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3791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包括:带有变体积保压装置的艇体以及对称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安装座、依次与安装座相连的两轴转动机构和涵道推进器;变体积保压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收缩绳索,连接座与艇体固定连接,收缩绳索套接于艇体外部且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相连,通过改变收缩绳索长度达到变体积保压目的;两轴转动机构为转轴相互垂直的两个伺服转动机构。本发明具有低阻力高浮力、结构简单、机动性强的特点,克服了旋翼飞行器完全依靠螺旋桨产生升力,对能源消耗大,载重小,航时短的缺点。
【专利说明】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飞行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飞艇体内充有浮升气体,具有大载重、长航时的优点,矢量推进器仅仅用于起 飞和降落过程,飞行中仍然类似与飞机,以舵面控制为主,因而机动性较差。旋翼飞行器具 有高机动性的优点,但是其升力完全由螺旋桨产生,对能源消耗较大,载重小,航时短。本发 明设计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放弃了常规飞艇的舵面操控,仅采用两个可以两轴旋 转的矢量推进器,通过控制分配,可以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左右横移、左右偏转等飞 行动作。
[0003]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274042A公开(公告)日 2013. 09. 04,公开了一种悬浮式直升飞行器,包括机体,该机体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 至少两个涵道旋翼组件,其中,每个涵道旋翼组件包括连接在机架的端部并可绕水平轴线 转动的连接轴、设在连接轴外端的涵道旋翼马达、与涵道旋翼马达连接的旋翼以及设在旋 翼外的涵道外壳;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作业吊舱以及飞行控制模块;所述机架上设有至少两 个气囊固定框,每个气囊固定框内均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框内的气囊被气囊固定框固 定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气囊中充满比重低于空气的气体。该技术的悬浮式直升飞行器综 合了常用无人直升机和飞艇的优点,用于农田作业时具有载荷量大、机动灵活性较高、安全 性较高且结构简单及稳定性强等优点。但该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在于:
[0004] 1)该技术包括一个贯穿机体的机架,气囊通过气囊固定框固定在机架上。这种结 构一方面限制了气囊的体积,一方面增加了不必要的结构重量。
[0005] 2)该技术包括至少两个涵道旋翼组件,每个涵道旋翼组件只可绕水平轴线转动。 由于每个涵道旋翼组件只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因此要同时完成上升和横移等复杂飞行动 作,需要两个以上涵道组件。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将矢 量推进应用到飞艇上,综合了飞艇与旋翼飞行器的优点,省去贯穿机体的机架以及气囊固 定框,依靠超压囊体的刚度实现机架功能,通过充有浮升气体的机体与可以矢量倾转的推 进器的结合,具有机动灵活,结构简单,稳定性强的特点。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带有变体积保压装置的艇体以 及对称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安装座、依次与安装座相连的两轴转动机构和涵道推进器。
[0008] 所述的安装座由基座和撑条组成,其中:基座与撑条固定连接,撑条通过粘接或者 绳系等方式连接在艇体表面。
[0009] 所述的涵道推进器包括:马达、风扇叶片和涵道风筒,其中:带有风扇叶片的马达 设置于涵道风筒内。
[0010] 所述的变体积保压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收缩绳索,其中:连接座与艇体固定连接, 收缩绳索套接于艇体外部且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相连,通过改变收缩绳索长度达到变体积保 压目的。 技术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低阻力高浮力、结构简单、机动性强的特点,仅采用 两个两轴旋转的矢量推进器,通过控制分配,可以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左右横移、左 右偏转等飞行动作。放弃了常规飞艇的舵面操控,实现了飞艇无法完成的飞行动作,同时克 服了旋翼飞行器完全依靠螺旋桨产生升力,对能源消耗大,载重小,航时短的缺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涵道推进器旋转示意图;
[0015] 图4为实施例示意图;
[0016] 图中:1艇体、2安装座、3两轴转动机构、4涵道推进器、5变体积保压装置、6基座、 7撑条、8马达、9风扇叶片、10涵道风筒、11连接座、12收缩绳索、13伺服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实施例1
[0018]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带有变体积保压装置5的艇体1以及对称设置于艇体 1两侧的安装座2、依次与安装座2相连的两轴转动机构3和涵道推进器4。
