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和具有可折叠机翼的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74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和具有可折叠机翼的飞行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和具有可折叠机翼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可折叠翼梢机构被公知已有几十年了并且允许减少在航空母舰上操作的军用飞行器的必要存储空间。针对商用飞行器的应用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但从未使用过。

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将铰链整合到机翼中以允许翼梢或翼端从操作位置折叠到直立位置。这种铰链可以大致平行于飞行方向——即,平行于飞行器的纵向轴线——来对准。已知还提供了垂直于机翼表面——即,在大致竖向方向上——的铰链轴线,以允许翼梢沿向后方向旋转。这允许翼梢大致平行于飞行器的纵向轴线来存放。此外,已知将这两者组合以能够实现翼梢弦在最终存放位置中的竖向定向,其中翼梢大致平行于机身延伸,而翼梢的弦大致竖向地布置。

wo2011144298a1示出了具有可伸缩机翼端件的机翼,其中机械杆系统用于执行包括旋转分量和平移分量的机翼端件的枢转运动。杆运动学包括两个杆布置,为这两个杆布置设置了相应的两个铰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认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整合到商用飞行器中的具有增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其中,应以尽可能小的作用力提供优良连接。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来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和进一步的改进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获得。

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机翼,该机翼包括具有基翼端部区域的基翼、具有连接区域的翼梢、整合到基翼中的第一接合装置、整合到翼梢中的第二接合装置、以及与翼梢联接以使翼梢相对于基翼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适于沿着从第一位置直到第二位置的滑动路线彼此接合,其中,在第一位置,翼梢的连接区域与基翼端部区域齐平地接触以形成连续翼,在第二位置,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断开接合。驱动机构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翼展方向延伸的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其中,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各自被支承在线性导引件中,第一运动元件的外侧端与翼梢在第一侧向位置联接并且第二运动元件的外侧端与翼梢在第二侧向位置联接。驱动机构构造成使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同时移动以使翼梢相对于基翼至少沿着滑动路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机翼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即基翼和翼梢,基翼和翼梢在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接合时以及在翼梢位于第一位置时一起形成连续翼。在这种操作状态下,机翼具有与普通的不可折叠机翼相同的空气动力学和基本相同的机械特性。在使翼梢从第一位置移动超过第二位置之后,机翼可以被折叠以形成紧凑形状。

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的设计可以从许多可能的设计中任意选择。然而,可能有利的是,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设计并定尺寸成符合普通的翼盒设计,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机翼的实现不需要对机翼的所有主要部件完全进行重新设计。基翼和翼梢可以基于普通设计而包括至少一个翼梁、附接至至少一个翼梁的多个翼肋以及包封至少一个翼梁和翼肋的外蒙皮。例如,翼梁可以延伸成突出到相应部件的外部以构成接合装置。

本发明的核心方面在于提供这样一种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允许通过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的机械控制使翼梢以可调节的运动路径容易且可靠地相对于基翼移动。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至少部分地沿翼展方向从基翼延伸至翼梢,使得从基翼到翼梢的运动传递是可能的。运动元件可以包括纵向形状或平面形状。运动元件的外侧端应被理解为具有到飞行器的纵向轴线的最大距离的端部,而运动元件的内侧端是与其相反的端部,并且应被理解为具有到飞行器的纵向轴线的最小距离的端部。

用于引导两个运动元件的线性导引件可以附接至基翼的内部结构部件,并且允许沿着可以基本上是翼展方向的线性方向的自由运动。为了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平稳可靠地运行并且减少所需的维护,建议使用滚子轴承。线性滚子轴承即使在较长的横向距离上仍能够提供高的导向和定位精度。然而,摩擦型轴承也是可以的。

由于将两个运动元件与翼梢上的不同侧向点联接,因此翼梢的运动由运动元件的运动确定。如果两个运动元件以相同的速度在侧向的翼展方向上移动,则翼梢沿着具有到翼端区域的变化距离的线性路线移动。根据速度差,翼梢进行或多或少不同的旋转运动。例如,根据接合装置的长度和形状,可以提供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基本上线性的运动,以安全地断开接合装置。这通过使两个运动元件以基本上相同的速度移动来进行。之后,即超过了第二位置,可以通过使两个运动元件以明显不同的速度移动来进行更加不同的旋转运动从而折叠机翼。通过提供具有两个相当不同的运动阶段的这种运动,可以将固定翼梢的过程与到装载位置的运动分离,而不需要两个不同的专用驱动机构,并且特别地不需要专用铰链处的旋转驱动器。然而,根据能够联接至驱动机构的致动装置,两个运动阶段可以或多或少地彼此合并,从而限制接合装置的可能设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构造成使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以在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断开接合时使翼梢相对于基翼旋转。如上所述,翼梢的运动也由运动元件的速度差确定。速度之间的差越大,与纯直线运动相比旋转运动的程度越高。用于利用单独的旋转机构使翼梢旋转的复杂布置并不是必需的。

