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两栖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163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路两栖式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路两栖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其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可通过地面站或飞手操作跟踪、定位飞行设备。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垂直起飞。回收时,可自动着陆,可反复使用,其中植保无人机广泛用于农药喷洒、授粉、播种等农业相关任务。

目前对于大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多采用陆地平面起降方式,其起降场合单一,遇到复杂环境很容易因场地不平而歪斜、炸机,未从细节方面做到飞行场合利用最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路两栖式无人机,其可同时在陆地及水面起降,极大的提高了飞行适应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路两栖式无人机,其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多个机臂、设置在所述机臂上的旋翼、支架及浮筒;

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机体;所述浮筒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浮筒的下周面所处的位置低于所述支架的最低端,以利用所述浮筒将所述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架上水平设置浮筒,利用浮筒将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无人机在水面上起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杆,四个所述支杆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机体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浮筒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浮筒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支杆上,另一个所述浮筒设置在另两个所述支杆上,两个所述浮筒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夹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缠绕在所述浮筒的外周面上,所述固定夹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支杆的通孔,所述支杆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夹滑动的限位件,所述固定夹夹持所述固定带,以将所述浮筒固定在所述支杆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固定夹和固定带将浮筒固定在支杆上,并通过限位件防止固定件在支杆上上下滑动,保证浮筒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浮筒包括两个第一筒体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筒体之间的第二筒体,两个所述第一筒体的尺寸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筒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内部均填充有气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浮筒设计为包括两个相同的大尺寸第一筒体和连接在两个第一筒体之间的小尺寸第二筒体,增加浮筒处于水面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机臂包括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及第四机臂,所述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及第四机臂均匀环绕所述机体设置,所述第一机臂与第三机臂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机臂与第四机臂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机臂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两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机臂垂直;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臂的中点处与所述第一机臂远离所述机体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臂的中点处与所述第三机臂远离所述机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臂、第四机臂及连接臂上均设置有所述旋翼。

进一步,所述旋翼为8个,所述第二机臂和第四机臂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旋翼,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旋翼。

进一步,还包括药液箱、与所述药液箱连接的药液管及与所述药液管连接的喷头;所述药液箱设置于所述支架构成的空间中,所述药液管设置在所述机臂上,所述喷头的出液口向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机体的下方设置药液箱、药液管及喷头,便于实施药液喷洒作业,提高农药喷洒效率。

进一步,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旋翼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喷头设置在旋翼的正下方,增大农药喷幅的同时,可使得喷洒出来的农药雾滴受到向下的旋翼上的桨叶旋转风力的影响,加大抗风性能,提高农药的喷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至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路两栖式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体,2-机臂,21-第一机臂,22-第二机臂,23-第三机臂,24-第四机臂,3-旋翼,4-支架,41-支杆,5-浮筒,51-第一筒体,52-第二筒体,6-药液箱,7-喷头,8-固定带,9-固定夹,10-挡板,11-螺钉,12-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路两栖式无人机,其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多个机臂、设置在所述机臂上的旋翼、支架及浮筒;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机体;所述浮筒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浮筒的下周面所处的位置低于所述支架的最低端,以利用所述浮筒将所述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

其中的旋翼为多个,每个机臂上可设置一个旋翼或两个旋翼,机体中可设置电池、控制机构等部件,旋翼包括桨叶、电机及电调等部件,电池、控制机构等电子设备可通过大电流连接器与电调、电机快速连接和安装。其中的机臂优选使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可最大化减轻机身重量,提高动力源的使用效率。

便于提升无人机起降场地的适用性,通过在机体的下方设置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无人机稳定地放置在水平面上,并通过在支架上水平设置浮筒,浮筒的最低端应低于支架的最低端,浮筒可由PU等轻质材料制成,浮筒内部填充空气。当将无人机置于水面时,浮筒与水面接触,可将无人机整体浮在水面上,便于无人机在水面上起降,避免了现有无人机采用陆地平面起降,因起降场地不平而导致的无人机歪斜或炸机等问题,提升了无人机起降的场地适用性。

实施例二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水路两栖式无人机,其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上的多个机臂2、设置在所述机臂2上的旋翼3、支架4及浮筒5;所述支架4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机体1;所述浮筒5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4上,且所述浮筒5的下周面所处的位置低于所述支架4的最低端,以利用所述浮筒5将所述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

其中的支架4可包括多个支杆41,优选为四个支杆41,四个支杆41间隔均匀分布在机体1的下方,用于支撑机体1。其中的浮筒5优选为两个,其中一个浮筒5设置在其中两个支杆41上,另一个浮筒5设置在另两个支杆41上,两个浮筒5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为便于将浮筒5固定在支杆41上,利用固定带8缠绕在浮筒5的外周面上,将支杆41穿过固定夹9上的通孔,并通过限位件将固定夹9限位在特定的位置,利用固定夹9夹持固定带8,从而将浮筒5稳固在支杆41上。如图2所示,在支杆41上分别设置定位螺钉11和挡板10,螺钉11设置在固定夹9的后方,挡板10设置在固定夹9的前方,利用螺钉11避免固定夹9在支杆41上往下滑动,利用挡板10避免固定夹9在支杆41上往上滑动,可保证固定夹9在支杆41上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从而可将浮筒5稳固于支杆41上。

为提升浮筒5在水面上的稳定性,将浮筒5设计为包括两个第一筒体51和连接在两个第一筒体51的筒体,两个第一筒体51的尺寸、形状均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筒体52的尺寸应小于第一筒体51,第一筒体51和第二筒体52的内部均填充有气体。本实施例中浮筒5的优选结构,由图3可以看出第二筒体52连接在两个第一筒体51之间,第二筒体52的最低面高于第一筒体51的最低面,当无人机置于水面上时,两个第一筒体51与水面接触,增加浮筒5处于水面上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其中的机臂2优选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机臂21、第二机臂22、第三机臂23及第四机臂24,所述第一机臂21、第二机臂22、第三机臂23及第四机臂24均匀环绕所述机体1设置,所述第一机臂21与第三机臂23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机臂22与第四机臂24处于同一直线上。该水路两栖无人机还包括与所述机臂2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两个连接臂12,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第一机臂21垂直;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臂12的中点处与所述第一机臂21远离所述机体1的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臂12的中点处与所述第三机臂23远离所述机体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臂22、第四机臂24及连接臂12上均设置有所述旋翼3。其中的旋翼3优选为8个,第二机臂22和第四机臂24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旋翼3,所述连接臂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旋翼3。

该水路两栖无人机可用于农业植保领域,实施农药喷洒作业,为此,在支架4构成的空间中设置药液箱6,在机臂2上设置药液管和喷头7,药液管与药液箱6连通,喷头7与药液管连通。优选地,可将喷头7设置在旋翼3的正下方,增大农药喷幅的同时,可使得喷洒出来的农药雾滴受到向下的旋翼3上的桨叶旋转风力的影响,加大抗风性能,提高农药的喷洒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