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487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生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筏。
一般的救生筏包括一个由充气构件支撑的篷(canopy)。当充气时,该篷形成一层乘员能坐于其上的地板和一个覆盖该地板的遮蔽乘员的圆顶形或尖顶形的篷顶或罩。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一篷的救生筏,该篷包括两个可折叠的普通平面件,由一壁相互连接在一起,该篷由一充气构件支撑,当充气时该充气构件包括一些充气管,它们将所述两平面件保持成这样间隔的构造形式,其中一个件用作地板,而另一件用作篷顶,或反之亦然,为通入救生筏内部,设置了一入口。
因此,该救生筏是可颠倒的,它哪个方向向上放下水中或从沉没的船舰上达到水面是无关紧要的,它是立刻可用的。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更为详细地叙述本发明某些实施例。


图1是第一型式救生筏的简略透视图;图2是经图1救生筏的横剖面视图;图3是第二型式救生筏的简略透视图;图4是经图3救生筏的横剖视图;图5是第三型式救生筏的简略透视图;图6是经与具有低干舷高度的船一起使用的图3和4所示救生筏变型的横剖视图;图7是类似于图6组表示具有高干舷高度的船的视图;图8是与滑槽型海上安全系统一起使用的图6和7的救生筏的透视图。
参照附图现在要描述的救生筏是按其充气状态描述的。然而,可以理解,它们都能放气和打包,直到需要使用。此外,它们可包括公知类型的充气设备(不过下面叙述的是替代的充气设备)和诸如备品、索具、绳索等的辅助设备。
图1和图2所示第一型式的救生筏包括由多根可充气的管形支柱12保持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圆形充气管10,11。如图2所示,管10,11处在大致平行但间隔的平面内,而支柱12沿管10,11的周围成角度间隔,并沿平行于由管10,11限定的环形物的轴线13的方向延伸。
管10、11和支柱均由篷覆盖。篷是由可折叠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环层14、15构成的。如图2所示,第一层14构成地板,而第二层15构成顶篷,但正如在下面要更详细叙述的,这些功能是可以颠倒的。层14、15可以是上胶的纺织材料,且可选择地包括绝缘材料。第一管10围绕且连于第一层14的一侧,第二管11围绕且连于第二层15的一侧。这样,层14、15由充气管形件12隔开。
壁16在管10、11之间延伸,并连于管10、11,且还整个地围绕管10、11延伸。如在图1中看到的,该壁包括一入口17。壁16可由相同于层14、15的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图1和2所示的第一救生筏既能用最下面的构成地板的第一层14和最上面的构成顶篷的第二层15来展开,也能用其它方法,以构成地板的第二层15和构成顶篷的第一层14来包围。壁16上的入口17允许通至救生筏的内部,与哪个方向向上被展开无关。
现在参照图3和4,第二形式救生筏类似于图1和2的第二形式救生筏。为这些救生筏所共有的部件将给以相同的标号,且不再详细叙述。
在图3和4的第二形式救生筏中,设有第三和第四充气圆管18、19。第三和第四充气管18、19有一圆形轮廓,与管10、11等同。
第三管18与第一管10对齐,但安置在第一层14的另一侧,且与第一层14的该侧相连。第四管19与第二管11对齐,但安置在第二层15的另一侧,且与第二层15的该侧相连。
此外,如在图4下部中看到的,第三和第四管18、19分别设有多个水套20。当救生筏展开时处于水中的管18、19使其相联的水套20充以水,以稳定救生筏。
第三和第四管18、19的存在产生了附加的浮力。如在图4中看到的,这样能使第一层14(若救生筏被倒置的话,或第二层15)保持在水面上,因此,这样对乘员能更舒适。
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管10、11,以及第三和第四管18、19无须被制成圆形,且层14、15无须制成相应形状。它们可以有任何形状。在图5中示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如图5与图1至4所共有的部件给以相同的标号,且不再详述叙述。图5的救生筏具有第一和第二管10、11及第三和第四管18、19,它们各自呈八角形,其中的两边21a,21b长于其它边。第一与第二层14、15以及壁16被制成相应的形状。
第二形式救生筏的变更示于图6和7。此外,这些图的救生筏具有许多跟图3、4的救生筏相同的部件,这些图中的这些部件,如同在图3、4中那样,给以相同的标号,且不再详细叙述。