驱动机构可以有利地适于在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断开接合时使翼梢围绕位于第一运动元件的外侧端处的铰链轴线相对于基翼旋转。示例性地,铰链轴线可以被选择成平行于飞行器的x-y平面,使得通过翼梢围绕铰链轴线的旋转,翼梢旋转到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特别有利的是,使铰链轴线大致平行于飞行器的纵向轴线来对准,这允许使翼梢旋转到与飞行器的x-z平面大致平行的竖向位置。铰链轴线整合到第一运动元件的外侧端简化了驱动机构。

有利的是,机翼还包括附接至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的连接区域中的一者的至少一个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装置适于对处于第一位置的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进行密封。为了避免气流和湿气通过翼梢的连接区域与基翼端部区域之间的间隙进入基翼或翼梢,希望提供足够的密封。这基本上消除了不期望的污染、损耗、磨损和噪音产生。所述至少一个密封装置可以是单个密封装置、两个密封装置、或多个密封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密封装置具有相应形状使得所述两个密封装置可以形成齐平的表面接触。密封装置可以由弹性体材料、例如硅树脂制成,弹性体材料可以另外地被织物增强。此外,密封装置可以有利地具有圆周形状。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漏斗形状。当使翼梢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导致了基翼端部区域与翼梢连接区域之间的自对准。

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定尺寸成使得在第一位置中,周向边沿、凹槽或通道在机翼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包围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密封装置被放置到所述周向边沿、凹槽或通道中。周向密封装置可以示例性地包括p型球状物横截面,其中,这种横截面的腿部可以附接至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中的一者,而球形部分延伸到边沿、凹槽或通道中。当翼梢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装置使基翼端部区域和翼梢连接区域完整以具有平滑表面。

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板形状,该板形状可以通过边缘区域中的突出部来补充,以提供增加的结构刚度,从而改善运动元件的载荷承载特性。特别是在两个运动元件包括板形状时,运动元件可以被设计成至少部分地在彼此上或彼此中延伸,这可以允许线性导引件的整体化设计以增加整个驱动机构的紧凑性。

优选地,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中的一者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本体,而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中的另一者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本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凹部。纵向本体可以是从连接区域或机翼端部区域延伸的长形元件,而具有对应尺寸的凹部位于翼梢连接区域或基翼端部区域中的另一者处。当使用多个纵向本体时,多个纵向本体也可以分布在翼梢和基翼这两者上。当使用这种纵向本体以及相应尺寸的凹部时,可以通过将纵向本体插入凹部中并且使纵向本体沿着凹部的延伸区域移动直到翼梢到达第一位置为止来实现滑动接合。在该位置中,根据纵向本体的长度,可以实现极好的弯矩传递。此外,纵向本体和/或凹部可以定位成紧邻于基翼中的翼盒或翼梢中的翼盒的至少一个翼梁或整合到基翼中的翼盒或翼梢中的翼盒的至少一个翼梁中。因此,沿着滑动路线的运动以及至少一个纵向本体的使用的组合导致关于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的优异结果。

纵向本体的横截面轮廓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圆形、卵形、椭圆形、矩形或任何其他多边形形状,其中,纵向本体优选地可以是中空的,而尺寸较小的纵向本体可以是刚性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本体包括梢端和基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本体从基部到梢端逐渐变细。沿着滑动路线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允许纵向本体的梢端以相对较低的精度插入凹部中,并且根据渐缩程度允许与纯线性运动偏离。通过将纵向本体进一步推进到凹部中,纵向本体的外表面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减小,这导致了纵向本体在凹部中的自对准。该自对准可以独立于使用密封装置的上述自对准使用或者除了使用密封装置的上述自对准之外还可以使用该自对准。

