角形,通过利用三角形的高稳定性,使支撑架5的强度大,能在负荷高超载试验所需的高强度拉力的情况下,保持连接件52的位置不变,维持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34.底部支架50包括第一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2和第三支撑板503,支撑杆51与第三支撑板503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01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板502的顶端均与第三支撑板503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01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板502的底端固定连接,即;第一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2和第三支撑板503均与船体1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2和第三支撑板503之间围成呈三角形,增加了底部支架50的强度,为支撑杆51和连接件52的受力提供稳定支撑。
35.参照图3,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501与第二支撑板50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是支撑架5的形状相对规整,易于放置。
36.连接件52在第一支撑板50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板501上远离第二支撑板502的一端,由于支撑杆51相较于底部支架50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由测试所需的拉力角度决定,为了保证在该拉力方向上支撑架5的强度,连接件52在底部支架50顶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底部支架50远离艉锚架11的一侧,使船体1对支撑架5的支撑力作用在支撑杆51上时能够抵消测试拉力在支撑杆51上的应力,进而降低支撑杆51在测试过程中受力形变的可能性。与支撑架5相对的,测试拉力对支撑架5的作用力经过支撑杆51的传导作用在第三支撑板503上,由此,第二支撑板502与第一支撑板501的连接处与连接件52位于第一支撑板501相对的两侧,以减少测试拉力对支撑架5的应力。
37.支撑架5可包括三个以上的支撑杆51,本实施例中,支撑架5仅包括三个支撑杆51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底部支架50还包括第四支撑板504,第一支撑板501和第二支撑板502的底端均第四支撑板504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504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支撑杆51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的下方,第一支撑板501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位于一个支撑杆51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的下方;第二支撑板502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位于另一个支撑杆51与第三支撑板503的连接处的下方,以避免第一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2和第三支撑板503受力形变。
38.参照图3,第一支撑板501、第二支撑板502和第三支撑板503与船体1连接的侧端均设置有肋板505,螺栓通过肋板505将底部支架50安装在船体1侧壁,且肋板505也可增强支撑架5的强度。
39.连接件52的在底部支架5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底部支架50外,以使安装在船体1侧壁的支撑架5上的连接件52,能够提供仿真的拉力方向。连接件52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艉锚架11超载测试所使用的手动葫芦2的挂钩连接,由此连接部可为挂钩,但考虑到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有通孔,即连接部可呈圆环状,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艉锚架11超载测试的拉力方向,避免通孔的轴向影响测试时拉力的方向,保证试验角
度符合试验要求。在具体设计并制造支撑架5的过程中,可直接选用标准眼板作为连接件52,标准眼板作为通用材料,其规格多且无需额外加工,操作者可根据不同的手动葫芦2的挂钩的规格选择相匹配的标准眼板,降低支撑架5的制作成本,缩短支撑架5的制造时间。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6.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