在该救生筏中,其变更是设有管23,它在第一层14的孔24和第二层15的孔25之间延伸。这样,有一根管,自第一层14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层15的外表面。管23包括一入口29a、29b,它们被配置在管23的沿直径方向相反两侧,能选择地开启和关闭,以便能进入救生筏的内部。板30在其两端的居中沿管23横向延伸,以某一角度与管23的轴线横交。在图6和7所示救生筏的配置中,板30的一端邻近于一入口29a的下端,面板30的另一端邻近于另一入口29b的上端。板30是穿有孔的。
这种实用性表示在这些图中,如图所示,它允许自构成篷顶或罩的层14或15进出通道。撤离船26的人员既为穿行壁16上的入口,也可走到构成篷顶的层14、15上,然后走入管23。顺管23而下的人员接触板30,经一个或另一个入口29a、29b被转移,取决于救生筏哪个方向向上。未被使用的入口29a、29b可以关闭。事实上板30是穿孔的,能使水流经板30,而不被分流到救生筏中。
若利用侧边入口17,当人员爬经入口17时水就有可能进入救生筏。这个问题通过使壁16连于管10周边上的最外点而减轻。如在图6和7中所看到的,这样形成了一腔道31,当人员爬入救生筏时,能将水排入该腔道。该腔道设有泄水口32,它使水返回到大海。
也许需要将救生筏连于一类同的救生筏上,以便接纳船上的人员。为在这方面有所帮助,设有一系船索,它包括一根垂直配置的绳34,和一个在该绳34上能滑动的索眼35,用于连接另一救生筏,索眼35沿绳34滑动,以调节两救生筏间的相对运动。
如在图6中所示的,入口17仅可与低干舷船26一起使用。如在图7中所示的,若船26具有高干舷,则如上所述,撤离人员仅能到达构成篷顶的层14、15,然后穿过管23进入救生筏的内部。
如在图8中所示,这种意想能与滑槽型或滑梯型海上救生系统一起应用。在滑槽系统中,撤离人员顺管形滑槽27进入,并经滑槽下端的孔28走出。可这样安排滑槽27,使其一端处于构成篷顶的层14、15上,这样,撤离人员能到达篷顶,然后经管23进入篷内。在滑梯型系统内(未示),滑梯由带有升高的侧壁的细长滑梯面构成的。滑梯的下端处在管23上,这样,撤离人员走下滑梯,然后如上所述,经该管进入篷内。
参照附图上面所描述的救生筏能接纳大量的人员。为了做到这点,管10,11,18,19必须具有足够的尺寸。为确保对这些管子迅速充气,或许需要具有许多压力气源,将气体输送到该构件的不同点。另一种方法是,一个压力气源可有许多出口,跨越该构件的外部,通至管10,11,12,18,19上的不同点。
尽管这两种可能的方案能胜任工作,但有问题。采用许多单独的压力源增加了救生筏的重量,而管子跨越该构件的外部延伸能导致管子损坏。
图7表示一种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设有单个压力气体源36,压力气体源经单个进口37通入管子10。从那里,管路38穿过管子10、11、12、18、19的内部,将压力气体输送到远离进口37的管子10、11、12、18、19区内。这样,充气构件的所有部件一起充气,且很快完成充气。
可以理解,上面参照附图所述的救生筏具有很大的浮力,因为它们包含了许多充气管。万一受伤,这可赋以充分的设备,此外,因为它的宽度远大于高度,它们几乎总是按所示的外形展开,它们不会倾向于以它们两侧展开。
可以理解,附图中所示的救生筏可按许多方式修改。该充气构件无须是如所示那样,它可以有任何的布局,只要它能将这些层支撑成所需的构形,使救生筏正反双向可用的。例如,栓12可用形状制成如管10,11的且伸展到必要高度的管子叠层来代替,这些管子叠层具有圆周开口,以构成入口17。这在图4中用虚线40表示。在此情况下,壁16无须是连续的。各层14、15和壁16无须用整件制成,它们分别可由许多件制成。
术语“可充气”要包罗能从塌陷状态下展开到较为刚性状态的构件。这可利用气体来达到,但也可利用发泡材料来达到。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篷构成的救生筏,包括两个可折叠的普通平面件(14,15),该篷由一充气构件(10,11,12)支撑,当充气后,该构件包括若干管(12),它们将平面件保持成这样有间隔的构形,使一个件(14)用作底层,而另一件(15)作用顶层,或反之亦然,设有一入口(17;25),作为进入救生筏内部的通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充气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形充气件(10),它包围所述平面件(14)中的一个,并连于所述件(14)的一侧,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充气管形件(11),它包围所述平面件(15)中的另一个,并连于所述件(15)的一侧。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单个充气管形件(10)包围所述一个平面件(14)。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单个充气管形件(11)包围所述另一平面件(15)。
5.按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两个或多个充气管形件(10,18)包围所述一个平面件(14)。