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本体可以通过折叠接头分段,所述折叠接头在第二位置以及超过第二位置处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延伸出来。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纵向本体在翼梢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所有位置中保持在至少一个凹部内。然而,由于折叠接头结合到至少一个纵向本体中,因此可以在翼梢到达第二位置或超过第二位置时使翼梢围绕折叠接头旋转。这可以降低驱动机构的所需定位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装置、第二接合装置和紧相邻的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插头,其中,第一接合装置、第二接合装置和紧相邻的部件中的至少另外一者可以包括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插头的至少一个相应形状的凸耳。插头可以直接附接在机翼端部区域或翼梢的连接区域上。替代性地或另外地,插头也可以附接至上述纵向本体或具有不同形状的另一接合装置。

优选地,驱动机构完全整合到基翼中,并且运动元件穿过基翼端部区域延伸至翼梢。基翼允许通过连接至飞行器的内部电源以及合适的控制单元来操作及控制至少一个致动器。驱动机构连接或能够连接至用于展开运动元件的至少一个致动器。

此外,驱动机构能够通过附接至旋转致动器和驱动机构的至少一个杆与单个旋转致动器联接。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杆包括附接至旋转致动器的第一铰接点、与第一运动元件的内侧端联接的第二铰接点和与第二运动元件的内侧端联接的第三铰接点。第二铰接点距第一铰接点的距离可以小于距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两个运动元件的运动根据至少一个杆的形状以及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的瞬时位置以不同的速度进行。

驱动机构的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也能够与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杆联接,该杆又与线性致动器联接。通过使线性致动器移动,杆提供旋转运动,并且因此使驱动机构如上所述的那样移动。

在替代方案中,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均能够与单独的线性致动器联接,这增加了翼梢运动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杆是l形杆,其中,在驱动机构的第一位置中第三铰接点处于与第二铰接点相比更靠内侧的位置。示例性地,至少一个杆可以包括承载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第一腿部以及承载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的第二腿部,其中,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包围至少45度的角度。根据在驱动机构的第一位置中至少一个杆的取向,第一运动元件和第二运动元件在驱动机构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基本线性的运动。

优选的是使线性导引件彼此平行地对准。特别地,被认为有用的是使线性导引件以尽可能靠近负载承载结构的方式对准,负载承载结构例如为前翼梁或后翼梁。在普通飞行器中,前翼梁可以沿翼展方向大致沿着1/4弦线布置,而后翼梁可以沿着3/4弦线布置。然而,这在具有复合结构的现代商用飞行器中可能不同,并且所提到的弦线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上述的可折叠机翼的飞行器。

附图说明

在下面对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和应用选项。所有描述和/或说明的特征的本身以及以任何组合形成本发明的主题,甚至不考虑它们在各个权利要求中的组成或它们的相互关系。此外,附图中的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a示出了可折叠机翼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重点在于接合装置的示例性位置和设计。

图1b示出了位于基部翼端与翼梢之间的密封装置。

图2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3示出了驱动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4a至图4d展示了驱动机构到可折叠机翼中的整合。

图5a和图5b示出了可折叠机翼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具有可折叠机翼的飞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具有基翼4和翼梢6的可折叠机翼2的示例性且简化的实施方式。基翼4包括前翼梁8、后翼梁10和多个翼肋,其中仅示出了位于基翼端部区域14处的第一翼肋12。第一翼肋12包括开口16,开口16可从基翼4的外部进入,并且凹部30和32延伸到开口16中。这些被认为是根据上述描述的“第一接合装置”。

翼梢6包括类似的设计。此处,前翼梁18和后翼梁20与翼肋一起提供主要结构,其中仅示出了位于翼梢连接区域24中的第二翼肋22。前翼梁18和后翼梁20延伸到翼梢6外部并且突出越过第二翼肋22。这导致形成了第一纵向本体26和第二纵向本体28,第一纵向本体26和第二纵向本体28被认为是根据上述描述的“第二接合装置”。两个第二接合装置——即,纵向本体26和28——穿过开口16进入相应地形成的凹部30和32中,凹部30和32紧邻于基翼4的前翼梁8和后翼梁10定位。示例性地,前凹部30位于前翼梁8的前方,后凹部32位于后翼梁10的后方。然而,如果凹部30和32的设计允许,则凹部30和32也可以整合到翼梁8和10中。