[0019] 所述的安装座2由基座6和撑条7组成,其中:撑条7通过粘接或者绳系等方式连 接在艇体1表面。
[0020] 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3 -端通过螺丝、卡扣或其他方式与基座6固定连接。
[0021] 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3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卡扣或其他方式与涵道推进器4固定 连接。
[0022] 所述的涵道推进器4包括:马达8、风扇叶片9和涵道风筒10,其中:带有风扇叶片 9的马达8设置于涵道风筒10内。
[0023] 所述的变体积保压装置5包括:连接座11和收缩绳索12,其中:连接座与艇体1 固定连接,收缩绳索12套接于艇体1外部且两端分别与连接座11相连,通过改变收缩绳索 12长度达到变体积保压目的。常规飞艇采用主气囊和副气囊的双层囊体结构,通过控制鼓 风机和阀门来调整内部的副气囊的体积,从而实现飞艇囊体的保压。本发明通过上述变体 积保压装置5,以外部收缩绳索的方式,只改变局部飞艇外型,较好地维持了飞行器的飞行 性能。
[0024] 所述的收缩绳索12通过橡皮筋、弹簧等大弹性形变材料实现,也可以通过收索舵 机改变收缩绳索长度实现。
[0025] 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3为转轴相互垂直的两个伺服转动机构13,优选为伺服舵 机。
[0026] 该两轴转动机构3能够沿水平横向轴转动加水平前后轴转动、沿水平前后轴转动 加水平横向轴转动或者沿竖直轴转动加任一水平轴转动。
[0027] 所述的艇体1为球体或旋转椭球体结构,由橡胶、纤维聚酯薄膜、多层合成纤维薄 膜、聚氨酯薄膜、聚氯乙烯、PVF、涤纶、纱纶或尼龙制成;艇体的内部充满密度低于空气的气 体,优选为氢气或氦气。
[0028] 所述的艇体优选通过分段抛物线的母线旋转后设计得到外形形状,考虑其具有姿 态稳定性和良好气动特性,进一步优选设计为上圆下尖的外型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 了机架和气囊固定框,在相同机架长度的条件下,本发明艇体容积远大于现有技术方案。
[0029] 所述的艇体1上优选进一步设有作业吊舱和设置于其内部的机上控制单元,其 中:机上控制单元分别与涵道推进器4的马达8以及两轴转动机构3相连以输出控制指令, 机上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信号与地面遥控单元相连。作业吊舱优选置于艇体1底部,以降低 重心,增加重力恢复力矩,提高姿态稳定性。
[0030] 如图4所示,本飞行器可通过以下飞行控制策略实现全向运动:ai为左侧涵道推 进器与艇体侧切平面间夹角,向艇体外侧为正;a2为涵道推进器在艇体侧切平面上的投影 与艇体竖直轴的夹角,向前方为正。同理定义艇体右侧涵道推进器的夹角0 2,则控制 策略具体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变体积保压装置的艇体以 及对称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安装座、依次与安装座相连的两轴转动机构和涵道推进器; 所述的安装座由基座和撑条组成,其中:基座与撑条固定连接,撑条通过粘接或者绳系 等方式连接在艇体表面; 所述的变体积保压装置包括:连接座和收缩绳索,其中:连接座与艇体固定连接,收缩 绳索套接于艇体外部且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相连,通过改变收缩绳索长度达到变体积保压目 的; 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为转轴相互垂直的两个伺服转动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 一端通过螺丝、卡扣或其他方式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螺丝、 卡扣或其他方式与涵道推进器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涵道推进器包 括:马达、风扇叶片和涵道风筒,其中:带有风扇叶片的马达设置于涵道风筒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收缩绳索通过 橡皮筋、弹簧等大弹性形变材料实现,也可以通过收索舵机改变收缩绳索长度实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轴转动机构 为伺服舵机,该两轴转动机构能够沿水平横向轴转动加水平前后轴转动、沿水平前后轴转 动加水平横向轴转动或者沿竖直轴转动加任一水平轴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艇体通过分段 抛物线的母线旋转后设计得到外形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艇体上设有作 业吊舱和设置于其内部的机上控制单元,其中:机上控制单元分别与涵道推进器的马达以 及两轴转动机构相连以输出控制指令,机上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信号与地面遥控单元相连, 作业吊舱优选置于艇体底部。
8. -种基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矢量推进悬浮式飞行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全向运动:
其中:ai为左侧涵道推进器与艇体侧切平面间夹角,向艇体外侧为正;α2为涵道推进 器在艇体侧切平面上的投影与艇体竖直轴的夹角,向前方为正;同理定义艇体右侧涵道推 进器的夹角β2。
【文档编号】B64B1/24GK104443343SQ20141063710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赵明, 孟恒宇, 王曰英, 龚德仁, 陈丽, 周平方, 段登平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