6.按权利要求2、3或5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两个或多个充气管形件(11,19)包围所述另一平面件(15)。
7.按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充气管形件(12,40)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管形件(10,18)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管形件(11,19)之间延伸,以便当该充气构件充气后隔离该平面件(14,15)。
8.按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至少还有一个充气件(18)包围所述一个平面件(14),并连于与所述一侧相反的所述平面件(14)的一侧。
9.按权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至少还有一个充气管形件(19)包围所述另一平面件(15),且连于与所述一侧相反的所述平面件(15)的一侧。
10.按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在蓬壁(16)内设有入口(17)。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该入口包括一个具有上、下边缘的垂直板,下缘连于充气管形件(10)周围的径向最外,在该充气管形件周围与该壁板之间构成一沟槽(31),用于排出。
12.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入口(25),或一附加入口,设在各平面件(14,15)中。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一管子(23)在一平面件(14)上的孔(24)和在另一平面件(15)上的孔(25)之间延伸,管子(23)包括一个进入篷内部的入口(29a、29b),这样,自任一端沿管子(23)进入,然后穿过入口,可达到所述内部。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管子(23)在其两端之间包括一斜板(30),这样,自任一端穿过管子(23)的人员经板(30)转入救生筏,该管子(23)在其直径方向的相反两侧,具有两个入口(29c、29d)。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板(30)还是穿有孔的,以允许水经过其间。
16.按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设有系船索(34,35),用以将该救生筏和邻近的救生筏连接。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该系船索包括一条在垂直间隔的两点系于充气构件(10,11)的绳(34)和一个在该绳上移动用以连接所述相邻救生筏的吊环(35)。
18.按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充气系统,该系统包括单个压力全体源(36),一个自连于单个入口(37)的该源(36)到充气构件(10,11,12)的出口,该入口连于多根管子(38),这些管子穿过该充气构件并在该充气构件内间隔点处有开口,以便在充气期间将压力气体分配到所述间隔点。
19.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与各平面件(14,15)相联的水套(20)。
20.按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充气管(10,11,12)将平面件(14,15)保持大致平行。
21.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筏,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根第一管形件(10、18)和至少一根第二管形件(11,19)之间延伸的这些充气管形件(40),有一中心线,处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根第一管形件(10,18)和所述至少一根第二管形件(11,19)的平面内。
全文摘要
一种可正反两用的救生筏,有一充气构件(10,11,12,18,19,40),它支撑一个构成一底部(14)和一顶部(15)的篷,底部和顶部处在平行平面内。这使该救生筏可正反两用,这具有有效的保安特性。
文档编号B63C9/06GK1201428SQ9619803
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4日
发明者A·R·哈里斯, T·G·斯科特, M·马格 申请人:沃德尔·斯托里斯(安全生存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