在图1a中,第一翼肋12和第二翼肋22示例性地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然而,该图示出了处于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机翼2,并且仅用于更好地理解可折叠机翼2的设计。为了在飞行中使用可折叠机翼2,第二翼肋22应当与第一翼肋12大致齐平地表面接触。该位置被认为是根据上述描述的“第一位置”。如果第一翼肋12和第二翼肋22不直接布置在基翼端部区域14或翼梢连接区域24处,则包封基翼4和翼梢6的结构的蒙皮应当在第一位置以齐平的方式彼此接触。此处,纵向本体26和28部分地插入到凹部30和32中。尤其是纵向元件26和28的长度决定了在翼梢6与基翼4之间传递弯矩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改善翼梢6和基翼4在第一位置的连接,第一内侧凸耳34和第二内侧凸耳36分别布置在凹部30和32的端部处。第一内侧凸耳34和第二内侧凸耳36对应于布置在每个纵向本体26和28的梢端42和44处的内侧插头38和40,内侧插头38和40在第一位置与在正前方的内侧凸耳34和36接合。此外,外侧凸耳46和48可以分别在基翼4的后翼梁20的前方和前翼梁18的后方布置在机翼端部区域14中。外侧凸耳46和48对应于外侧插头50和52,外侧插头50和52紧邻前翼梁18和后翼梁20布置在翼梢6的连接区域24中。因此,当使翼梢6滑动到基翼4上时,在第一位置中,除纵向本体26和28与凹部30和32之间的连接之外,还建立了四个凸耳-插头连接。

当使翼梢6移动至第二位置54时,纵向本体26和28离开基翼4中的凹部30和32,导致它们断开接合。因此在第二位置54或越过第二位置54,可以使翼梢6围绕铰链轴线旋转,铰链轴线可以平行于飞行方向,例如,平行于第一翼肋12和第二翼肋22的延伸区域。如虚线所示,翼梢6的一部分可以由框架118构成,翼梢6的其余部分附接至框架118。这种框架118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3至图4d中示出。

图1b示出了基翼4和翼梢6的外蒙皮的剖视图,其中,这两个部件都处于第一位置。基翼的蒙皮在基翼端部区域14中的径向外表面沿径向向内方向倾斜,使得蒙皮的厚度沿翼展方向减小。翼梢6的蒙皮的厚度在外侧方向上增加,以对应于基翼4的斜度。基翼端部区域14和翼梢连接区域24都被设计成当基翼4和翼梢6处于第一位置时创建面向径向向外方向的凹槽49。

密封装置47位于凹槽49中并且示例性地包括p型球状物横截面。密封装置47的腿部51可以附接至基翼端部区域14,而球状部53填充凹槽49以创建平滑的外表面。

除了对密封装置47提供改进的座之外,基翼端部区域14和翼梢连接区域24的倾斜部分提供基翼端部区域14和翼梢连接区域24的自对准。

通过整合到基翼4中的驱动机构来实现翼梢的移动。图2示出了用于使翼梢6移动的驱动机构56的示例性图示。如先前所解释的,翼梢6应当沿着滑动路线进行第一运动阶段,以使纵向本体26和28与凹部30和32接合或与凹部30和32断开接合。因此,驱动机构56应能够进行主要为线性的运动。为了旋转,驱动机构56应进一步进行主要为旋转的运动。这是通过特定运动学设计来实现的。

驱动机构56包括第一运动元件58、第二运动元件60、驱动柱62以及第一连杆64和第二连杆66。第一连杆64与第一运动元件58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第一运动元件58又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地安装在基翼4中的第一线性导引件68中。因此,通过使第一连杆64移动,第一运动元件58在第一线性导引件68中滑动。与此类似,第二连杆66与第二运动元件60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第二运动元件60又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地安装在基翼4中的第二线性导引件70中。通过使第二连杆66移动,第二运动元件60可以沿着第二线性导引件70滑动。

两个连杆64和66都与双杆驱动器72联接,双杆驱动器72包括三个铰接点74、76和78。第一铰接点74示例性地连接至图2中未示出的旋转致动器。第二铰接点76与第一连杆64联接,而第三铰接点78与第二连杆66连接,其中,第三铰接点78距第一铰接点74的距离比距第二铰接点76的距离明显更大。为了避免第一连杆64与第二连杆66之间的碰撞,第二连杆66包括弯折80,但这取决于双杆驱动器的实际设计。

通过使双杆驱动器72围绕第一铰接点74旋转,第二铰接点76和第三铰接点78在圆形路径上移动,并通过连杆64和66驱动第一杆58和第二杆60。双杆驱动器72被设计成使得在第一运动元件58的外侧端部处的铰链点82(并且相应地铰链轴线)以及铰链点84的大致线性运动主要为线性的运动,其中,翼梢6围绕铰链点82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铰链点84通过驱动柱62在距铰链点82(并且相应地铰链轴线)一定距离处与翼梢6联接。这通过为第一运动元件58和第二运动元件60提供大体相同的行进速度来实现。当达到双杆驱动器72的与图1所示的第二位置54对应的特定状态时,第一运动元件58和第二运动元件60的行进速度开始更明显地不同于彼此,从而引起附接至铰链点82和84的翼梢6的旋转。

