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4043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船舶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行业及海事救援行业。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制造的船舶,如果发生事故倾覆后其逃生通道通常浸没于水下,船上乘员无处逃生,救援工作也不便开展。客轮翻沉事件发生后其救援工作给我们启示,如果逃生通道浸没于水下,船上乘员只能等着被救,无法开展船上自救或配合外部救援工作。本发明设计的逃生舱供船上乘员在船舶发生事故倾覆后开展船上自救或配合外部救援工作(本发明仅提供思路,需船舶制造行业自行论证后设计逃生舱)。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来源于航天飞船的减压舱,新建造的船舶可在船舶底层设计一间密实的房间,老旧船舶可改装一间(不便改造的也应在船舶底板加工统一接口的逃生通道),这间房间就称其为逃生舱(为使老旧船舶在发生事故倾覆后也能方便救援,还可单独设计小型逃生舱,在006章节说明使用方法),逃生舱建造于船舶底层,当船舶发生事故倾覆后逃生舱正好处于船体上部,船上乘员从指示通道汇集至逃生舱所在的部位,通过逃生舱的逃生通道逃离船体获得救援。逃生舱的逃生通道设置在船体底板上,设计为统一接口,外部救援装置与逃生舱的逃生通道对接后,进入逃生舱的人员可通过逃生通道获得救援。
[0004]逃生舱的工作原理:船舶发生事故且倾覆,外部救援装置与逃生舱的逃生通道对接后(船体倾覆后逃生通道露出于水面时无需对接),船上乘员从指示通道汇集至逃生舱所在的部位,根据逃生舱设计容量分批次让人员进入逃生舱,关闭逃生舱入口舱门,开启逃生通道,让舱内人员从逃生通道逃离事故船体,舱内人员逃生后关闭逃生通道,补充舱内气压,打开逃生舱入口舱门,让另一批人员进入逃生舱,如此反复让事故船乘员全部获得救援。
[0005]逃生舱内部主要配置:1、压缩空气瓶(调节舱内气压平衡)或进气口(进气口设计为统一接口,使用外部压力空气保持舱内气压平衡);2、压力表(设计两块,一块用于测量事故船体外部水压,一块用于测量舱内气压);3、其它设备(如单体救生舱,一种可充气的气囊,如果事故船舶沉没于水底,可使用救生舱供乘员逃生,与鱼雷发射装置工作原理相近)。
[0006]老船改造,在老旧船体底板加工制作逃生通道,当这类船舶发生倾覆事故时,采用外部逃生舱与其对接,对船上人员实施救援,如果发生事故的船舶底板未改装逃生通道,可将外部逃生舱与事故船体底板焊接后使用切割机具将船体底板切开一个口子作为逃生通道。
[0007]逃生舱内保持气压平衡的重要性:根据连通器原理,发生事故后倾覆的船体,如果船体泄气,会导致水流灌入船体而减少救援时间,造成人员溺水窒息死亡。
【主权项】
1.一种船舶倾覆后的救援装置,设计在船舶底层舱内或设计成独立舱体,当船舶发生事故倾覆后,原逃生通道浸没于水中时,船舶乘员通过本发明设计的逃生舱逃出封闭的船舱,其特征为事故船舶乘员进入逃生舱后关闭逃生舱舱门,再从逃生舱设计的逃生通道逃出封闭的船舱时能保持船舱内气压平衡,防止舱外水流进入船舱。2.根据权利要求1设计的船舶逃生舱,其逃生通道设计于船舶底板上,并采用统一接口,当船舶发生事故倾覆后,方便外部救援装置与逃生通道对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名称为“船舶逃生舱”,涉及船舶制造及海事救援行业。目前制造的船舶,如果发生事故倾覆后其逃生通道通常浸没于水下,船上乘员无处逃生,救援工作也不便开展。本发明是在船舶底板设计一个统一标准接口的“逃生通道”,外部救援装置与逃生通道对接后实施救援工作。本发明以两种方式设计“船舶逃生舱”,一种设计在船舶底层,其大小根据船舶用途、载人数量、船体构造确定;另一种设计为外部逃生舱,老旧船舶发生事故倾覆后,将外部逃生舱与事故船体底板焊接密实,使用切割机具将船体底板与外部逃生舱间切开一个口子作为逃生通道实施救援。
【IPC分类】B63B11/00, B63B9/04
【公开号】CN104960626
【申请号】CN201510440818
【发明人】赵飞, 赵洲桥
【申请人】赵飞, 赵洲桥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