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3909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包括:纵列双囊体结构的艇体以及对称转动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具有涵道的机翼,该涵道风筒采用双凸不对称截面结构,机翼内的轴向的涵道内设有涵道推进器,该涵道推进器包括:马达、风扇叶片和涵道风筒,其中:带有风扇叶片的马达设置于涵道风筒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全自由度转动的矢量推进器,通过控制分配,可以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左右横移、左右偏转等飞行动作。
【专利说明】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飞行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常规飞艇体内充有浮升气体,具有大载重、长航时的优点,矢量推进器仅仅用于起飞的爬升和降落过程,飞行中仍然类似与飞机,以舵面控制为主,因而机动性较差。旋翼飞行器具有机动性高的优点,但是其升力完全由螺旋桨产生,对能源消耗较大,载重小,航时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采用两个全自由度转动的矢量推进器,通过控制分配,可以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左右横移、左右偏转等飞行动作。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纵列双囊体结构的艇体以及对称转动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具有涵道的机翼。
[0005]所述的双囊体结构为两个串联的空心艇囊,所述艇囊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同一中轴线上以提高浮心、降低重心,使得飞行器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0006]所述的连接杆优选为四个且对称分布于中轴线。
[0007]所述的涵道风筒采用双凸不对称截面结构,具有外型流线,大展弦比的特点。
[0008]所述的机翼内的轴向的涵道内设有涵道推进器,该涵道推进器包括:马达、风扇叶片和涵道风筒,其中:带有风扇叶片的马达设置于涵道风筒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中a、b、c三幅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中a、b两幅为机翼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纵列双囊体结构的艇体I以及对称转动设置于艇体I两侧的具有涵道2的机翼3。
[0014]所述的双囊体结构为两个串联的空心艇囊4、5,所述艇囊4、5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同一中轴线上以提高浮心、降低重心,使得飞行器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0015]所述的连接杆优选为四个且对称分布于中轴线。
[0016]所述的涵道2采用双凸不对称截面结构,具有外型流线,大展弦比的特点。
[0017]所述的机翼3内的轴向的涵道2内设有涵道推进器6,该涵道推进器6包括:马达7、风扇叶片8和涵道风筒9,其中:带有风扇叶片8的马达7设置于涵道风筒9内。
[0018]所述的涵道2的外侧设有若干块径向加固板10,该径向加固板10能够保护涵道2形态的同时提高机翼3的强度。
[0019]所述的艇囊4、5的内部充满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优选为氢气或氦气。
[0020]本装置在飞行中,涵道2可以同向改变迎角来额外增加升力或提供负升力,也可以异向改变迎角来提供滚转力矩,以及采用最大截面向前辅助减速,起到减速板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列双囊体结构的艇体以及对称转动设置于艇体两侧的具有涵道的机翼;所述的涵道风筒采用双凸不对称截面结构,机翼内的轴向的涵道内设有涵道推进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囊体结构为两个串联的空心艇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艇囊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同一中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杆为四个且对称分布于中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双囊体结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涵道推进器包括:马达、风扇叶片和涵道风筒,其中:带有风扇叶片的马达设置于涵道风筒内。
【文档编号】B64B1/60GK204236763SQ201420674913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赵明, 孟恒宇, 梁世豪, 陈丽, 周平方, 段登平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