显然,驱动机构56的尺寸不一定是按比例的。单个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翼梢6以及纵向本体26和28的实际设计。

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图2所示的工作原理的驱动机构86。首先,示出了两个线性导引件88,其承载第一运动元件102的导引部90和第二运动元件106的导引部92,两个线性导引件88示例性地以节省空间、紧凑和整体化设置的方式实现,其中两个线性导引件88部分地包围彼此。

双杆驱动器94包括第一铰接点96、第二铰接点98和第三铰接点100。第一铰接点96能够附接至图3中未示出的旋转致动器。第二铰接点98通过连杆104与第一运动元件102联接,其中,连杆104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铰接点98上以及安装至第一运动元件102。第三铰接点100——其距第一铰接点96的距离比距第二铰接点98的距离更大——经由第二连杆108与第二运动元件106联接。再次,第二连杆108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三铰接点100上以及第二运动元件106上。为了避免与第一连杆104碰撞,第二连杆108包括弯折110。

第一运动元件102保持提供铰链轴线116的一组铰链112和114,翼梢(未示出)能够围绕该铰链轴线116旋转。第二运动元件106通过驱动柱120与框架118联接,其中,驱动柱12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运动元件106并且在设置在框架118处的另一组铰链119和121处安装在框架118上,其中,另一组铰链119和121相当于图2中的铰链点84。框架118又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一组铰链112和114上,并且适于承载翼梢6或作为翼梢6的整体组成部分。因此,所述一组铰链119和121也可以是翼梢的整体组成部分。为了提供与基翼4的刚性连接,框架118(并且相应地翼梢)包括作为第二接合装置的两个纵向本体122和124,两个纵向本体122和124能够插入到基翼4(未示出)的相应形状的凹部中。

如关于图2所说明的,通过使双杆驱动器94围绕第一铰接点96旋转,第一运动元件102和第二运动元件106基本上以相同的速度移动,使得框架118沿着滑动路线126被驱动。在双杆驱动器94旋转一定程度之后,第二运动元件106以比第一运动元件102明显更快的速度行进,并且比铰链112、114更快地推动翼梢的第二点。因此,框架118围绕铰链轴线116旋转。因此,翼梢6向上旋转。

如关于图1所提到的,纵向本体122和124可以包括附加插头128和130用以提高框架118在第一位置的定位精度。另外,框架118甚至可以在更向内的方位处包括另外的插头132和134。

总之,能够完全整合到基翼4中的驱动机构86可以以简单、可靠和安全的方式实现,并且依赖于例如飞行器的高升力系统和其他控制表面的已证实和已确立的设计原理。

为了提高对驱动机构86到机翼中的整合的理解,图4a、图4b和图4c在三个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基翼4、翼梢6以及图3的驱动机构86。图4a是覆盖基翼、翼梢和驱动机构86的截面的立体图,而图4b示出了俯视图,并且图4c是前视图。此处,框架118处于其第一位置,使得纵向本体122和124完全插入到相应的凹部(未示出)中。

图4d示出了超过第二位置的驱动机构86,其中纵向元件122和124从相关联的凹部(未示出)移出,以允许框架118达到明显旋转的位置。在该图示中,框架118几乎垂直于运动元件102和106。

图5a和图5b示出了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此处,基翼136和翼梢138被示出为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整合到基翼136中的驱动机构140与致动装置142联接,并且作用到作为第二接合装置的纵向本体144上,该纵向本体144在基翼136中的作为第一接合装置的凹部146中延伸并且包括折叠接头148,翼梢138能够围绕该折叠接头148旋转。纵向本体144可以是翼梢138的翼梁的一部分或连接至翼梢138的翼梁,使得当折叠接头148完全定位在基翼136内时,翼梢138刚性地连接至基翼136。

驱动机构可以通过如先前附图中所示的相同设置来实现。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不太严格,是因为纵向本体144从不离开凹部146,使得机翼端部138总是在其运动中被引导而与驱动机构140的定位精度无关。这本身建议进一步提供如图1a所示的密封装置。

图6示出了具有可折叠机翼的示例性飞行器150的前视图,可折叠机翼各自由基翼4和翼梢6组成。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不排除复数。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已经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之一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组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